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移植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科技进步与道德限制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人才:将伦理道德 教育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 伦理意识的医学人才。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加强国际 间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 制定国际规范和标准,携手应对技术发展中的挑 战和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面临的挑战
异种器官移植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排斥反应、跨物种病毒感染风险、伦理道 德问题等。因此,在推进异种移植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 机制和伦理规范体系。
03
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
生命尊严与安全性问题
生命尊严的侵犯
异种器官移植可能被视为对动物和人类生命尊严的侵犯,因为它涉及将动物器官 植入人体,这可能被看作是对自然和人类身体完整性的不尊重。
利益与风险平衡原则
在推进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时,应充分评估其对患者和社会的利益与风险,确保在保障患 者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推动科技进步与保障道德底线的策略建议
加强科技伦理教育
培养科技工作者的伦理意识,使其在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时能够自觉 遵守伦理原则。
完善科技伦理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对涉及伦理问题的科研项目进行严格 审查和监管,确保科技发展与道德约束之间的平衡。
利益平衡原则
在异种器官移植中,需要平衡患 者利益和动物利益,确保患者的 治疗需要不损害动物的基本权益 。
知情同意原则
患者和动物供体应充分了解异种 器官移植的风险和利益,并自愿 做出决定。
道德审查与监管机制建立
建立专门的伦理委员会
01
负责审查和监督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实践的伦理问题,确保符
合道德原则和规范。
国际合作与法规协调成为重要方向
“异种器官移植新纪录”等9则

异种器官移植新纪录美国科研人员称,他们让移植的猪心在一只狒狒体内跳动了约两年半,创下异种器官移植存活时间的新纪录,同时意味着向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的最终目标又前进一步。
不同物种间的器官移植被称为异种移植。
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是器官受体可能出现强烈的排异反应。
研究人员通过修改猪心的3个基因,并使用一种抑制排异的药物,成功让接受移植的狒狒对猪心具有一定程度的排异耐受能力。
有5只狒狒接受了猪心移植,这些猪心并没有替代狒狒的心脏,而是连接到了狒狒的血液循环系统上。
这些狒狒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98天,其中一只活了945天。
研究人员下一步准备直接用猪心替代狒狒自己的心脏,以了解狒狒仅依靠猪心能活多长时间。
胎儿性别或由古老病毒决定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孕妇所怀胎儿的性别或许由一种源自150多万年前的古老病毒所决定。
人体大约40%的基因组是由病毒与人体dna分子整合、经历上百万乃至千万年进化而形成。
此次发现的这种病毒位于x染色体上,其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x染色体的“工作状态”,进而促进人体胚胎形成不同性别。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通常不活跃,意味着x染色体的活动保持正常水平,生男生女概率各一半;而当这一病毒因某些原因活跃起来,x染色体会被抑制,生男孩的概率比生女孩高一倍。
在人体一些肿瘤和神经细胞上也发现了这种病毒,意味着今后或许可以通过抑制这种病毒的活跃性来治疗癌症。
城里的鸟儿更聪明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种名为红腹灰雀的鸟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鸟儿也有“城乡差别”,栖息在城市里的这种鸟比它们的农村“老乡”生存能力更强。
研究人员从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的城区和乡村分别捕获一些红腹灰雀,让它们挑战一些任务,例如,拉开装有鸟食的抽屉、辨别颜色等。
结果发现,栖息在城区的鸟不仅比乡村鸟有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免疫力也比乡村鸟强。
此前有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城市的两种老鼠的大脑容量比乡村同胞平均多6%。
奶牛也爱“宅”人们通常认为放养奶牛可令其更自然放松和健康,但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奶牛其实不喜欢放养,更喜欢圈养。
临床异种器官移植十大问题的思考

第13卷 第4期2022年7月Vol. 13 No.4Jul. 2022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作者简介:窦科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领域专家,国家器官移植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军普通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直致力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器官移植相关工作,在移植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国际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联合移植。
主编了国内首部《活体器官移植学》,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器官移植行业的进步。
完成国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移【摘要】 供者短缺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异种器官移植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目前仍处于临床前阶段。
近期,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到人心脏移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工作者。
