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物既 能起 到最 佳 效 果 , 能 减 少 毒 副作 用 的 发 生 。 同 义 时 , 些在 成人 少 见 的不 良反应 可能在 儿 童 身 出现 , 一
甚至 是 严 重 的不 良反 应 。尤 其 是 对 于早 产 儿 和新 生
7 8% 。 0.
除发病 的季 节 性 外 , 科 疾 病 的发 生 还 有 一 定 的 儿
另 外 , 据 国 内一 项 对 16 2例住 院 患儿 所 进 行 根 6 的为期 1 的 A R监 测显示 , 年 D 因用 药错 误 导致 的 不 良
年 龄 阶段性 。 统 计 资 料 表 明 , 3岁 以 内 病 儿 占发 病 总 反 应率 为 1 . 6 。这一 比例 之 高远 远 超 出 了原 来 的 45% 数 的 7 % , 7岁 占 1 . % , 9 3~ 5 5 可见 儿 童 发 病 多集 中在 估 计 , 分 说 明了儿科 用药 安 全性 问题 的紧迫性 。 充 学 龄前 。其用 药 也多 考虑 这一 因素 , 口服 制 剂 上 , 在 多 使用 学 龄前儿 童 易 于 接受 的 液 体剂 型 ( 浆 剂 、 剂 、 糖 合 混悬 剂 和干糖 浆 剂等 ) 对 注射 剂应 使用 适合 于 各 年龄 物 、 , 四环 素类 药物 、 过量 的维 生 素 A和 肾上腺 皮质激 素 等 药 物 引起 ; 儿 童 锥 体 外 系 反 应 , 由 甲 氧 氯 普 胺 ② 易 段儿 童 的不 同规格 的系列 化剂 量 型包装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 ( 二部 ) 北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 人
2 0 1 3 —1 5 0 5: 7 8
4 徐 惠 敏 , 翔 . 合 性 医 院 门 诊 患 者 塞 来 昔 布 使 用 的 处 方 分 析 . 国 徐 综 中 药 学杂 志 ,09,4 2 ) 19 2 0 4 (0 :5 6
2022执业药师从药学视角谈儿科合理用药继续教育

2022执业药师从药学视角谈儿科合理用药继续教育药学服务是医院医疗活动中的药物信息服务及对医疗保健意识的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完善,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经济、合理的服务。
药师的基本职能是为推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药物。
1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1 不合理使用药物:针对儿童吃药难的特点,为了让病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对病情中度的患儿采用注射与口服相结合的药疗方法。
门诊患儿大部分是每天1次补液,再以口服药物维持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但注射与口服用药应有一定时间间隔,特别是对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如氨茶碱注射液在治疗量的同时,口服氨茶碱片剂,以免氨荼碱浓度过高,应嘱咐病人打完静滴6~8小时后方可吃药,否则,患儿将可能出现体内氨茶碱浓度过量的症状,如心跳加速,情绪烦躁不安。
门诊患儿重复使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单方制剂与含有相同或类似成分的复方制剂重复使用等。
在我院偶有发生的是解热镇痛类(如布洛芬混悬液 +尼美舒利),定喘解痉类(如舒喘灵片+易坦静) ,一些对药物比较敏感的患儿在服用某些同类药物过量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若患儿服用解热镇痛药过量,会出现大汗淋漓、虚脱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肝肾损害。
因此,出现此类处方时药师应建议医生修改处方或对病患作特殊用药交代(如告诉病人两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不要在同一时间服用)。
1.2 处方发药交叉校对率较低:卫生部有关法规要求,处方应通过具有药学资格的药师审方校对后方可发药目前我院药房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已经是100%交叉核对发药外,普通门诊处方交叉核对率不高,调查了本院2004年10月~2010年2月的门诊处方,配发药交叉核对率不到50%,大部分处方是药品调剂核对为为一个人。
由于核对率不高,错发或漏发药,以及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其原因:①门诊病人量逐年增加,一线药师人力不足。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课程21儿童合理用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
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
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
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病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和用药监测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首先,对于儿科患者,选择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儿童的代谢能力和药物清除功能均较成人低,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免出现过量或药物积累现象。
此外,一些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药理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婴儿期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每一位儿科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择用药并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风险。
最后,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重用药监测和病情观察。
儿童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
必要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药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06-1 新生儿及儿童合理用药

清除减慢 → t1/2 ↑;青霉素G、
氨基糖苷类、、地高辛等。 对钠、氨基酸、G等再吸收强, 易出现酸碱代谢紊乱及电解质 失衡。
1.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 仅为成人30%-40%
2. 肾有效血流量 仅为成人20%-40%
3. 肾小管排泄能力
仅为成人20%
10
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的其他因素
选择药物剂型
婴幼儿常用药物剂型
口服剂型: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片剂等 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 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变或不良后果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 药困难; 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 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对于同时存在成人剂型和小儿剂型的药物,选择时尽量使用小儿剂型, 避免药物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2. 婴儿期:< 1岁 3. 幼儿期:1-3岁 4. 学龄前期:3-7岁 5. 学龄期 6. 青春期
3
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是指离开母体结扎脐带~出生后
28d内的小儿。
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 首次独立面对外界生存环境, 需要完成的一系列适应性的生 理变化。新生儿阶段是人类自 身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药物
追加5 mg/kg·d,控制血药浓度在20 g/ml以下
➢ 地西泮(不宜作为新生儿一线抗惊厥药):反复发作的惊厥
首选,仅用于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治疗无效的反复惊厥。 0.3~0.75 mg/kg 静注,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有抑制作用, 并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除用于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持续 抽搐。
儿科的合理用药

