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诊断 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视网膜黑色素瘤肝转移误诊为肝硬化一例

视网膜黑色素瘤肝转移误诊为肝硬化一例
交 流 园 地
视 网膜 黑 色 素 瘤 肝 转 移 误 诊 为 肝 硬 化 一 例
夏 波
(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传染病 医院
辽宁大连
1 1 0 1 ) 60
【 摘要 l 目的 探讨 1 例地 方 医院误诊 为肝硬 化 的视 网膜 黑色 素瘤肝转 移 患者的诊 疗 经过 , 析其 出现 漏洞 原 因, 而提 高对本 病的 分 从 诊 疗水 平 。方法 肝 脏 穿刺术 。结果 很 快确 诊 了 I例误 诊 为肝 硬化 的 患者 。结论 进 一 步认 识 列对 弥 漫性肝 病 的确诊 。 肝脏 穿 刺术的重要 性 , 其是影像 学难 以对诊 断有 帮助时 , 尤 更应该 想到肝脏 穿刺术 。 【 关键 词 】视 网膜 黑 色素瘸 肝硬 化 【 图 分 类 号 】 R 5 中 5 7 I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编 号 l 1 7 —04 (0 90 () 1 2 1 文 6 4 7 2 2 0 )3a一0 7 一O
定 的 难 度 , 是 基 层医 院 的 医生 一 定 要 这 种 思 维 。 但
( ) 论 是针 对 本 病 例 , 诊 原 因 分析 应 该 全 面分 析 病 情 , 5结 误 不 要只局限于本科病范围 , 不要 忽略 可疑 的病 史 , 肝科 医生 一 个 是 经 验 教 训 , 有 对 于 肝脏 穿 刺 术有 了进 一步 认 识 , 脏 穿 刺 术对 还 肝 于 肝 肿 大 及 黄 疸 , 化验 及 其 他辅 助检 查 不 能 确 诊 者 , 经 对全 身疾 病疑有肝脏受累者如肝结核、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等 , 对慢 性 迁 延性
2 误诊原 因分析
() 1肝硬化是一种内科 常见病 , 占内科总住院 人 . 3 -012o 数O0 % . / 4 4 , 发 病 高峰 年 龄 在 3 ~4 岁 , 5 8 男女 比 例 约为 3 6 : 。 . ~8 1 而视 网膜 黑 色素 瘤临 床 不是 很 常 见 , 是 它 是一 种 恶 性 肿瘤 , 然手 术 成 功 , 但 虽 但 必 须 随 诊 定 期放 化 疗 , 样 才 能 根 治 或 延 长 寿 命 , 这 主要 经血 液 和 淋 巴道 转 移 , 本 例 弥 漫 性 肝 转 移 更 少 见 。 床 医 生看 病 首 先 像 临 想到常见病的思路是对的 , 是光这样做是不够的 , 但 肝硬 化 应 该 有它 的 原 发 的 基 础 病 , 其 是 病 毒 性 肝 炎 最 常 见 , 别本 例 患 者 尤 特

超声检查出肝癌的报告

超声检查出肝癌的报告

超声检查出肝癌的报告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1. 肝脏大小:肝脏大小正常,边缘光滑。

2. 肝内回声:右肝内见多发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最大约XXmm × XXmm。

左肝内见一不规则低回声结节,约XXmm × XXmm。

结节边界尚清晰。

此外,肝内伴有扩散病变,表现为肝内散布的不规则低回声区域。

3. 血流灌注:肿瘤血流明显增多。

4. 门静脉及肝外胆管:门静脉和肝外胆管无明显异常。

结论:
根据以上所见,考虑肝癌可能性较大。

建议进一步进行穿刺活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备注:
1. 请注意,超声检查结果不能作为最终诊断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史综合分析。

2. 建议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以上为检查结果,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进一步解读和咨询。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1. 引言1.1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恶性黑色素瘤的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加。

肝是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在CT影像学中,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肝实质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现明显强化。

肝脏的边缘可以呈现分叶状改变,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压迹征象等特征。

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确立诊断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对于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通过了解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识别和治疗水平,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临床资料患者为53岁女性,主诉右上腹疼痛数月。

既往无肝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肝肿大及压痛,未及包块,脾未及大。

血常规、肝功能、血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

腹部CT示:肝脏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部分边缘可见卫星灶。

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考虑恶性转移性肿瘤可能。

为确诊,行肝穿刺活检术,病理学提示黑色素瘤。

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肝多发黑色素瘤转移。

病例一致确认为肝多发黑色素瘤转移。

黑色素瘤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肝转移性黑色素瘤相对较少见。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忽视。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正规的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可能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预后评估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注意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黑色素瘤的预后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2.2 影像学表现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在CT影像学上的表现是多变且具有一定特征性。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能发生于黏膜和其他组织。

