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的思考

合集下载

道路排水设计步骤和要点探讨

道路排水设计步骤和要点探讨

道路排水设计步骤和要点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道路工程中,排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水是城市道路形成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重视路基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把排水工程做好。

本文首先分析了道路排水设计原则,其次探讨了道路排水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排水;排水系统;排水规划引言道路排水设计时系统分析是否全面、总体设计是否科学、标准和参数选取是否合理、关键点是否被重视等直接影响城市雨、污水的排放安全。

目前国内针对道路排水设计的某一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为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提供了宝贵财富。

1设计原则(1)路基排水设计流量计算:路面排水设计,按当地5年的重现期降雨历时内的最大降雨强度。

(2)路基路面排水结合路线设计,进行总体设计,引入“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使之形成统一完整的排水系统。

(3)各种排水设施的尺寸和形式根据降水量、汇水面积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根据道路较低点与河道设计水位的关系适当布置排出口的原则;污水遵循专业规划中的排水分区原则。

(4)雨水管道工程以专业规划图为设计依据。

雨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按满管流设计,按设计暴雨强度及河道水位设计频率同时发生时能重力排放。

2道路排水设计2.1总体设计道路排水设计时先根据城市或者区域排水规划,结合区域排水设施建设情况,确定汇水范围,依据规划结合已建排水设施资料整理设计范围的总的雨水和污水管网系统图。

根据排水规划及现状,分别确定设计道路范围内雨、污水出口,同时确定每个出口的汇水范围及雨、污水管网图。

道路雨、污水设计,主要是进行雨、污水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平面设计时首先按照设计道路红线宽度结合道路排水的实际情况确定道路下雨、污水管是单侧布置或两侧布置。

设计时需要注意沿道路敷设雨、污水管及其外接管与其他类型管道的平面和竖向的相互避让,按照管线避让原则,压力管、易弯曲的管道避让排水管。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方法论文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方法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方法【摘要】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为了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城市中除需要排雨雪水外,尚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原则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的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将雨雪水排除,因此,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为了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城市中除需要排雨雪水外,尚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由于废污水和雨水的水质不同,可分别组织不同的管道系统来排除。

1 排水系统的制度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

1.1 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排除的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过去我国很多旧城市大多采用合流制,污水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急剧增加,这样的合流制对环境卫生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需将混流的污雨水流经污水处理厂后再行排放。

1.2 分流制将雨水和污水分别设置管道系统排除,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汇集和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除系统;汇集和排泄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设置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另一种情况是只有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暗管,雨水沿地面、街道边沟和明渠泄入天然水体。

采用分流制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有利于污水的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可做到清浊分流,降低需要处理的废水量。

2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一般要求2.1 设计范围和原则2.1.1 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划》规定。

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在进行设计。

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2.1.2 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道形式。

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

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市政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工程排水管道设计的难点所在,从而针对市政道路排水管道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对类似的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管道设计参数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市政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主体工程,其任务是及时收集、输送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正是因为排水管道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区污水和雨水,城市才得以免受污水之害和暴雨积水之灾,为人类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某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分析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1 工程概况珠海市平沙镇美平东西路(长安路~平塘路)全长2216.921米,本次设计范围K0+000~K2+216.921。

本次设计道路西起长安路交叉口,东至平塘路交叉口。

该路段已有现状老路,路幅宽度为8.0米左右。

改造后的美平东西路道路宽度24米,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Ⅱ级,道路横断面为5.0米人行道+14.0米行车道+5.0米人行道=24米。

本次改造排水管材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环刚度≥8,胶圈承插连接,其中污水管径为DN400~DN500,雨水管径为DN300~DN800。

2 排水管道设计的重点及难点由于项目经过的路线不属于城市主城区,且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不确定,规划部门无法提供各种管线的规划资料。

因此,本项目排水管网设计存在一些困难。

2.1 排水走向与设计参数项目要求排水管道同步实施,但由于缺乏规划资料,污水走向方案、服务面积,雨水汇水面积、参数的选取等均存在不确定性。

2.2 排水管道横断面布置笔者在从事道路排水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设计单位的图纸,管线标准横断面图中仅仅标识雨、污水管线位置。

