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两个案例
亲子沟通案例分享

《亲子交流案例共享》亲子交流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以及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良的亲子交流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下面我将共享几个真实的亲子交流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探讨亲子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孩子的叛逆与交流障碍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变得越来越叛逆。
父母说什么他都不听,总是和父母顶嘴,甚至有时候会摔门而去。
父母感到非常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明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父母试图和小明好好谈谈,但小明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根本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父母觉得小明不尊重他们,于是开始批评他,指责他的行为不对。
小明则更加抵触,大声地反驳父母,说他们根本不理解他。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交流方式,决定改变策略。
父母学会了倾听小明的想法和感受,不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小明说话时,父母会给予他专注的目光和耐心的回应,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父母尝试站在小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在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和压力。
他们会主动了解小明的兴趣爱好,和他一起参与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拉近与小明之间的距离。
慢慢地,小明开始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父母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小明一些建议和指导,但不再是强硬的命令式的方式,而是以商量和探讨的语气进行。
小明也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和父母顶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父母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交流,而是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亲子交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的难关。
案例二: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压力小红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她的父母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将来考上一所好的中学。
亲子教育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亲子教育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在当今社会,亲子教育不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施加教育的过程,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亲子关系。
成功的亲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亲子教育案例,并总结相关经验。
【案例分享】案例一:沟通与倾听李先生和他7岁的儿子小明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倾听互动。
每当小明有问题或者遇到困难时,李先生总是耐心倾听,并由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分享他自己的经验,李先生能够与小明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这种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小明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助于他的个人成长。
案例二:情感的培养王女士和她的女儿小芳之间建立了稳固的情感联系。
每天晚上,在小芳上床睡觉之前,王女士总会和她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她会和小芳一起讲故事、唱歌、互相倾诉心事。
通过这种情感交流,王女士让小芳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培养了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案例三:榜样的力量张先生和他的儿子小强之间建立了以身作则的亲子关系。
他知道,作为父亲,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张先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模范,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小强看到父亲的努力和付出,也开始学习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经验总结】经验一: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倾听在亲子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
同时,父母自己也要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经验二:培养良好的情感联系情感是亲子教育的基础,父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讲故事、唱歌、玩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经验三:树立良好的行为模范作为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案例都有哪些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案例都有哪些很多家长不知道跟孩子沟通,就算看了许多有关亲子沟通的知识,还是一头雾水,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亲子沟通的案例,从中学到一些有关亲子沟通的技巧和启示。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亲子沟通的案例指导,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亲子沟通的案例一学会“欣赏”对孩子很重要!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于是他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启示:人和人的尊重是互相,当你尊重他人时,他也会尊重你。
给予他人更多的理解和欣赏时,你就启动了他人心灵的力量,赋予了他人自我修正的空间。
我们家长对待孩子也是,不是所以的严父母才能教育出好孩子,有的时候换一种方式,也许效果更好,孩子子也希望被欣赏,事情本无对与错,你用积极的思维去欣赏孩子时,你就在所有的经历中在彼此心中种植了美好的记忆!亲子沟通的案例二妈妈们,你有无意识地伤害孩子呢?一个周末晚上孩子上网玩游戏,妈妈问她什么时候睡,孩子说要等到“杀死”一个怪物,大概需要十分钟。
平时女儿都要和妈妈一起睡,非要妈妈等她不可,结果半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关电脑,理由是那个东西还没有死。
妈妈已经很累也很困了,很生气,对女儿凶了几句,然后自己去睡觉了,可睡不着。
过了一会儿,女儿也来睡了,侧着身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妈妈亲,妈妈觉得孩子还是有情绪。
在妈妈的信念里,孩子带着情绪睡觉是不好的,于是爬起来对女儿说:你起来,我问你,刚才你知道错了吗?女儿没有吭声,说要睡觉,不愿意起来,妈妈不甘心,继续拽着女儿,要她起来。
幼儿园亲情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亲情教育案例分享
案例一:亲子共读活动
某幼儿园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亲子共读活动,邀请家长们和孩子一起来到幼儿园阅读盛宴。
活动以某一主题为基础,例如家庭、自然、儿童文学等,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共同探索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以此启发孩子的思考和创意。
活动周期为一个月,包括家长与孩子在家读书的时间,和活动当天,在幼儿园进行亲子阅读和分享的时间。
通过这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案例二:亲子制作手工活动
某幼儿园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以某一主题为基础,例如劳动、环保、感恩等,面向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相关主题的手工作品。
