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
69.问:如何看待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

69.问:如何看待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答: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信息,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竞争性的出版物(如期刊、杂志及出版社)同时或相继投稿。
一稿多发,则是指同样的信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竞争性的出版物上同时或相继发表。
重复发表,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主要指科技期刊)投稿时,其文稿内容(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①。
三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一稿多投是一稿多发的前提条件,如果一稿多发是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则不应归咎于作者。
一稿多发正是由于作者一稿多投或者至少是同意、默许的情况下所为。
重复发表包含了一稿多发的情况,当然,重复发表的范围要宽于一稿多发;具体包括:(1)完全相同的投稿发稿;(2)肢解型投稿发稿。
比如作者把A文章分成B文章和C文章,然后把A、B、C三篇文章投递给不同的期刊;(3)改头换面型投稿发稿。
作者仅对文章标题做出更改,结构和内容不发生变化;(4)组合型投稿发稿。
除了改换文章题目以外,对段落的前后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但整体内容不变;(5)语种变化型投稿发稿。
比如作者把以中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或者其它外文,在国际著作权公约缔约国的期刊上发表,这在国际惯例中也属于一稿多发,是违反国际著作权公约准则的行为。
②① 常宏建:《一稿多发界定的探析》,《中国科学基金》2016年第6期。
②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一般应视为自我剽窃。
对于一稿多发的行为,期刊编辑部既可以利用检索技术与约束性合约来预防,也可以通过撤稿、发表声明等方式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和相关惩罚。
“重复发表”却涉及更重要的认定问题,即两篇或多篇文章之间达到何种“相似性”才构成重复?如果单从“量”的角度认定失于简单粗暴,那么“质”的认定又以何种“质”为标准?如何看待和处理研究过程的承上启下性与“自我重复”的关系?过多的已标注的自我引用就不属于“重复发表”了吗?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不可避免足以说明“自我重复”认定的复杂性,若非该领域的专家的反复斟酌、刊对,对其所进行的轻率的认定和分析皆不足为凭。
一稿多投名词解释

一稿多投名词解释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研究团队在未经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同意的情况下,同时或先后将内容相似或相同的论文投稿到两个或多个期刊。
这种行为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为重复发表、多余发表或自我剽窃,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虽然在国内,法律没有明文禁止一稿多投,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并可能对作者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一稿多投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造成刊物或平台资源的无端浪费:本来无需发表的文章获得发表,
严重挤占了刊物或平台的有限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
2.造成刊物或平台间的非必要矛盾:同一篇文章在两个以上刊物或
平台发表,二者容易因为作品发表权问题产生矛盾,严重的话还会诉诸法律。
3.对作者本人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一是在刊物会刊登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
二是一定期限内限制作者继续向该刊物或平台投稿。
三是在特定刊物或平台上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
4.对出版单位而言:一稿多投可能引发版权争议,对于后发表的出
版单位,还存在审查把关不严的问题,损害了刊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对于后继研究者:一稿多投是学术界明令禁止的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投稿或者在一家杂志社还没有明确拒稿的情况下,再投稿这些都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对杂志社来说影响非常不利,因为涉及到版权问题,会给杂志社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稿多投,重复投稿,二级发表

作 者 不 完 全 相 同 时 如 何 界 定 >二 是 内 容 相 同 到 何 种 程 度 才 算
一般意 义 上 的 一 稿 多 投 多 指 作 者 的 不 道 德 行 为,但 有 两
一 稿多投>三是投稿的受体是否仅限于期刊>实际工作中作 种情况需区 别 对 待"一 是 作 者 为 了 职 称 晋 升 和 职 位 提 升 等 原
B 二级发表
国际医学 期 刊 编 辑 委 员 会 在 "向 生 物 医 学 期 刊 投 稿 的 统 一 要 求#$%&中 指 出’用 相 同 或 另 外 一 种 语 言’特 别 是 在 其 他 国 家 进 行 的 二 级 发 表’是 合 理 而 且 是 有 意 义 的’但 需 满 足 以 下 条件@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目录前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剽窃 plagiarism伪造 fabrication篡改 falsification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s3剽窃剽窃观点剽窃数据剽窃图像剽窃研究(实验)方法剽窃文字表述整体(大量)剽窃自我剽窃剽窃未发表成果4伪造5篡改6不当署名7一稿多投8重复发表9拆分发表10相关研究伦理问题11其他前言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尊重和维护学术出版规范,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术环境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中国知网(CNKI)特组织编制《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概括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的不端行为类型,通过罗列各类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给出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重要国际组织、学术团体有关学术伦理规范,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本标准在范围涵盖、内容陈述、行为界定等方面,尽可能地与国际学术期刊通用规范保持一致,同时兼顾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撰写和发表中的特殊情况。
