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
重庆轻轨三号线工程BT建设模式

BT模式建设重庆轻轨三号线工程的探讨BT模式建设重庆轻轨三号线工程的探讨转载自八六三建设工程网摘要:阐述了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模式—BT建设模式,介绍了BT建设模式的含义及运营模式、要求,并结合重庆轻轨工程的现状,在经营管理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BT模式,经营管理1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总体规划重庆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的总目标是:用20年时间建设300km以上轨道交通线路,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衔接主城区各外围组团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好60个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为600万以上城市人口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推动城市进程。
总体布局为六线一环。
以渝中半岛为中心,沿城市发展轴向六方辐射(北部新区、江南经开区、西南工业区、西北科教文化区、东部发展区、渝西经济区)。
根据重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阶段目标,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分三个建设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年前,修建1、2、3号线,形成“大”字形线骨架,运营里程可达65km~71km,初步缓解了核心城区交通拥挤的状况。
第二阶段:2020年前,视城市发展的需要,可陆续开工建设轨道交通5、6号线,逐步形成核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
第三阶段:视城市发展的需要,分段分期建设环线,在充分完善核心城区线网的前提下,向核心城区以外组团和主城区周边区域延伸,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准时的特点,配合城市发展的“北移、南下;东拓、西扩”战略的实施,加强城市核心区与核心区外围组团间的联系,实现城市功能的调整和转移。
2 BT融资方式的含义BT是BOT的一种演变。
“BOT”融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主要融资运作模式,其含义是:项目经政府授权由企业融资建设,企业运行,合同期满企业将资产及运营权转移给政府的项目经营方式。
由于一些公益性工程项目,企业无法独立实现经济运营,取得投资收益,所以,将“BOT”中的“O”即:企业运行过程排除,形成“BT”融资方式,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政府授权企业对项目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交给政府,政府用以后的财政预算资金,以偿付企业的融资本金及利息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重庆轻轨3标单洞单线与单洞双线过渡段施工方案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Ⅲ标段(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工程单洞单线与单洞双线过渡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重庆轻轨三号线Ⅲ标项目经理部二00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一、编制依据1、华新街~观间桥区间隧道施工设计图;2、华新街~观间桥区间隧道地质详勘资料;3、CQ3B-002、003、005号工程洽商及技术核定签证表4、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5、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道路安全;2、优化细化方案,可操作性强,经济可行。
三、工程概况根据设计图、区间隧道在SK11+082.377由单洞单线隧道过渡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为Ⅴ级B型,开挖跨度达15.44米,埋深最浅处仅4.323米,拱部及边墙大部分均为回填土,掌子面拱顶以下回填土达8米多,周围结构物、管线较多,紧邻华新街地下人行通道、华唐路下穿隧(通)道,特别是距离人行通道地面最小处仅一米多,3、4号重力式挡墙侵入隧道净空,再加上拱顶路面车流量非常大,载重量大,初期支护拱顶压力及侧压力非常大,同时根据单线单洞段施工情况,回填土密实度非常差,部分为原路基填筑前未清理的淤泥,含水丰富,稳定性极差, 6月10日在现场掌子面(单洞单线)(具体里程或桩号)起拱线以下一米处施作的超前探孔(探孔深20米)显示,前方与掌子面地质状况一样,且孔内有股状水流出。
四、施工方案及方法4.1 总体施工方案过渡段从SK11+082.377里程处先正向开挖逐步扩大断面,后从SK11+088.777处起向SK11+082.377处反向扩挖至设计断面。
SK11+081.777~SK11+085.777段分三台阶开挖,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软岩及回填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硬岩采用风钻打浅微爆松动开挖。
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及临时支撑。
SK11+085.777~SK11+088.777段采用CRD 法分六部开挖,上部回填土采用人工开挖,下部硬岩采用微爆松动开挖。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安全门.