尽管从排水本身而言,敷设在非车行道下,便于施工和管理维护,但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管线权属部门不同,有时建设资金安排不同步,不能在道路施工期间同步安排管线建设。

城镇排水规划中重点问题与反思

城镇排水规划中重点问题与反思

城镇排水规划中重点问题与反思摘要:从城镇排水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开放性角度,提出规划中须对考虑的现状充分研究、规划成果应具有可实施性和预见性、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严肃性等问题。

关键词:排水规划;科学性;严肃性;开放性问题提出2010年5月7日凌晨,广州及广东多个地区受到强暴雨侵袭,不少街道、商铺、停车场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10亿元[1];2010年9月3日和7日,宿迁及附近多个地区受到长时间连续强暴雨侵袭,不少街道、小区、商铺、停车场、开发区、新区、附近农村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22亿元[2]。

每逢雨季,内涝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通病。

城市内涝暴露出很多问题:有排水规划问题,有城市建设问题,有城市管理问题等等。

本文从排水规划角度,总结和反思如何减少因排水规划不合理带来的损失。

2、城镇排水规划的科学性2.1 充分调查研究是做好城镇排水规划的重要基础。

目前,许多城市城市建设中,资金投入的方向不够精准,重表面轻内在,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维护管理不到位。

对许多城市的排水管道的雨水口,有人做过实地调查,发现太多的雨水口总是堵塞。

淤泥等建筑垃圾非法排放,堵塞了排水管道,致使地下水倒灌,加剧排水困难。

现行防汛标准早就过时,沿用至今的各城市防汛标准,所依赖的统计基础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统计资料,排水标准比较低。

很多停车场不仅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而且也没有配置适宜能力的排水泵。

很多城市排水应急体系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应急体系。

国内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原有的农田、草地、林地逐渐被建筑物及不透水的柏油路、水泥路面取代,阻隔了雨洪向土壤的渗透,使得积水现象更易形成;路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大,过去径流系数在0.3左右,而现在很多城市能达到0.7,甚至更高。

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不得不向地势低洼的区域扩张,可调蓄雨水的湖泊、河沟、水塘面积不断减少。

过去的城市规模有限,城市结构也比较简单,雨水排出去相对容易。

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合理性建议

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合理性建议

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合理性建议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对市政给排水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合理性建议。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长远的规划。

很多城市在给排水设计时只考虑当前的需求,而忽视了未来可能的发展和增长。

这导致了一些区域给排水系统的构建不够全面和健全,难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

建议在给排水设计中加强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提前做好规划,确保给排水系统具备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是设计标准不够科学和合理。

很多城市的给排水设计标准过于保守或过于宽松,无法真正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导致了一些区域给排水系统的性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或者存在不必要的浪费。

建议在给排水设计中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和灵活的设计标准,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综合考虑和协调。

很多区域的给排水系统仅仅关注于单一功能,缺乏与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要素的综合考虑和协调。

这导致了一些给排水系统与其他基础设施无法良好的衔接和协同,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环境质量。

建议在给排水设计中加强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实现功能的有机整合,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和环境质量。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是缺少与市民的参与和沟通。

很多市政给排水设计是由专业人士完成的,缺乏与市民的沟通和参与。

这导致了一些给排水设施建设与市民需求不相符,难以得到市民的支持和认同,也影响了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建议在给排水设计中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成为给排水系统建设和使用的合作伙伴。

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长远规划、设计标准不科学合理、缺乏综合考虑和协调,以及缺少与市民的参与沟通。

为改进和完善市政给排水设计,建议加强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和灵活的设计标准,加强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参与。