本标准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特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依照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标准编制更加细致的认定规则。
本标准按照准确、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写,力求方便查阅和使用。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1 范围本标准涵盖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所可能涉及的各类不端行为,不包括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审稿人等。
关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关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哪些情况不属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呢?通常情况下, 以下情况不属于重复投稿或重复发表: (1)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 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 (2)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 (3) 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尽)。
以上再次投稿时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 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后续的论文中引用一下这些前期发表的文字则更为稳妥。
另外一种在国内科学界和编辑界难得一致的是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
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制定、已被千余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指出, 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表, 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次发表, 是正当的, (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 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 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 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 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特殊协议的情况除外)。
(3) 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 因此以简化版形式发表可能更好.(4) 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论点。
(5) 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目前国内仍有少数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在其中英文版中分别发表某些重要论文,这应该是可被接受的,当然,如果在首页脚注或参考文献中注引首次发表的信息,就更为“合情合理”了。
实际上,国内相关部门对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的合理性也有过明确的认同。
2000年3月,根据周光召主席的批示,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专门会议,就同一论文(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后又用外文投给国外期刊并被发表是否为“一稿两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慕课试题+正确答案(30道)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慕课试题+正确答案(30道)第一篇: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慕课试题+正确答案(30道)一、单选题(满分)1三线表是卡线表的一种,它由三条线组成。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B •• A、正确 B、错误2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对预防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答案:A ••• A、一个第三方的独立审查平台 B、隶属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 C、一个学术机构创办的3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答案:B •• A、正确 B、错误4孙同学将自已相同的研究成果进行改头换面发表,是“一稿多投”行为。
此说法对吗?答案:A •• A、正确 B、错误5SCI是指()答案:B ••• 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B、科学引文索引C、社会科学引文索引6在一种刊物上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期刊发表。
