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兴衰史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1998年,诺基亚第一亿部手机诞生,一举超越摩托罗拉,正式登上了全球手机老大的宝座。
而到今天,销量锐减、债券评级下降,股价人跌,市值萎缩,昔日王者诺基亚不得不靠裁员和高层洗牌来应对全线的崩盘。
仅仅只有14年的时间,诺基亚就从顶峰直接坠向了谷底。
曾经的王者还能归来吗?传统手机巨头在如今角逐更为惨烈的手机江湖该如何生存下去?这些又给其它同样陷于今天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带来何种启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甜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从诺基亚的兴衰史入手来就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实用与时尚并重,成就2G时代手机霸主诺基亚是一家拥有147年历史的老品牌,从纸浆业起家,逐步涉足橡胶、电缆和通信等领域。
从1994年开始,诺基亚裁掉除通信外的所有产品线,全力主攻GSM产品,将诺基亚与GSM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个人胆的决定带来了诺基亚的辉煌。
随后的诺基亚以制造移动通讯设备而享誉全球,成为芬兰最大的国际化著名企业。
从2000年起诺基亚手机一步步打败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竞争甜牌,2003至2006年达到高峰,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2. 8%。
在那个时代,诺基亚就是手机代名词,吸引着全世界手机消费者和媒体的目光。
诺基亚全盛时期,每年贡献国家GDP4%O继承了欧洲优良甜丿贡传统的诺基亚,其手机的耐用性成为了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最初的好感来源。
诺基亚凭借着真真实实做手机的理念,一直以质量为保证。
诺基亚的手机被戏称为“砖机”,这无疑要归功于其中的质量,消费者不小心手机掉到地上,电池、后盖散落一地,以为要报销了,但拼装起来,手机照样能打,消费者对于这样的经历的描述不绝于耳。
凭借着其领先的技术及务实、稳扎稳打的公司理念,诺基亚逐步在手机市场站到了第一梯队。
2000年开始,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己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变身为大众显示其品味与潮流的象征,手机迅速成为最新的时尚工具。
(完整版)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前言: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
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
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
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
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Symbian 帝国兴衰史1

Symbian 帝国兴衰史(上)前言上次我们八了八家道中落的黑莓,这次我们来说说更加让人唏嘘的Symbian。
随着微软买下了诺基亚的硬件部门(将于明年完成),和2016年的临近,Symbian的生命之光正在慢慢熄灭。
科技史上的华彩一章就要落幕。
多少年来,我们曾幸福地生活在Symbian帝国的荣耀之下,忠诚地手持着NOKIA手机,鄙视着索爱、三星和富士等其他品牌。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粉为界,互喷互杀,御iPhone之洪流,挡Android 之崛起,哀Palm 之不争……现在,请大家找个舒服地阅读姿势,来听我讲讲关于Symbian帝国的兴衰往事。
第一节:出身寒门Symbian诞生于那样一个乱世。
Symbian的出身非常卑微。
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算机才刚刚成为主流。
要知道,那时候微软的战略重心还是在「占领每一个桌面」上,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主战场:泰坦巨人IBM、新贵微软,还有老贵族Apple,为了争夺PC操作系统的铁王座,进行着血腥的战争。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胜利者是微软,IBM撤回到了自己「大型机」的城堡,只有Apple 现在还在微软的垄断下支撑着。
所以,Symbian诞生于那样一个乱世。
我可以吹嘘说Symbian 的缔造者是一个大英雄,他用敌人的残肢喂大了Symbian,或者说Symbian 自小就有冰原狼狼伺候左右。
但是,事实却是非常平淡无奇的,Symbian的前身,是一个叫做EPOC 的操作系统。
在上世纪80年代末,PDA的概念方兴未艾。
人们喜欢随身带个电子产品当自己的小助理。
一家名叫「宝意昂(Psion)」的公司开发了一个名叫EPOC 的操作系统,迅速在PDA市场取得了短暂的成功。
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Palm拿出了更优秀的PDA系统:Pilot,迅速击败了Psion 的市场主导地位。
但是,EPOC 还是以某种方式流窜进了手机领域。
