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赏析

合集下载

如意娘

如意娘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 【按】诗题原注:“《乐苑》曰:《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看朱成碧】红颜消逝貌 【石榴裙】红裙。此句意说,如果不相信为君留过的泪水,请开箱翻验红裙的 斑斑泪痕。 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 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 不支和心力交瘁。 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 “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 思相似 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看到红颜知己成为陛下,这样的词汇深深 的打动了陛下!
如果不相信为君留过的泪水,请开箱翻验 红裙上的斑斑泪痕。
执著、决然、不 掩饰,不造作的 独特形象跃然纸 上
如意娘
直抒胸臆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凄切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流向较为单一。
•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 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 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 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 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 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 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 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 苦。
谢 谢 大 家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运用了什 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 赏析.
•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 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比。眼前和一片寒 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渲染了 一种凄切孤寂是的悲惨氛围,表现了武则 天(武曌)深深地哀怨与愁思。
本诗的第一句蕴含着多种情感,试 猜想它具有几层含义?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谁更霸气?

史上最强的十二首帝王诗词,谁更霸气?

诗词课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歌无处不在。

许多帝王亦好诗歌,留下不少名篇。

今天,给大家介绍十二位帝王的十二首诗,看看谁更霸气!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号西楚霸王。

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经过的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

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经英雄盖世,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命运不眷顾他罢了。

项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时,他担心的是他所爱的女子将要走向何方?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赞颂项羽,就是因为他在临死之前还有一丝人情味。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汉高祖,西汉开创者。

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历经反秦战争、楚汉战争后,建立西汉。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亲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战争。

彼时,刘邦顺路回到家乡沛县。

昔日好友、尊长、晚辈共聚一堂,尽兴欢饮。

衣锦还乡本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可已经身居高位的刘邦却心怀忧虑,大风吹得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可是怎么找到勇士帮我镇守四方。

刘邦的远大抱负,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一首诗,尽皆体现。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混混了。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历来为人称道。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关于武则天_如意娘_释义的探讨_董灵超

关于武则天_如意娘_释义的探讨_董灵超
第1 9卷 第1期 2 0 1 7年 2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y g y
V o l . 1 9, N o . 1 F e b.2 0 1 7
( ) 文章编号 :2 0 9 5 5 4 6 4 2 0 1 7 0 1 0 0 9 9 0 5 - - -
关于武则天 《 如意娘 》 释义的探讨
董 灵 超
( ) 洛阳理工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3 摘 要 : 介绍了 《 如意娘 》 的诗作背景 , 阐述了学 界 对 《 如 意 娘》 的释义情况, 提出了对《 如 意 娘》 重新释义 的其他佐证 。 ;释义 关 键 词 : 武则天 ;《 如意娘 》 中图分类号 : I 0 5 2 文献标志码 :A
1 0 0
沈阳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9卷 第 1 也 不 敢 断 言 此 诗 即 作 于 如 意 年 间。就 则天年号 , 《 , 是任半塘本人所言 “ 登封大酺歌 》 与此曲取名正 ” 相类 。 也只是旨在说明 《 如意娘 》 一诗的著作权归 武则天所有 , 对此 诗 的 命 名 原 由 只 是 作 了 一 种 推 并 没 有 拿 出 此 诗 作 于 如 意 年 间 的 确 凿 证 据。 测, 既然是推测 , 就只 能 作 为 一 种 可 能 性 来 细 加 分 析 和考订 , 万不可将其坐实来看 。 应该说 , 任半塘就 此诗的创作时间 , 发言还是比较审慎的 , 并非百分 之百的肯定 它 作 于 如 意 年 间 。 但 是 , 路荣的论文
[ 3] ” 之强烈 、 痛苦之深沉 , 从而突显了相思主题 。 程

关于武则天《如意娘》释义的探讨

关于武则天《如意娘》释义的探讨

第19卷第1期2 0 17年2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 19,N o. 1Feb. 2 0 17文章编号:2095-5464(2017)01-0099-05关于武则天《如意娘》释义的探讨董灵超(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3)介绍了《如意娘》的诗作背景,阐述了学界对《如意娘》的释义情况,提出了对《如意娘》重新释义摘 要:的其他佐证。

关键词:武则天;《如意娘》释义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志码:八一、学界对《如意娘》的释义情况武则天现存诗作中,有一首《如意娘》。

诗曰:“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1]8关于此诗的后二句,学界释义大略如下:唐沙说:“末句以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说明思念之强烈、痛苦之深沉,从而更加强了主题。

”[2]张红说:“末句以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说明思念之强烈、痛苦之深沉,从而突显了相思主题。

”[3]程莉在其硕士论文中,就武则天的诗作给予了集中注释,对《如意娘》末二句,她说:“石榴裙,朱红色的裙子,亦泛指妇女的裙子。

……主人公以衣裙的斑斑泪痕表示她的刻骨思念之情。

此句说如果不相信为君唐高宗流过的泪,请开箱翻验红裙上的斑斑泪痕。

”[4]路荣的硕士论文亦言:“末句以石榴裙上的斑斑泪渍,证明思念之强烈,痛苦之深沉,写得缠绵感人!”[5]6司海迪《论武则天诗歌中的帝王气象》道:“末句以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说明思念之强烈、痛苦之深沉,从而更加强了主题。

