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道路工程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千秋街道路改造工程,雨污水合流,排入下游管道,若下游管道未形成采取临时排放措施,雨污合流主管管径d800,长度为379m。

2.设计依据:(1)***排水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2)设计合同及其他有关资料;(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3.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图中尺寸单位:高程及距离以米计,管径、井径以毫米计;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

高程、坐标系统和里程桩号均与道路设计图相一致。

设计地面标高为道路中心标高,交叉口道路标高如与道路设计标高有出入,以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为准。

5.平面位置:本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9m,全部管线均为单边布置,详见管线排列图。

6.根据当地实际运行经验和业主要求,市政道路下雨、污水管径D≥d500。

7.管材:(1)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且管道覆土0.7m≤H≤7.0m时: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2)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或管道覆土7.0m<H≤9.0m时:采用平口式钢筋混凝土管。

(3)当管道覆土H>9.0m时,由结构专业专项设计。

(4)管材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技术要求。

8.基础:(1)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混凝土(C25)满包,包封厚度不低于2倍管壁厚,且不得小于10cm。

预留过街雨水管处:雨水口连接管与预留过街雨水管分别独立设置。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毕节市立交及道路排水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碧阳大道排水工程、下拉槽排水工程、开行大道及FDA 匝道排水工程. 二.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合同》;(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6)相关道路设计图。

三.主要技术指标1、 雨水计算采用毕节市暴雨强度公式:单位: (L/S·Ha)t= t1+m t 2t 1=10(mi n),m:暗管m=2,明渠m=1。

2;2、 雨水设计重现期:一般道路采用P=3年,立交排水系统采用10年一遇;3、 综合径流系数:ψ=0。

7(居住、商务)ψ=0。

15(绿地、公园);4、 污水平均日面积比流量:0.8L /ha.s 。

四.设计概况 (一)平面设计根据规划要求,雨污水排水设计如下:碧阳大道排水系统,在下拉槽处设置雨水泵站,最终接入FDA 匝道,雨水最终接入河流。

碧阳大道起点段雨水接入起点断落涵洞,污水接入下游污水检查井,最终排水平面布置图详见排水平面图。

(二)横断面标准横断面管位依据所提供的规划条件进行布置: 本工程参照已建管道位置图,其排列具体见标准横断面图。

五.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一)管材及接口本工程雨、污水管道管径DN≤500mm 时采用FR PP 模压管,环刚度S 2 ≥8KN/m 2,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2,30页。

当DN 〉500m m采用承插钢筋砼管道,钢筋砼管道管材应符合GB/T11836—2009标准;且当管道覆土高度0。

7m <H ≤4。

5m 时采用Ⅱ级钢筋砼管道,管道覆土高度4。

5m <H ≤9.0m 时采用Ⅲ级钢筋砼管道,采用T 型橡胶圈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1/23。

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工程排水专业设计说明

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工程排水专业设计说明

排水设计说明I项目情况双福新区地处江津北大门,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核心区,是重庆主城西部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中的重庆城市副中心和江津城市副中心,已纳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

新区西靠缙云山脉,东至巴福镇、陶家镇,北抵九龙坡走马镇,南邻西彭镇。

九江大道、重庆二环高速公路、津马大道等高等级公路在新区交汇,区位条件优越。

本次项目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将主要承担片区配套交通服务要求及道路两侧金科地块后期交通通行,起到沟通社区交通联系的作用,可以构建本区域的路网结构,满足本区域地块的开发建设需求,加强交通支撑。

道路起点为双庆路,向西南延伸,终点接双凤路,道路全长961.793m,标准路幅宽度20m,双向四车道。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30km∕h°2设计规范及依据2.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2.3重庆市江津双福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4实测地形图1:5002.5《恒大南路污水管线竣工图》(重庆市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6缙云山支路与双庆路断头路连通工程(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十月)2.7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2.8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9)《重庆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工程规划导则》2007.12重庆市规划局10)《有庆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2009.12重庆市规划局1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OO32-2OO31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2.9设计概况本设计项目幅宽度为20m,本路幅分配结果如下:3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3m(人行道)=20m2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2m(人行道)=18m片区地势南高北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道路、园林等场所进行合理的水的排放和运输的设计方案。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场所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淹、积水和地基沉降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水设计的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并着重介绍建筑物排水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建筑物内的雨水、洗涤水、污水等废水,保持室内干燥和清洁,并将废水合理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

同时,排水设计还应考虑降低水的渗透性和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排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合理利用地形和排水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类型。

2.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和排水要求,确定合适的排水量和排水能力。

3.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设计合理的排水布局和管道走向。

排水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1.收集并分析建筑物周边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资料,确定排水条件和要求。

2.确定排水系统类型和排水方式,如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或组合排水。

3.绘制排水布置图和管道走向图,确定管道尺寸、坡度和连接方式。

4.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模拟,确定排水量、排水速度和排水能力。

5.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井口、检查井、沟渠和雨水收集设备等。

6.编制排水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包括排水系统的布置、参数和规范要求等。

在建筑物排水设计中,重点问题主要包括:1.地基排水:建筑物地基的排水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降低设施,可以避免地基沉降和土壤液化等问题的发生。

2.雨水排放:重点考虑建筑物屋面和天台的雨水排放,通过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和排水系统,可将雨水有效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避免水淹和积水等问题的发生。

3.污水排放:合理设置建筑物污水管道和排水设施,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道尺寸选择,可有效地排放污水,并避免污水回流和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4.排水系统的维护:排水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建筑物排水设计应考虑设备和设施的易维护性,以方便日常维护和排障。

