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胆道系统解剖汇总.
胆道手术相关解剖(一)

胆道手术相关解剖(一)1、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和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各级分支的分布和行走大体一致,三者同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裹。
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
左肝管较为细长,长约2.5~4cm,全程位于肝门横沟内,与肝总管间形成90°夹角;右肝管较粗短,长约1~3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150°夹角。
肝总管直径为0.4~0.6cm,长约2~4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2)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若直径超过1cm,应视为病理情况。
根据其行程和毗邻关系,胆总管分为四段:①十二指肠上段:始于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止于十二指肠上缘。
此段经网膜孔前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行,肝动脉位于其左侧,门静脉位于两者后方。
胆总管探查、取石及引流手术多在此段进行;②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有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③胰腺段:在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或实质内下行;④十二指肠壁内段:胰腺段胆总管下行至十二指肠降部中段后,斜行进入肠管后内侧壁,长约1.5~2cm。
85%的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肠壁内汇合形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亦称乏特(Vater)壶腹。
壶腹周围有括约肌(称Oddi括约肌)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皱襞。
壶腹末端通常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下1/3或中1/3处的十二指肠大乳头。
另有15%~20%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
Oddi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
胆道系统解剖

胆道系统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胆囊和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终止于十二指肠乳头。
左、右肝管和肝总管左、右肝管为一级分支,左内、外叶,右前、后叶胆管为二级分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分支。
左肝管较细长(2~4cm),右肝管略为短粗(1~3cm)。
左、右肝管出肝门后在肝门部会合形成肝总管(长2~4cm,直径0.4~0.6cm),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管长约3cm,粗约0.3cm。
胆囊管大多呈锐角开口于胆总管之右侧,但常有变异,可开口于肝总管前方和后方或左侧壁;甚至于与肝总管并行向下开口于十二指肠后段或直接单独开口在十二指肠;胆囊管也可很短或缺如。
胆囊管内的粘膜有5~7个螺旋状的皱襞,称为Heister 瓣,有节制胆汁出入的功能,可使胆汁贮藏在胆囊内被浓缩,胆囊不至于胀满或过于萎缩。
胆总管长7~9cm,直径0.6~0.8cm,当胆总管下端有阻塞现象时,其直径可有明显的扩张,慢性炎症者偶尔也可变得异常狭窄。
胆总管在解剖上可以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起自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止于十二指肠上缘。
其后方为门静脉,左侧是肝固有动脉。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十二指肠球部的后面下行。
其后方为腔静脉,左侧为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3.胰腺段起自十二指肠球部下缘,止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
此段胆总管在2/3的人体中是贯穿在胰腺头部的组织中通过,另1/3则在胰头部后面的沟内下行。
4.十二指肠壁内段–是胆总管在肠壁内斜行向下的部分,长约2cm,其中部扩大称为乏特(Vater)壶腹,出口处的括约肌称为奥狄(Oddi)括约肌。
Oddi括约肌是调节胆、胰管开放及内压的总括约肌。
出口处直径约0.6cm,周围粘膜隆起呈乳头状,称为乏特(Vater)乳头,距幽门约10cm。
约70%~85%的胆总管壶腹部是与胰管汇合在一起,共同出口入肠管。
但15%~30%主胰管单独注入十二指肠。
控制胆、胰管开放及其内压的括约肌可分三部分:①胆总管括约肌,为胆总管穿过十二肠壁的部分,有时向十二指肠外还延伸2mm。
肝胆胰的解剖结构【最新版,直接用】

主讲人:易得
1 肝胆的解剖
1
1 肝的位置和毗邻
肝脏 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上部紧贴膈肌,
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 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喷 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重1200克-1500克, 左右径约25CM、前后径15CM、上下径6CM。 肝脏为不规则的楔形器官,分膈、脏两面。
Glisson系统:包括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和肝管
肝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3 肝内管道及肝段的划分
肝门静脉:入肝门后,即分出
较粗短的右支和细长的左支。左 支依其走行可分为横部、角部、 矢状部和囊部。
横部
角部
矢状部 囊部
3 肝内管道及肝段的划分
肝静脉系统:包括肝左、中、右静脉,肝 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 肝静脉:经腔静脉沟出肝注入下腔静脉。 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位于腔静脉沟上 部,称第二肝门; 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在腔静 脉沟下部,称第三肝门。
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 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胆囊三角是 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而胆囊动 脉常有变异。
7 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胆总管分段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内段
肝左管 肝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2 胰的解剖
2
1 胰腺的解剖
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肝 门静脉系统。 淋巴:淋巴管随血管至胰表面, 注入胰上、下淋巴结,再入腹腔 淋巴结。
3 胰管
胰管 位于胰实质内,分主胰管和副胰管。
主胰管起自胰尾,横贯胰的全长,沿途收 纳许多小 叶间导管. 主胰管平均长 13.8cm,管径从左向右逐渐增大,尾端 管径平均0.2cm,头端管径平均0.4cm.
肝胆胰脾解剖

