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合集下载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目前关于微生物肥料分类研究常见的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按照制品中特定微生物的种类分为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等,这种分类方法简单又容易理解,但很难从名称上熟悉其作用,因而不利于实际应用;第二种方法是以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划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外生菌根菌肥料等,这种分法功能明确,便于推广,目前较为普及使用。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将微生物菌剂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综合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剂。

NY/T1113—2006《微生物肥料术语》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三大类: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主要有: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孢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一、根瘤菌肥料根瘤菌是一类好气的革兰阴性细菌,它通过豆科植物的根毛,从土壤侵入根内,形成根瘤。

豆科植物为根瘤含菌组织,提供生活和固氮作用所必需的能量和矿物营养。

目前根瘤菌大面积作为肥料,还只在豆科作物上,其他作物还处在研究阶段。

我国的根瘤菌菌剂,要求每克菌肥含活菌3亿个,杂菌含量不超过1%。

根瘤菌制剂的出现已有100年的历史,它的普遍应用也有7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公认效果稳定、最好的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的应用原理是通过肥料拌种、土壤接种后在相应的豆科种子周围存活、繁殖;当豆科萌发出幼根后,肥料中的相应根瘤通过根部,在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后侵入,在较短的时间后即可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侵入的根瘤菌在根瘤内生存,依靠豆科植物提供的营养,可实现生物固氮。

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前言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术语和定义(略)4 产品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5.1 菌种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5.3 产品技术指标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6 试验方法6.1 仪器设备(略)6.2 试剂(略)6.3 产品参数的检测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生物钾的品种与正确施用

生物钾的品种与正确施用

生物钾的品种与正确施用生物钾肥是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国家标准是GB20287-2006,有效菌含量≥2.0亿/克,有效期2年。

是从硅酸盐细菌中筛选的优良菌株,经过特殊工艺培养、发酵制成,也叫钾细菌。

一、作用机理1、钾细菌和矿物接触后产生一系列酶,破坏矿物质结晶结构,具有强大的活化土壤中钾、磷、镁、铁、硅等元素能力,从而释放养分。

2、钾细菌和岩石矿物质表面接触后,进行离子交换,将钾素释放出来,并能分泌有机酸,将难溶性钾、磷转化为水溶性钾、磷。

3、钾细菌还能分泌出刺激作物生长的生理活性物,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并对一些植物病害如锈病、菌核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特点1、生物钾为好气性肥料,菌株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对营养条件要求较低,在贫瘠土壤中能发挥作用。

2、生物钾是一种有生命的菌肥,存放和施用过程中,不能曝晒,要随配随用,不能与除草剂、杀菌剂如硫酸铜、多菌灵等接触或混用,也不能与强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接触或混用。

施用生物钾肥的田块仍然要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排灌、中耕松土,创造适合生物钾肥菌株生长繁殖的环境,以利发挥肥效。

三、使用方法生物钾可用作基肥、拌种、蘸根和追肥,基肥施用效果最好。

基肥或追肥均宜浅施,施后覆土,这与其好气性特点有关。

1、基肥:作基肥时,每亩用生物钾肥2~4公斤,拌上20~30公斤土杂肥,在犁后耙前撒施。

2、拌种:拌种时将生物钾肥加上3~5倍水拌入种子,或将种子喷湿再拌肥,随拌随播。

3、蘸秧:用于蘸秧根时,先将生物钾肥、泥土和水制成泥糊,蘸根后立即栽插。

追肥时,每亩用3~5公斤,穴施、条施在根部。

四、施用注意事项1、注意土壤条件:生物钾肥在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丰富的壤质土地上施用效果好,太瘠薄的沙土地和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不宜施用,在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mg/kg的缺钾土壤施用增产效果最好。

2、注意水利条件: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施用生物钾肥增产效果明显,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土地,生物钾肥中的细菌活体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它转化分解土壤钾、磷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效果不明显。

2023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

2023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

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安全性要求、微生物有效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的生产和施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32741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3034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NY/T1847-2010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NY/T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HJ/T415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NY/T1980-201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及评价要求GB/T39228-20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1736-2009微生物肥料菌种鉴定技术规范NY/T2066-2011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的鉴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NY/T398-2000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ISO4833-1991微生物学微生物计数通用指南GB/T19524.2-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GB/T19524.1-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NY/T1978-2022肥料汞、砷、镉、铅、铬、镍含量的测定NY/T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NY882-2004硅酸盐细菌菌种HJ704-201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3术语和定义GB/T6274、GB/T32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