”[6]他之后所作《武则天情诗〈如意娘〉写作时间探析》又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7]苏者聪说:末二句诗人以铁的事实石榴裙上之斑斑泪渍说明思情之强烈、痛苦之深沉,从而更加强了主题的说服力。

”[8]周吉国对《如意娘》的一段分析本很精彩,但也由于从字面上来解释末二句而令人叹惋。

描写武则天的诗句

描写武则天的诗句

描写武则天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描写武则天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武则天的诗词有哪些1.黄光任《女皇》:巾帼英才扭乾坤, 1代女皇绝古今。

(.)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

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2.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愿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3.李寒秋《咏武则天·其1》:颠倒乾坤自敢当,蛾眉岂必远朝堂?空碑无语迎残照,任尔酸儒纸上忙。

4.李寒秋《咏武则天·其2》:控鹤屠龙立纪纲,麟材凤质尽君囊。

既能扶汉同高后,自可亲贤用2张。

5.李寒秋《咏武则天·其3》:上阳孤独锁重门,风送莲香伴至尊。

无限江山归嗣子,仙郎何处可招魂?6.李寒秋《咏武则天·其4》:苦诵群经怨5更,才人含泪忆前盟。

遥知御苑君空望,惟见榴花照眼明。

7.李寒秋《咏武则天·其5》:峥嵘偶露刺狮骢,语自从容气自雄。

定鼎帝王皆巨眼,缘何珠璧弃深宫?2.形容武则天诗句①黄光任《女皇》:巾帼英才扭乾坤, 1代女皇绝古今。

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

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②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愿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历史趣谈尼姑武则天感恩寺破戒为皇帝生子:孩子是谁的?

历史趣谈尼姑武则天感恩寺破戒为皇帝生子:孩子是谁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尼姑武则天感恩寺破戒为皇帝生子:孩子是谁的?导语: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纵观她的一生,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大起大落,神奇绝妙的一生。

在政敌面前,她有着铁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纵观她的一生,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大起大落,神奇绝妙的一生。

在政敌面前,她有着铁一般的性格;在情人面前,她又表现出女人特有的万种风情,委婉缠绵;她高高在上时,举国拥戴,忘乎所以得竟敢活生生地造出象征她如日中天僻怪的“曌”字,然而她年老体衰时,就像当今躺在担架上接受审判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一样,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亲信任人宰割而无能为力;她享受过全国男人对她的顶礼膜拜,也在寺院中度过她一生中最寂寞最艰苦最难熬的蹉跎岁月。

然而,即使当尼姑,她也当出了古今中外佛门里任何尼姑未曾有过的奇异浪漫,掀起一波波的情感浪涛,终于将她推向了充分施展自己才干的新彼岸。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她是武则天。

武则天入寺为尼时如何怀上孩子?武则天十四岁被选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有人说,她是有其名无其实,长达十年时间,幸运的大门对她始终是微闭着,没有得到过太宗的宠幸。

但蔡东潘的唐史演义中如此叙说,刚入宫时,太宗对她还是蛮喜欢的。

那时的武媚娘,丰满硕长,芙蓉颜面,最动人的,是她一双俏眼,勾魂摄魄。

太宗第一次见到她时,还没等天黑,便着急地召她侍寝。

开始太宗还怕她岁数小,经受不起这通折腾,谁料想她“纵体入怀,毫不怯避,春风一度,啼笑皆妍”。

太宗对她的感觉用了8个字,叫做“不醉自醉,不迷自迷”,宠爱有加。

这女子后来的失宠,主要因为有两点,一是实在性格太刚烈,太宗生活常识分享。

丽人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丽人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丽人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丽人行》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由武则天撰写,历史上又称之为“丽人行大诗”,它包含着武则天的时代特点、制度改革方针以及其他许多精彩的内容。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丽人行》的原文及其汉语译文。

《丽人行》古诗全文如下:上阙文:汉文化爰繁荣,宜臣勿移姓名。

一朝天子一方封,张仪功成路认。

正韵:乌发凤面两清,绿珠银烛光明。

夜夜应勤更修,朝朝计划论衡。

赋文:朝廷考核施政,朝野犯罪见惩。

夏禹建国乃首,商汤封禅奠礼。

译文:文化应当不断发扬发展,臣属应当不更改姓名。

一朝有天子出封,张仪功业完成路上认可。

黑发凤面清秀动人,绿珠银烛光芒四射。

应努力工作孜孜不倦,以计划论衡,日复一日地修整。

朝廷审核施政,朝野犯罪的都会受到惩戒。

夏禹建国即为首位,商汤封禅设立礼仪。

《丽人行》是中国古代一首宫廷琐事的新乐府诗作,它被列入诸子百家,被历史洪流收录,并被历世交融,永久留存于古典文学中。

从文藻复杂的格式上来看,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前奏、正韵、赋文结构的丰富内容,堪称古代文学的典范。