胰的功能
消化功能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血糖调节
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
合成功能
胰还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等,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脾的功能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胚胎早期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产生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 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和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储血功能
调节体温
脾可以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释放出血液 ,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脾可以调节体温,通过释放热量来维持体 温的恒定。
02 胆
胆 梨形,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形态
胆囊底呈盲端,胆囊体为胆囊的主体 部分,胆囊颈为胆囊管移行于胆囊体 的部分,胆囊管是胆囊向胆总管开口 处。
胆的组织结构
胆囊壁
01
胆囊组织
02
03
胆汁成分
胆囊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 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胆囊组织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 浆膜组成,其中平滑肌构成胆囊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胆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有机物包括胆盐、胆色素、 卵磷脂等。
胆的功能
储存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待消化时释放入肠腔。
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类,使胆汁 浓缩。
分泌黏液
胆囊能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免受浓缩胆 汁的侵蚀和溶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肝脏的解剖分叶

尾状叶 SⅠ 左外叶 左内叶 SⅣ 右前叶
右后叶
外上段 SⅡ 外下段 SⅢ 前下段 SⅤ 前上段 SⅧ 后下段 SⅥ
后上段 SⅦ
膈面观 脏面观
谢谢
按系统可分为五叶六段
五叶
六段
左半肝
左外叶
(左叶间裂) 左内叶
左外叶上段
(左段间裂) 左外叶下段
左段
肝
(正中裂)
尾状叶
右半肝
右前叶 (右叶间裂)
右段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 (右段间裂)
右后叶下段
系统 上面图
下面图
分段 根据系统的分布规律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其五个叶、八个段
肝脏
左半肝 右半肝
右叶
方叶
左叶
尾状叶
上面观
胆囊切迹
前缘 肝圆韧带切迹
下面观 右缘
后缘
左缘
后面观
第二肝门:
在腔静脉的上端,有肝左、中、右静脉出 肝后注入下腔静脉的部位。
肝脏的分叶及分段
首先要明白的两个概念 系统:肝内的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管及其分支,三者在肝内的走行 、分支、配步基本一致,并有
囊包被。 肝静脉系统:肝静脉的各级属支行于系统各分支之间,汇总到行于肝裂中的肝左、中、右静脉,最后在
腔静脉沟的上端出肝分别注入下腔静脉。
肝脏分叶分段原则: • 以第一级肝胆管引流的范围称为叶 • 以第二级肝胆管引流的范围称为段 • 以第三级肝胆管引流的范围称为亚段或区域
段的概念及意义: 段是指器官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有独立的血管、神经供应和引流系统,可供解剖
学上辨认和外科切除。在外科学上,段是器官的可行手术切除的最小的功能单位。
肝脏的解剖分叶
胆道解剖完整ppt课件