器官 的发育还不够成熟 、 健全 , 药动学 、 药 效学差异较大 , 因此儿科 的合 理用药显 得
更为重要 。本 文对儿 科 临床用药 方面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并 进 一 步提 出 了 儿
科合理用药 的对策及思路 。
儿 科 药 物选 择
充分考虑疗 效 、 并发症 、 不 良反应 以及药 物经济学在儿科用药 中的重要性 。 综上所 述 , 影 响儿 科 用 药 的 因素 很 多, 鉴于4 , J L 处 于生长 发育 阶段 , 儿科 医 生在用药 时应慎重选择药物及给药方式 。
人们常把儿 科用 药简单 的看 成是 成
不注意多 喝水 , 可在 尿 路 中形 成磺 胺 结 石, 堵塞 肾小管 , 损伤 肾脏 ; 大剂量青霉素 可致神 经肌肉阻滞 , 表现为呼吸抑制 。氯
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 引起粒细胞 缺乏症 ; 依赖红霉素可引起肝脏损害 。因 此在应 用抗菌药 物方 面正确 的做法 应 当 是在病 原学诊 断后及 时调整治疗方 案 , 选 用合适的药物来完成治疗 。
家 庭 所 承 担 。 由此 可 见 选 择 给 药 方 法 时 ,
类药物 , 动物实验发现能引起关节软骨损
伤, 使用会影 响患儿 骨骼 生长发 育 ; 四环 素族能 与血液 中的磷 酸钙结合 , 沉积在生
长阶段 的骨骼和牙齿 上 , 影响骨骼正常生 长, 使牙齿变黄 ; 氨 基糖对 听神 经和 肾脏 有一定毒性 , 可引起 耳聋 和肾损 伤 , 尤其 在 长期 大剂量用药 时更 易发生 , 年龄越小 发生损 伤的可能性越 大 ; 磺胺类药物 由于 其 主要 经肾脏排泄 , 对 肾脏有一定的刺激 性和毒性作 用 , 如果在服用此类药物期 间
儿科疾病合理用药

儿科疾病合理用药小儿咳嗽典型症状:咳嗽咳痰,咽痒,发热,气促代表药物:小儿咳喘灵、美林、(退热贴)、小儿咽扁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阿奇霉素干混+白三平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咽扁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蛇胆川贝液小儿腹泻典型症状:排便不成形、水样或蛋花样,或次数增多可伴或不伴腹痛、呕吐。
代表药物:蒙脱石散、小儿腹泻贴联合用药方案一:蒙脱石散+腹泻贴+阿莫西林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二:蒙脱石散+妈咪爱+头孢克洛小儿消化不良典型症状: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
常有没胃口、肚子胀等不适。
代表药物:小儿化积口服液、和胃疗疳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健儿消食口服液+午时茶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七星茶+健胃消食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小儿便秘典型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
代表药物:小儿七星茶、金银花露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七星茶+开塞露+蜂蜜联合用药方案二:四磨汤+乳酸菌素片+开露塞小儿厌食典型症状:呕吐、食欲不振代表药物:赖氨酸B12颗粒、复方锌铁钙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儿童鱼油联合用药方案二:赖氨酸B12颗粒+钙铁锌口服液+成长快乐小儿多汗典型症状: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代表药物:虚汗停、儿童蛋白质粉联合用药方案一:钙铁锌颗粒+黄芪口服液+虚汗停联合用药方案二:牡蛎碳酸钙颗粒+玉屏风+蛋白质粉维生素D缺乏症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
患儿爱哭闹、易激惹、睡眠不宁、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及枕秃。
维生素AD滴剂、小儿四维葡钙颗粒、三合钙咀嚼片联合用药方案一:维生素AD滴剂+钙+牛初乳片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四维钙+维生素AD滴剂+蛋白质粉+DHA软胶囊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艾畅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咳嗽感冒贴感冒、咳嗽、多痰:猴枣牛黄散、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百草琼浆益气贴、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安瑞克、小儿退热栓发热、扁桃体炎: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积食、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琥珀抱龙丸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邦迪烫伤:京万红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常用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罗红霉素等。
【图文】儿科合理用药8

• 磺胺类:肾脏损害,出现血尿、结晶尿及肾功能衰竭;多样型皮肤损害;白细胞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恶心、呕吐等。
磺胺类抗生素在儿科已很少使用。
•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副作用较小。
•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耐药的金葡菌感染,但有肾毒性、耳毒性,肾功能不全及年幼儿慎用。
• 喹诺酮类:成人临床较常用,但动物实验可引起动物软骨损害,故美国FDA及我国许多药物手册建议12岁以下儿童不使用。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 根据需要使用,若滥用或过量地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维生素过量的使用可致使体内维生素中毒,如维生素A、D中毒• 对于新生儿,不宜长期使用维生素K,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激素类• 严格按指征用药• 禁止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