第十四篇安全门系统14.1工程概况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共设10座高架车站,分别为八公里站、祺龙站、九公里站、岔路口站、炒油场站、大山村站、学堂湾站、鱼胡路站、渔洞东站和渔洞站。
为保障候车乘客的安全和改善乘客的候车环境,本工程高架车站采用安全门系统。
其具体设置情况详表14-1。
车站形式和安全门设置表表14-1序号站名车站型式基本形式数量(侧)备注1 八公里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2 祺龙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3 九公里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4 岔路口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5 炒油场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6 大山村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7 学堂湾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8 鱼胡路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9 渔洞东站高架侧式安全门2侧10 渔洞站高架双岛式安全门4侧14.2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技术规程》(DG/TJ08-901-2004)《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CJ/T236-2006)《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铝合金建筑型材》(GB5237-2004)《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GB/T8013-1987)《钢化玻璃》(GB/T9963-1998)《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02-2003)《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6-1994)《建筑物用安全平板玻璃及安全塑料的耐冲击性能要求规范》(BS6206-198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相关专业的其它标准和规范14.3基本要求14.3.1安全门系统设备均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易于拆装、调试和维护方便、质量稳定、外形美观、运营安全可靠的产品。
在满足系统功能的条件下应立足于设备国产化。
14.3.2安全门设置在站台边缘,并在车站纵向方向,以有效站台中心线为基准,两边对称布置,活动门与列车门一一对应。
重庆轻轨地铁1,2,3号线及换乘指南

重庆轻轨地铁1,2,3号线及换乘指南换乘方便不?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乘公交上班倒是方便了,以后我出去耍,游魅力重庆,有没游更方便的路线呢。
小杨还想“开发”点“新玩法”。
经过研究她找出了好几种不用出轨道交通站点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懒人换乘法”。
重庆轨道交通站内换乘指南(不出站换乘,地铁1号线、轻轨2号、轻轨3号)。
轨道交通换乘轨道交通:不用出站就可随意换乘换乘点1:牛角沱站换乘方法:3号线和2号线,可以在牛角沱换乘,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渝北、江北或者南坪,都可以坐3号线列车到牛角沱站,再坐2号线列车前往渝中(解放碑临江门、较场口站)、九龙坡(杨家坪站)和大渡口(新山村站)方向。
“换乘点2:大坪站、较场口站换乘方法: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可以在较场口和大坪换乘。
也就是说明年10月你上下班,如果是从较场口到大坪,那么两条线路随你选,哪条不打挤坐哪条,其实那条都打集。
换乘点3:两路口换乘方法:3号线和1号线,只需上下一层楼就可以在两路口站换乘。
两路口站是地铁1号线和轻轨3号线的换乘点轨道交通换乘公交: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公交市交委副主任乔墩说,目前,轻轨2号线新山村车站已建成公交车港,沿线的平安站、大渡口站也准备启动建公交站计划。
“明年内,这35处超出100米距离的站点,我们将进行优化改造,实现100米内的对接。
”乔墩说。
另外,即将通车的轻轨1、3、6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共82个车站,有47处站点与地面公交站点的距离在100米之内;有13处站点距离在100至300米之间;有22处与公交车站点超过了300米。
还有很多堵点可能缓堵1、2、3号线投用后,也许会真的实现畅通重庆。
以1号线为例,这条线路通后,从沙坪坝到朝天门沿线的乘客都将分流,这样三角碑、小龙坎、两路口、文化宫等地方的拥堵都有可能缓解。
3号线通了之后红旗河沟、观音桥、华新街、渝澳大桥、黄花园大桥等堵点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今起施行禁止在车厢内饮食”删除了《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二审时,饱受争议的“禁止在车厢内饮食”条款已被删除。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道岔与车档

.第三篇道岔与车挡3.1道岔3.1.1 设计依据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1-20056.螺栓、螺柱、螺母及标准化元件标准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53-94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C/T621-1997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C/T620-199711.《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条件》TB1774-861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1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99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标准15.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有关标准16.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协议3.1.2设计原则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道岔有关节型和关节可挠型两大类型,按初步设计文件,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中使用的道岔,有单开、渡线、三开、五开的关节型道岔及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
