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冷水加热教案

给冷水加热教案
给冷水加热教案

《给冷水加热》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这一知识。

2、科学能力:

(1)、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能够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科学态度:

(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2)、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提高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干的布、试管、放大镜、水槽、气球皮、烧杯、橡皮筋、热水、冷水、酒精灯、试管夹。

2、教师用材料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砝码、

烧杯两只、热水、冷水、冷水袋、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3分钟)

1、知识回顾:冷和热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同学们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到的冷热程度不同。(全体:自由发言,夏天……冬天……),怎么让自己热起来(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穿衣服),师生交流。

2、那么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板书:冷热)

3、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观察比较:(10分钟)

1、将冷水袋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试一试其中一种。

你们说给冷水袋加热用什么方法好呢?冷水袋能直接加热吗?那不能的话还有其他方法吗?(演示用的冷水袋涂上颜色,使观察更清楚。)生:…

师:今天老师这里有热开水,我们就用它来给冷水加热,看看能不能变成热水,好吗?

教师演示:把这一袋冷水放在热水杯里,仔细观察冷水袋在热水杯中的变化。现在实验开始,看看谁观察最认真。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先沉,一段时间后浮);

一段时间后

师:这袋水在水槽里有什么变化呢?先看(哪个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看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冷水袋由沉到浮……),(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再来说说……)全体生:热了。

师:现在请你们把加热的水袋放入冷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全班:浮

3、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小组讨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重量?体积?)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师:同学们,热水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这其中的奥妙。

(三)、活动探究,深入感知:(23分钟)

1、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水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发生了变化了呢?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案?

生:…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方案,其实我们可以科学的把同学们说的最好的一部分方案结合起来,为了方便我们的观察,老师用这个东西代替了冷水袋,这是一个试管,里面装满了冷水,试管口用气球皮封住了,

我们在这个实验里你们怎么给水加热?(热开水,酒精灯,我们今天就选择用酒精灯来给冷水加热)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时间多的话可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冷水改成用演示实验中水袋,增强验证的可信度。注意从烧杯中捞出的水袋一定要用餐巾纸擦干后放到天平上称,减小因水袋外表沾水而造成的误差。)

(1)、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准备实验;

(2)、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实验的误差,学生填记录表;

(3)、从这些数据中观察到什么?板书:重量不变。

课堂小结:冷水袋浮上来与重量无关。

师:你们打算怎么判断它的重量是否发生变化?(天平称加热前后的重量对比…机智教学,你们打算先称什么)]

师:先称热水行吗?生:…

师:如果先称冷水还要等它冷却,这样就浪费时间了,所以我们最好先称冷水。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在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中,添用放大镜,是因为气球皮因水膨胀而凸出的现象不是很明显,通过放大镜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现象;)

师:你们怎么观察它的体积变化?

生:…

师:是啊,气球皮是有弹性的,如果这里面的水体积变大了,它就会凸出来,等下做实验的时候你们特别注意观察气球皮是否发生变化?就能够看出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了!

提醒点:(同上一个实验)

(1)、为什么要把试管装满水?--防止空气进入;

(2)、如何检测试管是否有空气?--摇晃,试管内无气泡;

(3)、如何用利用现有材料把试管装满水?--把整支试管完全浸没水中,然后在水中用气球皮把试管口扎紧(可请二位学生上台示范)

假设:如果水的体积变大,气球皮就会凸起来,如果水的体积不变,气球皮就没变化,如果水的体积变小,气球皮就会凹下去。

步骤:

(1)、先用老师的方法把试管装满水;

(2)、再把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得出体积实验的结论,记录;

(3)、实验前PPT上放温馨提示(实验前要注意安全,玻璃器皿要小心轻放,整个过程注意热水烫手。)

(4)、学生开始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从气球皮的变化中观察到了什么?板书:加热后水的体积变大。

课堂小结:冷水袋浮上来与体积有关。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4分钟)

1、分析整理:

1、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师:同学们整理好材料,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

师:其他组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生:…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加热以后体积会增大,重量不变。那热水袋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师:是吗?生全体:是啊。

2、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电热水壶。

师:真棒,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小窍门呢?

投影出示:生活链接:为什么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不能装得太满?(指名回答)生:…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吗?(3人)生:…

师:同学们,勇于探索,定能攀上科学高峰!下课

2、布置作业:思考怎样让水的体积变化更加明显。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原创]《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原创]《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董茂娉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身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装冷水)、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课前需检查液柱高度)、烧杯20个、红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 3、备用: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液体热胀冷缩动画需提前调好顺序)、实验记录表(需提前打印好下发)、课前黑板上写好实验注意事项 5、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加热装满水的水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什么现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这段录像(出示烧开水的视频:水壶烧水,水溢出)。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看到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里的水就直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 生:水在加热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 2、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壶里的水为什么会往外溢呢?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壶里的水为什么会往外溢呢?

