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试题与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与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与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 、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 、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

1) 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 生产成本因素,

3) 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

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反应(4 )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综合来看,反应( 2 )是最合适的路线,不仅工艺

路线短,而且原辅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氯化反应的缺点。4、合成黄连素的工艺路线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

CHO

I OCH

J^OCH

特点:借鉴巴马汀的

全合成方法,是我国自己发展起来的合成路

线。

5、怎样理解在碱性条件下苯酚、丙酮、氯仿缩合制备苯氧异丁酸?(反应机理)

答:

(1 )丙酮先烯醇化;

(2)与酚脱水;

(3)再与氯仿加成;

(4)三个氯原子水解为羧基。

CH3COCH 3 —CH 3COH=CH 2

答:

(1

催化剂

OH

HCl

OHC-CHO/HCOOH

6、怎样理解下述反应过程?(反应机理)

答:(1 )1在氢氧化钾水解的同时形成碳负离子;

(2 )继续甲醛发生羟醛缩合(羟甲基反应)引入羟甲基;

(3 )再与二甲胺缩合脱水;

(4 )在酸性条件下脱羧、成盐。

7、完成下列合成过程:

答:

CH3COCH3

OH C

PhOH 丫

2. CHCI3

CCI3

base

w

I 0

C?H5

H3

C

I KOM

?. HC HO,

----------------------------- 4

i IK'L

NHC

化学合成途径简洁,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

简短; 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 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安全、无毒; 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9、 简述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答:

(1)

(2) (3)

(4) (5)

(6)

10、 简述兰索拉唑的反应原理和可能的副反应?

答:

CH 3ONa

-―A

CH 3OH

NH 2

NO 2

NO 2

NH 2

Br 2

Br

Br

CH 30Na CuCI

NH 2

H 3CO

NO 2

OCH 3

NaNO 2/HCI

OCH 3

C 2H 5OH

------------------

H 3CO

NO 2

OCH 3

OCH 2CF 3

O

S N

S

N

8、理想的工艺路线有什么特点? 答:

(1) (2) (3) (4) (5) (6) (7) (8) 品种多,更新速度快 ;

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原辅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大; 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大多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 原辅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

“三废”(废渣、废气、废液)多,且成分复杂,严重危害环境。 2

1

SH

(1 )第一步在碱的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硫醚产物3,脱除HCI ;

(2 )第二步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砜产物兰索拉唑 4 ;

(3 )可能的副产物有 4的过度氧化产物如砜、吡啶的氧化物等。

11

、克霉唑关键中间体邻氯苯基二苯基氯甲烷的合成主要有几种?工业上选择哪条路线?

为什么? 答:

(1 )邻氯苯甲酸乙酯的 Grig nard 试剂法

(2 )邻氯甲苯的三氯化法

工业上选择路线(3)。因为,路线(1)应用Grignard 试剂,要求严格的无水条件,原辅 材料质量要求严格, 且溶剂乙醚易燃、易爆, 反应设备上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而使生产受 到限制。路线(2 )第一步反应中一步引入 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 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路线(

3 )原辅材料

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上述氯化反应的缺点,更适于 工业生产。

第二章药物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一、名词解释

1.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

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2. 半合成制药: 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3. 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4. 药物的工艺路线: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

(retrosynthesis

analysis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

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又称倒推法、逆

Cl

Cl

SOCI 2

Cl

Ph

Ph

Cl, PCl 5

Cl

CCl 3 PhH, AlCl 3

Cl

Cl

打Ph

(3)邻氯苯甲酸的二次氯化二次 F-C 反应法

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7 . Sandmeyer 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 . Mannich 反应:含有活泼氢的醛、酮与甲醛及胺(伯胺、仲胺或氨)反应,结果一个

活泼氢被胺甲基取代,此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称为Mannich 碱。

吏一d—CH?R + HCHO + HN(CH3)2H - R,-C-CH-CH2N(CH3)2

R

Mfinnich 碱

9 . “一勺绘”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

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

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绘”或

“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0.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二、填空

1. 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

2. 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

3. “平顶型”、“尖顶型”

4. 前头,后边

5. 最后

6 . “平顶型”

8.

7. C —N、C—S、C —O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 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 ()倍。 ~10 ~30 C.30~50 ~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 为()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 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填空(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 0 分)1, 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 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___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 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 C.生产后处理 D.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_B __ 。 A. C-N B. C-C C . C-S D. C-O 3 ,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__D _____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 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_C—。 A.不盲 B. 单盲 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J倍的中试放大。 A. 10?50 B. 30?50 C . 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_C _______ 。 A.蛋白酶 B. 果胶酶 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纯化 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_A_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 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制药工艺学试题

1.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 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 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19.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 类工艺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1.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 )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制药工艺学试题全解.doc

1. 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 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 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 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 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