它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即使在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治疗的情况下,它仍然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导致病情恶化。

本文将介绍一例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的病例。

病例描述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于2016年在右下肢发现一颗黑色素瘤,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和黏膜无明显病变。

经理所周知的切除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

随后,患者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并在治疗后保持了两年左右的无进展生存。

但在2018年末,患者出现了多发转移,包括右颈淋巴结、胸腹部淋巴结、肺、肝、肠系膜和右侧腹股沟。

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右颈淋巴结和肠梗阻。

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医生采取了综合的治疗方法。

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多次手术切除肿瘤。

此外,患者还接受了多次放疗和化疗。

同时,为了缓解患者的症状,医生还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了镇痛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

但由于黑色素瘤的高度侵袭性和多发性转移,术后仍有新的转移出现。

最终,患者于2019年不幸离世。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对于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黑色素瘤仍然可能发生转移,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需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以尽可能避免病情的恶化。

肝脏的超声诊断模板

肝脏的超声诊断模板

灰阶超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显示肝右叶低回声 不均质团块,边界尚清(箭头所示)
灰阶超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显示肝右叶稍低回 声不均质团块,边界尚清,有暗环(箭头所示)
灰阶超声,门静脉癌栓,显示门静脉主干(PV)腔内 有实质性回声所占据(EM)
图1
图2
彩色多普勒,肝癌,显示病灶内有线状、树枝状彩 色血流(图1),脉冲多普勒检测到动脉血流, RI>0.6(图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目前认为 该病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动脉畸形的增生性反应,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典型的病灶切面中央 可见星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的间隔向四周放射, 中央疤痕包含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增粗的动脉 随分隔进入病灶内部。 灰阶超声:通常是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很少为 高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可均匀或欠均匀,可有暗 环。该病常伴有脂肪肝,多无肝硬化等肝病背景。
原发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1)富血供型:较常见,癌结 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RI>0.6。(2)少血供型: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此型较少见。 超声造影:常见表现为“快进快出”,在动脉期 早期(10s~20s)病灶出现整体均匀增强,早于 并强于周围肝实质,如病灶有坏死可呈现不均匀 增强。随后,病灶回声快速消退,在门脉期及延 迟期病灶常呈低回声改变。这种较典型的超声造 影表现对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灰阶超声,转移性肝癌,显示肝内多发稍高回声团块 (M),周围有晕圈
转移性肝癌,原发于胰腺癌。显示肝内高回声 和低回声混合的病灶(M),周围有晕圈
肝包虫病


即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于 其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故又称肝包虫病。 灰阶超声:根据其发病过程进行分型。(1)单囊 型:表现为肝内出现单个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 囊壁增厚完整,为中高回声,可呈双层,同时可出 现细小的点状反射堆集于囊底,随体位改变而漂浮, 形成“飘雪”征。(2)多囊型:表现为大的囊肿 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圆形小囊,呈葡萄状或蜂窝状, 形成特征性 “囊中囊”征象。(3)混合型:多由 于老化和机械、化学损伤以及感染使包虫囊肿出现 一系列变性、退化、坏死等改变,超声可显示内囊 分离、内囊破裂塌陷、囊实变及实变等改变,呈现 高低不等、点状片状回声夹杂的混合回声团块。

病例讨论-黑色素瘤课件

病例讨论-黑色素瘤课件
2.超声诊断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邹如海医生) 3.皮肤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陈映波教授) 4.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龙浩教授) 5.放射性粒子植入对黑色素瘤转移灶的治疗价值 (张福君教授)
10
本病例治疗及随访结果
2011年9月6日, “右上臂皮下肿物切除术”
病理:恶性黑色素 Ki67 50%(+),EGFR、FDGFR、C-kit、b-raf野生型
CT:左上肺结节,直径7mm,考虑转移;右肺中叶类结节。
彩超:右腋窝多个小淋巴结 入院诊断:1 右食指黑色素瘤治疗后右上臂 移行转移 2 左上肺结节:黑色素瘤转移?
8
问 题
1、如何评估本病例中影像学检查对转移性黑色素瘤 诊断的价值 2、本病例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如何
专家发言
1.PET/CT诊断转Biblioteka 性黑色素瘤的价值(樊卫教授)5
问 题
1、临床上如何鉴别皮肤结节
2、如何安排皮肤黑色素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专家发言
1.皮肤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万苗坚教授) 2.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循证医学证据 (张星教授) 3.黑色素瘤的辅助放疗(古模发教授)
7