比如爱立信(被sony收购以前)的R380 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款绝佳的EPOC只能手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关于它的评测。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l毋庸置疑,百年老店诺基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它曾多次遇险,也屡屡化险为夷;它因勇于创新而崛起,也因瞻前顾后而衰败。
这个昔日手机界巨头的辉煌与没落已被写入企业教科书,值得后来者反思。
纸浆磨坊变身手机巨人诺基亚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最初是家纸浆磨坊。
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当代诺基亚公司雏形,主营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五大业务。
此后,诺基亚成立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
1979年,诺基亚开始研发第一代无线通讯(1G)网络标准,1982年造出第一台基于1G网络的车载电话。
1992年诺基亚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基于第二代无线通讯标准的GSM手机。
这时的诺基亚业务过于宽泛,其中家电业务亏损严重。
1992年,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剥离橡胶、胶鞋、造纸、家电等产业,专注于电信业。
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将北美、拉美、亚洲作为主战场。
诺基亚盈利后,大力投入手机研发并取得收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诺基亚还率先推出智能手机,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塞班”操作系统。
1998年,诺基亚联合摩托罗拉、爱立信、三菱等共同成立塞班公司,研发同名操作系统。
该系统问世不久,西门子、三星、松下、索尼爱立信等相继成为授权使用者。
“塞班”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操作系统,2007年一度占据智能手机市场62%的份额。
顺风顺水时,往往暗藏危机。
2007年,苹果公司的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
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
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塞班”的市场份额。
其实,诺基亚早在2002年就研发出触屏技术,2005年研发出面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Maemo,受到业内好评。
然而,公司决策层错认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塞班”将继续成为主流,轻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力量。
自2009年底开始,摩托罗拉、三星电子、LG、索尼爱立信等终端厂商纷纷宣布终止“塞班”平台的研发,转向安卓系统。
苹果价值链生态系统之利润分成

你在苹果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了哪一角色Kenneth L. Kraemer、Kenneth L. Kraemer、Jason Dedrick本文分析了苹果公司的iPad 和iPhone从全球供应链创新中获得利润的分布情况。
两份图表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iPhone图表没有列出“分销和零售”部分,主要是因为苹果是直接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威瑞森电信公司(Verizon)等控制了最终销售的运营商收款。
图表1. 2010年iPhone利润分布图图表2. 2010年iPad利润分布图中国的作用外界对中国往往存在误解,认为组装生产iPad 的中国通过销售这些电子产品获得了很大份额的利润。
根据我们对多家美国公司名牌产品的研究显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通过分析苹果的两款标志性产品,我们可以了解利润细分的过程。
首先,我们把一级供应商的利润(排除工资支出)按照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归类。
目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是iPhone或iPad的一级供应商。
iPhone 和iPad产品是台湾电子企业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负责组装。
这意味着,中国获得的主要经济利益来自组装产品或制造某些零部件的工资报酬。
许多产品零部件,比如电池和触摸屏,都是由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工厂进行最后加工。
虽然没有充分的证据,但是我们估计,中国工人生产每台iPhone或iPad的直接工资成本只有10美元或更少。
尽管每台在美国出售的iPhone或iPad带来229美元到275美元(iPhone 和iPad的估计出厂成本)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但是中国经济从中获取的份额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比较我们此前对iPod价值链的分析,韩国供应商获得的利润份额超过了日本企业。