但临床异种器官移植仍面临很多重要问题,包括克服排斥反应、控制炎症反应、调节凝血紊乱、提高移植物生理相容性、重视种间感染风险、优化免疫抑制方案、筛选供体基因编辑类型、选择适宜受者人群、完善异种移植指南、明确大众认可度等,本文就以上十大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促进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异种移植;基因编辑;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凝血紊乱;生理相容性;种间感染;免疫抑制方案【中图分类号】R617,Q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2)04-0001-06临床异种器官移植十大问题的思考窦科峰 张玄·院士讲坛·【Abstract 】 The shortage of donor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Xenotransplantation might act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immunosuppressant, lots of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xenotransplantation. Nevertheless, a majority of researches are still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 Recently, the success of the world ’s firs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ig-to-human heart transplantation has greatly inspired researchers. However, clinical xenotransplantation still faces an array of problems, including counteracting rejection,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regulating coagulation disorder, improving physiological compatibility of xenograf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isk of interspecific infection, optimizing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screening donor genome editing types, selecting suitable recipients, modifying xenotransplantation guidelines, and awareness of public recognition, etc . In this article, these 10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eno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 Xenotransplantation; Genome editing; Rejection;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 Physiological compatibility; Interspecific infection;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Reflection on 10 problems of clinical xenotransplantation Dou Kefeng, Zhang Xua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DouKefeng,Email:***************.c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4.001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5CB554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103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0446、82070671、81900571)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通信作者:窦科峰,Email :***************.cn·412·第13卷器官移植20世纪初,由于人们对移植排斥反应的认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1]。
国内外异种器官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 综述·国内外异种器官移植的现状及进展张小燕 王国辉 韩士超 戚若晨 刘克普 魏迪 杨晓剑 马帅军 窦科峰 秦卫军【摘要】 器官短缺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难题,异种移植是解决全球器官匮乏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研发为异种移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国外陆续开展基因修饰猪-非人灵长类动物或脑死亡受者的相关异种移植研究,并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距离投入临床跨越巨大。
因此,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临床前实验研究进展,对异种移植的历史、基因修饰技术发展、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方案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异种移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异种移植临床应用,造福更多终末期疾病患者。
【关键词】 异种移植;基因修饰猪;免疫抑制药;非人灵长类动物;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感染【中图分类号】 R617,Q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2-0017-06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xenotransplan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Zhang Xiaoyan, Wang Guohui, Han Shichao,Qi Ruochen, Liu Kepu, Wei Di, Yang Xiaojian, Ma Shuaijun, Dou Kefeng, Qin Weijun. Department of Urology , Xijing Hospital of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 Xi’an 71003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DouKefeng,Email:***************.cnQinWeijun,Email:**************.cn【Abstract 】 Organ shorta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Xeno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methods to resolve global organ shortage.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immunosuppressant have provided novel theoretical basis for xenotransplantation.