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浸润式音乐欣赏教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通感体验,让音乐在学生心中回响

通感体验,让音乐在学生心中回响作者:吕晓君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05期音乐教学是听觉艺术与情感世界沟通的一架桥梁,它将我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更多的体验。
在教学中,通感体验能够唤醒学生各方面的情感,通过各个感官的刺激,不断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感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真谛。
一、运用视觉冲击,渗透音乐情感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将人们要表达的语言、心灵的体验和细腻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形式抒发出来。
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多样的音乐情景,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
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对画面的想象,能够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
在进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歌曲教学时,教师首先运用课件将中国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祖国的宏伟,随后,教师便开始向学生提问,进行情感的沟通。
“我们祖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的”“你觉得我们的祖国美丽吗”。
教师还将长城、天安门阅兵、奥运、火箭发射等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欣赏。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播放歌曲,使学生们边聆听歌曲边欣赏画面,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
最后,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全班同学集体演唱歌曲,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并请学生到台上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并通过小组互评,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音乐通感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巧用语言渲染,进行音乐美育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更多地是通过音乐教育,加强学生对艺术真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将这种思想观念贯穿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将小学音乐活动良好地组织起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美,热衷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将自身的美展现出来。
音乐开启心灵之窗——论课堂音乐教学如何深入学生心灵

论课堂音乐教学如何深入学生心灵 徐㊀静
« 摘㊀要: 音乐新课程标准 » 指出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 以学生为主体 , 引导学生主 动 参 与 , 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以及 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增强他们的内心体验 . 然而 , 传统的教学模 式 枯 燥 单 一 ㊁ 缺乏艺术性, 学生缺乏学习主 动性 , 更谈不上让音乐深入他们的心灵了 . 我们总是喜欢 设 置 框 架 , 希 望 学 生 按 照 你 的 设 计 思 路 来 学 习.可 是 细 想 不 禁 愕 然, 艺术本是自由的 , 哪能划定框架呢 ? 我认为教学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 , 要激发他们创 造 的 灵 感 , 使他们能够得到情感体验, 与自 己的心灵产生共鸣 . 在新课程理念 的 指 导 下 , 我 通 过 教 学 的 不 断 探 索 研 究, 有 了 一 些 心 得 体 会,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谈 一谈 . 关键词 : 音乐 ; 心灵 ; 共鸣 一 ㊁巧用讨论深入心灵 « 音乐新课程标准 » 中提到 每一个 学 生 都 有 权 利 以 自 己 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㊁ 享受音乐的乐 趣 ,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感 .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自 己 的 学 习 方 式 , 知识经 验也各不相同 , 因此 对 乐 曲 的 理 解 也 会 有 所 不 同 , 导致学生 在演唱歌曲时的情感处理也不尽相 同 . 在 教 学 中 , 无论是教 唱歌曲还是欣赏歌曲 , 我都会通过初 听 ㊁ 再听㊁ 三听逐步引导 学生感受和理解 作 品 , 并 且 相 互 交 流.通 过 设 置 问 题, 引导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 路 去 探 究 音 乐 , 比 如 设 置 一 些 悬 念, 让学 生有目的有兴致地 去 思 考 , 并 相 互 交 流,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 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ʌ 案例 ɔ 打 砖 歌» 教 学 中, 学 生 在 初 听 歌 曲 后, 经过 ㊀ 在« 我的引导 , 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 快一点可以吗 ? 为什么 ? ∗ 歌曲的速度感觉慢 , ∗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 ∗ 歌曲沉甸甸的情绪是不是由速度决定 ? ������������ 在你 问 我 答 相 互 讨 论 的 过 程 中, 发 散 了 学 生 的 思 维, 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 性 , 深 刻 地 理 解 了 作 品 的 内 涵 和 情 感. 因此当学生们演唱这首歌曲时 , 他们个个 都 像 一 位 位 紧 握 拳 头的小小打砖工 , 用悲痛而又坚定的歌声 控 诉 着 旧 社 会 的 不 公和内心的不甘之情 . 而此时 , 这首音 乐 已 经 慢 慢 深 入 了 学 生的心灵 . 