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设计重现期应用条款的商榷

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设计重现期应用条款的商榷

2 0 1 2年 北 京 “ 7 . 2 1 ” 特 大 暴 雨 造 成 的 重 大 人 员 伤 真 正 内涵 和应 用原 则 , 针对《 规 范》 关 于重 现期 应 用 的
意在 纠 正 亡 和 财 产损 失 将 城市 雨 水 排水 体 系建 设 、 管 理 和 应 急 相 关 条款 的科 学性 与 合 理性 进行 全 面讨 论 , 规范》 在 重 现期 应用 概 念上 出现 的重 大偏 差 , 试 图还 机 制 等存 在 的缺 陷与 问题暴 露无 遗 。 2 0 1 3年 4月 1日 《
流改 造 , 用 1 0年 左 右 的时 间 , 建 成较 为 完 善 的城 市排 稿 ) , 还有 发布于 1 9 6 3 年的 J G 1 1 — 6 3 《 城市 排水 设计 规 水 防涝 工程 体 系 。
范》 , 该规 范规定 用设 计溢 流期计 算雨 水量 并据 此设计
现行《 室外 排 水 设 计 规 范 》 ( 以下 简 称 《 规 范》 ) 对 雨水 管道 。南于水利 工程 都是采 用 重现期 的概 念进行
城 市 排 水 防涝 能 力 和风 险 。 编 制完 成 城 市排 水 防 涝设 建 国后 . 指导 排 水 设 施 建 设 的早 期 规 范 有 《 工 业
施建设规划 , 力 争 用 5年 时 间完 成排 水 管 网 的雨 污 分 企业 及 居住 区室外 排水设 计 规范 》 ( 1 9 6 4年 1 1 月 修 订
重要 基础 工作 。 干道 、 重要 地 区或 短 期积 水 即能 引起 较 严 重损 失 的地 笔 者 将深 度 分 析 和 论 证 雨 水 管 渠 设 计 重 现 期 的 区 , 宜根 据实 际情 况采用 较 高 的设计 重 现期 。”

城市市政排水设计思路与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讨论

城市市政排水设计思路与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讨论

城市市政排水设计思路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讨论摘要:随着城市排水的问题出现,排水工程设计逐渐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也成为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它可以有效地的排放城市污废水,减少城市废水随意排放和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关键词:市政排水设计;城市排水;污水处理;管道布置;问题;措施前言:在城市建设中,市政排水系统对整个城市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道路车辆行驶的安全。

因而对于市政排水设计实践,探讨市政排水设计原则以及排水布置相关思路,也针对市政排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详细的分析。

1.排水设计原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重点工程之一,城镇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

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及调整方案,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未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排水布置思路市政排水布置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规划时要考虑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排水工程设计要点3.1排水系统布置:按照分流制排水体制布置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区域一般根据地形按分水线划分,地形平坦的地区按一定的服务面积划分,使每根干管合理分担排水面积,尽量减少管道的埋深,少设或不设中途泵站,使污水以最短的距离自流排出。

论市政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

论市政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

论市政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摘要: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排水是市政建设的一大重点工程,排水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倘若一座城市中没有健全的供水体系,是无法保证城市规划中各项社会活动的顺利运行的。

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长,相应的市政排水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施工品质的问题,市政排水的建设过程以及工艺都不复杂,但其受地理环境的作用较大,这给市政排水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市政排水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了解市政排水的发展理念以及根据其特点设计出更合理的排水方案,基于此,本文就市政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市政排水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排水;设计思路引言: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结合政府、居民等的要求,设计出更人性化的排水系统。

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地区,夏季的降水量要多于别的季节,在降水增多时,相应的城市排水的压力也会增大,雨污水能否及时排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所以相关政府在要加强对于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把控,通过对排水系统的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城市排水的品质。

在市政排水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城市环境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排水建设方案,提高其施工的品质,以此更好的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市政排水设计发展(一)要注重科学研究现阶段在设计排水系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将我国新兴的一些科学技术运用在设计内容中,以此更好地推动排水系统的发展。

此外要结合国家政策以及居民的需求,在这基础上不断加入先进的技术,保证市政排水更科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于排水系统的投入,保证设计的资金充足,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要多开投资渠道在排水设计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很大的资金的。

