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刊论文一稿多投的切身体会

合集下载

投高级别论文心得

投高级别论文心得

前段时间投了一篇6.0的杂志,已经发表,现就此谈谈心得。

我的从写作到修回都是我一人包办,前后3轮共近10个月时间:投稿2个月修回,根据意见修改再投又2个月,通知接受后2个月上发表,再过4个月。

其他共性的问题我这里就不提了,浪费篇幅,大家也都知道,单就投稿过程中的我认为重要的一些问题做些提醒,希望对大家有用:1. 初稿要精心组织。

编辑部一天上投稿没有千儿也有八百,切记匆忙投稿(我老婆的老板就是要求快投稿,从高往下投,希望来帮你写,结果不是太理想)。

d 和一天审大量的稿件,如果一眼看下去漏洞百出,缺乏逻辑,就会非常快地告诉你(通常1周吧):a 。

因此,从大的方面说要深入浅出, a ab a d; 其次要没有语法和表达上的错误(这点没有办法突然提高,主要是平时多看获得语感,否则就会被说成是英文不 a a d ca c , 这个评语大家从师兄师姐那听到的应该很多了),另外,拼写错误要避免! 认为字母都会拉掉的人,其研究质量也好不到那里去。

本人的没有这方面的意见,两个 , 一个主要是a 实验结果, 另一个就直接建议收了: #2(C A ): aa a c db ca 杂志名. a a ac a 略去.d a a b c caa .因此,写又叫 a a d 。

工作一天回来很累了,拿起一篇是为了享受的,如果你的破坏了他的心情或是让他反胃,你就没指望了。

一般初稿写成以后都要拿给别人看,请别人提意见,大多情况下是你老板吧,最好再多1-2个人(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如果你的专业和非专业的都能理解,初稿就可以定稿了。

2.投稿后要调整心态。

初投稿的人都希望一投稿就马上有回复,或者没到时间就写信去催,这是很不礼貌的。

一般来说,正规杂志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给你回信。

因此,不要一投稿就希望马上有回复,除非你是大牛,但我想我们当中没有(包括你老板), 杂志邀请的才是。

我的也正好是两个月给的回信(五一节期间告诉我接受的,不错的节日礼物)。

期刊论文“一稿多投”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期刊论文“一稿多投”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期刊论文“一稿多投”现象的原因与对策作者:张萍沈岚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学术期刊现阶段常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针对其中的“一稿多投”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结合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

关键词:学术不端,一稿多投;原因;对策科研诚信是全球学界永远的课题[1]。

“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论文出版最终的把关者,既肩负着科研成果出版的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2]。

如何认识、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话题[3]。

笔者以一稿多投现象为例,谈谈其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结合多年编辑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大多数行业的职称评审仍然以科研论文作为评审的必备条件,科研项目结题也需要发表论文或著作。

迫于各方面原因,多数作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

有的作者为增加投稿的中稿率或急于发表文章,完成论文后同时将文章投给不同的期刊社。

当然,出现此类现象,编辑部也有一定的责任,对学术不端投所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部分作者对学术不端认识不够;审稿时间过长也是造成学术不端的一个因素,一篇文章若一稿一投,只能等待期刊社完成审稿并通知作者录用情况,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多数作者投稿后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待,假如被退稿的话,那就浪费了不少时间,毕竟一投一中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于是就有一些作者选择了一稿多投,采用“广撒网,多捞鱼”的策略。

二、一稿多投产生的后果(一)对出版社的影响每一份学术期刊都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稿多投”问题的困扰,有时期刊即将印刷收到了作者的撤稿通知,只能临时换下该文,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不说,也严重影响到期刊的正常出版;文章一旦刊出,对于编辑部来说,这种行为占用了公共资源,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导致出版资源的浪费。