如果中国企业获得的价值份额(比如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的毛利润)已经有所提高,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
但因为没有充分掌握贸易和其他统计机构的数据,我们对这个问题只能凭经验猜想。
这些数据说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体现在电子产品贸易统计数字方面,包含了中国少量的直接劳动力投入和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大量的零部件投入(包含劳动力)。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跨国公司管理题目:对于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研究姓名:张弛(背景介绍、文档整合、视频下载)陈盼(理论分析、问题整理)何洋洋(收购方式)王玉婷(收购评估)游雪梅(战略分析、PPT整合、参考文献整理)石真真(结论与思考)陶启航(总结拓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83121目录1.理论分析 (3)2.战略管理 (3)3.背景介绍 (6)4.收购方式 (8)5.收购评估 (9)6.战略分析 (12)7.结论与思考 (17)8.总结拓展部分 (19)9.附录 1 (22)10.附录 2 (23)1.理论分析1.1并购分析并购类型按行业关系划分,本案例中的联想并购摩托罗拉是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的综合体。
联想和摩托罗拉处于同一行业,生产同类产品,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且摩托罗拉是手机行业的资深前辈,拥有更完善的系统和技术,所以是二者的综合。
1.2并购动机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取得协同效益、避税目的,进入新产业新市场,更好的掌握前沿技术、巩固销售市场,避开相关限制性的法律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摩托罗拉在专利、品牌、合作关系、技术研发等领域都会给联想带来一定价值,这是促使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重要动机。
2.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是企业对发展方向、长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系统认识和统一行动(三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竞争性)。
“战略管理”则是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四种跨国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2.1 战略类别2.1.1 总公司层次的战略确定企业应当经营的业务组合,决定各种业务在组织中的地位,是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总体性战略。
公司战略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三大类型。
其中,增长型战略又可细分为产品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企业并购战略、战略联盟等。
2.1.2经营层次的战略当一个企业经营多种不同的业务时,竞争战略的目标是在每种业务领域内建立或增强竞争优势。
没落的贵族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1、摩托罗拉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的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也就是早期说的大哥大,现在说的手机。
大家公认摩托罗拉是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虽然AT&T声称它的无绳电话比摩托罗拉的手机早,但是大家知道无绳电话和手机是两回事。
2、世界科技史上最了不起、最可惜、或许也是最失败的项目,就是摩托罗拉牵头的“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一些公司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打造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我们知道,当今的移动通信最终要通过通信卫星来传输信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候卫星都能够收发信号,卫星必须保持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同步通信卫星必须发送到358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
同时在地面建立很多卫星基站来联络手机和卫星。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基站,比如在撒哈拉沙漠里,那么手机就没有信号,无法使用。
铱星计划和传统的同步通信卫星系统不同,新的设计是由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
每颗卫星比同步卫星小得多,重量在600-700千克左右,每颗卫星有3000多个信道,可以和手机直接通信(当然还要互相通信)。