这种行为()答案:C ••• A、属于剽窃 B、属于一稿多投 C、符合学术规范7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正文中根本没有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答案:A •• A、是 B、否8学术论文讨论的问题如果十分专深,可以不用阐述该问题在专业领域中的位置和背景。
此说法对吗?答案:B •• A、正确 B、错误9我国参考文献的规范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该标准于2015年更新为《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此说法对吗?答案:A •• A、正确 B、错误10在呈现历史观点或公认“常识性”内容时要做引注。
此说法对吗?答案:B •• A、正确 B、错误 11()是指为进行某项科学研究而开展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动。
答案:C ••• A、田野调查B、文献综述 C、文献调研12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在学术界,每一位学术人都有义务牢记:符合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发表行为,是诚信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如今,大多数期刊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应公布关于这类问题的政策,并期望作者了解并遵守最佳发表行为准则。
本文中笔者将讨论两种普遍存在且又相关的违规发表行为,即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首先我们谈谈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是指某作者发表与自己已发表论文大体相似的论文,而且不注明来源也未经原版权持有者同意。
原论文和新论文可能存在着没有意义的差别,例如:采用新标题或经过修改的摘要,但是数据集和研究结果完全相同。
未经允许或确认的论文重复发表是一种严重违反发表道德的行为,其理由如下:大多数情况下会侵犯版权,论文的版权属于期刊而不是作者;因此,作者不能随意重复发表论文。
可能误导实验性证据,因为本学科的研究者会将某组结果误解为两组(因为研究结果分别包含在两篇独立的论文中)。
由于实验性研究是制定政策和其它医学/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这相当于“自我剽窃,”因为其涉嫌使用其它作品的材料而未注明出处。
导致编辑和评审资源的浪费。
不合理地占用竞争激烈的有限期刊空间,减少了其他作者的论文发表机会。
是一种“不良学术现象”,其后果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对文献的贡献度。
”?举个例子:一位作者在由其大学出版的区域性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作者后来又将论文投递至美国的一家期刊。
这种行为应视为重复发表吗?回答:是!作者必须告知第二家期刊论文已在大学期刊上发表。
大家不能重复其它任何已发表论文的内容。
未经期刊允许,不能向媒体、公司或其它机构提供关于未发表论文的初步报告。
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的材料时,只能从发表论文中摘录少量句子。
另外,引用文字应添加引号并注明出处。
当使用单组数据撰写多篇论文时,必须确保每篇论文分别解决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的问题,论文应交叉引用,在投稿信中将相关事项告知期刊编辑。
如果已发表了相关论文,应在投稿时向期刊编辑提供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
如何合理的进行二次论文发表

如何合理的进行二次论文发表“一稿多投”即屡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是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发表,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一稿多投,如何合理的进行二次发表。
1. 一稿两(多)投:是指同一篇稿件投稿到某一期刊的同时又投稿到另外一个期刊的行为。
大多数生物医学期刊都反对一稿两投,导致该政策的原因是:1)为了防止两个或多个期刊同时承受同一篇稿件时可能引起的争议;2)两个或多个期刊在不知不觉地或者不必要地为同一篇稿件进行审稿和工作,甚至发表,造成浪费。
当然,有少数期刊是可以同时或联合发表一篇文章的,觉得这样做可以引起公众更广泛的注意。
2. 重复发表:是指与已经发表的文章(纸版或电子版)有足够重叠的论文。
重复发表的文章要有清楚的脚注,说明该文是作者和同意,并且提供原文出处。
重复发表涉及版权、伦理、使用原始文的费用等。
原创性研究论文的重复发表易导致很多问题,因为无意中会重复计算或不恰当评价一个研究,会导致误报等。
因此,大多数杂志不愿意承受重复发表的论文,这里包括:完全或局部重复,因此,作者投稿时必须做一个完整的声明,说明有可能与本文的重复发表相关的前期发表过的初步研究报告、会议论文或摘要、学术报告、新闻报道(包括其他语种的翻译)等,以便处理时作出决定。
一定要老实、客观!不能有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发现作者未经这种声明尝试重复发表,部有权未经作者的解释或同意就刊登重复发表声明,这将对作者以及的学术声誉很不利。
3. 合理的二次发表:合理的二次发表(相同或不同语种)一般是为了扩大读者面,尤其在其他国家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作者必须经得两个期刊的同意,应给二次发表的期刊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复印件。
2)首次发表的优先权应得到尊重,二次发表应在首次发表后一周以上(除非两个期刊之间有协议)。
3)二次发表的论文应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通常是缩写本即可。
4)二次发表的版本应忠实反映首次发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已搜索无重复)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
我本以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与重复发表(Redundant(or Duplicate)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可仔细回想和分析一下,发现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还真的没有“重复发表”的动机。
作为编辑,我们时常遇到作者收到退改意见后坚持要求撤稿的情况,不久前,一位博士生作者坦白自己是一稿四投,并且是奉“老板”之意而为的,当我们与这位“老板”沟通时,他竟然振振有词地表示:为了学生能准时毕业,我们只有一稿多投,但我们最后只选择一种能最先发表的期刊,这不能算作重复发表吧?