二 ㊁巧编故事深入心灵 故事作为一种古老而有趣的艺术形 态 , 几乎贯穿于我们 整个人生 . 我们从还在妈妈肚子里就 有 了 所 谓 的 胎 教 艺 术 , 而胎教最主要的形 式 就 是 讲 故 事 . 故 事 对 于 儿 童 有 着 无 法 抗拒的魅力 , 学生在 倾 听 老 师 讲 故 事 时 , 会不由自主地进入 到情境中 , 设身处地地思考 , 深入他 们 的 心 灵 . 因 此 , 在课堂 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 , 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 歌曲内容编成简短而富有趣味性的小故 事 导 入 新 课 , 创设教 学情景 , 使学生融入 到 角 色 之 中 , 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 极性 . ʌ 案例 ɔ 两只懒乌鸦 » 是一首故 事 性 非 常 强 的 歌 曲 , 将 ㊀« 此歌曲用故事的形态先进行导入 , 对二年 级 的 学 生 来 说 再 合 适不过了 . 因此 , 在 学 习 本 首 歌 曲 之 前, 我结合歌词内容把 它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 听 : 从前在一棵高高 的杨树上 , 住着一对乌鸦兄弟 , 一个 叫 大 懒 , 一个叫小懒.有 一天 , 他们的家漏了 一 个 小 窟 窿 , 大懒和小懒都不愿意去补 那个洞 , 相互使唤对方去修补 . 慢慢 的 , 这个窟窿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整个窝 都 破 了 . 冬 天 来 了 , 天 气 渐 渐 变 冷 了, 呼呼 的北风把破了的乌鸦窝吹落到地上了 , 乌鸦兄弟被冻得直打 哆嗦 . 小朋友们 , 你们说这该怪谁呢 ? 好 了 , 老师的故事讲 完了, 你 们 觉 得 好 不 好 听 呢? 好 听! 其 实 啊, 这个故事原 本是唱出来的 , 下面 请 同 学 们 听 一 听 这 首 音 乐 , 想象一下故 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哪些事情 , 它们 的 心 情 又 是 怎 么 样 的 ? 音乐开始了 , 同学 们 都 聚 精 会 神 地 欣 赏 着 , 思 考 着.就 这 样 一个小小故事的引 入 , 使 得 学 生 很 快 地 融 入 了 音 乐 中, 并感 受到了音乐所塑造的两只懒乌鸦生动活 泼 的 形 象 , 音乐由此 深入了他们的心灵 . 三 ㊁巧制游戏深入心灵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最熟悉的娱 乐 形 式 , 特点是趣味 性强 . 儿童可以在游戏中通过动手 ㊁ 动口㊁ 动脑快乐地学习.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 ������ 奥 尔 夫 曾 说 过 : 让 孩 子 在 玩 中 学 习 音乐 , 运用游戏的 方 式 , 通 过 语 言㊁ 动 作㊁ 表演和音乐的全面 有机结合 ,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 去学会音乐㊁ 掌握音乐.因 此在音乐教学中 , 我根据歌曲内容为学生 创 编 了 适 合 他 们 年 龄特征的音乐小游戏 ,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 地 参 与 到 音 乐 活 动 中,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ʌ 案例 ɔ 包子 ㊁ 剪子 ㊁ 锤» 是一 首 具 有 游 戏 性 质 的 歌 曲 , ㊀« 它将儿童喜爱的石头 剪 子 布 游 戏 用 了 形 象 化 语 言 改 名 为 包 子剪子锤 , 更增添了 趣 味 性 ,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 力 . 本首歌曲可分 为 两 大 部 分 , 一 部 分 是 首 尾 的 念 白 部 分, 另一部分是中间的旋律部分 . 在教学 中 , 我将首尾的念白部 分游戏化 , 与大家熟 知 的 石 头 剪 子 布 游 戏 相 结 合 , 让大家一 起边跟着我的节奏来念读歌词 , 边做 出 相 应 的 动 作 . 包 子 ㊁ 剪子 ㊁ 锤, 锤! 锤! 锤! 剪 子㊁ 包 子㊁ 锤, 锤! 锤! 锤! 一 时 间, 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 学生们情绪高涨, 都兴致 勃勃地听从我的指 挥 , 一 起 投 身 于 这 场 音 乐 游 戏 之 中, 音乐 由此深入了他们的心灵 . 四 ㊁巧用谜语深入心灵 谜语是一种 古 老 的 文 字 游 戏 . 这 是 一 种 将 问 答 和 思 考 很好结合的教学方 式 , 在 一 问 一 答 的 猜 测 中, 自然而然地引 发了学生的思考 , 且充 分 调 动 了 他 们 的 好 奇 心 与 求 知 欲, 由 此深入他们的心 灵 . 因 此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我会将那些富有 谜语形态的 歌 曲 内 容 编 成 谜 语 , 先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猜 测, 由此引起他们的兴趣 . ʌ , 案例 ɔ 夏 日 的 雷 雨» 是 一 首 典 型 的 猜 谜 式 歌 曲. ㊀ 如« 全曲共有两段 , 第一段是提问环节 , 相当于谜面; 第二段是回 答环节 , 相当于谜底 . 天空中 一 闪 闪 , 什 么 光 发 亮? 天 空 中 轰 隆 隆, 什么声 音响 ? 天空 中 哗 啦 啦 , 什 么 落 下 来? 小 朋 友, 请你快快想 一想 . 学生听完我的提问之后都热情高涨 , 争先恐后地举手想 要回答 , 有的甚 至 直 接 在 下 面 大 声 地 喊 出 了 谜 底 . 紧 接 着 , 我公布了谜底 . 天空中 一 闪 闪 , 闪 电 光 发 亮. 天 空 中 轰 隆 隆, 打雷声 音响 . 天空中哗啦啦 , 大雨落下来 . 我们 , 猜出来了 , 猜出来 . 当谜底亮出 后 , 我 说: 小 朋 友 们, 老师把这个谜语编成 了 一 首 好 听 的 歌 曲, 你 们 想 不 想 听 听 呀? 学 生 自 然 十 分 好 奇, 都齐呼想听 . 然 后 我 播 放 了 歌 曲 的 范 唱 , 大屏幕上出示 了歌谱和歌词 , 同学 们 都 饶 有 兴 趣 地 边 听 边 学 了 起 来 , 音乐 由此深入了他们的心灵 . 作者简介 : 徐静 , 江苏省昆山市 ,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一、引言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深度与广度,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传承1. 渗透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应当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日常活动、课程设置、校园环境等。
通过在绘画、手工、音乐等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在玩耍学习中自然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创设浸润式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当创设浸润式的学习环境,包括装饰校园环境、悬挂传统文化图片、播放古典音乐等方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3. 针对性教育活动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