其中,《丽人行》的上阙文是“汉文化爰繁荣,宜臣勿移姓名”,表达的是坚持文化的发展及臣属的忠心;正韵中的“乌发凤面两清,绿珠银烛光明”,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情操及优美的文字;而赋文中“朝廷考核施政,朝野犯罪见惩”,勾勒出天子担负起对朝野严格政治考核及谴责犯罪的卓越责任。

漫谈丽人行诗词的含义,我们不得不提到武则天本人,她是中国历史上极其伟大的领袖,她的功绩无法用言语表达,是中华民族的永远的光荣。

《丽人行》这首诗词是武则天时期的象征,它反映了武则天兴衰的社会风景,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制度,表达出她对人民的担心及强大的管理能力,以及提倡民主、法治的理念。

此外,《丽人行》诗词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深刻思想及优美文字,其中涉及到各种文学、历史及传统文化,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丽人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项经典之作,充满着历史的洞察力及文化的魅力。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析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析
即位几年 后 , 氏被 召人后宫 , 武 并被 拜为 昭仪 , 年后升 为皇 后 。因 两
著名诗 句 。 腊 日宣诏 幸上苑 》 《 写于天授 二年 (9 ) 6 1腊月 ,全唐诗》 《 此 诗前 面注云 : 天授二年腊 , 卿相 欲诈称花 发 , 请幸上 苑 , 有所谋 也。许 之 , 疑有 异图 , 遣使 宣诏 云云 。于是凌晨 名花 布苑 , 臣咸 服其 寻 乃 群 异 。后 托术 以移唐 祚 , 皆妖 妄 , 此 不足 信也 ……[ 则小注 将武 则天 2 1 这 写作此 诗 的背景 作 了浪 漫主义 的夸张渲 染 , 其实不 足为信 。 是 , 但 此
从驾幸少林寺先描写武氏跟随高宗驾幸少林寺的宏大场面接下来写目睹已经去世母亲的营建之所倍感忧思凄凉尾旬风枝不可静泣血竞何追超越了原本一般的帝后写景出游诗写出了诗人怀念过世亲人的悲切之情感人至深表现了武则天充满人情昧的一个侧面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新
■ 山东省潍 坊 幼教 特教 师 范学 校 李 海燕
内容摘 要 : 作为 一位诗人 , 武则 天创作 了一 些独具 特 色、 有相 当
字 愦乱 颠倒 得无 可奈何 ” [ 言极恰 ; ,1 3 此 后二 句 以洒满 泪痕 的石 榴
裙 证明相 思之深 、 之苦 , 用有 形写无 形 , 实是难 得 的妙笔 。关 于《 如意 娘》 的创 作时 间后人 看法 不一 。有 人认 为此诗 写于武 则天在 感业 寺
为尼之 时 , 武则 天的早 期诗歌 。据说 武则天 为才人 时与 太子李 治 是
诗 内容 仿 佛封 建帝 王 的一 纸诏女 皇令 天下一 切事物 俯 酋听命的 气概和 魄力 , 实是 诗 、 相印证说 明的最 佳范例 。 人互
高宗 身 体欠佳 , 武则 天逐 渐 把持 朝政 , 而 在天 授元 年 (9 )6 岁 进 60 ,7 的武 则天称帝 , 国号周 , 尊称神 圣皇帝 。神龙元年 (0 )因张柬之 等 7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赏析
《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注】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
恍惚,全是因为对你的思念。假如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赏析】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太宗崩,居感
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
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倚”,武则
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曲折有致,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年少渴望爱情的时候,连一代女皇都不例外。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相思使人神情恍惚,若有所
失,以至于把红色看成绿色;相思使人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不堪。
“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寓意。一来说明自己的相思
之重;二来暗指韶华即将过去,美好的青春就快要流逝了;再者暗示
自己红颜薄命,昔日的幸福怎换来今日的孤独寂寞?“憔悴支离为忆
君”,从外表写入内心,写相思以深入骨髓,无法排遣。

“朱”、“碧”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喻感情冷暖的极大反差,
突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而这痛苦全是因为相思。这样的一个为爱情
受尽折磨的女子,又是一个有美貌兼才华的女子,任哪一个男人不为
之动心呢?这就无怪乎李治千方百计要把武则天救出来了。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假如你不信我所说,不
信我为你常常泪流不止,那么就请开箱看一下那石榴裙上的眼泪吧。
这两句把一个执著、决然、爽快、不造作的女子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这就是武则天,她有女子的哭哭啼啼,也不乏女子的果敢、坚毅。

扩展阅读:武则天的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
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
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
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
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
《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
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
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
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白寿彝因此在《中国通史》
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
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
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
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
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
因为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
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
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
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
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
“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
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
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
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许多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因为大兴告密之
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
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许多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
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
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
武韦之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