设置选用的道岔应符合下列主要要求:1.按照初步设计文件,正线选用关节型和关节可挠型道岔,车场和辅助线选用关节型道岔。
2.选用与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相同的设备,道岔能适应重庆地区的环境条件,并遵循经验成熟、性能先进、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
3.道岔设计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保证车辆在正线运行、调车和转线运行时的安全、可靠和快速运营的要求。
4.单轨道岔是一种特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均须符合我国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5.选择、设置及安装的道岔设备必须满足单轨交通的限界要求。
6.道岔应满足车辆有关技术条件和参数,主要应满足:车辆轴重、轴距、主轮轮径、轮轨条件、导向轮和稳定轮水平方向轨距及垂直方向距离、运行速度、最高速度、加速度、偏心距、重心位置等参数要求。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道岔与车档---精品管理资料

.第三篇道岔与车挡3。
1道岔3.1。
1 设计依据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
1-20056.螺栓、螺柱、螺母及标准化元件标准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53—94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C/T621—1997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C/T620-199711.《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条件》TB1774—861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1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99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标准15.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有关标准16.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协议3。
1.2设计原则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道岔有关节型和关节可挠型两大类型,按初步设计文件,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中使用的道岔,有单开、渡线、三开、五开的关节型道岔及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
设置选用的道岔应符合下列主要要求:1.按照初步设计文件,正线选用关节型和关节可挠型道岔,车场和辅助线选用关节型道岔.2.选用与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相同的设备,道岔能适应重庆地区的环境条件,并遵循经验成熟、性能先进、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
3.道岔设计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保证车辆在正线运行、调车和转线运行时的安全、可靠和快速运营的要求。
4.单轨道岔是一种特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均须符合我国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5.选择、设置及安装的道岔设备必须满足单轨交通的限界要求。
6.道岔应满足车辆有关技术条件和参数,主要应满足:车辆轴重、轴距、主轮轮径、轮轨条件、导向轮和稳定轮水平方向轨距及垂直方向距离、运行速度、最高速度、加速度、偏心距、重心位置等参数要求。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信号系统技术要求

第十一篇信号系统11 通用要求11.1 主要标准三号线南延伸段信号系统应参照执行以下标准及规范:1.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 50458-2008);2.建设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3.铁道行业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4.铁道部标准《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3027-2002);5.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 10071-2000/J77-2001);6.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TB/T2651);7.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2758-2004);9.铁道部标准《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技术条件》(TB/T 1774-86);10.铁道部标准《信号计算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11.国际电讯联盟ITU-T、ITU-R的有关建议;12.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有关协议;13.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T)最新文件及其附件;14.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安全系统设计和评估标准;15.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16.国际无线咨询委员会标准(CCIR);17.及设备引进国的相关行业标准;1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2758-2004。
19.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11.2一般要求11.2.1信号系统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凡涉及行车安全的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系统应留有足够的接口以满足线路延伸需要。
11.2.2信号系统的设备配置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实现行车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所采用的设备、器材必须满足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的环境要求,设备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11.2.3南延伸段的设备原则上与一期保持一致。