可以通过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古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传承。
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总结回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需要全面覆盖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在校园环境中浸润、在特定活动中针对性地进行。
幼儿应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撰写者,我深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度与广度兼具的传承计划,才能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总结:本文以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为主题,从渗透教育全过程、创设浸润式学习环境、针对性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总结回顾,同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应当如何开展此项计划。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是一项涉及全园师生的重要工作。
让孩子们爱上“浸润式”的音乐课堂——以低段歌唱教学为例

让孩子们爱上“浸润式”的音乐课堂——以低段歌唱教学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借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境开启笔者“浸润式”音乐课堂的初探。
演唱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低段1——2年级尤甚。
音乐随着时间的流动展现,加上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故事、游戏、创造、舞蹈等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沉浸于音乐作品中。
对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素养感受人文内涵,提升音乐表现力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浸”于境境,指的是环境、情境、语境、心境等。
这样的教学手段对于低段孩子是非常有效。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演唱水平、建立自信的演唱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1、语言环境的营造语言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中,恰当的课堂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情感的建立。
课堂语境可以是体现作品审美情趣,或是关注人文背景,或是音乐要素等等,一切跟作品有关的点都可以作为切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语速、语调和时间,切勿喧宾夺主。
2、教室环境的营造音乐教室是学生一切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如何“活用”这块宝贵的空间值得好好研究。
干净整洁、可以发出音响的凳子、音乐艺术性的墙面装饰,音乐教室的价值远远不止。
教师要根据不同作品需要,营造多变的符合作品气质的环境布置,让学生充分的被这种氛围包围,更快更自然地找到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片段一: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导入环节教师拉上教室的窗帘,关上所有的电灯,打开事先挂在窗台上的一条条彩色小灯珠。
一颗颗小小的灯珠自由地闪着光,大屏幕上的夜空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显得安宁而又神秘。
此时的孩子刚踏进教室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哇!好美的夜晚!”“你看灯珠好像小星星!”于是他们的脚步一下子变得轻柔了,说话和歌声都变得细细的,柔柔的。
接着,教师引导:你们就是夜空中的小星星,可以随着音乐在夜空中(教室任何空余的空间)自由发光(活动)。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音乐课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学生性情、提高了他们素质、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音乐教学使学生们感悟到祖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魅力,并且让这种艺术魅力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翻新,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美育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来讨论与研究。
一、理解歌曲教学中表达的情感美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有机部分,进行教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进行唱歌教学时,教师应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理解并感受到音乐的美,这样的教唱才是真正的教唱课。
例如,我在六年级的《爱的奉献》一课,我以《爱的奉献》赈灾义演活动导入。
5月12日,自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之后,全球关注,举国恸容,中国宣传文化界在这场天灾面前情牵灾区,心系受灾群众,渴望为受灾的地区和百姓捐款捐物,奉献一份爱、贡献一份力……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已经被音乐深深地感动,在演唱时能够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的重要含义。
二、体会音乐欣赏中蕴含的美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欣赏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
在六年级欣赏《欢乐颂》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简介乐曲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第二部分,他根据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合唱曲。
浸润心灵须行“乐”通感体验唤潜能——音乐教学中通感的内涵、作用及运用要点

浸润心灵须行“乐”通感体验唤潜能——音乐教学中通感的
内涵、作用及运用要点