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防范与思考

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防范与思考

1 宣传 与氛 围的营 造
宣 传是 预防 的起 点. 刊 编辑部 应积极 宣传一 稿多投 的不 良影 响 , 期 阐明它给期 刊 出版秩序 、 学术 道
德和 氛 围带 来 的危害. 些作 者尤 其 是 初 次投 稿 和不 常 投稿 的作 者 对 一稿 多投 的危 害认 识 得 还 不深 一
术不 端行 为的一种 , 是重 复发 表 的原 因 , 重复发 表是一稿 多投 的结果 . 近年 来 , 一稿 多投 、 重复发 表 的现
象在 学术 界普遍 存在且 有愈演 愈 烈 之 势 , 有 甚 者一 竞 有 以反思 一 稿 多投 现 象 为 主题 的论 文一 稿 四 更 发 L ] 这表 明我 国一 稿 多投现 象 已发 展 到 了匪夷 所思 的地步. 2,
第3 期

伟 : 学 术 期 刊 一 稿 多投 、 复 发 表 的 防 范 与 思 考 重
37 9
履行 宣传 责任 的形 式多 种多样 , 能达 到宣传 目的的机会 都可 利用 . 凡 编辑部 作 为编辑 出版单 位 , 应
该 向作 者 宣传著作 权法 有关 精神 和本 刊投 稿注 意事项 , 过 稿 约要 求 作者 不 要一 稿 多投 ; 辑 写文 章 通 编
第 3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9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L a nn r lUnv ri ( tr l ce c iin o r a o io ig Noma iest Nau a in eEdt ) y S o
刻 , 多地 考虑 了 自己稿 件 的命 运 , 过 有意无 意地 忽视 了一稿 多投 问题 的严重 性. 就需 要我们 加强 对 一 这

期刊发表心得分享

期刊发表心得分享

期刊发表心得分享
最近我有幸在一本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我科研生涯中的一
件大事,也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下我期刊发表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期刊发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之前,我经历了无
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是我从未放弃过。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总会有一天会迎来成功。

因此,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获得了期刊发表的机会。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我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他
们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很难想象我能够成功发表论文。

因此,我深深地感激他们,他们是我科研道路上的知音和伙伴。

另外,我也要提到在论文发表之后,我收到了一些同行的反馈和评论。

他们对
我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会认真对待这些意见,不断改进我的研究,为学术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期刊发表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它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的研究领域的一种推动和促进。

我会珍惜这次机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期刊发表是我科研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它让我更加坚定了
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我会继续努力,不负这份信任和期待,为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摘要】本文通过对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资源匮乏、评价体系不健全、研究经费压力、部分期刊引用率要求不足等因素对一稿多投现象的影响。

结合一稿多投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进行了讨论。

在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以及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等对抑制一稿多投行为的建议。

对于防止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维护学术诚信,确保学术质量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关键词:一稿多投、学术资源、评价体系、研究经费、引用率、学术道德、可持续性、科研人员、学术观念、合理性1. 引言1.1 一稿多投现象的普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一稿多投现象愈发普遍。

许多研究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产出和学术声誉,常常会将同一份研究成果同时投稿给多个期刊,以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

这种做法不仅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学术资源浪费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

对于一稿多投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必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和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1.2 对一稿多投的定义一稿多投是指某篇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被同一作者或同一团队同时或者连续投稿给多个期刊进行发表,以期获得更多的发表机会或者提高论文的被引用率。

这一现象在学术界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一些学术资源匮乏、评价体系不健全、研究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更为常见。

虽然一稿多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论文的曝光度和被引用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稿多投不仅容易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破坏了学术诚信,也容易造成期刊审稿质量下降,降低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质量。

对于一稿多投现象,学术界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将主要围绕一稿多投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稿多投现象再思考

