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 》是白居易 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欢 迎阅读。
《长恨歌》的主题: (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 情; (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 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 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 杨爱情悲剧的同情、 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长诗,以唐代皇帝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杨玉环从贵族出身到宫廷生活中的沉浮和命运的转变。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
首先,《长恨歌》的主题之一是爱情。
诗中描绘了杨玉环与李隆
基之间的深情厚意,展现出他们彼此间互相扶持、相互依赖的感情。
这段爱情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更是两个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碰撞、交织与冲突。
这段爱情被描绘得如此真挚,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和个人价值的思考。
其次,《长恨歌》的主题还涉及到权力与政治。
诗中描绘了杨玉
环在宫廷中的沉浮与命运的转变,展现了权力与政治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尽管杨玉环因美貌而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她也因此陷入了宫廷斗争的漩涡,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这种权力与政治的斗争也是诗中的主题之一,通过杨玉环的遭遇,揭示了权力与政治对个人命运的摆布与束缚。
最后,《长恨歌》的主题还可以理解为对于历史与命运的反思。
诗中通过杨玉环的故事,展现了历史和命运对于个人的影响与塑造。
杨玉环的命运不仅受制于她的出身,还受到了历史的局限和政治的环境所限制。
这使得读者思考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存在和价值。
总的来说,我对《长恨歌》的主题的理解是:爱情、权力与政治,以及对于历史与命运的反思。
这些主题在诗中相互交织,展现了一个
动人而复杂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权力、历史和命运等话题的思考。
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段悲壮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我看来,《长恨歌》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爱情的悲剧”。
整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执着和无奈,以及在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中的脆弱和无助。
首先,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爱情在诗中表现得十分动人,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其次,白居易也通过对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描写,揭示了爱情的脆弱和无助。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受到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描写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爱情在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无奈和脆弱。
总之,《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剧”,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执着和无奈,以及在政治斗争和
社会变迁中的脆弱和无助。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本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浅析论长恨歌的主题

浅析论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120句,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衰落。
这首诗的主题是爱情、权力和命运。
爱情是《长恨歌》的核心主题。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整个诗歌的灵魂。
他们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但最终却因为权力和政治斗争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诗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以及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忠诚和依赖。
他们的爱情是真挚而动人的,但最终却被政治阴谋所摧毁。
这种爱情的悲剧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权力也是《长恨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玄宗作为唐朝的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的爱情故事也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
他为了得到杨贵妃的爱,不惜废黜皇后和太子,甚至发动了安史之乱。
这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诗歌中的“宫闱深锁”、“翠华摇曳”等描写,表现了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最后,命运也是《长恨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
他们的爱情被政治阴谋所摧毁,杨贵妃被迫自杀,唐玄宗也被迫退位。
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无情和残酷。
诗歌中的“人生如梦”、“世事如棋”等描写,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爱情、权力和命运是《长恨歌》的主要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长恨歌主题

长恨歌主题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伟大抒情叙事诗,作者白居易在初唐时期创作完成。
长恨歌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词句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它以才女杨玉环的生平经历为主线,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通过描写杨玉环被迫离开家乡、进入宫廷,与唐玄宗的相识、相知和相爱,以及最终的离别和衰老,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主题一:时代动荡与政治背景长恨歌虽然是一首爱情叙事诗,但它也紧密地联系着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
唐玄宗是唐朝的皇帝,他在位时的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权力斗争等问题。
长恨歌通过描写唐玄宗的君主形象和政治手段,展现了一个帝王的迷恋与矛盾,以及他和杨玉环之间的纠葛。
这一主题突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黑暗,通过爱情叙事的手法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主题二:爱情与个人命运长恨歌以杨玉环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她从家乡到宫廷的经历和与唐玄宗的相遇、相知与相爱,最终的离别和衰老。
爱情是长恨歌的核心主题之一,通过描写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的感情和离别,诗歌展现了深沉的爱情、无奈的命运以及对美好年华的眷恋与追忆。
杨玉环的遭遇和命运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长、挣扎和迷失不谋而合,引发读者对命运和爱情的思索。
主题三:女性与社会地位长恨歌中的杨玉环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她被迫离开家乡,进入宫廷,最终成为了唐玄宗的妃子。
诗中描写了杨玉环作为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
她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却也失去了自由和家庭的温暖。
长恨歌通过杨玉环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引发读者对女性地位和性别平等的思考和关注。
主题四:美与哀愁长恨歌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通过形容杨玉环的美貌、宫廷的壮阔和花园的美景,展现了壮丽的背景下的美好时光。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主题也开始从美转向哀愁。
唐玄宗的喜悦与烦恼、杨玉环的离别和衰老,诗歌通过渲染哀愁的氛围,深化了美与哀愁的对比,让读者在赞美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无常和遗憾。
白居易的《长恨歌》解读

