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药工艺学课程作业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生物药物的分类(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维生素(二)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3、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4、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三)按功能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用途药物的ADME药物在体内的整个过程通常用ADME表示。
A表示吸收,即药物在生物体的吸收;D表示分布,即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M表示代谢,即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E表示排泄,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的排除。
新药研究开发的主要过程(1)确定研究计划(2)准备化合物(3)药理筛选(4)化学实验(5)临床前I期(6)临床前II期(7)I期临床(8)II期临床(9)III期临床(10)注册申请上市(11)售后监测新药研究方法①影响因素试验②加速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为药品审评、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③长期试验(Long-term testing)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25r 2c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订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新药临床试验分为i、n、in、w期I期(phase I):初步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评价试验。
II期(phase II ):是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phase m ):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W期(phase W ):是新药上市后监测。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并用化学、生物或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原理:⑴⑵第七章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工艺7-3、在半合成制备头孢菌素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步骤采用生物合成答:在化学酰化路线中;7位的酰化和3位的取代采用化学合成..在酶化法生产路线中;酶进行水解;采用生物合成..第八章甾体激素生产工艺8-2在制备氢化可的松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为生物法答:化学合成:1△5;16 —孕甾二烯—3B—20二酮—3—醋酸酯的制备216a—17a—环氧黄体酮的制备3 17a—羟基黄体酮的制备4△孕甾烯—17a;21—21二醇—3;;2—二酮醋酸酯的制备生物法:最后一步5最终产物氢化可的松的制备第十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10-1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征答:分为三个时期:一:菌体生长期菌体生长期也称为发酵前期;是指从接种菌种至菌体达到一定临界浓度的时间;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呵减速期;菌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碳源;氮源等分解代谢;培养基质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而菌体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浓度增加;溶氧量不断下降;在菌体临界值时;溶解氧浓度降到最低..二、产物合成期产物合成期也称为产物分泌期或发酵中期;主要进行代谢产物或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至达最大高峰;随后合成能力衰退..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菌体在增重;但不增加数目..三、菌体自溶期菌体自溶期也称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基氮含量增加;PH 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产物被破坏;同时菌体自溶给过滤和提取带来困难..10-3微生物生长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有集中与过程控制的关系是什么答:有三种:1、长与生产偶联型..生长与是为你歌唱偶联型是微生物生长与产物生长直接关联;生长期与生产期是一致的..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邻里公园利用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曲线几乎平行;变化趋势同步;度有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接近;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不是分开的;产物往往是初级代谢的直接产物..2、生长与生产班欧联型..生长与生产偶联型介于偶联和非偶联模型之间;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能量利用之间存在间接关系..产物来自于能量代谢所用的基质;但是在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是分开的在菌体生长期产物内基本无产物生长;在生长的中后期长成大量的产物而进入产物形成期..3、生长与生产非偶联型是指微生物生长期为独立的两个阶段;先形成基质消耗和菌体生长高峰;此时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产物生成;难后进入菌体生长静止期;而产物大量生成;并出现产物高峰期;产物来自于中间代谢途径;而不是分解代谢过程;初级代谢与产物形成是完全分开的..10-12 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搅拌有何影响;如何控制答:发酵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点;温度对呼吸代谢强度;物质代谢方向;产物合成速率等等影响是不一致的;温度还影响产物的稳定性..搅拌时影响温度的一个因素;搅拌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平衡温度..发酵温度的控制:发酵温度采取反馈开关控制策略;当发酵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冷水阀关闭;蒸汽或热水阀打开..当发酵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蒸汽或热水阀关闭;冷水阀打开..10-16 如何确定发酵终点如何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优化控制答:发酵重点是结束发酵的时间;控制发酵终点的一般原则是高产量;低成本;可计算相关的参数;如发酵率;单位发酵液体积;单位发酵时间内的产量;发酵转化率或得率;单位发酵底物生产的生产量;发酵系数;单位发酵罐体积;单位发酵周期内的产量..最优化控制:1经济因素;2下游工序;3其他因素第十一章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11-5;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过程是什么发酵控制原理及其关键控制点是什么答:发酵工艺过程;1.生产孢子的制备..2.种子罐培养工艺..3.发酵罐培养工艺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一、填空: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B)A、维生素B、生长素C、肝素D、链霉素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C)A、洛伐他汀B、干扰素C、肝素D、细胞色素C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D)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A)A、免疫抑制剂B、酶类药物C、酶抑制剂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D)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D)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B. 