5.2 冷却系统维护教案

2 1 1.橡胶软管渗漏; 2.橡胶软管凸起

2.连接状况检查 暖机后检查管路连接是否可靠;检查卡箍安装是否有松动,如有应加以紧固。 1 2 1.夹箍松动; 2.夹箍周围渗漏 冷却液检查与更换 一、冷却液类型 发动机的冷却液中应加入防冻剂制成防冻液。现在广泛使用长效防冻液,由乙二醇与水混合而成,其最佳混合比为1:1。现在有些车辆使用自己品牌的专用防冻液,则无需与水混合。 二、功用 主要能降低冰点,另有防腐、防沸、防垢等作用。 三、重要性 冷却液不足或变质,将造成水温过高,发动机过热,动力下降等状况;冷却液中的防冻液失效后将不能有效降低冰点,在冬天气温低时冷却液可能结冰,造成堵塞水道或散热器撑裂等故障。

1.液位检查 发动机冷态时,冷却系副水箱的液位应适当,检查其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发动机预热后,拆卸散热器盖,检查散热器内冷却液位是否合适。 2.冰点测量 使用冰点测量仪测冷却液冰点,是否符合当地冬季低温使用要求,一般应比最低气温低5度,若冷却液冰点过高,则防冻液过期失效,需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3.冷却液更换 当防冻冷却液失效或过期时,需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五、任务实施 1.工具准备 (1)实操所需工具,如左图; (2)工具要齐全,摆放要整齐。 2.车辆防护与预检 (1)装车轮挡块,接排气烟道; (2)安装车内防护; (3)拉起驻车制动杆,降下驾驶员侧车窗玻璃,拉发动机舱盖释放杆;4. 检测演示,思考教师注意要点的说明

(5)进行车辆预检。 3.发动机舱内冷却管路检查 (1)起动发动机,并进行暖机; (2)检查橡胶软管是否有裂纹、凸起和老化;(3)检查管路连接是否可靠,是否有泄漏;(4)检查卡箍安装是否有松动。 4.检查冷却液液位 检查副水箱的液位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5.冰点检测仪校零 (1)取出冰点检测仪,清洁; (2)用蒸馏水进行校零。

五年级科学下册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第二单元热 2.给冷水加热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演示导入。(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 ①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2.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学难点】 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一: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冷和热 3.加热和冷却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糖受热冷却后的形态变化。 描述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描述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物体所做的事情。 教学材料: 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 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 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 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 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 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 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 学生根据材料作出假设、并实验 7.观看教学光盘中巧克力受热后的变化。 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 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2.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3.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其实是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产生了影响。 探究水和空气在加热、冷却后的变化 1.刚才的两个实验使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将水和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会和前面的物体一样都发生变化吗? 3.学生预测。 4.师提供材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5.汇报实验设计,修改完善。 6.动手实验。 7.汇报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形成的结论。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认识加热、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进一步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顾和解释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受到冷和热的影响? 大组交流:铺水泥地时要夹木条、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

发动机冷却系练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发动机冷却系练习题 及答案

冷却系统试题 一、填空题 1.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一般有和两种。 2.发动机冷却水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是℃。 3.冷却水的流向与流量主要由来控制。 4.水冷系冷却强度主要可通过、、等装置来调节。 5.散热器芯的结构形式有、和两种。 6.解放CA6102型发动机冷却系大循环时,冷却水主要由水套经、、而又流回水套。小循环时,冷却水主要由水套经、、流回水套。 7.强制冷却水在发动机内进行循环的装置是。 8.发动机冷却系的风扇通常是由来驱动的。 9.百叶窗是通过改变来调节发动机的冷却强度。 二、解释术语 1.冷却水小循环 2.冷却水大循环 3.强制循环式水冷系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发动机在使用中,冷却水的温度越低越好。 ()

2.风扇工作时,风是向散热器方向吹的,这样有利于散热。 () 3.任何水都可以直接作为冷却水加注。 () 4.采用具有空气-蒸气阀的散热器盖后,冷却水的工作温度可以提高至100℃以上而不“开锅”。 () 5.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时,应立即打开散热器盖,加入冷水。 () 6.蜡式节温器失效后,发动机易出现过热现象。 () 7.蜡式节温器的弹簧,具有顶开节温器阀门的作用。 () 8.硅油风扇离合器,具有降低噪声和减少发动机功率损失的作用。() 9.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面过低时,可直接补充任何牌号的冷却液。() 10.风扇离合器失效后,应立即修复后使用。 () 11.硅油风扇离合器中的硅油主要用来润滑离合器。() 12.发动机的风扇与水泵同轴,是由曲轴通过凸轮轴来驱动的。() 四、选择题 1.使冷却水在散热器和水套之间进行循环的水泵旋转部件叫做()。 A、叶轮 B、风扇 C、壳体 D、水封 2.节温器中使阀门开闭的部件是()。 A、阀座 B、石蜡感应体 C、支架 D、弹簧 3.冷却系统中提高冷却液沸点的装置是()。 A、水箱盖 B、散热器 C、水套 D、水泵