建筑工程厂道路排水方案

建筑工程厂道路排水方案

建筑工程厂道路排水方案一、前言在建筑工程厂道路设计中,排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积聚,避免道路泛水,保障道路及行车安全。

因此,具体的排水方案需要根据工程场地情况进行详细论证和设计。

二、场地情况分析1. 建筑工程厂道路位置:建筑工程厂道路位于工厂区域内,主要用来通行货车、轿车以及行人。

道路长度为500米,宽度为8米。

2. 场地地势:建筑工程厂道路所在地势较为平坦,没有显著的高低差。

3. 场地土质:场地土质为沥青路面,道路边缘有一定的排水沟槽。

4. 大雨情况:该地区在夏季常常出现暴雨天气,降雨量较大。

三、排水方案设计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收集并排除道路上的雨水。

在该建筑工程厂道路上,我们计划设置排水沟槽,将雨水引导到预设的水沟中。

水沟的位置将根据道路的坡度和沟槽位置来确定,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入水沟中。

2. 排水沟设计:对于雨水排水沟的设计,我们将采用波形板排水沟,由于波形板具有较大的排水面积,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雨水,减少积水量,保障道路的安全通行。

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顺利地进行排水。

3. 排水管道:为了进一步加强道路的排水系统,我们还将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排水管道,将雨水排放至厂区外的雨水管网中。

排水管道的设计需要符合地势和沟槽位置,并且需要考虑穿越道路和厂区的情况,以确保排水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雨水收集池:在大雨情况下,雨水可能会积聚在排水系统中,为了有效地排除积水,我们会设置雨水收集池。

收集池的设计需要考虑雨水排放的位置和排放流量,以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出,避免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5. 排水系统的维护:为了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将设立排水系统的维护点,定期对排水沟、排水管道、雨水收集池进行检查和清理。

此外,我们还会制定排水系统的维护计划和标准,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

四、总结在建筑工程厂道路设计中,排水方案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工程设计总说明1.设计原则(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设计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设计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泸州市龙马潭区学士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5.道路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

3.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泸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4)基本设计参数⑴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Vmin=0.75m/s。

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按下表:表6-2 最小控制坡度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4.雨水系统(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q=167i暴雨强度(i)采用泸州市暴雨强度公式:i=10020(1+0.56lgP)/(t+36)(L/s·ha)·暴雨重现期:道路P=5年;·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10 (min)·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ψ=0.6。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

(2)雨水管道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

定线原则: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

平面布置:本次设计道路标准路幅为16m。

雨水管单侧布置于机动车道下,管道中心距道路中心线2.5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及管位图》。

雨水管道按道路坡向布置,自道路起点至终点敷设断面为d800~d1200的雨水管道。

雨水管接罗小公路雨水系统。

为方便沿线地块雨水的收集,本次设计道路沿线按一定距离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雨水支管。

5.污水系统(1)污水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5%考虑。

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 max=Q ave×K z×K s(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平均时污水秒流量。

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 (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 (L/Cap.d)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系数,取1.1(2)污水管道设计功能:道路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

定线原则:本道路污水管道沿道路布置,并考虑所服务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

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本次设计道路标准路幅为16m。

污水管单侧布置于机动车道下,管道中心距道路中心线2.5m,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及管位图》。

污水管道按道路坡向布置,自道路起点至终点敷设断面为d500~d600的污水管道。

污水管接罗小公路污水干管。

6 管材、基础及接口6.1管材本工程雨污水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雨水口接入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要求。

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及《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管理细则》(建科[2002]222号)的要求,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

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雨水箅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并经设计单位认可6.2接口钢筋砼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做法详见图集06MS201-1/27;6.3基础钢筋砼管管道基础采用120°砂垫层基础及混凝土基础,详细作法参照06MS201-1/14;埋深<0.7m或>6m的排水管及车行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

埋深大于4.0米且小于6.0米的排水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

7 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7.1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检查井选用按下表:2)车行道下井盖采用重型Ø7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井座。

车行道外井盖采用轻型Ø700新型复合材料井盖、井座。

井盖、井座必须满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211-2005)的相关要求,井盖应有相应的防盗措施,采购时必须重视质量。

踏步采用塑钢踏步,具体安装详见图集06MS201-6/16、17。

7.2雨水口1)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単篦雨水口和双箅雨水口(聚合物基复合材料),H=1.0m米,另加深0.4米以便于沉砂清淤,做法详见图集06MS201-8/10。

2)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满包混凝土基础,管径为d300,坡度为1%,坡向干管检查井。

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的收水。

7.3雨、污水接入井及支管道路上布置污水检查井均应在两侧预留接入检查井。

污水接入井支管管径为d500,坡度为0.5%,坡向干管检查井。

污水预留井外均预安装2米长的管道,端部用砖封堵。

7.4跌水井跌水深度大于1.0米的排水检查井均应采用跌水井。

d≤600时采用竖槽式混凝土跌水井;d>600时采用阶梯式混凝土跌水井。

做法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

8 管线施工8.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

涵洞坐标为中心轴线的交汇点。

8.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

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8.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

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及涵洞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

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

8.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

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

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

8.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

HDPE双壁波纹管的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

8.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

HDPE 双壁波纹管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

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

8.7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

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

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

9 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泸州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

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10 其他10.1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10.2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10.3本工程所采用管材和构筑物做法仅供参考,具体管材的选取和检查井等构筑物做法可根据泸州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排水工程主要材料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