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工程实训

工程实训报告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工程实训报告实训名称基于中试型液体氯化钙连续化生产设计的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专业班级13级化工2班学生学号1306210823学生姓名武远航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孙国锋熊芸实训时间2016年4月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摘 要工程实训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对化工生产岗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这次实训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采用氯化钙的装置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用一定浓度氯化钾溶液做为示踪剂代替氯化钙测量生产液体氯化钙所设计的平台,通过测量氯化钾停留时间分布,来了解这个平台的特性。
停留时间分布在反应器放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它可以定性地了解装置内的流动特性,从而分析这种结构型式对于某一反应是否合适,如何加以改进等。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用阶跃示踪法来测定)(t F 函数,然后利用()()dt E dF t t =求出)(t E 。
主要实验步骤是电导仪的校准,清洗稳定系统,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测釜溶液电导率。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电导率求出溶液浓度,从而计算出()t F 、()t E ,绘制出()()t t E t t F ~,~曲线。
中试时,以氯化钾作为示踪剂,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来间接测定生产液体氯化钙所设计的平台的停留时间,从而得到这个平台的两个釜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39.403min 、54.611min ,平均方差分别为894.532、1028.764,N 分别为1.736、2.899。
关键词:生产实训;氯化钙;停留时间;阶跃法;电导率Production practice is mainly causes the student to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chemical production jobs,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practice.The practical research is the main topics of the device measuring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calcium chloride,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as a tracer instead of measuring liquid calcium chloride production by design platform, by measuring the potassium chlorid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form.Subject research methods, using step tracer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and then use out. The main experimental steps is conductivity meter calibration, cleaning the stabilizing system, makes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solution, kettle solution conductivity. Analyzed data mainly through conductivity solution concentration, calculated, and draw the curve.In testing, we using potassium chloride as a tracer.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conductance of the solution is measured by 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roduction of liquid calcium chloride design platform, in order to get the platform of two tank mean residence time were 39.403min, 54.611min, mean - variance respectively 894.532, 1028.764,N were 1.736,2.899.Key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 Calcium chloride; Residence time;conductivity ; Step method第1章绪论 (1)1.1实训课程设置目的与安排 (1)1.1.1实训课程设置目的 (1)1.1.2安全操作规程及纪律 (1)1.1.3 岗位技术安全条例 (2)1.1.4 实训教学计划安排 (2)1.2 氯化钙的简介 (3)1.2.1 氯化钙的性质 (3)1.2.2 氯化钙的用途 (4)1.2.3 氯化钙的制备方法 (5)1.3 液体氯化钙的生产工艺的介绍 (6)1.4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目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步骤 (7)1.4.1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目的 (7)1.4.2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方法 (7)1.4.3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原理 (9)1.4.4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实验步骤 (10)1.5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11)1.5.1 测定原理 (11)1.5.2 仪器及试剂 (12)1.5.3 具体测定步骤 (12)1.5.4 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13)第二章实验部分 (16)2.1 实训目的 (16)2.2 实训原理 (16)2.3 实训装置 (17)2.4 实验试剂 (17)2.5 主要设备及相关的参数 (18)2.6 实验步骤 (21)2.7 注意事项 (25)2.8 实验数据 (25)第3章结果与讨论 (28)3.1 数据的分析 (28)3.1.1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28)3.2 实验数据的处理 (29)第4章结论 (38)第5章实训心得与体会 (39)参考文献 (41)致谢 (42)第1章绪论1.1实训课程设置目的与安排1.1.1实训课程设置目的(1)使学生获得对化工生产岗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武汉工程大学认知实习报告(八千字)