因此,它可以保证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移动通信。
由于金属元素铱有77的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66个。
低轨道卫星与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相比较有两大优势:第一,因为轨道低,只有几百千米,信息损耗小,这样才可能实现手机到卫星的直接通信。
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都不可能和35800千米以外的同步卫星直接通信;第二,由于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因此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联合了好几家投资公司,正式启动了“铱星计划”。
1996年,第一颗铱星上天;1998年,整个系统顺利投入商业运营。
美国历史上最懂科技的副总统戈尔第一个使用铱星系统进行了通话。
锤子简历(锤子科技兴衰历史)

我们都知道锤子是一个科技企业,但如果锤子是一个就职的“人”,那下面的,可以说就是锤子简历。
2011年11月底,罗永浩应邀去小米总部和雷军会面。
罗永浩当初只是希望和小米合作,但发现自己的一些理念和雷军有分歧,遂萌发了自己做手机的想法。
2012年4月8日,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将注册公司开始做手机。
2012年5月28日,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10万。
经营范围为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并未涉及手机设备制造或销售。
2012年6月,罗永浩在北展剧场演讲中透露,将先做ROM,再做手机。
2013年2月21日,罗永浩在微博中透露将在2013年3月27日发布他们的手机ROM ,并且将其命名为Smartisan OS。
意思为智能时代的工匠。
2013年3月27日,锤子科技正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Smartisan OS 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日,锤子科技办公地点正式由新中关大厦搬至望京摩托罗拉大厦。
2014年5月20日,锤子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罗永浩公布了Smartisan T1 手机。
Smartisan T1代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产品首次获得iF国际设计奖金奖。
2015年12月29日,锤子科技宣布办公地点将搬至北京望京的绿地中心。
2015年12月29日晚消息,锤子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罗永浩公布了Smartisan T2手机,售价2499元起。
2016年10月18日晚19:30,锤子科技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召开了2016 年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锤子品牌的第三代手机:Smartisan M1和Smartisan M1L。
2017年5月9号,锤子科技在深圳举行2017春季新品发布会,并正式发布2017第一款新品手机:坚果Pro2017年11月7日,锤子科技在成都举行2017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坚果Pro 2,畅呼吸空气净化器,Smartisan S-102半入耳式耳机心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托罗拉1928年,保罗·加尔文和兄弟约瑟夫·加尔文在芝加哥创立了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加尔文制造公司。
1947年,公司更名为摩托罗拉。
加尔文家族第三代——克里斯托夫·加尔文2003年离开董事会,公司脱离家族式管理。
1956年,保罗·加尔文之子罗伯特·加尔文任公司总裁。
上周,谷歌125亿元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消息,震惊整个IT界。
有着83年历史的美国国宝级企业摩托罗拉被年仅13岁的谷歌收编。
“震撼!震惊!不可思议!”向来以沉稳理性著称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一开始连用三个惊叹词,以表达对这桩交易的吃惊。
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
车载收音机、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等都曾是它的杰作。
翻看摩托罗拉的历史,从1928年创立,光荣和梦想一路伴随摩托罗拉通信,其在技术上开创了IT和通信行业无数个第一。
在其80多年的历史中,摩托罗拉屡屡出现失误,又能奇迹般的复活甚至复兴。
谷歌会不会成为摩托罗拉的救世主?摩托罗拉是否能够再次复兴?这个被称为通信业界“没落贵族”的公司,第一次把命运交到了别人手里。
“随时随地传信息”中国人通过寻呼机认识了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市场把摩托罗拉推上了行业之巅,其一度占据寻呼机市场份额80%。
“我们也是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之间公司内部一点风声都没有。
”一位摩托罗拉的工程师透露,“两年前,业绩不好的时候,公司内部都在传要出售给谷歌。