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xenotransplantation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s to non-human primates or brain death recipients, making certain substantial progresse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es are still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 far from clinical application.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pre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history of xenotransplan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xeno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n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of xenotransplantation,promo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enotransplantation and bring benefits to mor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diseases.【Key words 】 Xenotransplanta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 Immunosuppressant; Non-human primate; Rejection;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 Infectio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1322、82200845)作者单位: 710032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作者简介:张小燕(ORCID 0000-0002-1199-988X ),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与肾纤维化,Email :156****6095@通信作者:窦科峰(ORCID 0000-0003-1708-8048),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异种移植与肝胆疾病,Email:***************.cn ;秦卫军(ORCID 0000-0001-5202-642X ),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与泌尿系肿瘤,Email:**************.cn第 15 卷 第 2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2 2024 年 3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Mar. 2024 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1]。
异种移植.ppt课件

但60年代的异种移植研究取得了两个进展: 首先Kisseyer-Nielson等报道,1例同种移植因发生 “超急性排斥”而失败,研究者认为与受者血液中存在着 抗供体抗体有关; 第二是Perper与Najarian发现异种移植两种根本不同 的后果。种系关系较近的移植如羊和山羊、黑猩猩和人, 移植物在发生排斥反应前可行使一段时间的功能,类似于 同种排斥反应。而种系关系较远的异种移植如狗和猪、猪 和人,其结果则完全不一样,这种异种移植因发生超急排 斥反应而失败。
1970年,Calne根据对异种移植的观察,首次提出异 种移植的协调性和不协调性概念。 异种移植种系组配中,不产生超急性排斥的属于“协调 性”(Concordant)反应,这种移植供受体间进化关系 较近,存活以日为计,类似于第一次同种移植排斥,如猩 猩给人,狗与狼、大鼠与小鼠之间均属此类; 产生超急性排斥的属于“不协调性”(discordant) 反应,该种移植供受体间进化关系较远,排斥以分成小时 计算,类似于第二次接触抗原的同种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成为异种移植在临床应用中难以逾越的 障碍,此分类法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双重价值。
随着外科技术(血管吻合技术),组织器官低温保存 技术的进步及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环孢素)控制排斥反 应的成功,临床同种异体移植飞速发展。 移植种类逐步扩大到心、肝、脾、肺、小肠、骨髓、 骨、关节及胰岛细胞等几乎所有重要脏器和组织。 移植对象也扩展到儿童和老人,器官及组织移植已成 为拯救脏器终末性病变的唯一有效手段。 器官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等 待器官中死去; 人们积极探索异种移植的可能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asan等将Concordant又进一步分为困难型和容易型: 如仓鼠对大鼠的移植,应用抑制抗体产生的药物如环磷 酰胺可延长移植物存活,但即使加上环孢素A也不能诱导 出耐受,因而为Concordant困难型; 而抗CD4T淋巴细胞单抗可以诱导大鼠对小鼠心脏移植 耐受,因而为Concordant容易型。 据此,狒狒对人为困难型;猩猩对人为容易型;而猪对 人则为discordant。
异种移植

猪作为异源器官供体需克服的问题
一、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二、异种器官移植PERV(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 染问题。
免疫排斥反应分类
• 超急性排斥反应
• 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 慢性排斥反应 (在器官移植上后两者基本上可以忽视,在此不以 讲解)
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 )及解决方案
超急性排斥反应指移植的器官在几分钟至数小 时内被破坏。多数理论认为 HAR 是由人类预存的天 然抗体 ( 主要为 IgM) 与供体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抗 原 α -1 , 3 半乳糖 (α -Gal) 抗原结合而启动 , 抗体 结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和凝固联级反应,导致移植物出 血和血小板血栓形成 , 破坏内皮功能。HAR 中补体 激活是最重要的,而其内皮细胞是宿主免疫反应的首 先靶位。
异种器官移植PERV(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感染问题
最 近 发 现 的 PERV (porcine endogenousret rovirus ,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 由一条 RNA 组 成, 被包含在糖蛋白的外膜里, 这些病毒的RNA序 列已经与猪的染色体永久地结合在一 PERV 对于猪 本身并无危害 , 但猪的器官移植给人类 , 这种病 毒能否随之传递给受体人并造成危害 , 目前尚无 确切的结论。
谢谢!