-3cm,容积30-50ml,附着于肝右 叶底部的胆囊窝内;
2、体表投影为右侧锁骨中线与右 侧第9或10肋软骨的交界处,相当于右 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
3、胆囊分为底、体、颈3部分; 4、储存胆汁; Hartmann袋:体颈部相连处 漏 斗状 囊带状 胆囊结石易嵌顿处
或胆总管的损伤
ppt课件完整
12
ppt课件完整
13
胆道血供
胆道血供: 肝动脉 胆囊动脉 胆囊床
胆囊动脉来源:肝右A/肝总A/肝左A/胃十二
指肠A/迷走肝A
走行: 前(浅)支 后(深)支
动脉分支:一支/二支/三支 (术中必须注意结扎胆囊动脉并不意
味着不会再出血)
胆道静脉走行: 与胆道动脉伴行
汇合于胆囊颈部
ppt课件完整
1
胆道系统的胚胎学
❖ 胆道系统的起始于胚胎3cm 长时由前肠腹侧的膨囊构成;
❖ 头侧演变成肝,尾芽演变成 腹侧胰腺,中间部分发展成 为胆囊;
❖ 中空的肝膨囊逐渐发展成为 一个实质性的细胞团块,其 中原始肝细胞相互再通形成 毛细胆管,最终逐步形成肝 内网状的肝内胆道系统。
ppt课件完整
2
毛细胆管
胆道系统(Biliary system)
肝小叶的赫令管 小叶间胆管
肝段 肝叶 左肝管 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乳头
胆囊
胆囊管
胰管
胆道体系: 肝内(肝管分叉部以上)
肝外(分叉以下的,包括胆囊)
临床划分为: 肝内
肝门 胆总管中部以上至肝门横沟内右,左肝管
肝外
(临床高位的胆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肝管分叉部肿瘤)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平扫肝静脉、门静脉呈树枝状低密度影,与下腔静 脉相同,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肝内胆管 正常时不显影,扩张时才显示,无强化,呈低密度影, 胆管CT值10~30Hu。
肝门和肝裂含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呈低密度影。
左叶大小形态变异大,多数超过中线,有时可达左外侧
腹壁与脾脏接近或重叠。
29.12.2019
裂隙内有中肝静脉通过;
2、纵裂(左叶间裂)即圆韧带裂隙,矢状位,
与左纵沟一致,分肝左叶为内侧段和外侧段 ,
裂的上部有左肝静脉干通过;
3、左叶外侧段间裂,冠状位,分左叶外侧段为上、下两段;
4、右叶间裂,冠状位,分右叶为前、后两段,
裂内有右肝静脉通过;
5、背裂,冠状位,偏于肝脏的后份,背裂的后方为尾状叶,
第一节 肝胆胰脾X解剖
一 、肝脏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体内物质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 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肝脏呈楔形,右圆厚,左扁薄; 上下两面(膈面,脏面),前后左右四缘;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呈“H”状,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左叶与方叶 右纵沟:前部为胆囊,后部为下腔静脉,分左叶与右叶 横沟即肝门,内有肝动脉、门静脉和总肝管出入肝脏,
14
29.12.2019
腹部平片 显示胆囊结石影
江大附院 CT室
15
29.12.2019
江大附院 CT室
16
慢性胆囊炎
平片示胆囊 膨大,胆囊 壁钙化,形 成“瓷胆囊”。
29.12.2019
江大附院 CT室
17
三、胰腺
位于上腹部,横跨于L1、2之前, 腹膜后器官,除胰尾外,位于肾前间隙, 胰长约12~15cm,宽3.4~4.0cm,厚1.5~2.5cm 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从胰头到胰尾逐渐变薄 后方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 主胰管长约16.2+-2.5cm,直径向远侧逐渐变细
胆道系统的解剖 ppt课件

壶腹括约肌/ Oddi·s括约肌: 纵行肌纤维环形肌纤维 ,控制 胆汁胰液的排泄
ppt课件
12
胆囊与胆囊管 (gallbladder and cystic duct) 胆囊 (gallbladder) 1、梨形囊腔,长5-8cm,宽2 -3cm,容积30-50ml,附着于肝右 叶底部的胆囊窝内; 2、体表投影为右侧锁骨中线与右 侧第9或10肋软骨的交界处,相当于右 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 3、胆囊分为底、体、颈3部分; 4、储存胆汁; Hartmann袋:体颈部相连处 漏 斗状 囊带状 胆囊结石易嵌顿处
胆道系统(Biliary system)
毛细胆管 肝小叶的赫令管 小叶间胆管
肝段 肝叶 左肝指肠乳头
胆囊
胆囊管
胰管
胆道体系: 肝内(肝管分叉部以上)
临床划分为: 肝内
肝外(分叉以下的,包括胆囊)
肝门 胆总管中部以上至肝门横沟内右,左肝管
ppt课件
5
肝细胞血供的超微结构
血液由肝动脉及 门静脉供应进入 各级小动脉后, 通过肝血窦的滤 过作用将蛋白输 送到肝细胞中, 随后血液再流经 各级小静脉到达 中央经脉回到肝 静脉和下腔静脉 进入体循环中。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0
ppt课件
副肝管
(accessory hepatic 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