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前言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术语和定义(略)4 产品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5.1 菌种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5.3 产品技术指标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5.3.2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6试验方法6.1仪器设备(略)6.2试剂(略)6.3产品参数的检测6.3.1外观(感官)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有效活菌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系列稀释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农药安全剂

农药安全剂

农药安全剂,抗病解药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登记产品中国注册商标复合微生物菌剂Microbial inoculants in agriculture农药安全剂抗病解药害强根壮苗长长效提品质农业部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1)准字(0813)号执行标准:GB 20287 - 2006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5.0亿/mL有效菌种名称: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包装规格:500ml/瓶,20瓶/箱,100箱/吨本品经多年市场应用改进,多种微生物菌剂复合在一起,经过定植、繁殖、转移过程后发挥综合作用。

施用后24小时活化繁殖,约36小时达到对数期,打破了常规菌剂见效慢的弊端。

施用后可降解农药残留、抗重迎茬、增强作物耐低温能力、促进作物根系以及生殖生长、增产增收增肥效、有效提高作物品质。

功效特点1、降解农残制剂中的活菌芽孢能消耗农药中的C源致使残留农药作用基团被解开,避免产生药害。

2、抗重茬、抑病菌、抗病害芽孢杆菌施入后能有效对作物形成屏障保护,抑制对作物有害菌的繁衍,减轻病害的发生,对重茬连作有明显的缓解。

对作物的土传病害、真细菌病害(如立枯病、枯黄萎病、根腐病、火龙秧病、炭疽病、轮纹病)、有明显抑制效果。

3、促进根系发育菌剂施入后能持续分泌对作物根系生长有益的活性物质,强力生根壮苗,增强作物对水肥的吸收能力,使作物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全面旺盛。

4、提高品质大量有益菌的施入能使作物有效的吸收微量元素,分解亚硝酸盐类物质,不仅提高产量,还对品质有着显著提升。

5、适用作物对各种蔬菜果瓜类,大田作物均可使用。

使用方法1、苗后除草剂、杀虫剂安全剂:每亩用量30毫升,随农药一起施用。

2、茎叶喷雾:每亩用75毫升兑水适量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3、浸种:每亩用30毫升兑水浸种;4、蘸根:每亩用50~100毫升兑水适量对移栽菌做蘸根处理,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加强移栽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5、冲施:作物成长期,每亩用1000~2000毫升兑水冲施。

微生物菌剂质检报告单

微生物菌剂质检报告单
20.0
30.0
水分,%

-
35.0
20.0
细度,%

-
80
80
pH值
5.0~8.0
5.5~8.5
5.5~8.5
保质期b,月

3
6
6
粪大肠菌群数,个/g(mL)

100
蛔虫卵死亡率,%

95
砷及其化合物(以As计),mg/kg

75
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mg/kg

10
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mg/kg

100
铬及其化合物(以Cr计),mg/kg

150
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mg/kg

5
注:
A注解
a复合菌剂,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g(mL);以单一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制成的粉剂产品中有效活菌数不少于1.2亿/g。
b此项仅在监督部门或仲裁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检测。
农用微生物菌剂质量检验报告单
样品名称
批号
检验依据
GB 20287-2006
重量
采样日期
报告日期
检验报告
检测项目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实测值
是否合格
剂型
液体
粉剂
颗粒
有效活菌数(cfu)a,亿/g(mL)

2.0
2.0
1.0
霉菌杂菌数,个/g(mL)

3.0×106
3.0×106
3.0×106
杂菌率,%

Hale Waihona Puke 10.02.4粪大肠菌群不符合技术指标;

EM菌种标准扩繁流程

EM菌种标准扩繁流程

EM菌种标准扩繁流程一、农用微生物菌剂国标(GB 20287-2006)二、em菌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三、标准扩繁流程材料:em菌种10克、1公斤容量的生物发酵容器、20公斤容量的生物发酵容器、红糖足量A、菌种活化:取EM菌种10克、红糖0.1公斤、食盐1克、尿素1克、1公斤无菌的水中。

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0.1公斤、食盐1克、尿素1克,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

冷却到37°C时再加入EM菌种),将混合好的原液加入发酵容器密闭发酵( 35°C-37°C温度)1-3天,从第二天开始可以隔一天松动容器口放气减压一次,打开容器口时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