如果能阻止异种供体细胞内 α -1 , 3 半 乳糖基因的表达, 使得人类抗α -Gal 抗体没 有结合的靶抗原, 就可以避免由于人类抗α Gal 抗体与异种抗原结合而引起的超急性排 斥反应。目前的分子基因敲除和基因定点突 变技术已做到了这一点。
基因敲除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敲除基因或定点突变的主 要过程是, 首先利用DNA 同源重组的原理, 构建基因 敲除或使目的基因定点突变的载体, 然后转化到动物 的体细胞系中;筛选转化的体细胞, 建系, 分离单个 细胞, 取出细胞核;采用显微注射方法移入去核的猪 卵母细胞中, 电融合形成重组胚, 重组胚移植到受体 母猪, 分娩产出的小猪即是敲除基因或基因定点突变 的克隆猪, 这些猪没有α -GT 基因的表达产物。
异种器官移植

异种器官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
科学家在动物身体上培育出新的器官,这些器官覆盖在人类干细胞培育环境中,发育的新器官可被人类身体所接受,只要人体接受这些“异种器官移植”不引起悲惨性的免疫系统反应,这将形成事实上源源不断的人体移植器官来源,从而有效解决人体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现状。
但同时,异种器官移植培养出的器官移植于人体,会存在跨物种病毒感染的隐患等问题。
异种器官供体是以某物种的细胞、组织、器官作为移植物,移植到另一物种体内,称为异种移植。
在医学界,期望将动物如拂拂、猪等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于人体,达到治疗疾病R 的,是研先异种移植的动机与愿望。
1970年catne根据供、受体之间的种属遗传背景差异积度和足行存在抗供者大然抗体异种移植,分为和谐件(co“Pah加iv)与非和谐性(disconcoN凹t)两类c进化关系较近的如猩狙与人之间的移植属于和谐性移植;进化关系较远的如猪与人或猴之间的移植届非和谐性移植。
界种移植在免疫学方面主要存在天然抗体、补体系统和内皮细胞激活三大障碍,但其排斥反应发生的确切机制仍有待丁进一步研究。
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异种器官移植的方法。
起初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血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例如拂拂、黑泥猩、猴子等。
1984年,英国加州一名婴儿在接受拂拂心脏移植后存活厂20大。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斯塔尔医生把拂拂的肝移植到因P‘重病毒件AT炎濒临死亡又一时无法得到人供肝脏的危重病人身上,术后病人血液多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拂拂的肝所户:今的多种凝血团了、补体等蛋白酶类可维持病人生命所需,手术获得成功,病人存活丁半年之久‘然而,灵长类动物数量稀少,公国际上大多属于珍稀保护动物,队代间阴长,繁殖率低,雌件的狈狱或黑猩猩分别需要7—124r才能达到生育年龄;价格昂贵。
与成年人的体格4H比,猴子或狱拂的脏器都显得较小,因此灵长类动物难以成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临床手术常规选用的供体。
异种器官移植法律问题剖析

异种器官移植法律问题剖析(上海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上海200023)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与发展是当前器官移植学的最前沿领域。
本文探讨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剖析了在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介绍了现行法律规范的利弊,解释了比较法对比问题,从中探讨符合我国特点的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制度构建的途径。
标签: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比较法研究;法律规范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主体依据器官移植法律规范在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主体不同,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行为分析。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0]异种器官移植同样符合其法律行为的一般要件:即标的需确定可能,意思表示自愿真实,意思表示预设了行为能力适格以及标的之合法性。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所涉人格权利问题。
最重要的是身体权,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因器官移植而产生的身体权问题,以往学者往往从供体的角度来分析,[11]近期有学者从受体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指出,受益人对其器官享有身体权,但受益人的权利应当受到限制,即器官移植受益人对移植器官的支配权必须符合人权保护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公序良俗的要求等。
[12]三、异种器官移植的比较法研究为了使得人体器官移植的顺利进行,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用法律手段保证器官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本国的器官移植法,如美国1948年制定的《统一尸体提供法》,英国1989年的《人体器官移植法案》、我国香港地区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等。