戴海云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通感以感觉为起点,想象为桥梁,情感为动力,审美领悟为归宿,它与修辞学、心理学中的通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通感在唤醒学生音乐潜能,让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地体验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中,为构筑学生的通感体验,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音乐本体的特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审美的整体性.【总页数】4页(P6-9)
【作者】戴海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71
【相关文献】
1.浑沌·感通.通感——庄子身体理论视域下的通感审美体验论 [J], 张艳艳
2.浸润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r——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思考 [J], 卓艳梅
3.通艺术深意感音乐之美——浅议通感体验在大学生合唱训练中的运用 [J], 邓婷
婷
4.妙用通感丰富体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通感体验方式初探 [J], 陈萍
5."通感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朵亚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体验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陈
娟
上补充或修正 , 都 由全体 同学举手表决 , 半数 以上通 过, 每通过一项 即 日执行 。经过几轮实践下来 , 我发 现 内容越来越实在 , 每个班级 、 每一年 的班规都不一 样, 奖惩措施 也不一样 。 使我充分认识到将 自己的思 维 降格到和学生 同等地位 , 和学生换位思考 , 这样 为 管理好班级而采取 的措 施往往使学 生乐于接 受 , 便 于实 施 。
2 . 成 立 管理 小组 . 分 工协 作 共 同 管理
、
基于关爱的“ 以爱 教 爱 。 以心 换 心 ”
德 国哲 学家稚 斯 贝尔斯说 过 : “ 教育 是人 的灵 魂的教育 , 而非理智知识 和认识 的堆积 。” 为学生献 出真爱 是我执 着教育 的核心 力量 ,把班 级塑 造成 “ 爱的家园” 一直是我 的教化 目标 , 浸润式 的教育一 直是我所坚持 的。记得有一次 , 我和一位 有想法 的 同学 谈 心 , 不 知 不 觉 就 多谈 了会 儿 。结 果 在 回家 的 路上遇到 了大雨 , 全身都湿透了 , 因此冻感 冒了。 第 二 天上课 就打喷嚏流鼻涕 , 于是在教 室里我就 向学 生讲述 昨天 回家晚淋雨受 凉的事 , 并进一 步说 明只 要学生 有进步 , 晚回家没什么 , 哪怕感 冒也值得 , 老 师 是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的 , 希 望 每 一 个 孩 子 都 能 不 断进 步。这时学生 的 目光就不一样 了, 他们 此刻 明 白了我要表达 的是什 么 , 而那位有 想法 的学 生心 理 同样如此 , 本来她对待老师 的谈话 总是 以应 付为 主的 , 从那 次以后就有 了明显 的改善 。既然 老师付 了爱 , 就 要让 学生 明 白 , 这 是很 重要 的 , 以爱 教 爱, 以心换心 , 以情动情 , 教 育才能达到学生 的灵魂 深处 。这是我渐 渐明 白的道理 , 所以我时 时记 得要 让学生 明白我 , 理解我 , 有时动作 暗示 , 有 时表示 明 示, 比如 每 次 发 奖 的 时 候 , 是 我 表 达 师 爱 最 多 的 时 候, 我常会说 “ 老师很喜欢你 的拼 劲” 、 “ 你 要真是我 的儿子就好 了” 等 情 感 强 烈 的话 , 这些 热乎乎 的话 让学 生 为 之 动 情 , 为 之 鼓 掌 。我 相 信 那 时 候 教 室 已 不是教室 , 而是一个爱的家园。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是指通过美育的方式和手段,将美育元素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美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意义更加凸显。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引入音乐、艺术、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开阔和发展。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引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有情怀、有内涵的人。
1.2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背景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背景是指美育理念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认可和接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于美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鼓励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美育的融入。
社会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这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开始尝试将美育理念融入到语文课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对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背景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美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浸润式音乐欣赏教学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浸润式;音乐;幼儿
“音乐的功能并非仅仅是给儿童以精神的愉悦和性情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习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
”铃木先生的这句话阐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诚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音乐教育不仅给孩子以身心的放松自然,还给孩子以想象的空间,这正是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而在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我发现了浸润式欣赏教学一法,这一方法能使孩子在日常的浸润中获得音乐的美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感官感受,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一、音乐来源于生活,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自然的声音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说音乐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声音很多:蝉鸣,蛙叫,雨滴声……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产物,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细细倾听大自然中的声音。