可以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B、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一公斤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 密闭容器 )( 加水比例按1:10-20的比例加入 ) 。

二级发酵时培养基的配方:(10%的红糖--必须添加、0.1%的尿素、0.1%食盐或磷酸二氢钾!发酵温度35-37度!发酵时间1-3天!),从第二天开始可以隔一天松动容器口放气减压一次,打开容器口时闻到有刺鼻子的酸甜味即发酵扩培成功。

成品发酵液标准:(气味:酸甜,PH值:3.0-4.0,活菌含量:大于100亿/ml )四、注意要点:1,水,深井水即可,如果是自来水请先静放24小时后,再用;2,加入菌种时候,水温不得超过50度,以35-40度最好;3,温度及发酵时间的关系:10度以下不发酵,10-15度需发酵15天;15-20度需发酵10天;20-25度需发酵1周;25度-30度需发酵5天;30-35度需发酵3天。

来源菌肥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前言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术语和定义(略)4 产品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5.1 菌种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5.3 产品技术指标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6 试验方法6.1 仪器设备(略)6.2 试剂(略)6.3 产品参数的检测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5.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45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

6.3.2.2 加样及培养每个样品取3个连续适宜的稀释度,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菌悬液0.1 mL,加至预先制备好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分别用无菌玻璃刮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

每一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6.3.2.3 菌落识别根据所检测菌种的技术资料,每个稀释度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落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等技术手段确认有效菌。

当空白对照培养皿出现菌落数时,检测结果无效,应重做。

6.3.2.4 菌落计数以出现20~30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的平板为计数标准(丝状真菌为10~150个菌落数),分别统计有效活菌数目和杂菌数目。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20~300个之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计算。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20~300个之间时,应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决定。

若其比值小于等于2应计算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以稀释度小的菌落平均数计算。

有效活菌数按式(1)或式(2)计算:n m= x kv1/(m0v2)×10-8 (1)n v = x kv1/(v0v2)×10-8 (2)式中:n m —质量有效活菌数,亿/gn v —体积有效活菌数,亿/mLx—菌落平均数,个k —稀释倍数v1 —基础液体积, mLv2 —菌悬液加入量, mLv0 —样品量, mLm0 —样品量, g6.3.3 霉菌杂菌数的测定采用马丁培养基,测定方法同6.3.2。

6.3.4 杂菌率的测定除样品有效菌外其它的菌均为杂菌。

样品中杂菌率按式(3)计算:m =n1/(n1+n)×100 (3)式中:m —样品杂菌率, %n1 —杂菌数,亿/g(mL)n—有效活菌数,亿/g(mL)6.3.5 水分的测定将空铝盒置于干燥箱中105 ℃±2 ℃烘干 0.5 h,冷却后称量记录空铝盒的质量。

然后称取2份平行样品(颗粒型样品,应先粉碎过1.0 mm试验筛),每份20 g(精确到0.01 g),分别加入铝盒中并记录质量。

将装好样品的铝盒置于干燥箱中105 ℃±2 ℃下烘干4 h~6 h。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 min后进行称量。

水分含量按式(4)计算(结果为两次测定的平均值):w = (m1- m2)/( m1- m0)×100 (4)式中:w —样品水分含量, %m0 —空铝盒的质量, gm1 —样品和铝盒的质量, gm2 —烘干后样品和铝盒的质量, g6.3.6 细度的测定6.3.6.1 粉剂样品称取样品50 g(精确到0.1 g),放入300 mL烧杯中,加200 mL水浸泡10 min~30 min后倒入孔径0.18 mm的试验筛中,然后用水冲洗,并用刷子轻轻地刷筛面上的样品,直至筛下流出清水为止。

将试验筛连同筛上样品放入干燥箱中,在105 ℃±2 ℃烘干4 h ~6 h。

冷却后称量筛上样品质量。

样品细度按式(5)计算:s={1-m1/[m0(1-w)]} ×100 (5)式中:s —筛下样品质量分数, %m0 —样品质量, gw—样品含水量, %m1 —筛上干样品质量, g6.3.6.2 颗粒样品称取样品50 g(精确到0.1 g),将两个不同孔径的试验筛(1.0 mm和4.75 mm)摞在一起放在底盘上(大孔径试验筛放在上面)。