对于此,一方面要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企业投资,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投资项目,依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以此建立完善的投资收益、风险原则,确保投资资金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的思考1前言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否合理安全,关系到能否及时迅速地排除路面降雨积水,保障道路通行安全,维持道路合理使用寿命。

城市街道路面积水,会影响行人、车辆通行,造成交通堵塞;路面长期经常积水,还会影响路基,使道路遭受损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拟从如何合理确定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入手,探讨提高道路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以减少城市暴雨灾害。

2 道路排水管网雨水流量计算公式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为:Q=ψ.q.F (1)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q ——设计暴雨强度[L/(S·hm²)];ψ——径流系数,按不同场地情况选用;F ——汇水面积(hm²)。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 (2)式中:t ——降雨历时(min),t=t0+mt2;P ——设计暴雨重现期(a);A1、C、b、n ——参数,按各地不同暴雨强度公式采用。

F ——汇水面积(hm²)由公式(1)、(2)可知,在设计城市(地区)以及道路周围地形情况确定以后,雨水流量与设计重现期P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3 国内外城市重现期采用情况《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87版列举的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如表-1所示;2006年版列举的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采用情况如表-2。

对比表-1、表-2可知,国内部分城市设计排水重现期目前采用的标准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提高。

欧美地区一般采用重现期标准为10a,排水干管甚至达到100a。

日本及新加坡等国重现期一般采用5a,必要时可提高到30~50a。

香港地区设计重现期一般也为10a,干管采用200a。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重现期(1987版规范列举)表-1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重现期(2006版规范列举)表-2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87版和2006版对重现期标准都规定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2011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将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修改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同一重现期一般采用1~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可采用10a以上。

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地区可采用规定的上限,经济条件尚差的地区可逐步提高。

”由上述可知,“2011年修订稿”对排水重现期无多大变化,与2006年版相比,仅将下限提高了0.5a。

4 国内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标准普遍较低,造成一遇到较大暴雨,街道路面普遍受淹,交通堵塞,市民财产、甚至生命受损。

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屡见不鲜。

如2011年6月23日,首都北京发生2004年以来10年一遇的一场暴雨,1小时降雨量达到128mm。

当时正值晚高峰,行人车辆严重受阻,交通大面积瘫痪,部分地铁停运,甚至发生2名青年跌入下水道被雨水冲走的悲剧。

同样6月下旬7月初,上海、长沙、杭州、成都等地都发生了因暴雨致使街道成为汪洋,交通一片混乱的现象。

我们泰州市区也曾发生过因道路排水不畅,致使雨水流入居民家中、以及倒灌进高层建筑地下室等现象。

由于暴雨成灾给各地城市造成的损失恐怕是惊人的。

分析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如此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几条:(1)作为国家级标准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城市排水管渠重现期标准设定太低。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经济相对还比较落后,那时的城市人流、车流、物流都不算密集,规定较低的排水重现期标准,还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街道受淹,损失不会很大,影响也不会很严重。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人流、车流、物流快速增长,城市道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有立交道路、地铁、隧道、下沉广场等等,如今一座城市如再因暴雨受淹,其受到的影响和损失与数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而2006年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排水设计重现期标准仍维持1987年的较低水平,20年不变。

即使211年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也仅作了略微提高。

“规范”确定的重现期标准值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2)我国过去的城市建设,往往比较重视地上部分,而忽视地下基础设施。

问题恰恰是地下市政设施更为重要,一经建成,就很难更新改造,要管用数十年、上百年。

如法国的城市下水道,有的运行100多年,至今仍正常使用。

(3)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往往仅满足当前,对长远预见不足。

一座城市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壮大、变化。

一条道路排水系统在建成之初,可能道路周围绿地或农田较多,雨水径流系数ψ较低,道路汇水范围也可能较小。

这样雨水流量就较低,排水系统也许尚能满足要求。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原来的绿地、农田可能变成了建筑或硬地,其他排水支管也可能接入。

这就造成雨水流量的增加,致使排水管网超设计负荷。

(4)对市政排水管网维护管理的缺失。

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属规划或建设部门,其建设可能分散于建设部门、交通部门或相关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等,日常管理维护也多是谁建设、谁管理。