后来业绩复苏了大家都认为已经走出了低谷,没想到这么仓促就卖了,真是很意外。
”“看来摩托罗拉已经没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走出目前的困境了。
”当得知摩托被收购的消息后,电信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脱口而出这句话。
这个曾经美国历史上的十大企业,在走过了80多年的岁月后,在耄耋之年已疲态尽显。
如果说iphone代表了一种时尚,那摩托罗拉则代表了一个时代。
摩托罗拉生产第一代模拟手机时,木材加工厂起家的诺基亚尚未涉足无线通信。
摩托罗拉被中国人熟知,靠的是寻呼机(BP机)。
在手机普及之前,摩托罗拉推出的bravo数字寻呼机给了大众一个享受最新移动通信产品的机会。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的广告打的街知巷闻。
当年能拥有一部摩托罗拉的数字寻呼机曾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机身竖向和文字单排置顶造型,除了能够显示呼叫人的电话号码外,还能显示简单的数字和字母信息。
上世纪90年代初,浪潮与摩托罗拉合作研发出第一款汉字传呼机(汉显),人们再也不用满街找电话回寻呼了,一位跟踪了电信业10多年发展的记者回忆当年不胜唏嘘:“我当年一个月工资才200元,不吃不喝存两年才够买个汉显。
你还别嫌贵,总得托人才能搞到。
早期卖寻呼机的都赚大钱了,一部BP机赚个千八百是正常。
当时(北京)地安门大街就是寻呼机一条街,一个个小门脸儿,前面都是卖寻呼机的,后面就是寻呼台。
”她说。
寻呼业创造了一个暴利时代,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间,全国每年新增寻呼用户均在1593万户以上,2000年寻呼业发展到顶峰。
寻呼机的热销致使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有事您呼我!”成为那个年代最为时髦的词儿。
1992年,摩托罗拉在天津成立公司,建工厂,把半导体和传呼机放到天津。
“1992年本来我开始的计算是亏本的,没想到第一年传呼机就赚钱了,而且赚了很多钱,拿到了第一桶金,也证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通信产品的巨大需求。
”前摩托罗拉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蔡国雄曾对媒体透露,当年中国市场把摩托罗拉推上了行业之巅,其一度占据寻呼机市场份额超过80%。
开启大哥大时代模拟通信时代,摩托罗拉手机像块大砖头,售价均在两万元以上,打起电话来“很拉风”。
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了约有两块砖头大小的全球第一款无线移动电话,价格贵的令人咂舌,此后在整个模拟通信时代,摩托罗拉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手机制造商和顶级无线设备提供商。
第一代移动通信是基于模拟信号的,天线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水平决定了产品的好坏。
而产品的外观式样根本不用考虑。
在技术方面,没有公司能挑战摩托罗拉。
因此,摩托罗拉的手机虽然形状“丑陋”像块大砖头,但售价均在两万元以上,只有大老板们才用得起。
拿在手里就像身份标志一样,因此造就了“大哥大”一词,也成为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重要道具之一。
1987年,当时国内约有3000人拥有大哥大,中国移动电话时代从此开始。
“当时大哥大信号还不好,要经常站在高处找信号,但是打的人拿起都觉得很拉风。
”一位中国电信的员工回忆,“当时中移动还没成立,电信也做移动业务。
手机还都在电信营业厅卖,只有摩托的二个型号,9800和8800,号码都是9字打头的,最早手机只有6位号码90XXXX。
”“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当年成功人士的经典形象。
到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的战略重心已经由半导体工业转移至方兴未艾的无线通信业。
“模拟机时代是摩托罗拉的天下,他们垄断了近100%的市场份额。
他们的销售人员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经销商找关系托门路排队全款来提货。
”而诺基亚当时处境与摩托罗拉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打电话给全国各地的无线局,通信管理局推销诺基亚手机,绝大多数搞通信的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品牌,很多人刚听完我们的介绍啪地就把电话挂了。
”诺基亚大中国区高级总监傅蕾感叹当年在摩托罗拉虎口夺食的艰难。
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摩托罗拉在全中国最顶级的国贸写字楼办公。
“能衣着光鲜的进出国贸,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当前台是当年大学毕业生的梦想。
我每月工资200元,可是在摩托罗拉发铅笔的后勤月收入都过千。
若能在摩托罗拉工作都让人眼红!”上述记者介绍,当时摩托罗拉的老员工和一些有级别的领导还能享受福利分房,这在外企中也不多见。
1997年,在摩托罗拉297亿美元的收入中,半导体业务占比下降到21%,蜂窝移动电话及寻呼机等无线通信业务则占53%。
其他公司要想和摩托罗拉竞争,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迷失在铱星计划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欧洲厂商忙着开垦GSM处女地之际,摩托罗拉在构想宏大的铱星计划,失去了GSM先机。