制药工艺学题库

简答题及论述题 微生物发酵制药章节 1微生物发酵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 答:微生物发酵分三个时期,分别是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菌体生长期的特点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菌体的数量快速增加维持到一定的数量保持不变。产物合成期的特点是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最大高峰合成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自溶期的特点是菌体开始衰老,细胞开始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2生产菌种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应用? 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二,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三,诱变育种改良菌种四,杂交育种创新菌种五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六合成生物学定制菌种。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处理,缺点是操作繁琐不易获得新菌种。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退化生产水平和提高产量,但效率及增产幅度低。诱变育种改良菌种的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但缺乏定向性,要配合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杂交育种创新群种是具有定向性,但其技术难度高。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高工艺控制方便,合成生物学定制育种特点是菌种生产能力高,药物的研发和高效生产量高。 3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菌种的保存原理是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其主要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斜面低温保存二,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三,砂土管保存,四冷冻干燥保存,五液氮保存。其优缺点分别是斜面低温保存。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存时间短,不能经常移植。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砂土管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缺点是本方法只适宜于形成孢子和芽孢的菌种,不适用只有菌丝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 题目及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制药工艺学》习题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李谷才 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 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化和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药物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4.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5.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6.模拟类推法: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7. 平行反应: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8.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9. “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2014修订版)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 整理者:李玉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复杂反应的类型【 A 】 A、基元反应 B、可逆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 C 】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直接合成法 D、追溯求源法 3、下列方法哪项不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 C 】 A、模拟类推法 B、分子对称法 C、平台法 D、类型反映法 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 D 】 A、逐级放大法和相似放大法 B、逐级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C、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 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是【 D 】 A、合成步骤少 B、操作简便 C、设备要求低 D、各步收率低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 A、瞬时收率 B、总收率C、选择率 D、转化率 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 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则苯的总转化率为【 D 】 A、39% B、 62% C 、 88% D、 97.5% 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和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 B、280 C、330 D、3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化学制药工艺学简答题.docx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 答:(1)合成途径简易;(2)原材料易得;(3)中间体易分离;(4)反应条件易控制; (5)设备条件不苛求;(6)―三废‖易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 2.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哪些? 答:(1)药物的化学结构剖析包括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 (5)若系手性药物,还必须考虑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3.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 答:(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4)确证其化学结构的数据和图谱(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5)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残留的杂质、质量标准;(6)稳定性试验数据;(7)―三废”治理的试验资料等等。 10. 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①所选单元反应不要干扰结构中已有的取代基,使副反应尽可能少,收率尽量高;②尽量采用汇聚型合成工艺,如果只能采用直线型工艺,尽量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面; ③原料应价廉、供应充足;④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操作宜简单;⑤多步反应时最好能实现―一锅法‖操作;⑥尽量采用―平顶型‖反应,使操作弹性增大;⑦三废应尽量少。 1.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有哪些? 答:(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2)高选择性(立体、对映体);(3)需要少量催化剂(1%);(4)无―三废‖或少―三废‖等 2.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 答:(1)溶剂具有不活泼性,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2)溶剂是一个稀释剂,有利于传热和散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进程。(3)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3.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1)溶剂必须是惰性的2)溶剂的沸点不能高于被重结晶物质的熔点(3)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室温时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4)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借过滤除去杂质)。(5)溶剂的挥发性。 低沸点溶剂,可通过简单的蒸馏回收,且析出结晶后,有机溶煤残留很容易去除。(6)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7)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还需要与产品的晶型相结合。 6. 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 合适的配料比,既可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后处理负担。选择合适配料比首先要分析要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考虑。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通常是将价格较低或易得的原料的投料量较理论值多加5%~20%不等,个别甚至达二三倍以上,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2)当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最合适的配料比应符合收率较高和单耗较低的要求。(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4)当参与

制药工艺学试题与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 、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 、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 1) 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 生产成本因素, 3) 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微生物制药一般工艺流程模板

微生物制药一般工艺流程模板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 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 能够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 抗生素一般定义为: 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 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 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 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 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 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 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 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

活性( 或称药理活性) 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能够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 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 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 首先要查阅资料, 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 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 人为地经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 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 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 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doc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制药工艺学试题】 ology) :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 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 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 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 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 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 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 结构出发,将其 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 分析法。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 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 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

“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 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 反应。 15.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 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 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 用。 17. 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 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 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 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 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 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 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 物质量和消耗等。 19. 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类

制药工艺流程

海蛤壳、厚壳贻贝抗炎清火口含片 制药工艺设计 专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2015年 7 月 9 日

目录 1 工艺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片剂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蛤壳、厚壳贻贝抗炎清火口含片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处方设计及工艺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方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粉碎.................................................错误!未定义书签。 筛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湿颗粒.............................................错误!未定义书签。 压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衣.................................................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存.................................................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衡算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损耗率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际年产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所需生产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衡算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题A卷B卷综合必考卷 制药工艺学

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题A卷B卷综合必考卷 制药工艺学 填空- 5题/10分 单选- 5题/10分 多选- 4题/12分 名词解释- 5题/20分 简答- 3题/30分 化学反应路线- 2题/18分 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

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 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A.C-N B. C-C

C.C-S D. C-O 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 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A.不盲 B. 单盲 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的中试放大。 A.10~50 B. 30~50 C.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A.蛋白酶 B. 果胶酶 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 纯化 C.蒸发 D. 粉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