一稿多投现象再思考

稿多投给期刊或出版单位带来 的损失 ,作者应予适 当 所 区别 。如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 、一稿多用、重复发表
赔偿 。”该规章是禁止一稿 多投行 为。同时 ,该条第5 等学术不端行为应有区别。编辑 出版界和 法律界对于一 款还对审录稿期限作 了规定 : “ 大型期刊或学术性期刊 稿多投多定义为 :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将 同一或内容 收到稿件后 ,三十天 内如不能决定是否采用 ,应通知作 高度近似的作品投给两家或两家 以上的出版单位以寻求 者已收到稿件 ,并延至三个 月内通知作者是 否采用 。如 发表 的行为现象。多投 的结果是或全不中 ,或中一 ,或 过三个 月不通知作者 ,作者可要求限期退还稿件 另行处 中两及 以上 ,对 于获得两及以上刊物发表机会的情况而 理 ;如超过六个 月不退还稿件 ,又不采用 ,作者还可要 言,涉及同一作品是否会重复发表的问题 。对于学术论文 求按资料费赔偿损失 ,但 已刊登声 明不退稿件者除外 。
律规范 、行业规范 角度寻找 “ 护身符” ,因为 《 著作权 评价而径取一稿 多投 ,关键还是在于学术成果发表资源
法 》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并未禁止投稿人多次行使作品 的紧张 。而学术 刊物的等级评价标准等硬性指标又无形
的发表权 ,即没有禁止一稿多投 ( 当然也没有鼓励一稿 中推波助澜 ,加剧 了发表资源 紧张的氛围,从而造成许 多投行为 )。法不禁民可为 ,投稿人所作出的一稿多投 多投稿人出现全面撒网、广种薄收等心态。
栏 目 主

持 张

稿 多投现象再 思考
/吴庆 晏
摘要 :
如何看待 、界 定和规 范一稿 多投 行为是编辑 出版领域讨论的热 点之一 。本 文从 出版者、行业主管和投稿人 角度分析一稿 多投现 象的主客观原 因,并探 讨减少一稿 多投现 象的对策。

反思国内学术期刊失范之“一稿多投”

反思国内学术期刊失范之“一稿多投”
去探究吗?
2 “ 稿多投 ” 一稿 多发 ” 一 与“ 的界定
要研究 “ 一稿 多投” 必须先 区分两 个概忠 : 一稿多投 ” “ , “ 和 一稿 多
1 “ 一稿 多投 ” 的研 究现 状
笔者 以 “ 一稿多投 ”9 4 04年 1 年问所有 篇名 中含有“ 1 一稿 多投” 的文献共计 12篇 . 0 除去一些期 刊社的声 明, 剩余研 究“ …稿 多投” 这一学 术现象 的论文 共计 7 篇+ 2 平均每年约 6 篇 。其分布趋 势见图 1 . 5

的“ 一稿 多发” 于是乎 .一稿 多投 ” ? “ 就成为这一学术痼疾的代 名词 当大 , 众一经习惯这一 词汇, 就由惯性使然会持 续地应用这 一术 浯 . 即使其 内 撩和外延有所变化 , 这也即所 谓的“ 约定俗成” 其次 . 这一术浯体现 了 一 种强势群体对责任的推诿 。相对投稿的著者而言 , 期刊部编辑是一种强
发” 其实大 多数研究这一问题 的著者都没有注意到 , , 自己把这两个概念

括本上完全等同了 , 为“ 认 一稿多投” 就是“ 一稿 多发” 其实 两者有 着根 约.投” “ 而未“ 所造成 的危害是微 乎其微的。“ 而未“ 所造成 的 发” 投” 发”
: 本的区别 , 大家不能 否认一 个事实 . “ ” 就 投 而未“ 的现象是普遍存 在 发”
年 份
势群体 。马克思说过 , 工人有权利去选择 自己的雇主 . 但是其无法改变 自
图1 “ 一稿 多投” 分布趋势示意图 从图 1 不难看 出, I 年 间. 中有 7 在 】 其 年每年 的论文数 在平均数之 上, 且文献在数量分布上呈明显 的规律 的波浪型 可 见学者们对“ 一稿多 投” 的研究此起 彼伏 , 一 多投” 而“ 稿 的现象 从来都不曾停歇 综观这 些论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浅析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摘要】一稿多投是学术界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指同一篇稿件被投稿到多个期刊。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引发一些不公平竞争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稿多投现象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作者追求发表数量和压力等。

然后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此现象的争议,有人认为一稿多投不道德,有人则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接着探讨了一稿多投的合理性,提出了对此现象规范化的建议。