将A21位替换成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使之在4溶液中可溶C. 将B29位赖氨酸用长链脂肪酸修饰,改变其皮下扩散和吸收速度D. 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氨基酸互换,使之不易形成六聚体三、名词解释:1、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2、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3、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或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4、反义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它能与模板或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达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5、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6、干涉(,):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引起同源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7、( ) :是一种小分子(~21-25核苷酸),由(Ⅲ家族中对双链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2)(3)(4)(5)工艺路线的简便性,生产成本因素,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环境保护的考虑,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CHO+ MgXOHH3+O(2)(3) (4)丄 CI 2, PCI 5 Cl NaOHOH OH CHCI 2 +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 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制药工艺学重点归纳总结含典型习题

制药工艺学重点归纳总结含典型习题------------------------------------------作者xxxx------------------------------------------日期xxxx制药工艺学重点归纳总结含典型习题一、名词解释:1.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
(主要包括功能基形成的单元反应和特殊反应,以及各类物质的通用合成方法。
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2. 分批灭菌: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在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气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
连续灭菌:指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的工艺过程。
3. 清污分流:指将清水(间接冷却水、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包括药物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分别经过各自的管道进行排泄或储留,以利于清水的套用和污水的处理。
4. 质量作用定律: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的瞬间反应速率与直接参与反应的物质瞬间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并且每种反应物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式中各反应物的系数。
5. 转化率:对于某一组分来说,反应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之比称为该组分的转化率。
收(产)率:某主要产物实际产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的比值。
选择性:各种产物、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比率或者百分率。
【收率=转化率×选择性】6.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的一种生产模式。
7.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生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此类污染物有13种: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8. 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对映体的光学纯度。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习题集》(自考专升本使用)郑州大学药学院编2011.1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制药工艺学2. 化学制药工艺学3. 制剂工艺学4.新药研发5. 清洁技术二、填空1. 制药工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和不断改进是当今世界各国制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 制药工业是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朝阳产业。
3.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动向为:、、、4.制药工艺是___________________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5.清洁技术的目标是____________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____________的循环利用策略。
三、简答题1.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 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和选择一、名词解释1. 全合成制药2. 半合成制药3. 手性制药4. 药物的工艺路线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或追溯求源法6. 类型反应法7.Sandmeyer反应8.Mannich反应:9.“一勺烩”或“一锅煮”10. 分子对称法:二、填空1. 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和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3. 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还是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
7.药物分子中具有______________等碳—杂键的部位,乃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8.抗炎药布洛芬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合成路线很多,但其共同的起始原料为______________。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制药工艺学作业

制药工艺学作业第一章绪论1.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工艺路线的定义及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特点。
2.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药物结构剖析的一般方法。
4.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一般有哪些?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手性药物拆分的重要性。
外消旋体,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化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详细说明手性拆分(外消旋体拆分)的几种主要方法。