实习报告:主要介绍公司成立的时间、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的人员状况、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的机构设置等情,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
实习报告写作建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认识实习报告的写作方法,可以参照下列模式进行写作。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实习者本人在什么时间对什么单位进行了认识实习,对企业的哪些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取得了哪些认识等等。
企业概况:主要介绍公司成立的时间、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的人员状况、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的机构设置等情况。
实习内容:本部分为实习报告的核心部分,学生可按照指导意见中“实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实习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记录资料的整理而撰写。
结论和建议:本部分主要介绍通过实习,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也就是说要给你所实习的单位进行恰当地进行“定性”,即根据你的观察总结出被实习单位值得推广和应该改进的内容。
最好能够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感受和体会:本部分主要介绍通过这次认识实习你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最深刻的认识,对你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会产生哪些影响等。
学号:姓名:一、前言:作为新一代的工科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知识才能为我们所接受。
认识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一个企业是怎样进行营销工作,怎样进行生产的。
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学院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认知实习,带我们参观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三联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两个企业,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一线生产,为我们将来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3年2月25-3月1号。
三、实习公司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实习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实习报告专业软件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牛志梅(讲师)吕涛(副教授)朱鹏飞(工程师)实习时间2015~2016学年第2学期2016.02.29至2016.03.11 实习成绩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说明:1、实习指导教师由学院校内教师担任,负责组织实习、学生管理、参加实习答辩、实习成绩评定、给出实习评语等工作。
2、实习报告由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基本格式(适用于学院各专业),各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及实习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学生须按指导教师下达的实习报告格式认真进行填写。
3、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给出各项分值及总评成绩。
4、指导教师评语一栏由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就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包括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实习答辩的情况等。
5、学生必须参加实习答辩,凡不参加实习答辩者,实习成绩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实习答辩小组应由2人及以上教师组成,其中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否则视作无效答辩。
6、实习报告正文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实习日记字数不少于500字/天。
7、实习报告正文中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可由指导教师统一给出(自主实习除外)。
学生自主实习的,可根据实习的情况自行填写以上内容。
8、自主实习的学生还应提供由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表(复印件),与实习报告一起装订,作为参加实习答辩和评定成绩的依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一、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目的:1、学习软件测试的相关知识。
2、体验和适应企业中型团队项目开发和测试全过程3、了解软件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具备对前沿信息技术的独立研究和应用能力5、具备对多种企业平台、软件、框架的集成和整合能力6、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软件企业的研发流程、目配置管理和软件开发技术。
实习任务:实习的任务是熟悉软件测试的全过程。
武汉工程大学认知实习报告(八千字)

实习报告:主要介绍公司成立的时间、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的人员状况、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围、企业的机构设置等情,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
实习报告写作建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认识实习报告的写作法,可以参照下列模式进行写作。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实习者本人在什么时间对什么单位进行了认识实习,对企业的哪些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哪些面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取得了哪些认识等等。