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声音平凡而无趣,而在孩子的世界中,这是一组奇妙迷离的声音,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这是什么声音啊?在一次次的好奇中,形成了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在平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将听到的声音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发展想象创编的能力。
就这样,在一天一天的潜移默化下,慢慢地推开音乐殿堂的大门。
我所主张的浸润式音乐教学就是要孩子通过倾听某段音乐而唤起脑海深处的记忆,记起有关的表象,并引发联想。
某天早上,我们在教室里听到了清脆的声音,我就让孩子想象,他们想象到了小鸟的叫声,还飞给我看了,这就是他们想象的结果。
其实清脆的声音不一定是小鸟
的声音,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想到的就是小鸟的叫声,他们通过这段声音进行了有关的联想,联想到的就是小鸟。
我所期望的就是在这样一日一日的浸润下,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二、音乐来源于课堂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体验
在我们班的主题墙上,我会将一些学过的歌曲的图谱、节奏卡都展示出来,让幼儿巩固记忆。
同时,在环境创设中,我也让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我们的区域游戏中,我搭建了一个“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在那里我摆放了一些自制的能发出声音的乐器,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一起动手做的。
还有一些舞台表演的服装、道具等,这也是我和孩子一起做的,比如头饰、彩带、翅膀等。
孩子可以戴上自制的道具,用自己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
我还投放了一个cd机,里面有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让孩子自行选择,自由表演,大胆表现出对音乐的真实的感受。
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摸一摸,玩一玩,摇一摇,拍一拍,唱一唱,戴一戴,各自展现自己的音乐感受,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没有人来约束他们,这就是他们自己创编的音乐表演,从中提升了他们的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三、音乐来源于一切活动中,要在幼儿园活动中与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音乐不仅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日常生活,更来源于我们的一切活动中。
浸润式音乐教学强调的是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很多部
分都联系在了一起,把音乐、语言、律动相结合,通过绘画、演奏乐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一活动。
其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等。
例如,在歌曲教学中,一开始可以带着孩子们有节奏地进行歌词的朗诵,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歌词,也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了乐曲中的一些节奏,感受到了节奏的美感。
又例如,在创编散文诗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我们可以在开始环节中,先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欣赏,鼓励他们说出音乐的特点,音乐是什么样子的,很安静的还是很欢快的,然后把他们听到的、体验到的东西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自己记录下来的来进行创编了。
这是一个由幼儿自主活动的环节,没有老师的干预,全都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想象到的结果。
紧接着,还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或声音的模仿来进行伴奏。
比如,小兔子的声音就是比较欢快的,因为它们是一蹦一跳的,很活泼的。
大象的声音就是比较粗的,因为它们比较笨重。
小鸟的声音就是叽叽喳喳的,因为它们在一起聊着天呢。
这些都是由孩子们自由想象的,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十分尊重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声音,当孩子们运用身体进行表现,运用嘴巴进行声音的表现时,我是感到十分惊讶的。
因为我从不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这么无穷的,能够想到这么多这么多的动作,发出这么多特别的声音,
此时,我才知道,原来,没有我们的干预,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
音乐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爱音乐,我更爱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音乐。
孩子们每天浸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玩玩,跳跳,唱唱,画画,说说,丰富了自己的个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跟我们一起浸润在音乐的殿堂中。
因为,我一直都相信,音乐,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铃木镇一.才能教育[m].哈尔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68-120.
[2]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5-6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心幼儿园)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