在药物合成路线中常采用哪两种装配方式,及其有缺点?为什么汇聚式装配方式的总收率高?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及选择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合成药物工艺研究1.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外因;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零级反应,可逆反应,平行反应;3.反应配料比及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分不同情况)。
4.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5.溶剂化作用的定义及其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画图说明)。
6.重结晶溶剂的选择标准。
质子溶剂、非质子溶剂;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7.常用一些介质的温度。
8.工艺研究中过渡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9.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的定义及主要三个步骤。
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定义及特点,掌握正交设计方法。
第四章催化和相转移催化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催化活性及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
2.详细阐述一般酸、碱催化过程及机理。
Lewis酸与Lewis碱的定义。
3.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及其特点。
4.中性条件下及碱性条件下的相转移催化反应历程。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1.中试放大的意义及目的。
2.中试放大的必要性及中试放大的主要方法。
3.中试放大的内容。
5.物料衡算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6.生产工艺规程定义及重要性,重要作用及基本内容。
第六章化学制药厂“三废”的防治1.化学制药厂“三废”的特点。
制药工艺学习题和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A.按等次定价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C.只;A.显色法B.计算收率法C.比重法D.沉淀法4.;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C.;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A.透析法B.盐析法C.离心法D.萃取法7.液体;A.《制药工艺学》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1.G 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C.新药审批办法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A.按等次定价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B. 计算收率法C.比重法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倍。
A.5~10 B.10~30 C.30~50 D.50~100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B.盐析法C.离心法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为() 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A.抽提法B.凯氏定氮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B.大环内酯类C.氨基糖苷类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C2H5 OCH
3
4) H3C
O C
C H2
O C
CF3
+
O C OCH3 H3C
C H H
O C
CF3
+
CH3OH
O C H3C
C H2
O C
CF3
(8-3)
四、对胺磺酰苯肼盐酸盐(8-4)的制备
1.工艺原理
五、塞来克西的制备
1.工艺原理
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
2. 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1)
(2)
•1. 对甲基苯乙酮(8-5)与三氟乙酸乙酯(8-6)缩合的路线。 •2. 对甲基苯乙酮(8-5)与三氟乙酸-β-三氟乙酯(8-7)缩合 的路线
对甲基苯乙酮(8-5)在甲醇钠作用下与三氟乙酸乙酯 (8-6)缩合得1-(4-甲基苯基)-4,4,4-三氟丁烷-1,3-二酮(83),收率为94 %。该路线原料价廉易得,总收率高。
四、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一)综合利用 • 1. 甲苯的回收套用
• 2. 甲醇、乙醇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回收套用
(二)“三废”处理
塞来克西(8-1)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氢气
体可用水及液碱吸收,酸、碱等废水经常规的碱、
酸中和处理。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首次上市的第一个Ⅱ型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其商 品名为celebrex 。
COX-1 和 COX-2的特性比较
COX-1 生成 功能 COX-2
结构型 固有的,存在于 正常组织中
稳定细胞功能, 保护细胞
诱导型 诱导产生,存在 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具有强的致炎、 致痛作用
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二、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 (8-3)与(8-4)环合生成塞来克西(8-1)的反应需稀酸 催化。(8-3)结构中与三氟甲基相连的3 位羰基的亲电活 性大于与苯基相连的1 位羰基,稀酸催化剂优先使3 位羰 基活化,降低了活化能,缩短了反应历程,同时提高了反 应区域选择性,生成更多的(8-1),而异构体(8-8)生 成量很少。
Claisen(克莱森)缩合反应
1) H3C O C CH3 + O C OCH3 H3C CH2 + CH3OH
2)
O F3C C OC2H5
+ H3C
O C
CH2 H3C
O C
O C C OC2H5 H2 CF3
3) H3C
O C
C H2
O C OC2H5 CF3
O C H3C
C H2
O C
CF3
• 在六甲基二硅叠氮锂(LHMDS)作用下,对甲苯乙酮 (8-5)与三氟乙酸-β-三氟乙酯(8-7)在四氢呋喃中缩合 得(8-3)。收率为86 %。该法所用试剂昂贵,收率也低 于三氟乙酸乙酯(8-6)路线。
三、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塞来克西(8-1)
一、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一)醋酸酐为酰化剂制备对甲基苯乙酮 (8-5) • 1. 工艺原理
(二)乙酰氯为酰化剂制备对甲基苯乙酮
1. 工艺原理
二、三氟乙酸乙酯(8-6)的制备
• 1. 工艺原理
三氟乙酸与过量的无水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 酯化,生成三氟乙酸乙酯(8-6)。 CF3COOH+CH3CH2OH 浓H2SO4 CF3COOCH2CH3
三、1-(4-甲基苯基)-4,4,4-三氟丁烷-1,3二酮(8-3)的制备 1.工艺原理
• 物理性质:浅黄色结晶,无臭,味苦,不溶于水,难溶
于乙醇,溶于乙醚、乙酸乙酯、氯仿和丙酮,熔点为 160.5~162.3℃。本品对Ⅱ型环氧化酶(COX-2)的选择性 抑制作用,几乎不作用Ⅰ型环氧化酶(COX-1)。
• 用途: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 病。 • 背景:由美国Searle公司研制开发的。1999年一月在美国
塞来克西的制备
专业:化学工程
基本框架
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塞来克西简介
一、塞来克西的简介
• 分子式:C17H14F3N3O2S • 结构式: H2N O
S O 1 2 N N 3 5 • 化学名称:4-[3-(三氟甲基)-5-(4-甲基苯基) -1H-吡唑-1-基]苯磺酰胺
1-(4-甲基苯基)-4,4,4 -三氟丁烷-1,3-二酮
对胺磺酰苯肼 盐酸盐
塞来克西
按使用溶剂的不同分类: (一)乙醇为环合溶剂 中性条件 酸性条件 (二)酰胺类溶剂 DMAC DMPU NMP
乙醇为环合溶剂 • 1. 中性条件下环合 收率:48.3% • 2. 酸性条件下环合 收率:76.4% 含量:99.1% 异 构体(8-8)含量只有0.57% 酰胺类溶剂 • DMAC :N, N-二甲基乙酰胺 收率:89.6% • DMPU :1,3- 二甲基-3,4,5,6- 四氢-2(1H)-嘧啶酮 收率为83% 异构体(8-8)的含量只有0.16% • NMP: 1-甲基-2-吡咯烷酮 收率为85% 异构体 (8-8)含量只有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