企业概况:主要介绍公司成立的时间、企业的隶属关系、企业的人员状况、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围、企业的机构设置等情况。
实习容:本部分为实习报告的核心部分,学生可按照指导意见中“实习容”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实习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记录资料的整理而撰写。
结论和建议:本部分主要介绍通过实习,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也就是说要给你所实习的单位进行恰当地进行“定性”,即根据你的观察总结出被实习单位值得推广和应该改进的容。
最好能够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感受和体会:本部分主要介绍通过这次认识实习你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最深刻的认识,对你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会产生哪些影响等。
学号:姓名:一、前言:作为新一代的工科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知识才能为我们所接受。
认识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一个企业是怎样进行营销工作,怎样进行生产的。
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学院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认知实习,带我们参观了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三联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两个企业,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一线生产,为我们将来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3年2月25-3月1号。
三、实习公司简介。
武重简介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是国生产重型、超重型机床规格最大、品种最全的大型骨干企业。
武汉工程大学自控控制原理实验1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号 2 组别指导教师姓名同组者2)(1=s G分析:在比例函数中,当传递函数G (S)增大时,对应的响应函数也随之增大,并且 同比例增大,故传递函数增大或减小多少倍,与之对应的响应函数就在原理的 基础上增大或减小多少倍。
② 惯性环节 11)(1+=s s G15.01)(2+=s s G 分析:传递函数为11)(1+=s s G 和15.01)(2+=s s G ,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响应别为t e --=1和t e y 21--=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趋于1,但是15.01)(2+=s s G 更先趋于稳定,故惯性函数分母一次项系数决定的了趋于稳定的快慢程度,系数越小越快趋于稳定。
分析:s s G 1)(1=时,则21)(S S Y =经过拉普拉斯逆变换则Y=t 是一条斜坡函数。
故对应的相应波形是一条射线。
④ 微分环节 s s G =)(1分析:传递函数s s G =)(1在单位阶跃函数的激励下响应函数Y(S)=1故经拉普拉斯逆变换的Y 为单位脉冲函数,波形图如图所示。
⑤ 比例+微分环节 1)(1+=s s G2)(1+=s s G分析:传递函数为s s G =)(11)(1+=s s G 2)(1+=s s G ,时,分别为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与单位阶跃函数的叠加,单位脉冲函数与2倍单位阶跃函数的叠加,由此可知比例+微分环节对应的相应图像时单位脉冲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叠加,图像上移的大小取决于比例函数的大小。
⑥ 比例+积分环节 s G 11)(+=分析:传递函数为s s G 11)(1+=和s s G 211)(2+=对应的响应函数均是单位阶跃函数与斜坡函数的叠加,有图分析可知传递函数分母一次项系数决定了响应函数的斜坡部分的斜率。
四、 实验心得与体会要求: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图表题用五号宋体,图题位于图下方,表题位于表上方。
武汉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分析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作者:————————————————————————————————日期:2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2011级02班学号 2011700023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胡卫兵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 1月 2 日实验一电力晶体管(GTR)驱动电路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GTR对基极驱动电路的要求2.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连接实验线路组成一个实用驱动电路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3.光耦合器输入、输出延时时间与电流传输比测试4.贝克箝位电路性能测试5.过流保护电路性能测试三.实验线路四.实验设备和仪器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万用表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五.实验方法1.检查面板上所有开关是否均置于断开位置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1)开关S1、S2打向“通”,将脉冲占空比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1和2点间的PWM波形,即可测量脉冲宽度、幅度与脉冲周期,并计算出频率f与占空比D当S2通,RP右旋时:当S2断,RP右旋时:当S2通,RP左旋时:当S2断,RP左旋时:(2)将电位器RP左旋到底,测出f与D。
(3)将开关S2打向“断”,测出这时的f与D。
(4)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测出这时的f与D。
(5)将S2打在“断”位置,然后调节RP,使占空比D=0.2左右。