11.2.4正线区段按双线单方向运行设计,正方向最小行车间隔150秒;鱼洞站的实际折返间隔应不大于150秒。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新牌坊区间隧道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新牌坊区间隧道设计专业土木工程(隧道及轨道交通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目录第一章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 (1)1.1设计依据 (1)1.2设计规范 (1)1.3主要技术标准 (1)1.4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 (2)1.5毕业设计要求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工程概况 (4)2.2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 (4)2.2.1地形地貌 (4)2.2.2地质构造 (4)2.2.3岩层特性 (4)2.2.4不良地质与地震 (6)2.2.5工程沿线环境 (6)2.2.6管网拆迁与保护 (7)第三章总体设计 (8)3.1平面线形设计 (8)3.2纵面线形设计 (8)3.3车辆选择 (8)3.4行车轨道选择 (8)3.5建筑限界以及内轮廓设计 (9)第四章支护衬砌设计 (10)4.1衬砌选型 (10)4.2支护衬砌参数设计 (10)4.3建筑材料 (11)第五章隧道结构验算 (12)5.1基本原理 (12)5.2计算模型 (12)5.3计算模型建立 (12)5.4Ⅴ围岩b型衬砌验算 (13)5.4.1深浅埋判定 (13)5.4.2荷载计算 (15)5.4.3Midas结果输出 (15)5.4.4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16)第六章防排水设计 (18)6.1设计原则与设计等级 (18)6.1.1防水设计原则 (18)6.1.2防水设计等级 (18)6.2防排水设计 (18)6.2.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8)6.2.2地下区间与车站端头防水、变形缝、施工缝防水 (19)6.3防腐蚀 (19)第七章通风与照明 (20)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21)8.1施工组织概述 (21)8.2编制原则 (21)8.3施工前期准备 (22)8.4施工计划 (22)8.4.1进度计划 (22)8.4.2仪器、设备计划 (23)8.5施工方案 (24)8.5.1全断面开挖 (24)8.5.2台阶法开挖 (25)8.5.3施工组织与施工通道 (26)8.5.4弃碴与环境保护 (26)8.6施工注意事项 (26)8.7监控量测 (27)8.8施工安全 (28)8.9潜在问题及应急措施 (30)第九章结语 (33)第十章感谢 (34)第十一章参考文献 (35)附录Ⅰ计算过程 (36)1.计算工况 (36)2.计算参数 (36)3.计算结果 (37)4.详细设计过程 (42)2014届隧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隧道为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站至新牌坊站区间隧道,全长1142.59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位于站台的站务员负责维持站台秩序,紧急状态下引导乘客疏散;
5)控制中心故障时,经中心授权,由值班站长负责指挥该信号连锁区段的列车运行;
6)车站用房采用分级管理制度;
7)车站的安全保卫由专业保安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车站提供必要的用房和设施;
6
8
定员
962
1292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
客流预测量(万人次/h)
1.28
2.01
2.62
高峰小时列车开行对数(对/列)
小交路
6
7
支线:11
支线:12
大交路
6
7
主:11
主线:12
高峰小时最小运行间隔
(min)
5
4.2
2.7
2.5
设计输送能力(万人次/h)
1.15
1.35
2.12
3.10
备注:系统最大设计能力留有14%的储备,远期设计输送能力较客流预测量留有18%的储备。
◇车站通风空调设备
◇隧道通风设备
◇给排水系统设备
◇车站广播设备
◇车站CCTV设备
◇车站AFC设备
◇自动扶梯急停装置
◇照明控制
◇防灾报警
◇列车运行连锁控制和紧急停车设备
◇防灾排烟设备
◇危险水位报警
◇地下站屏蔽门及高架站安全门
3)能够由车站值班人员就地控制的设备
◇车站通风空调设备
◇隧道通风设备
◇给排水系统设备
1)正线列车运行进路;
2)折返站列车运行进路;
3)临时停车线或渡线列车运行进路;
4)联络线列车运行进路;
5)车场出入线列车运行进路。
2.3.4车站管理
1、站务管理
1)车站管理采用站长负责制,车站设站长、值班站长和站务员;
2)值班站长的岗位设在车站控制室,负责管理车站运行,保持与控制中心的联系,并监视和操作车站管理设备;
2.2.7列车牵引计算
1、列车牵引计算的原则:
1)列车最高运行速度75km/h。
2)参照铁路《牵引计算规程》进行牵引模拟计算。
3)列车在折返站进行站后折返时采用自动驾驶模式。
4)车站配线
2、车站配线设计原则:
1)三号线配线设置需考虑不同开通时期列车的折返和运营管理的需要;
2)配线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一定的运能余量以及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同时应考虑跨座式单轨系统的特点;
8)车站卫生由专业清洁部门负责,车站提供必要的用房和设施;
2、车站设备管理
1)车站设备的监控分为中央级、车站级和就地级三级控制,正常情况下由中心级下达模式控制指令,由车站值班人员监视车站系统的执行操作和设备运转状态,特殊情况下经中心授权后,车站设备可由车站值班员在车控室或就地进行控制。
2)可以由车控室监控的设备
项目
初期(2014年)
近期
(2021)
远期
(2036年)
一期工程
含二期工程
线路范围
二塘~
龙头寺
二塘~
江北机场
主线:二塘~环城北路
支线:四公里~航站大楼
主线:二塘~环城北路
支线:四公里~航站大楼
运营长度(km)
19.5
37.7
主线:42.3
支线:36.1
主线:42.3
支线:36.1
列车编组(辆/列)
6
1.1.12车站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规模,少占城市用地,减少拆迁工程,降低工程造价。
1.1.13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省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
1.1.14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保护
1、采取防噪、降噪、减振措施。各种废气、废液、废渣、粉尘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标规定排放标准。
2、地下结构工程应有可靠措施,严格控制地面沉降量,确保地面交通畅通以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1.1.6工程建设年限2008年~2011年,建设期为4年。
设计年限:初期2014年
近期2021年
远期2036年