形成一座城市排水管网多家管理,管理水准参差不齐。

有的对排水管网没有经常清淤疏通;有的排水管道损坏渗漏,造成地下水渗入,甚或流入泥沙堵塞管道等。

5 尽快提高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标准上述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设计标准的问题。

如前所述,雨水设计流量与重现期P成正比关系,选择较低的P值,则排水设计流量Q就下降,排水管径也可减小,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存在着排水系统不畅,道路容易受淹的隐患。

选择较高的P值,提高了安全性,却也增加了工程造价。

这就存在着安全性和经济性二者之间如何取舍平衡的问题。

我们假定以1条长1 Km的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来分析比较不同的重现期P与降雨强度q、雨水流量Q、排水管径D及工程造价T之间的关系。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江苏扬州市暴雨公式:( (3)设道路两侧汇水范围各宽150m,不考虑其他转输雨水量,即总汇水面积为:F=1000×300=300000m²=30hm²径流系数设为ψ=0.70,则雨水流量为:Q=ψ.q.F=0.7×q×30=21q(L/s) (4)降雨历时:t=t0+mt2,起点集流时间t0=10min,管内延缓系数m=2.0,管内平均流速设为V=1m/s,则管内流水时间t2=1000s=16.7min。

则有:t=10+2×16.7=43.4min假设道路雨水管由道路起点至终点单向流动,则可得出道路雨水管末端出口的暴雨强度为:= (5)根据式(4)、(5)计算出不同重现期P的q、Q、T值如表-3所示。

以及得出p-q、p-T关系曲线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不同重现期P与相关参数关系一览表表-3注:工程造价系按P=0.5a时造价为100%基准。

图-1 P-q变化关系图图-2 工程造价变化关系图由图-1可知,P-q关系近似于1条上抛物线,当P<5a时,曲线较陡,随着P的上升,q增加较快,相应地工程造价增加幅度也较快,如P=2a时,q值是P=0.5a时的约1.48倍,造价约增加75%;P由0.5a提高到5a时,q增加约0.79倍,工程造价增长约90%。

P>5a时,P-q、P-T之间的变化曲线渐趋缓,如P由5a提高至30a,工程造价增长约25%。

在道路工程中,雨水管渠的造价约占道路总造价的15%左右,也就是说P由0.5a提高至2a时,道路工程总造价增加约为:75%×15%=11.25%;P由0.5a提高至5a时,道路工程总造价增加约为:90%×15%=13.5%。

与此相比,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却分别增长了48%和79%。

上述计算假设了一些前提条件,实际情况可能变化多端。

但表-6及图-1、图-2基本上能说明重现期P与q、Q、T之间的对应关系。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虽然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也作了调整,但该条文规定的依据却是“系根据我国各地目前实际采用的数据,经归纳综合规定”,仅将重现期下限由0.5a提高至1.0a,其余同2006年版规范基本未变,同1987年版规范相比也未有多大变化。

然而我国工程设计人员在确定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时,本身就是依据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选用的。

国家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遵守的“宪法”,规范的先进合理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先进合理与否。

针对我国城市排水设施落后的现状,各地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要求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

有识之士提出“向一个多世纪之前就已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的巴黎取经永远都不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小康。

应该说完全有能力提高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投入。

因此,笔者认为,现在是到了及时调整提高我国排水管渠重现期标准的时候了。

笔者建议,我国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应该与国外先进标准看齐,即将重现期标准下限值提高到5年左右。

建议将雨水管渠重现期标准修改为:“一般地区采用5年,重要地区为5~10年,特别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会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可采用10年以上。

”并可作为强制性条文来执行。

如果能提高标准,其实对整个道路工程造价影响并不大,却能大大提高排水管网的泄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6 结语城市雨水管渠设计,看似小问题,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

地下排水管网是百年大计,一经实施,要更新改造就非常困难。

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超前的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来确定城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以免给历史留下遗憾,给后人制造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