2011年7月14日全身 PET/CT:左上肺结节,未见代谢异常,不除外转移 2011年8月22入我院: 体格检查:右上臂单个皮下结节,直径约0.7cm,质硬,活动。
2011年9月--10月,姑息化疗 2程 方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mg/m2 d1,8+ DDP 75mg/m2 Q3W 2011年10月17日CT:左肺结节较前缩小,右肺结节无改变。
11
2011年10月25日, “手辅助胸腔镜下左上肺叶楔形切除+右肺探查+右腋

恶性黑色素瘤 病历分享 ppt课件

恶性黑色素瘤 病历分享 ppt课件
❖ 多发于四肢末端、头、颈部皮肤等,也可发生在躯干皮肤, 少数于皮肤以外的黏膜 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 和眼内。
流行病学 中国
07年国内发病率0.46/10万,标准化发病率为0.25/10万 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皮肤和粘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 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 素瘤预后好于粘膜黑色素瘤 中位年龄为45-50。
❖T3a ❖T3b
2.01 ~ 4.0mm 不伴溃疡 2.01 ~ 4.0mm 伴溃疡
❖T4a ❖T4b
>4.0mm 不伴溃疡 >4.0mm 伴溃疡
N 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 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 病理诊断) N1b 显性转移( 临床诊断)
或任何远处转移伴LDH升高
2013 CSCO 临床分期及诊治流程
临床分期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
治疗
临床治疗原则
❖ 尽早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根治性手术+淋巴结 清扫术 )
❖ 配合化疗、生物、物理、放疗及中医药等综 合治疗模式
肿瘤内科治疗
❖单纯化疗
-无明显益处
❖联合化疗 ❖免疫治疗
根据不同遗传学特点---新的病理亚型分类
CSD:chronic sun-damaged,慢性阳光损伤型;Non-CSD:非慢性阳光损伤型
Curtin JA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Sep 10;24(26):43404346.
特点
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心理干预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康复团体活动,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康复信心。
Part
07
总结与反思
全身扫描
全身CT扫描可发现远处转移灶,如肺、肝、骨和脑等部位的 转移。
MRI检查
局部MRI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 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功能MRI
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 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本次病例诊治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是关键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可疑的 色素性皮损,应及早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综合治疗策略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和防范
STEP 02
STEP 03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疼痛等。
STEP 01
术中部位感染风险;精细操作 ,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以预测手术并发症风险。
二线化疗方案
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可考 虑采用二线化疗方案,如伊立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 穿刺活检,18G弹射组织活检针穿刺右肝内实性病灶,取 出1条1 cm长黑色组织。病理提示:见弥漫分布的癌组织, 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异型, 并见多量散在的黑色素沉着(图6)。病理诊断:肝转移 性恶性黑色素瘤。
03
02
超声检查
腹部彩超所见:肝内探及多发低回声病灶,较大位于右叶, 大小约10.4 cm×8.3 cm×10.0 cm,边界欠清,形态尚规 则,内回声不均(图1),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2)。
超声魔镜成像(SMI):右叶及部分左叶病灶内可见星点 血流信号(图3~4)。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腹 部增强CT检查:肝右叶占位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 强化渐进,延迟期强化增强,其内可见多发小嚢状无强化 区,另于肝右叶及肝左叶见多发小结节影,增强呈轻度强 化;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实性占位(图5)。
肝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上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包膜 清晰,中心部分具较多的点状高回声;亦可为较大的实性 高回声结节,其中心为小型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常能测 及病灶内的彩色血流,但其血液供应常较原发性肝癌少, 常表现为短线状或点状彩色血流。
魔镜成像(SMI),是一种新型超声多普勒技术。其通过 分析噪声的运动特性,采用全新的自适应算法识别和消除 组织的运动伪像,保留低流速血流信息,呈现真实的血流 信息。SMI能够评估肿瘤血管的密度和形态,有助于病变 的诊断和鉴别。本病例中该患者SMI成像肝右叶及部分左 叶病灶内可见星点血流信号。符合肝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例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占所 有恶性肿瘤的1%~3%;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 膜等部位。主要通过血液途径转移至肝脏,多以转移器官 表现的不适就诊。肝脏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主 要经血行途径转移。
需要与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鉴别的肝脏肿瘤包括:(1) 原发性肝癌;(2)肝局灶性增生;(3)肝转移性大肠 癌。肝是最常见的血行转移器官,尸检发现在各种转移性 肿瘤中,转移性肝癌约占4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消化系 统的原发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和膜腺癌等。
肝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诊断
病例分享
CONTENTS
01 病例简介
02 超声检查
03 病例讨论
01
病例简介
• 患者女,73岁。主因右侧腹痛1个月余,加重10d入院。 既往主因黑色素瘤行右眼眼球摘除术史40余年,高血压 病史40余年,腔隙性脑梗死病史20余年,心率过快病史 5年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小板(PLT) 395×109/L,淋巴细胞数0.7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 15.20%,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