摩托罗拉早在研发模拟通信系统时,就了解数字通信是大趋势。
相对于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发射范围更广,抗干扰力强,模拟手机只有通话功能,数字技术却可以支持来电显、传呼和短信业务。
数字通信此后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2G)。
数字移动通信的GSM标准源于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当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欧洲厂商忙着开垦GSM处女地之际,摩托罗拉在构想宏大的铱星计划,并把大量的技术人员调往负责“铱星”的部门。
铱星计划始于1987年,摩托罗拉提出用77颗环绕地球的低轨卫星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由于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铱星计划宣布后震惊了全球,中科院还把此事评为当年全球十大科技新闻之首。
耗时11年,投资50多亿美元后,1998年,这个全球首个大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也是全球最大的无线通信系统运营。
铱星曾在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时使用过。
但庞大的前期投资和每年几亿美元的设备维护费用,使得铱星手机收费高昂,不再是面对老百姓的产品,2000年公司宣布破产保护时才发展了两万多客户。
铱星在通信史上仅留下了个美丽的泡沫,摩托罗拉由于把精力分散到了铱星上,失去了和诺基亚在数字通信时代竞争的最佳时机。
另外,技术驱动型的摩托罗拉对于GSM标准甚为不屑,他们当年押宝在美国市场占有一半市场份额的CDMA 标准上。
CDMA标准俗称2.5G,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辐射更低。
摩托罗拉判断,选择CDMA将延续其在模拟时代的老大地位。
但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40几个国家均采用了GSM标准,1996年,数字技术对模拟技术实现了全面替代。
此时,摩托罗拉才投入市场GSM数字电话,比欧洲厂商整整晚了四年。
移动市场王座不保摩托罗拉创新性地推出了折叠手机,但进入21世纪,摩托罗拉的霸主地位松动,诺基亚在厚积薄发后将其超越。
摩托罗拉虽然丧失了GSM起步时的发展良机,但很快凭借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认知度迎头赶上,并在21世纪到来之前,稳坐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王座。
1996年,摩托罗拉创新性地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折叠手机——StarTac 328掌中宝,颠覆了手机厚重的传统观念,除了体积小巧之外,还配有多种彩色外壳。
这款世界上曾经销量最高的手机,即使拥有众多后继者,但仍然成为了我们难以割舍的记忆。
“折叠机的推出,奠定了摩托罗拉在折叠造型手机领域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折叠机更符合亚洲人的使用习惯,至今国内市场上还有很多中老年消费者是摩托罗拉的折叠机拥趸。
”一国内知名手机连锁企业负责人介绍。
折叠机爆发出威力后,摩托罗拉再接再厉以V 系列折叠机征战市场,销量屡创新高。
2000年上市的V998是摩托罗拉V 系列的巅峰之作。
“V998刚开始上市的时候是12880元,当时的消费能力远不如现在,V998能出现在街头的几乎每 一个地方。
”这位负责人回忆道。
2002年,摩托罗拉推出可以360度旋盖的V70,它拥有轻巧的机身和磨光金属色外壳,其特大液晶屏幕以深海蓝的背景为背景,让人惊艳。
但少数几款产品的成功并不能掩盖摩托罗拉整体发展的颓势。
进入21世纪,摩托罗拉的霸主地位出现松动,诺基亚在厚积薄发后开始崛起。
2000年,摩托V998V70罗拉的市场份额已降到13%,诺基亚则增加至31%,之后数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5%左右。
2003年,摩托罗拉股价跌到8美元以下,竞争对手诺基亚的股价则在4年中上涨了544%。
失败终归需要找到替罪羊,华尔街和投资者不断指责加尔文家族创始人的孙子克里斯托夫·加尔文“没有制定出一个清晰的战略”,并将其赶出了董事会。
此时,加尔文家族占摩托罗拉的股份已减至 2.5%,摩托罗拉正式脱离家族式管理,转轨经理人负责制。
没落之前回光返照逐步没落的摩托罗拉手机产品仍“神来之笔”,2004年推出的V3至今仍保持着市场销量超亿部的纪录。
加尔文家族与摩托罗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年,保罗·加尔文兄弟创立的加尔文制造公司,以生产车载收音机起家,MOTOROLA是这种收音机的品牌,意为“移动之声”,后来MOTOROLA成为了公司名称。
“二战”期间,摩托罗拉的SCR300步话机伴随着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照片一夜之间闻名全世界。
1966年,人类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出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时,用的就是摩托罗拉通信设备。
1967年,摩托罗拉生产出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1979年成功地推出68000通用微处理器,在这方面,它曾经是英特尔最为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