受东亚儒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新加坡也颁布了有关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如:日本1958年制定的《角膜移植法》,新加坡1987年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法案》。
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我国台湾地区在器官移植方面的首部立法,该条例对我国大陆的器官移植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 中国目前约有1000000名尿毒症患者,每年还 有近120000的新增病人。这些患者中,有 500000人可进行器官移植治疗,而实际每年 能够进行移植治疗的仅不到5000人!他(她) 们中的大多数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或依然只 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在苦苦的等待期间, 每月的治疗费高达7000-8000元。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以猪器官、组织或细胞作为人类异种移植 来源,需克服极复杂的排斥反应,而最大 障碍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猪器官移植后因 补体活化反应与自然抗体排斥作用,数分 钟至数小时内即被排斥掉。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后经大量研究发现,一种在猪的体内存在 而高等灵长类动物所没有的基因—α—1,3 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简称α—GAL基因), 就是猪体内引起强烈“超急性排斥反应” 的根源。在猪器官移植到人体后,α—GAL 基因所表达的糖分子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认 定为“入侵者”,从而引发人体免疫系统 的排斥性,摧毁“入侵者”的同时,也会 威胁自身生命。
概述
• 中国:由于“死后留全尸”、“入土为安”等 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志愿捐献的遗体数量十 分有限,因而造成可供移植的器官资源极度紧 缺。
概述
• 器官来源 尸体器官 活体器官 胎儿器官 异种器官
概述
• 异种移植的开展是缓解临床器官资源短缺 的有效途径之一。供体有:猪,猴,牛等 等。
概述
• 猪成为了异种移植最具潜能的供体, 优点:繁殖快,生长周期短,体重可控性 好等
排斥反应
•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是不可逆的体液免疫反应。移植器官血流恢复后,数分 钟或数小时,甚至1~2天,功能突然丧失,器官表面变紫 色,出现斑块,质地变软,失去丰满饱胀感。
排斥反应
•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 亦属急性体液免疫反应。多在术后2~5日内发生,也可 出现在术后1个月内。临床表现为移植器官功能减退或丧 失,伴有全身症状,如高热、畏寒、乏力、食欲减退,伴 有白细胞增加。加速排斥反应的特点是经皮质类固醇冲击 治疗可能得到暂时缓解。但短时将再次或反复发作,直至 不可逆转。
排斥反应
• 三)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属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 现象。除同卵孪生供者,几乎所有来自尸体和亲属供体的 器官都将发生程度不同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停用或 剂量不足将促使其发作。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于术后1个 月内,也可延至数月后发作。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全 身不适、局部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骤然恶化的症状。
内容提纲
• 概述
• 排斥反应 • 历史进展 •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排斥反应
• 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携带的异体抗原所引起的受者体内发 生的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两种,其 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不同。 ①体液免疫反应是受者体内存在能结合补体的抗体, 一旦与移植器官相应的抗原接触,将在器官内激活补体系 统,使红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及血小板发生免 疫粘附,在小血管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促进血管内凝 血,阻断血流,导致器官缺血性坏死。体液免疫反应在超 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中都 发挥重要作用。 ②细胞免疫反应需经过抗原识别-免疫活性细胞致敏免疫细胞增殖反应-攻击靶细胞等过程。细胞免疫反应是 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谢 谢!