最新《给冷水加热》教案资料

《给冷水加热》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这一知识。 2、科学能力: (1)、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能够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科学态度: (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2)、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提高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干的布、试管、放大镜、水槽、气球皮、烧杯、橡皮筋、热水、冷水、酒精灯、试管夹。 2、教师用材料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砝码、 烧杯两只、热水、冷水、冷水袋、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3分钟) 1、知识回顾:冷和热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同学们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到的冷热程度不同。(全体:自由发言,夏天……冬天……),怎么让自己热起来(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穿衣服),师生交流。 2、那么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板书:冷热) 3、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观察比较:(10分钟) 1、将冷水袋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试一试其中一种。 你们说给冷水袋加热用什么方法好呢?冷水袋能直接加热吗?那不能的话还有其他方法吗?(演示用的冷水袋涂上颜色,使观察更清楚。)生:… 师:今天老师这里有热开水,我们就用它来给冷水加热,看看能不能变成热水,好吗? 教师演示:把这一袋冷水放在热水杯里,仔细观察冷水袋在热水杯中的变化。现在实验开始,看看谁观察最认真。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给冷水加热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热 第2课时给冷水加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一样的色彩。

加热和冷却 科学四年级苏教版 教学设计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热胀冷缩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本章前两节,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设计理念】 《加热和冷却》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的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特点,这一课我通过“观察瓶装液体的共同点进行探究质疑” 来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探究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自主设计“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体现由帮扶到放手的转变,并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意识。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与冷却时体积的变化,讨论总结出热胀冷缩的原理,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形成科学态度的学习习惯。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学会扬长避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教学准备】(各8组) 1.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8个、玻璃管8根、单孔橡皮塞8个、杯子16个、红墨水若干、酱油若干、牛奶若干、果汁若干、冷水若干、热水若干 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二三四组):铜球铁圈4套、酒精灯4个、打火机4个、杯子8个、冷水若干

五年级科学下册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教科版 2、给冷水加热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演示导入。(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①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② 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2、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用材料准备。小组用材料一: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小组用材料二:热水、烧杯、试管(课前装满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放大镜、抹布。 2、教师用材料准备。烧杯两只、热水、冷水、冷水袋、勺子、自制液体热胀冷缩教具(玻璃瓶、橡皮塞、硬塑透明吸管、红墨水液体)水槽、课件PPT。 【教材处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 给冷水加热教案 教科版

给冷水加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 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给冷水加热 教案

2、给冷水加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吗

加 热 与 冷 却

加热与冷却 张颖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并将物品呈现出来。例如:可以用烧瓶、气球、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 (2)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不容易观察,所以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橡皮泥、橡皮塞等。通过密闭容器的凹凸变化来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当密闭的容器变凹时,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当密闭的容器变鼓时,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 (3)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将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呈现出来。例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4)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发动机冷却系教案.doc

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专业理论教学案) 教师教学单元发动机冷却系授课计划学时 2 教学过程 导入: 引出问题: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高温,那么它能不能像人一样将产生的热量通 过“出汗”的方式散发出去呢? ?一、冷却系的功用和分类 发动机,工作时,由于燃料的燃烧,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 2 200~2 800K。使发动 机的零件温度升高,特别是高温气体接触的零件,如不及时冷却则难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发动机过热或过冷都会给发动机带来危害。冷却系的功用就是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 度下工作。 提问:最适宜的发动机工作温度是多少? 冷却系统的分类 汽车发动机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两种,即水冷却和风冷却。大多数发动机采用水冷却。?? 冷却液:1.冷却水的选择 发动机用的冷却用水,最好是软水(含矿物质少的水)。因为用硬水易产生水垢而堵塞 水 道,破坏水的冷却循环,使气缸体、气缸盖传热效果差,发动机容易产生过热。雨水为软水,将其过滤,清除杂质便可使用。发动机使用硬水时,需经软化处理。 ??? 2.冷却液??? 冬季使用冷却水,要防冻冰。为降低冷却水的冰点,适应冬季行车需要,可在冷却水 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或丙二醇。当这两种物质的加入量为50%时,冰点可降至243K(— 30~C)。目前汽车上已普遍使用配制好的冷却液。乙二醇冷却液有一定的毒性。 注意事项:使用中应注意,切勿吸人口中,以免中毒。一般冷却液基本上有两种: (1)乙二醇与水型防冻液。 (2)丙二醇与水型防冻液。 二、水冷却系统 ?? 水冷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水冷却系统具有冷却可靠、布置紧凑、噪声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 较为广泛。水冷却系统主要由水箱、风扇、水泵、水管、水套、节温器和水温监测、控制 装置等组成。 水冷系主要零部件 1.膨胀水箱 2。散热器 3.风扇 4.水泵:水泵的作用是强制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进行循环。 水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为使汽车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能够调节冷却系 的冷却强度,保证发动机经常在最佳的温度状况下工作。 百叶窗:百叶窗和保温帘是起到调节进风量作用的,二者不是同时设置的。 风扇离合器:电磁风扇离合器 电磁风扇离合器的工作过程:当冷却水温度低于92℃时,水温感应开关的电路不通, 线圈不通电,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水温超过92℃时,水温感应开关的电路自动接通,