还有,有些给国内“高水平”英文刊投稿的作者,其目的为了获得评审意见和英文润色,在稿件的评审、修改、文字加工等完成之后,看作者校样时再提出撤稿,理由是“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和讨论”、“感觉还不满意”,等等,最终目的是要把通过“骗改”而得到提高的稿件投到国外的“高级别”期刊发表。
我不知道有多少重复发表是在上述过程中“阴差阳错”造成的,但我丝毫不怀疑有相当多数的重复发表是作者蓄意而为的:有些内容和形式完全相同的论文十余次重复发表;有些重复发表的论文实质性内容相似,但形式上显然经过了作者的刻意“装扮”。
从编辑角度看,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的性质是同样恶劣的,因为它不必要地
浪费了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并且,如果一稿多投演进为重复发表,就会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不仅有违版权法,而且也对依据论文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造成冲击。
当然,某些期刊编辑高高在上,作者的投稿和问讯宛如石沉大海,从而使得作者不得已而一稿多投乃至重复发表,这是期刊编辑需要深刻反省的。
2001年Schein在一篇题为“重复发表的外科学论著: 冰山一角?”中披露:1998年发表于三种国际顶尖外科学期刊的660篇论文中,约有1/6涉嫌重复发表。
据悉,爱思唯尔即将在其平台上提供剽窃稽查工具CrossCheck(/latest.htm#045),不知道这在出版界能否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
如果抽样调查一下国内科技论文重复发表的比率,结果也许会令人很吃惊。
我见过“中国知网”(/grid2008/index.aspx)有关查对重复发表新功能的演示,估计我国科学界和编辑界拥有快速稽查重复发表的工具也已为期不远了。
Jerome将重复发表的动机总结为:为了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作者本人认为论文内容有变化不构成重复发表;学术评价与奖励体系助长了某些急功近利的心态。
郭胜锋博主最近披露了一个一稿17投的事例(难说一稿多投),我实在想不通:这种一年内一篇稿件17次发表的东西有什么用呢?作者总不能在晋升或报奖的时候把它们全部列出来吧?
哪些情况不属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呢?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不属于重复投稿或重复发表:(1)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2)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3)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尽)。
以上再次投稿时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后续的论文中引用一下这些前期发表的文字则更为稳妥。
另外一种在国内科学界和编辑界难得一致的是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
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制定、已被千余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指出,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次发表,是正当的,(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特殊协议的情况除外)。
(3)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化版形式发表可能更好.(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论点。
(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目前国内仍有少数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在其中英文版中分别发表某些重要论文,这应该是可被接受的,当然,如果在首页脚注或参考文献中注引首次发表的信息,就更为“合情合理”了。
实际上,国内相关部门对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的合理性也有过明确的认同。
2000年3月,根据周光召主席的批示,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专门会议,就同一论文(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后又用外文投给国外期刊并被发表是否为“一稿两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会议邀请科技部、国家版权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问题开展讨论后认为:根据我国对著作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一篇论文(成果)的作者在国内、国外两个学术期刊上用中、外文分别发表其论文(成果),在不违反国内、国外两个期刊有关编辑出版规定的前提下,不应被认为是“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的界定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
典型的相同研究成果的重复发表很少,更常见的是作者就某个较大的课题发表多篇论文.如果资料没有重复且每篇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各不相同,这种做法是合理的.重复发表常出现在上述二个极端中间的灰色地带,例如:就同一问题对不同组病人的研究,或针对同一组病人不同侧重点的报道.
可以由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是重复发表或零碎发表(香肠论文):(1)用一篇论文更具有信息量,且比多篇文章更为关联和完整;(2)可以在同一篇论文中表达所有必要的信息而无需增加篇幅;(3)用多篇论文发表可能会降低研究成果的重要性;(4)用多篇论文发表时,读者可能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即已足够.
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其:(1)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2)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3)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4)违反了版权法.
一稿多投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常会被简单地退稿,有些期刊编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 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生(即文章已经发表),相关的期刊有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1)在一定期限内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2)在刊物上刊登关于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并列入目次页,以便被检索系统(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收录,供同行检索;(3)可能在某特定专业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4)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
通常情况下,以下重复投稿或发表不属于一稿两(多)投:(1)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2)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3)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尽. 以上再次投稿均应事先向编
辑说明,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以免可能会被编辑或审稿人误认为是相同或相似成果的重复发表.
二次发表
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明确界定以另一种文字重复发表为"可接受的再次发表". 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已被千余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指出,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次发表,是正当的,(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特殊协议的情况除外).
(3)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化版形式发表可能更好.
(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论点.
(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如: 本文首次发表于xx期刊,年,卷、期: 页码等(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rted in the…).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同一论文采取不同文种发表表示质疑,并认为不同文种的重复发表是属于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国内科学界和期刊界对此也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或规范.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作者可采取某些变通的做法,如: 以某种语言发表原始性论文,以另外一种语言发表相关的综述或评论等,或在不同文种的专业网站上发布相关消息,以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5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