历史进展
• 1967年 Christiaan Barnard 完成 首例心脏移植
历史进展
• 1983年 James Hardy 实施首例肺移植
历史进展
历史进展
历史进展
• 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器官移植已突破百万例, 包括肾、肝、心、肺、骨髓、小肠、关节、甲 状旁腺、胰腺等33种器官或组织。 •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000例肾脏移植手术(趋于 普及)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Thomas E. Starzl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 Starzl博士被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 科医生”和“世界上在广泛临床医学被引 用最多的科学家”。医学博士、主管健康 科学高级副校长、匹兹堡大学医学院(U PSM)院长Arthur S. Levine认为Starzl 博士“科学想象力超越其时代的革新者”。
历史进展
• 1943年,Peter Medawar 揭开了排斥现 象之谜,从而建立了免疫 抑制治疗的概念
历史进展
• 1954年,Joseph Murray等在同卵双生姐 妹之间进行肾移植获得成 功并长期存活,这一成功 标志着现代器官移植时期 的实际开始
历史进展
• 1966年 Richard Lillehei完成 首例胰腺移植 • 1967年 Thomas E Starzl实 施首例肝脏移植
器官 移 植
美国异种移植研究情况
内容提纲
• 概述
• 排斥反应 • 历功能衰竭的有效手 段之一 器官移植:是摘除个体的某一器官并把它置 于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 (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个体(异种移植) 的相同部位(原位)或不同部位(异位)。 • 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更新 (环磷酰胺,环孢素,普乐可复,雷帕霉素, OKT3,舒莱等) • 器官资源的严重短缺阻碍了器官移植的发展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Thomas E. Starzl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 2005年11月16日,Thomas E. Starzl博士——肝脏移植之父,因其在器官 移植方面长达40余年的开创性工作,被 授予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他无数不朽的成就包括:1967年成功 完成世界首例肝脏移植以及在抗排异药物 使用方面的开创性成就。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麻州综合医院研究 所与美国PPL公司均成功培育出α—1,3半 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2003年麻州综合医院研究所将α—1,3半 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的器官,以异位 移植的方式,进行大动物实验。证实基因 剔除猪供体心脏移植后,其存活中位数为 90天,最长达179天,肾脏移植后为30天。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David K. C. Cooper Research Interests • The research interests of my group are primarily in the field of xenotransplantation, both of whole organs and of pancreatic islets. We have access to α1,3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knockout pigs and o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s from our collaborators at Revivicor, Inc., and we are currently testing these in several pig-tononhuman primate models. We also have an interest in islet allotransplant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diabetes.
内容提纲
• 概述
• 排斥反应 • 历史进展 •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1905年,法国的Princeteau进行了世界第 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 能衰竭儿童体内,手术很成功,但16天后 由于排异反应,儿童死亡。之后,世界各 地的研究者逐步加入到异种移植器官研究 之中。
排斥反应
• (四)慢性排斥反应 以体液免疫反应为主。病变表现间质及动脉内膜纤维 组织明显增生,如伴血管壁弹力层纤维断裂和增厚,使血 管管腔狭窄,器官组织呈慢性缺血性改变。慢性排斥反应 一般发生于手术4个月后,直至1年以上,缓慢出现症状。
内容提纲
• 概述
• 排斥反应 • 历史进展 •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Dr.Cooper目前研究课题 • Alemtuzumab and Regulatory T Cells for Heart Transplant Tolerance in Monkeys • Genetically-engineered pig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to nonhuman primates • Genetically-engineered pig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diabetic monkeys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至此,异种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及加速 性排斥反应已基本解决。
美国异种移植情况
• 下一步:主要考虑进一步延长存活时间。 给猪细胞转入一些人的基因,对它进行 “人源化”修饰和改造,培育出转有人的 “抗排斥基因”的“转基因敲除猪”,使 其逐渐变成一个适用于人体、不会产生免 疫排斥反应的“万能供体”。如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CD46/CD55)
概述
• 我国患角膜病的500万人中,有400万可经角 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每年只有700个角膜供体; 美国全国共有98个眼库,每年可做4万个角膜 移植
概述
• 我国每年有33000多名白血病患者挣扎在死亡 线上,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骨髓移植是有效 的治疗方法,而其前提是在骨髓库中找到相匹 配的血液配型,而我国目前唯一的中华骨髓库 所能提供的只是微不足道的2000人登记。
历史进展
• 1912年,Alexis Carrel创立三点固定、 端端缝合的血管吻合 技术,克服了器官移 植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历史进展
• 现代的实体器官移植是从肾移植开始的 • 1936年,一位前苏联医生沃罗诺夫将一尸体的肾 脏移植到一位汞中毒的病人体内,病人年仅26岁, 由于肾衰竭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于是沃罗诺 夫给他做了手术,但是未获成功,病人在48小时 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