样品倒入大孔径试验筛内筛样品,然后称小孔径试验筛上的样品质量。

颗粒细度按式(6)计算:g = m1 /m0×100 (6)式中:g —样品质量分数, %m1 —小孔径试验筛上样品质量,gm0 —样品质量, g6.3.7 pH值的测定打开酸度计电源预热30 min,用标准溶液校准。

pH值的测定,每个样品重复三次,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6.3.7.1 液体样品用量筒取40mL样品放入50 mL的烧杯中,直接用酸度计测定,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

6.3.7.2 粉剂样品称取样品15 g,放入50 mL的烧杯中,按1:2(样品:无离子水)的比例将无离子水加到烧杯中(如果样品含水量低,可根据基质类型按1:3~1:5的比例加无离子水),搅拌均匀。

然后静置30 min,测样品悬液的pH值,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

6.3.7.3 颗粒样品样品先研碎过1.0 mm试验筛,按照6.3.7.2的方法测定。

6.3.8 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应符合GB/T 19524.1《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的规定。

6.3.9 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应符合GB/T 19524.2《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的规定。

6.3.10 纤维素酶活、蛋白酶活的测定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6.3.11 砷、镉、铅、铬、汞的测定应符合GB 18877—2002中的5.12~5.17的规定。

6.3.12 保质期的检验在产品说明书标明的保质期前,按6.3.1~6.3.11方法测定产品相应指标。

7 检验规则本标准中产品技术指标的数字修约应符合GB 8170的规定;产品质量合格判定应符合GB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

7.1 抽样按每一发酵罐菌液(或每批固体发酵)加工成的产品为一批,进行抽样检验,抽样过程严格避免杂菌污染。

7.1.1 抽样工具无菌塑料袋(瓶),金属勺、抽样器、量筒、牛皮纸袋、胶水、抽样封条及抽样单等。

7.1.2 抽样方法和数量一般在成品库中抽样,采用随机法抽取。

抽样以件为单位,小包装以每一包装箱为一件。

随机抽取3~5件,每件中随机抽取一袋(瓶);若每袋(瓶)包装小于500 g(mL)的产品,应多抽几件。

大包装产品以一袋(桶)为一件,随机抽取5~10件,在无菌条件下,每件取样500g(mL),然后将抽取样品混匀,按四分法分装3袋(瓶),每袋(瓶)不少于500 g(mL)。

7.2 检验分类(略)7.3 判定规则7.3.1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合格产品a. 检验结果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b. 在产品的外观、水分、细度、pH值等检测项目中,有1项不符合要求,而其它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的产品。

7.3.2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不合格产品a. 有效活菌数不符合技术指标;b. 霉菌杂菌数不符合技术指标;c. 杂菌率不符合技术指标;d. 粪大肠菌群不符合技术指标;e.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技术指标;f. 砷、镉、铅、铬、汞中任一含量不符合技术指标;g.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中所测酶活不符合技术指标;h. 在外观、水分、细度、pH值等检测项目中,有2项(含)以上不符合要求。

8 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参见NY 885-2004《农用微生物产品标识要求》附录 A 常用检测培养基参见NY/T 1114-2004《微生物肥料实验用培养基技术条件》附录 B(资料性附录)常用染色剂B.1 革兰氏染色剂B.1.1 结晶紫染色液(Hucker氏配方)甲液:结晶紫(Crystal violet) 2.0 g乙醇(95%) 20.0 mL乙液:草酸铵[(NH4)2C2O4•H2O] 0.8g蒸馏水 80.0 mL甲、乙两液相混,过滤,棕色瓶保存。

B.1.2 卢哥(Lugol)氏碘液碘(I2)片 1.0 g碘化钾(KI) 2.0 g蒸馏水 300 mL先溶碘化钾于少量蒸馏水中,再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可稍加热,最后加足蒸馏水,棕色瓶保存。

B.1.3 脱色液 95%的乙醇液。

B.1.4 复染液 0.5%的番红水溶液(Safranin O)2.5%的番红酒精溶液 20 mL蒸馏水 80 mLB.2 芽胞染色液B.2.1 孔雀绿染色液(Malachite green)孔雀绿 5.0 g蒸馏水 100 mLB.2.2 0.5%番红染色液B.3 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甲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 g95%酒精 10.0 mL乙液:石碳酸(Phenoecrystals C.P) 5.0 g蒸馏水 95 mL将甲、乙两液混合后即得石碳酸复红染色液原液。

染色时,将原液稀释5~10倍使用。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稀释法(MPN 5管法)C.1 稀释称取样品10.0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 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得到1×101稀释度的菌悬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