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相关主题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制作手工作品的亲身体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帮助孩子在亲情和友情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案例三:亲子户外游戏活动
某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户外游戏活动,包括野餐、郊游、观赏花卉、游泳等形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体验自然风光、锻炼
身体、感受亲情。
活动期间,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环境,玩耍游戏,品尝美食等,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紧密。
通过这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也可以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案例一: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小明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经常悄悄偷偷地做一些捣蛋的事情。
爸爸妈妈发现了他的行为,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他。
于是,他们决定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小明好好沟通一下。
一天傍晚,爸爸妈妈带着小明一起坐在沙发上。
他们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和爱,告诉小明他们为什么担心他的行为,希望他能够明白爸爸妈妈的出发点。
爸爸妈妈还告诉小明,他们并不是生气,而是希望他能改正错误。
小明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开始流泪。
他告诉爸爸妈妈,他发脾气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学校不受重视,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关注。
爸爸妈妈很意外,他们从未意识到小明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与小明一起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成长经历,告诉他,学校并不是唯一能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地方。
他们还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最后,爸爸妈妈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改变计划,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这次亲子沟通让小明更加了解爸爸妈妈的关心和期望,也让爸爸妈妈了解了小明内心的感受。
从此以后,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小明也变得更加乖巧和懂事。
案例二:父母的榜样作用小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玩手机和看电视。
爸爸妈妈觉得很困惑,不知道如何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一次,小杰在家中的书桌上发现了爸爸一封感谢信,信中写着爸爸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杰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一直认为爸爸只是在家中工作而已。
小杰跑去找爸爸问清楚了这些事情,爸爸仔细地向他解释了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爸爸还告诉小杰,学习不只是上学时才需要,而是一辈子都要用到的东西,学好了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小杰受到了爸爸的启发,他决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从那以后,小杰每天都会自愿去写作业,爸爸妈妈也给了他更多的奖励和支持。
通过这次经历,小杰明白到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多么重要。
他们不仅要口头说教,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和影响孩子们。
幼儿园亲子共读:家庭教育与亲子互动案例

知识文章格式幼儿园亲子共读:家庭教育与亲子互动案例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阶段,亲子共读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处于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关键期,家长的引导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幼儿园亲子共读对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的影响。
一、亲子共读案例一:《三只小猪》在一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三只小猪》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家长在为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和表情,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孩子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还学会了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不同选择的结果,并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亲子共读案例二:《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在另一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选择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这本绘本故事。
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跟孩子一起共享了小熊和爸爸之间的温馨互动,让孩子感受到了父爱的重要性。
在故事结束后,家长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并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一个好爸爸,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
通过这样的亲子共读,不仅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培养了孩子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
三、亲子共读案例三:《小王子》在一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选择了《小王子》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
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插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孩子思考关于友谊、责任和成长的主题。
这样的亲子共读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于自己的尊重和重视。
在故事结束后,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享故事背后的哲理和人生感悟,让孩子从中受益良多。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亲子共读在幼儿园阶段对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的重要性。
家长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还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家庭亲子阅读教育成功案例

家庭亲子阅读教育成功案例家庭亲子阅读教育成功案例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亲子阅读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家庭关系、培养孩子优秀品质和促进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个家庭亲子阅读教育的成功案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2. 成功案例1:王先生和他的儿子王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意识到家庭阅读对儿子智力和品格发展的重要性。
每晚他都会抽出时间与儿子一起阅读。
从早期的绘本到逐渐增加的难度和复杂性,他们共同探索了各种题材的书籍。
通过这种方式,王先生的儿子不仅培养了阅读兴趣,还展开了想象力的翅膀。