3.光耦合器特性测试(1)输入电阻为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a.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及“6”与“1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b.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6”及输出“7”与“11”之间波形,记录开门时间ton(含延迟时间td和下降时间tf)以及关门时间toff(含储存时间ts和上升时间tr)对应的图为:(2)输入电阻为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将GTR单元的“3”与“5”断开,并连接“4”与“5”,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使RP短接),其余同上,记录开门、关门时间。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报告五..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专业 电气自动化 班号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者 无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日期 第 五 次实验 一、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频域范围内的分析校正方法。
3.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二、 实验内容1.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s G ,试设计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20-=s K v ,相位裕量050=γ,增益裕量dB K g 10lg 20=。
解:取20=K ,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
num0=20; den0=[1,1,0]; w=0.1:1000;[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grid; ans =Inf 12.7580 Inf 4.4165 由结果可知,原系统相角裕度7580.12=r ,srad c /4165.4=ω,不满足指标要求,系统的Bode 图如图5-1所示。
考虑采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以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
1010101010幅值(d b )--Go,-Gc,GoGc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ec) , P m = 12.8 deg (at 4.42 rad/sec)Frequency (rad/sec)图5-1 原系统的Bode 图由),3,8.12,50(00000c m c Φ=Φ=+-=Φ令取为原系统的相角裕度εγγεγγ,mm ϕϕαsin 1sin 1-+=可知:e=3; r=50; r0=pm1;phic=(r-r0+e)*pi/180;alpha=(1+sin(phic))/(1-sin(phic)) 得:alpha = 4.6500[il,ii]=min(abs(mag1-1/sqrt(alpha)));wc=w( ii); T=1/(wc*sqrt(alpha)); num0=20; den0=[1,1,0]; numc=[alpha*T,1]; denc=[T,1];[num,den]=series(num0,den0,numc,denc); [gm,pm,wcg,wcp]=margin(num,den); printsys(numc,denc) disp('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printsys(num,den) [mag2,phase2]=bode(numc,denc,w); [mag,phase]=bode(num,den,w);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w,20*log10(mag1),'--',w,20*log10(mag2),'-.'); grid; ylabel('幅值(db)'); title('--Go,-Gc,GoGc'); subplot(2,1,2); semilogx(w,phase,w,phase1,'--',w,phase2,'-',w,(w-180-w),':'); grid; ylabel('相位(0)'); xlabel('频率(rad/sec)');title(['校正前: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1)),'db','相位裕量=',num2str(pm1),'0';'校正后: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db','相位裕量=',num2str(pm),'0'])1010101010-100-5050幅值(d b )--Go,-Gc,GoGc1010101010-200-150-100-50050相位(0)频率(rad/sec)图5-2 系统校正前后的传递函数及Bode 图 num/den = 0.35351 s + 1-------------- 0.076023 s + 1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num/den = 7.0701 s + 20 -----------------------------0.076023 s^3 + 1.076 s^2 + s 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校正前SIMULINK 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校正后SIMULINK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分析:由以上阶跃响应波形可知,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变短,稳定性增强。
武汉工程大学matlab实验三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武汉工程大学matlab实验三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武汉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三专业班级:14级通信03班学生姓名:秦重双学号:1404201114 实验时间:2017年5月10日实验地点:4B315 指导老师:杨述斌实验二: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在时域中仿真离散时间系统,进而理解离散时间系统对输入信号或延迟信号进行简单运算处理,生成具有所需特性的输出信号的方法。
2.仿真并理解线性与非线性、时变与时不变等离散时间系统。
3.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的计算,并用计算机仿真实现。
4.仿真并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级联、验证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特性。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语言环境。
三、实验基础理论1.系统的线性性质线性性质表现为系统满足线性叠加原理:若某一输入是由N个信号的加权和组成的,则输出就是系统对这N个信号中每一个的响应的相应加权和组成的。
设x1(n)和x2(n)分别作为系统的输入序列,其输出分别用y1(n)和y2(n)表示,即y1(n)?T[x1(n)],y2(n)?T[x2(n)]若满足T[a1x1(n)?a2x2(n)]?a1y1(n)?a2y2(n)则该系统服从线性叠加原理,或者称该系统为线性系统。
2.系统的时不变特性若系统的变换关系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者说系统的输出随输入的移位而相应移位但形状不变,则称该系统为时不变系统(或称为移不变系统)。