最后总结讨论了一稿多投的利弊,展望了未来对这一现象的规范化和管理。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一稿多投背后的原因和合理性,为学术界对此现象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稿多投、原因分析、学术争议、合理性、规范化建议、研究背景、问题提出、总结讨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一稿多投,即将同一份研究稿件投稿给多个学术期刊,是当前学术界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

随着学术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评价体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一稿多投来提高自身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一系列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一稿多投有助于促进学术创新和交流,有人则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学术规范的混乱和道德风险的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的发展和科研竞争的加剧,一稿多投的现象逐渐在学术界流行起来。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份研究成果同时提交给多个刊物进行评审,以提高发表成功率和加快发表进度的做法。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发表压力和提高发表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争议。

如何看待一稿多投现象,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合理性,对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对一稿多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正文2.1 一稿多投现象分析一稿多投现象是指一篇学术论文同时被投稿到多个期刊或会议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在我国,许多期刊杂志都有了投稿平台,至少可以用电子邮件投电子版,一稿多投现象也是十分普遍。

而且现在的电子版可比以前的纸质版方便多了,不用一字一字抄写。

学术界可以说是严厉打击一稿多投现象,不过有一定梯度的“一稿多投”并非不可以,比如一二个月后投第二个期刊。

在学术界混了这么多年,也应该算是见多识广。

知道别人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也有一些。

当然,通常情况下和别人前无仇,后无恨,也就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慢慢就淡忘了。

然而,最近一篇学术论文,撞到了我们主办的一个国际会议,一时间勾起无限回想。

单位每年都给我安排“投稿策略”的讲座,在图书馆所开讲座中可说是最受欢迎的讲座之一,往往讲完还有很多人提问和咨询,其中绕不开的就是关于“一稿多投”的问题。

说实话,在讲座中我会讲到这个问题,但一般不把观点写在PPT 上,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相对谨慎,不希望自己的回答给听众造成误导。

我的主要观点是:可以一稿多投,但应该绝对避免一稿多发。

因为现在高校的情况,无论是研究生还是老师,对发表论文是很有压力的,研究生没有论文就不能申请答辩,老师没有论文就不能晋升职称,但科技期刊,特别是好一点的科技期刊都属于僧多粥少,除非你是大牛,一般的论文作者谁都不能肯定投去的论文一定会被录用,所以大多数论文不可避免会投给多个期刊。

“一稿多投”可以分几种情况,一是先投一个刊,如果被拒了再投另一个刊;二是先投一个刊,还没得到被拒信息时就再投另一个刊;三是论文完成后就同时投多个刊。

第一种情况其实期刊编辑部都是允许的,并没把它归入“一稿多投”,后两种是期刊编辑反对的,站在他们的立场可以理解,但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场,却也情有可原。

我见过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一稿“多”投,真的非常有意思。

里面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作者单位相同,但是,作者完全不一样。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两篇稿件同时投给了一个优秀期刊。

很快,该编辑部联系了相关人员,最后撤销了其中一篇。

当然,好像这个责任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可能是他的“犯罪”行为在过程中就被揭穿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个学生借同学的U 盘使用,发现里面有一个文件比较新颖,就把这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电脑上了。

后来通过检索,发现这文件里面的材料没有被别人发表过,于此,他把这个文件整理成了一篇学术论文,并投到了该期刊。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该文件的原主人也把这个文件整理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稍晚一点时间段也投到了该期刊。

这时,该期刊的编辑傻了。

两论文的内容完全雷同,但是,作者却完全不一样。

当然,由于两篇论文里面都挂了同一个“牛”人,编辑部也没有深究,故事也就结束了。

至于其他的一稿多投,可能就和我今天要说的很相似了。

我们今年举办了一个国际会议。

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历史的国际会议,在很多国家轮流举办过,现在是第15 界了,在澳大利亚官方认定的国际会议中,是 A 级国际会议(最高)。

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一共收到摘要1200 多份。

我们计划录取全文400-450 篇之间,拒稿率还是非常大的。

也因此,我们会议的外审要求非常严格。

由于我们会议的论文太多,在外审之前,我们自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步,我们把所有论文都打印,并每一篇论文由三个老师负责初审。

