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选线的步骤和任务(精)
公路勘测设计第五章:公路选线

二、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一般步骤
选线是经过 浅→深、总体 →具体、 面 →带 →线 的过程来实现。 1)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 3)具体定线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
多方案论证、比选的的原则 造价低、标准高的原则 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重不良地质路段绕避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 ② 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③ 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④ 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① 占用田地要与路线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
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 ② 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③ 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④ 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
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 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 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水文
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 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四、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密布;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 地质和水文条件: • ①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偶有软土和沼泽地段。 • ②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 • ③河流较宽,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
宽。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1)平原(plain 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
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2)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 高差较小(地面横坡, 相对高差小于30m)。 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多为耕 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 网池塘多
一、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靠近城镇, 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与支线连 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等级变化) 4.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设计标准或设计水平
5.其它 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 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 向。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解决拟建项目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技术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技术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制点和控制断面,采用纸上定线并进 行现场核对。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补充收集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 制点和控制断面,根据控制要素进行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对,测量放线,并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平原区选线
(4)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就路线走廊、重要桥梁、隧道方案及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等重大事项作进一步协调,基本确定路线走廊方案。 (5)重点考虑路网结构布局合理、路线顺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 便区域交通出行、建设条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环境及施 工难易程度等)、环境影响和占用农田、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路 线平纵面设计总体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及运营效益、地方 政府及民众意见,综合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6)根据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ꎬ在 1:1万地形图(大型控制性工程可采 用 1:5000地形图)上进行概略总体设计。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估算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 (7)推荐路线走廊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并推荐路线走廊方案主要技术 指标及工程规模。
公路选线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mountainous terrain)--包括分水岭、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山坡, 一般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42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4) 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用地ຫໍສະໝຸດ 土方石方工 次高级路面 程 大、中桥 数 小桥 量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材 料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单位 个
Km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土壤
◆ 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形式 和结构的确定。
第一节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植被
◆ 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 水理和热理状况。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质)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技术指标的比
选
(2) 经济指标的比
选
哪一个方案好?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1)技术指标: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2) 转角数 3)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 4) 最小曲线半径数 5) 回头曲线数 6) 与既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交和立交) 7) 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陡坡路段等)
道路勘测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绪论1. 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方式: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特点:①“门到门”直接性:机动灵活,直达门户②速度快: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③机动性强: 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④设施少,线路要求不高: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2.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比有哪些特点?它在公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特点:1行车速度快:行车速度相比普通公路可提高50%以上;2通行能力大:通行能力提高2-6 倍;3运输成本低: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 的汽车尾气排放;4行车安全舒适:降低1/3 交通事故率地位作用:①高速公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a.促进全社会的生产和运输的合理化b.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c.加速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d.促进水运、铁路与高速公路的联运e.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分散和卫星城镇的开发②高速公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a.直接经济效益b.间接经济效益3. 什么是道路?它包括哪些主要种类?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4.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公路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标准》,根据公路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时速车道数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圆曲线半径最大纵坡5.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公路勘测设计根据路线的设计和要求,可分为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和三阶段测设一阶段测设: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公路工程。
即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一次详细定测,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
两阶段测设:为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
6-道路选线

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主观条件——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在公路 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依据)。 客观条件——所经地区的交通的原有布局,城镇、工矿企业、 资源状况,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 然条件(是选线时必需考虑的因素)。
优点:路线走向明确;线形好;施工养护运 营条件好;服务性好;傍山隐蔽,利于国防。
2)越岭线路线特征
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布设的路线
① 特点:高差大,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 线的安排;
② 优点:布线较为灵活;不受洪水威胁; ③ 缺点:线形差、指标低、线位高,施工、运营条件、
服务差;隐蔽性差,不利于国防。 ④ 主要问题:垭口选择、过岭标高的确定和垭口两侧路
K48
K49
蟹湖
学校
钟弯
和丰
湖
图
平原区路线布设示意图
2、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①兼顾路线顺直和少占耕地; ②解决好路线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 ③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相结合; ④河渠地带,可争取河岸布线.
路线和农业的关系
3.正确处理路线与城镇的关系
国防公路与高等级的干道:采取绕避的方式远离城 镇,必要时还应考虑采用支线联系;
第二节 平原区选线
一、平原区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地形特征:地面平坦、坡度平缓;耕地较多;居民点、建
筑设施较密;在天然河网、湖区有较多湖泊、水塘和河岔 等;
地质和水文条件特点:不良地质现象较少,会有软土和沼
泽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河流较宽阔,河床低浅。
2、路线特征
平面线形短捷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 角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纵坡平缓,以矮路堤 为主。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总体过程: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 到带、到线。
• 1)全面布局:
即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 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点、讫点以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蛉; 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等。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
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 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
例尺(1:10000~1:50000)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 案,收集各可能走向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几条有进一步比 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走向。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节 选线概要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沿线 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 地形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土木工程学院
第五章 选线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平原 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线、越岭线和山 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 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 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 心线的工作。 选线过程:
3、总体设计与新理念
总体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建设规模、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对全线 总体布局及各专业设计配套协调方面做出的综合设计。
(1)路线走向的选择
( 2 )总体设计要点、技术指标、工程规模及 工程方案的拟定 (3)线形设计 (4)公路景观设计 (5)公路环保设计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 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 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 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 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 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三、选线的步骤和任务
选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 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 路线基本走向的问题。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 1:2.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 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有价值得方案,到 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 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 或用遥感与航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 列大的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道路选线及定线

四、山岭区选线
1、 沿河(溪)线 1)路线布局 . • 沿河(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应处理好河岸 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的关系。 (1)河岸选择 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 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2)路线高度
• 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 准、工程经济、景观来确定沿河(溪)线的线位高低 •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 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低线的优点是平、 纵面线形比较顺直、平缓,易争取到较高标准,路基土石 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 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便于在沟口直 跨支流,必须跨越主流时也较易处理。最大缺点是受洪水 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 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它的优点是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但由于高线一 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 大;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此 外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3、路线比选评价指标
技术指标 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
L γ= P 其中:γ为路线增长系数;根据地形条件,在1.05 − 1.2之间 L为路线实际长度; P为路线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转角数:全线转角数、转角数/公里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反映路线顺直程度 的指标 最小曲线半径及个数 回头曲线个数 与原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 限制计算行车速度的路段长度
五、丘陵区选线
• 丘陵区地形形态复杂,布线应注意: (1)要注意平、纵、横3方面协调,避免不顾地 形起伏,片面追求平面高标准或为追求纵坡平 缓使路线过于弯曲。 (2) (2)要注意横断面设计经济合理,注意纵向土石 方平衡,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减少破坏自然景 观。 (3)丘陵区农林业比较发达、水利设施较多,布 线注意与其密切配合。 (4)高速公路在横坡陡或沟谷狭窄的地段,为保 证路基边坡稳定,减少填挖工程,左、右路基 采用分离设置的方案,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公路测设技术》
授课颗粒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日期
模块名称公路选线模块学时 4
单元名称路线方案选定单元学时 2
颗粒名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任务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目标
理解公路选线的任务;
掌握公路选线的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路选线的步骤。
教学难点:公路选线的步骤。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公路选线的步骤和任务教学方法:多媒体
作业:讨论
教学反思
注:授课颗粒教案是对该门课程每个授课颗粒的设定,“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