对时不变系统,若y(n)?T[x(n)],则T[x(n?m)]?y(n?m)3.系统的因果性系统的因果性即系统的可实现性。
如果系统时刻的输出取决于时刻及时刻以前的输入,而和时刻以后的输入无关,则该系统是可实现的,是因果系统。
系统具有因果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h(n)?0,n?04.系统的稳定性稳定系统是指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BIBO)的系统。
如果对于输入序列,存在一个不变的正有限值,对于所有值满足|x(n)|?M??则称该输入序列是有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Matlab 的基本操作与编程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和基本操作2)掌握MATLAB 矩阵的输入方式、元素的提取与组合 3)掌握数值运算。
4)掌握MATLAB 软件的绘图功能 5)掌握M 函数的编写。
二、实验内容:1)启动MATLAB 软件,观察其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使用基本的MATLAB 命令,并观察记录执行结果帮助、查询信息类命令:Demo 、help 、who 、whos 显示、记录格式等命令:clc 、clear 、format 尝试一下其他的命令(dos 命令)3)生成一个5阶魔方矩阵,并提取其第(3、4、5)行,第(2、3、4)列构成的新的矩阵5)用命令行方式求解下式的值42cos lim22x x e x -→(提示使用syms x 定义一个符号,使用limit 函数)6)MATLAB 的绘图(1) 二维绘图命令plot :画出,sin x y =在]2,0[π∈x 上的图形(2) 三维绘图命令plot3: 画出三维螺旋线⎪⎩⎪⎨⎧===t z t y t x cos sin ,]4,0[π∈t 的图形.mesh 命令:绘制)2(22y x e z +-=,在]5,5[-∈x ,]5,5[-∈y 区间的曲面7)编写M 函数利用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编写一个函数myfactorial (n ),实现n !(阶乘)。
要求使用help 命令可以列出相关的帮助信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名称:典型闭环系统的数字仿真及计算机解题一、实验目的:1)熟悉典型闭环的仿真过程2)掌握MATLAB 编程实现典型闭环环节仿真 3)利用典型闭环环节仿真程序解题。
4)掌握MATLAB 下对控制系统进行时域、频域和根轨迹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1)编写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函数典型环节冲击响应函数function [yout,t] = my_step(num,den,v,t0,tf,h,R,n)输入参数:num :传递函数的分子系数向量 den :传递函数的分母系数向量 v :反馈比例系数 t0:仿真起始时间 tf :仿真终止时间 h :仿真步长 R:阶跃幅值 n:系统阶次 输出参数:yout :响应输出 t :时间向量 2)用上述函数分析以下系统,同时用simulink 分析该系统,并比较其结果。
3)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20030(400)(2++=S S S s G ,用simulin 建模并分析其单位阶跃响应。
用MATLAB 命令绘出其伯德图和根轨迹图。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名称:双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2.掌握Simulink图形化建模方法;3.验证“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PID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详见后面的实验指导)1.“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建模2.电流环/调节器设计3.电流环动态跟随性能仿真实验4.转速环/调节器设计5.转速环动态抗扰性能仿真实验6.系统动态性能分析(给出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结论)三、实验结果及分析附件:“双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字仿真实验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4.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5.掌握Simulink图形化建模方法;6.验证“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PID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7.“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建模8.电流环/调节器设计9.电流环动态跟随性能仿真实验10.转速环/调节器设计11.转速环动态抗扰性能仿真实验12.系统动态性能分析(给出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结论)三、实验步骤1、系统建模A.控制对象的建模建立线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定律,列写描述据该环节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2)求出各环节的传递函数;(3)组成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下面分别建立双闭环调速系统各环节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B.额定励磁下的直流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图1给出了额定励磁下他励直流电机的等效电路,其中电枢回路电阻R和电感L包含整流装置内阻和平波电抗器电阻与电感在内,规定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1图1 直流电动机等效电路由图1可列出微分方程如下:0dd d dI U RI LE dt=++ (主电路,假定电流连续) e E C n = (额定励磁下的感应电动势)2375e L GD dnT T dt-=⋅ (牛顿动力学定律,忽略粘性摩擦)e m d T C I = (额定励磁下的电磁转矩)定义下列时间常数:l LT R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单位为s ;2375m e mGD R T C C =——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单位为s ; 代入微分方程,并整理后得:0()dd d ldI U E R I T dt -=+ m d d L T dE I I R dt-=⋅ 式中,/dL L m I T C =——负载电流。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等式两侧得拉氏变换,得电压与电流间的传递函数0()1/()()1d d l I s R U s E s T s =-+(1)电流与电动势间的传递函数为()()()d dL m E s RI s I s T s=- (2)d Ua) b)Uc)图2 额定励磁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2a) 式(1)的结构图 b)式(2)的结构图c)整个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C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动态数学模型在分析系统时我们往往把它们当作一个环节来看待。