四年级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教学难点是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学思路】 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云、雾、露、雪、冰、雹的成因,学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怎么突破这难点呢?我想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寻云、雾、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教学中要以实验为主,充分地让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突破难点,探求成因,掌握重点。 【学案】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尝试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尝试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注意安全。 1.与家长一道尝试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因为带冰到学校容易化,只好在家尝试做一做)。 2.做对比实验: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的变化。 3.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好、循环的?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了解雨、霜、雾的成因。 【教学要求】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图片,了解多姿多彩的各种形态的水 1.欣赏雾凇、雪人、山中雾、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的图片。 2.你知道雾凇、雪人、山中雾、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都是什么形成的吗? 3.云、雾、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那么,水是怎样形成雨、霜、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雨、霜、雾的形成 1.造雨实验,探寻雨的成因。 (1)雨,同学们都淋过,可是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分组做实验:先准备半杯热开水,再把一块冷玻璃放在杯口,观察玻璃上是否有水珠。 (3)汇报观察结果:是否有水珠?想一想杯口玻璃上水珠是哪里来的? (4)请将玻璃平拿举起,然后斜侧立起,观察到什么了?这就是下雨。 (5)小组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 (6)汇报讨论结果:雨是怎么形成的? (7)小结: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落下来,这就是下雨;如果空气低于0℃,就会下雪;如果夏天高空中凝结成的大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没有被融化,落下来的就是冰雹了。 2.造霜实验,探寻霜的成因。 (1)霜,同学们见过,可是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分组做实验:先把碎冰倒进干燥的椰奶易拉罐(或玻璃杯),罐内放入一支试管,在试管和罐内各放一支温度计,在碎冰中加入盐,在罐底下放一块湿毛巾。观察:罐外是否有霜出现?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霜了吗?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罐内温度计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1、为每组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1套,酒精灯1盏,火柴一盒,饮料瓶1个,气球 1个,量杯1个,水槽1个,暖壶(实验中用到的热水要课前准备好) 2、课前提醒学生注意: 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前通过PPT给同学展示几幅精美的糖画作品。学生被美丽的糖画所震撼。教师讲述糖 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瑰宝之一。 2、提问:糖画是如何制作的呢?糖画的制作过程就涉及到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从而 引出本课课题: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学生讲述糖画制作过程。教师展示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照片,接着讲述糖画的制作过程。(重点点出糖画制作过程中糖形态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糖一样加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固成固体? 学生举例回答(多找几个同学补充)。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几种具有这一性质物体。 教师补充小资料: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科学中有一重要规律:性质决定用途。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制作舞台烟雾。 (二)研究加热与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刚才我们讲到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那在现实生活中,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体积有没有影响呢?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大胆的提出猜测。(多找几名同学进行猜测,同学之间会产生分歧)刚刚我们同学的猜测产生了分歧。到底谁说的正确呢?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实验说话,实验最具有权威性。 1、固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以下器材。大屏幕展示铁圈、铁球、酒精灯、水槽。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刚才我们自己的猜测。然后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PPT展示学生的实验方案。确定好实验方案后,师生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教师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PPT展示温馨提示)。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找小组分别介绍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固体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 2、气体的热胀冷缩 将准备好的一些实验材料打在大屏幕上。如:饮料瓶、气球、水槽等。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根据所需选取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空气是否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步骤,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教师播放音乐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倒热水后进行巡视指导。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空气也具有加热后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的性质。 这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们观察实验、模拟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升华。通过所给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分析,最终做到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