白居易的《长恨歌》解读引言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这首诗以其深情而广为传颂,描绘了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解读,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主题分析《长恨歌》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并通过对于历史事件的回顾而使人们思考珍惜当下,不重蹈覆辙。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爱情与权力:诗中描述了唐玄宗深深地爱上了杨贵妃,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成全彼此之间的感情。
这一主题反映出个人感情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美丽与陷落:杨贵妃是当时唐朝最美丽的女子之一,然而她的美貌却不幸导致了她命运的转折。
这一主题探讨了美丽与命运、荣耀与灭亡之间的复杂关系。
3.历史寓言:《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溯,引发人们对历史轮回和人性的思考。
诗中表达了对权力腐败、内外交困等社会问题的关切。
情感描写白居易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用生动动人的文字,描绘了他们甜蜜相恋、相互思念、无法圆满结合以及最终凄惨分离等一系列情节。
通过这些情感描写,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两人深深地爱意,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因爱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艺术手法白居易在《长恨歌》的创作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其中包括:1.对景抒情: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以物喻情:他巧妙地利用一些具体物象,如瑶池、仙乐等来象征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使得诗歌更富有意境和象征性。
3.细腻叙事:白居易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示得十分真实、引人入胜。
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场景的真切。
结论《长恨歌》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一首优秀诗篇。
它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悲剧的叙述,深刻地涉及了爱情与权力、美丽与陷落以及历史寓言等多重主题。
《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的主题诗歌也是有主题的。
《长恨歌》相信大家都学过或读过,那《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恨歌》的主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长恨歌》主旨历来众说不一,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1.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做皇帝写,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
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做凡人写,全诗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二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留给读者的是二人那刻骨铭心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皇帝也是普通人,诗人对李杨二人荒淫无度而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
对二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相思赋予了深切的同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
说明李杨二人既是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又是爱情悲剧的承担者。
4.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二、我比较赞同爱情说,原因如下1.从诗歌创作的背景看《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7年),当时诗人在(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2.从创作题材看文学史上,以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的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
著名的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的《长生殿》,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的翘楚。
3.从标题看长恨歌:歌是文体。
恨:遗憾。
代表感情的深度和失去感情后痛苦的沉重。
长: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
空间上无论何地,去蜀路上、蜀地行宫里、还京路上、长安宫中,明皇都在思念贵妃。
时间上,无论何时,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从春风起到秋雨落、从现实到梦境。
明皇不间断地思念贵妃。
4.从诗歌本身看整首诗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写玄宗重色、求色、得色后的表现。
长恨歌给人的启示

长恨歌给人的启示摘要:1.长恨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长恨歌的主题思想3.长恨歌的启示:悲欢离合、珍惜当下4.从长恨歌看人生百态5.长恨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文共七百零八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引子、正文和结尾。
引子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正文部分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相识、相爱、相离的过程;结尾部分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悲欢离合、珍惜当下。
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中传达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道理。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命运无常时的无奈和感慨。
诗中还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诗中写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寓意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从《长恨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百态。
诗中描绘了唐玄宗的痴情、杨贵妃的美艳、梅妃的忠诚等各种人物形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
在文学史上,《长恨歌》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它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长恨歌》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启示。
同时,《长恨歌》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总之,《长恨歌》作为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传达了悲欢离合、珍惜当下的主题思想。
诗中展现了人生百态,启发人们要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勇敢面对命运的无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的主题
《》是唐代诗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的主题:(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极浓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对叙事诗的一大发展创造。
(1)诗人对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平乱回京这些历史事件没有具体展开描写,只是作为抒情的桥梁,一笔带过,而将大量笔墨集中在铺写玄宗对贵妃的苦苦思恋上,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2)人物十分单纯,诗中着力塑造的是李、杨两个人物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心理刻画完成的。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故事的发展。
(3)诗人把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融合在一起,运用虚构和想象来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以优美的语言创造意境,成为古代长篇叙事歌行中的绝唱。
艺术特色要点: (1)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
(2)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散结合。
(3)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
人生启示要点: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