这一环节的输入量是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U ct ,输出量是理想空载整流电压U d0。
把它们之间的放大系数K s 看成常数,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纯滞后的放大环节,其滞后作用是由晶闸管装置的失控时间引起的。
下面列出不同整流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表1 各种整流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f=50Hz )用单位阶跃函数来表示滞后,则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输入输出关系为01()d s ct s U K U t T =⋅-按拉氏变换的位移定理,则传递函数为0()()s T s d s ct U s K e U s -= (3) 由于式(3)中含有指数函数s T s e -,它使系统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分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为了简化,先将s T s e -按台劳级数展开,则式(3)变成02233()()12!3!s s T s d s ss T s ct s s s U s K K K e U s e T s T s T s -===++++ 考虑到T s 很小,忽略其高次项,则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可近似成一阶惯性环节0()()1d sct s U s K U s T s ≈+ (4)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3a)b)图3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动态结构图 a) 准确的结构图 b)近似的结构图D .比例放大器、测速发电机和电流互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比例放大器、测速发电机和电流互感器的响应都可以认为是瞬时的,因此它们的放大系数也就是它们的传递函数,即()()ct p n U s K U s =∆ (5) ()()n U s n s α= (6) ()()i d U s I s β= (7)E .双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下图4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2、实验系统参数系统中采用三相桥式晶闸管整流装置,基本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220V ,13.6A ,1480r/min ,e C =0.131V/(r/min ), 允许过载倍数λ=1.5。
晶闸管装置:76s K =。
电枢回路总电阻:R =6.58Ω。
时间常数:l T =0.018s ,m T =0.25s 。
反馈系数:α=0.00337V/(r/min ),β=0.4V/A 。
反馈滤波时间常数:oi T =0.005s ,on T =0.005s 。
3.PID 调节器参数设计设计多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从内环开始,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展。
在这里是:先从电流环入手,首先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绘于图5,它增加了滤波环节,包括电流滤波、转速滤波和两个给定滤波环节。
其中T oi 为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 on 为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图5 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对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流环通常按典型Ⅰ型系统来设计。
要把内环校正成典型Ⅰ型系统,显然应该采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可以写成1()i ACR ii s W s K sττ+= (8) 式中 Ki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i τ—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为了让调节器零点对消掉控制对象的大时间常数(极点),选择i l T τ= (9)一般情况下,希望超调量σ%≤5%时,取阻尼比ξ=0.707,0.5I i K T ∑=,得:12I iK T ∑=,(i s oi T T T ∑=+) (10)又因为 i s I i K K K Rβτ=(11)得到 0.52i l l i I s s i s i R T R T R K K K K T K T τβββ∑∑⎛⎫=== ⎪⎝⎭(12)(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对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转速环通常希望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因此我们要把转速环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
要把转速环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ASR 也应该采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1()n ASR nn s W s K sττ+= (13) 式中 Kn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n τ—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转速开环增益 n N n e mK RK C T ατβ= (14)按照典型Ⅱ型系统的参数选择方法,n n hT τ∑=,(2n i on T T T ∑∑=+) (15)2212N n h K h T ∑+=(16) 考虑到式(14)和(15),得到ASR 的比例系数(1)2e mn nh C T K h RT βα∑+=(17)一般以选择h =5为好所以:5n n T τ∑=⨯,2650N nK T ∑=⨯ (18) 经过如上设计,得到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讲有如下动态性能: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电流的超调量为4.3%,转速的超调量为8.3%。
(3)ACR 和ASR 的理论设计及结果 ①电流环的设计电流环的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a ,确定时间常数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 s按表1,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T s =0.00167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