把最优秀的论文归为一类,只请一个审稿人。

把普通的论文归为一类,请两个审稿人。

其他,一部分直接拒稿,一部分再重新审理。

在完成这些工作后,我们安排每一个稿件的评审,挑选合适的审稿人。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要对录用的稿件进行分期刊推荐,因此,又是新一轮评估。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方面对会议负责,对支持我们的期刊负责,更是对支持会议的作者负责。

当然,我们希望作者做到所投的稿件至少是:New,Original,Not under consideration。

不得不说运气很好,我们在外审过程中,发现了该稿件的问题,避免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学术事故。

也维护了我们会议的声誉。

但是,这样的事情,到底是我们期刊、会议组织方的责任,还是投稿人的责任,真是值得思考。

的确,全世界的教授如此之多,同一篇稿件送到同一个审稿人手里的可能性不知道有多小。

这里我再说两个自己曾经的“一稿多投”的事件。

那应该在十多年以前,那时根本还没有E-mail,投稿是通过邮局邮寄,论文也是一字一字抄写的。

我有一篇论文投给一个核心期刊后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因自己感觉文章还不错,便重抄一遍后投给另一个一级期刊,(学校在各学科核心期刊中选1--2 个为“一级期刊”,成果算分要高很多),不久收到该一级期刊的录用通知,心里还十分欣喜,但没想到大概一个月后却收到前一个核心期刊寄来的刊,我的文章已经在上面发表了。

当时很是无奈,赶紧
通知那个一级期刊撤稿。

单位同事还劝我不要撤,两个期刊都发,只要算成果的时候选高的,不两个刊同时上报即可,但我觉得这对不起后面的期刊,还是坚决的撤稿了,不过说实在的是有点心痛的,后来也再没向前一个核心期刊投稿过,因为我自己把它打入了黑名单。

另一个是一篇小文章,所以投给了一个非核心期刊,二三个月没消息,便另投了一个期刊,也是非核心,不久便收到该刊的录用通知很快发表并寄来了期刊。

因为这篇文章自己并没在意,发表后也就放在一边。

若干年后有了数据库,偶然一次自己好奇,到数据库中搜索了一下自己的文章,很诧异的发现该文章居然在两个期刊都发表了,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造成了“一稿多发”的局面。

而前一个期刊却从来没给我寄过录用通知和样刊。

当然,有投稿平台的期刊社,可以看到论文处理的情况,对于已经送审的论文不妨先等等,尽可能别造成后一个期刊的损失。

现在大多数期刊要收取版面费了,所以如1760405151期刊论文企鹅-我以前那样的“一稿多发”基本不会发生,但一个负责任的期刊对每篇来稿有收稿、登记、初审、外审等流程,如果走完大多数流程被通知撤稿,的确是非常恼火的,也浪费他们的人力和专家的精力。

但有些期刊给作者规定“不能一稿多投,3 个月以内没收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而作为作者,特别是急等论文发表的作者,3 个月的时间真的太长,如果是研究生,遇到2 个这样的期刊,就等于答辩延期半年,要再多几个转折,一年也就过去了,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一般推荐大家投那些承诺一个月以内给予答复的期刊,或有投稿平台的期刊,而那些需要3 个月甚至半年的期刊,不妨作有梯度的“一稿多投”。

其中有一篇论文,我们也觉得比较有创新性,在最开始的分类过程中,觉得如果审稿意见好,就计划推荐到一个行业的知名期刊,影响因子 3 点多。

然而,审稿意见却让我们大跌眼镜。

大概审稿意见是这样的。

“The authors have submitted a very similar manuscript to ****** by Elsevier. I am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is journal and now am handling this manuscript. This manuscript should be definitely rejected.”当然,我们是直接拒稿了,但是,对这样的稿件的痛恨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

现在这种把发表论文当成答辩门槛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稿多投”助推者。

当然,一稿多投,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迟早会露馅的.能避免的就避免吧,万一被发现,后果很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