1.1.7本线独立运营,设双线线路,右侧行车,龙头寺站~江北机场站、龙头寺站~环城北路站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设计通过能力24对/h。
1.1.8车辆编组初、近期采用6辆编组,远期8辆编组。
2.3.3列车正常运行管理
正线列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分为控制中心级和车站级两级控制。其中:
1、控制中心级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包括:
◇控制中心ATS系统指挥列车运行
◇控制中心调度员人工干预列车运行
2、车站级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包括:
◇车站自动控制方式
◇车站人工控制方式
车辆段列车调度指挥
车辆段内采用微机联锁排列进路,指挥列车运行。
2.3运营管理
2.3.1行车制式
本线采用封闭式独立运营方式,采用双线右侧行车制。二塘至环城北路(江北机场)方向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
2.3.2乘务制度
采用轮乘制,列车配备一名首车司机,担任一个方向的驾驶任务。列车到达折返站并完成折返作业后,列车交由回程司机驾驶,原司机下车稍作休息后准备担任后续折返(回程)列车的驾驶。
各设备、系统须满足24对/h行车量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要求。
2.2.4全日列车运行计划
根据重庆市民日常出行活动时间特点和公交车辆的运营时间,同时与已运营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时间保持一致,三号线营业时间从早上5:00至晚上23:00,全天共计运营18小时,其余时间用于线路和设备维修。
2.2.5列车运行交路
根据客流出行特征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在保证全线配线满足不同设计年度列车运行交路对配线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减少运用车数量、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乘客换乘次数、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营管理难度等原则。
◇值班站长在车控室内通过CCTV监视乘客在站厅、站台、自动扶梯、车站出入口的流动,必要时通过广播组织客流;
◇乘客在站内的秩序由站务员和保安人员共同维持,并负责解答乘客提出的问题;
◇旅客向导、自动售检票设备及楼梯牵引机等设施应提供足够的图像和文字信息,并设置在合理位置。
3)配线的设置还需考虑线路敷设方式、工程条件及工程造价等因素;
4)道岔出现故障不应该中断整条线路的运营,可以通过组织临时运行交路进行降级运营,必要时可采用单线运营的方式避免线路部分区段运营中断;
5)停车线或渡线的设置要考虑全线配线布置的均匀性;
6)本线车站配线需满足系统最大设计能力24对/h的能力要求。
3、列车驾驶
1)列车驾驶模式主要分为全自动的ATO模式、ATP保护下的人工驾驶模式、非限制的人工驾驶模式和限速人工驾驶模式。
2)正线运行采用自动ATO模式,自动开、关门。
3)列车折返采用自动折返模式。
4)车辆段内运行采用限速人工驾驶模式。
5)故障状态下由司机控制开关屏蔽门/安全门。
4、列车进路
列车进路应满足正常和非正常运营状态下列车运行的需要,其设置范围主要包括:
2.2.2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方案
◇车辆选型:采用与二号线制式相同的跨座式单轨系统。
◇列车编组方案:初、近期采用6辆编组,定员为962人/列;远期采用8辆编组,定员为1292人/列。
2.2.3设计系统运输能力
系统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客流量的要求。具体内容如表2.2-1所列。
系统设计能力表2。2-1
设计年度
初期2014年,近期2021年,远期2036年。
2.1.3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2年),三号线的建设范围为二塘至江北机场。计划分两阶段设施,第一阶段实施一期工程,范围为二塘至龙头寺;第二阶段实施二期工程,范围为龙头寺至江北机场。
同时,在近期以后线路在双龙东路站继续向北延伸至环城东路站,在线路的北端形成“Y”字型主、支线运营模式。主线为双龙东路站~环城北路站,支线为双龙东路站~航站大楼站。
1、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报批稿)及其它相关设计规程、规范,结合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建设经验,以及重庆市轨道交通较新线的建设、日本跨座式单轨的实践经验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2、《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龙头寺——江北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专家组评估意见。
3、《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龙头寺~江北机场)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与分析专题研究报告》。
4、《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龙头寺~江北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5、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6、本技术要求中有关车辆、机电设备的技术参数暂同一期工程,待今后业主对车辆、机电设备选定后再作调整和修改。
2.1.7运营管理应保障行车安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2设计基础
2.2.1预测客流量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预测客流量分别为:
初期2014年,全日客流量45.9万人次,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1.28万人次;
近期2021年,全日客流量71.4万人次,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为2.01万人次;
远期2036年,全日客流量108.3万人次,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2.62万人次。
三号线列车运行交路如图2-1所示。
图2.2-1列车运行交路示意图
2.2.6列车停站时间
列车停站时间根据各站高峰小时上下车人数、高峰小时列车对数及列车车门数、乘客上下车速度、车站站台形式,并考虑开关门(包括屏蔽门或安全门)及确认时间、客流在高峰小时内的不均衡性及乘客在各车厢内分布的不均衡性等因素后确定。停站时间取用值按计算值取5秒的整数倍,不足25秒取25秒考虑;在换乘站和折返站,列车停站时间按不小于30秒考虑。
行车组织全线统筹考虑。
2.1.4系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远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需要,并留有适当的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