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热爱文学的中学生,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案例中的成功之处在于王先生把亲子阅读教育作为每天固定的活动,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他通过激发儿子的兴趣,不断提升阅读难度,为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3. 成功案例2:李女士和她的女儿李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她认识到亲子阅读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同样重要。
每晚,她与女儿一起选择适合她芳龄的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女士还借助书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今,女儿是一位乐于助人、情商高的青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亲子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情感世界。
李女士通过与女儿的亲密互动,帮助孩子学会理解情感和表达情感,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4. 成功案例3:张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们张夫妇是一对忙碌的职业夫妇,他们发现亲子阅读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工作时间少与孩子互动的不足。
他们每天晚饭后都会花一段时间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他们选择适合不同芳龄段孩子的书籍,并结合亲身体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和启示。
这样的亲子阅读成为了一项家庭黄金时间,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们乐于接纳知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亲子阅读教育可以成为忙碌家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纽带。
无论工作有多忙,家长们都可以创造亲子阅读的时间,通过分享和互动,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爱和知识的温暖地带。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案例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案例案例一:李先生和小明李先生是一个忙碌的商人,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小明是他唯一的孩子,从小由保姆照顾长大。
李先生给小明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因为缺乏亲子关系的建立,小明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和父爱。
他在学校表现不好,无法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他也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常常情绪失控。
李先生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减少工作时间,多陪伴小明。
通过耐心教育和关怀,李先生与小明建立了亲密关系。
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提升,与他人的关系也明显变好。
案例二:张女士和小红张女士是一位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她注重培养小红的品德和价值观。
张女士每天和小红坐下来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在教育小红过程中,张女士注重培养小红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小红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学校,小红表现出色,成为了班级的优秀学生。
她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洽,被老师和同学们喜欢和尊重。
案例三:王先生和小明王先生是一个严厉的家长,对小明的要求很高。
他要求小明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参加各种课外班和竞赛,以提升竞争力。
王先生时间有限,对小明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和批评,缺乏耐心和理解。
小明感到压力很大,他时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他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成绩逐渐下降。
同时,他也丧失了社交能力,与同学们难以建立良好关系。
王先生意识到问题后改变了教育方式,与小明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给予了更多的关心。
小明逐渐恢复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也有所提升。
他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逐渐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诠释积极心理学的最好案例
一个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小学的老师布置了拼图作业。
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
老师用赞赏的目光浏览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请大家谈谈拼图作业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我拼图的时候,先看一下包装上的图画,心中有一个轮廓,然后把外框拼好,再从外向内,这种方法拼得比较快。
老师:很好。
认识一个问题从总的概貌入手,然后去了解细节,就像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用一张地图,比一条街一条街去走要快得多。
学生:我拼了很长时间也拼不好,所以请爸爸妈妈和奶奶帮忙完成了拼图。
老师:很好。
这是一种team work(团队合作),记住:如果你遇到自己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别人,大家共同完成。
学生:我最高兴的时刻是把最后一片放进拼图的时候。
老师:很好。
享受成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学生:我面前是一大堆杂乱不章的拼图片,我根本找不出它们的规律,我试了很多次也无法拼出图案,我心情很急躁、烦闷,干脆把它装起来,再也没有打开。
老师:很好。
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人各有长处,你一定有另外的专长。
学生:我拼了一部分,拼不下去了,看着剩下的200多片图片,我再也不想拼了,不过,我觉得包装纸上的图画很漂亮。
老师:很好。
谁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
你没有亲手拼成,但你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成果,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学生:我拼的时候很气恼,有时候刚拼好这一块,一不小心碰着了另一块,图画就又乱了。
老师:很好。
你拼的每一块图与周围的图都是和谐默契的,这说明成功与你周围的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
就如同你们小朋友间要处好关系。
和谐是福。
……
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悦、无奈、失望……而老师总能从孩子的经历中,找出值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和体会的哲理。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在马路上跪求她的女儿用功。
据说那妈妈跪了十几分钟,女儿都不理,最后还是外人看不过去,把妈妈搀起来。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另一则画面──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因为妈妈不买他要的东西,居然在马路上狠狠掐住妈妈的脖子。
更严重的则是,成年孩子要钱,父母不给,居然弒亲。
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你觉得匪夷所思吗?
没良心的猴子
让我先举个养小动物的例子吧!
今天你养了一只小猴子,把牠关在笼子里,喂牠好吃好喝,偶尔牵牠出去玩,从来没教牠自己找食物。
小猴子一天天长大,你养不动了,也想牠应该回归自然,于是把牠放到野外。
起先牠兴奋极了,一溜烟跑不见。
但是因为过去跟同类没有相处的机会,无法合群,甚至被欺侮。
加上牠不会觅食,几天后你再去看,牠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你只好继续喂牠,隔两天就带食物过去。
只是你想来想去,认为小猴子还是应该独立,所以你渐渐不喂,牠就算抓着你、拉着你、又叫又跳地要吃,你也说:「没有!我不能再给了。
」接着把牠推开。
突然,小猴子抓狂了,牠跳上你身,掏你口袋、扯你衣服,最后狠狠咬你一口。
孩子为什么抓狂
听这故事,你也觉得不可思议吗?
不会吧!你八成会谅解小猴子,牠从小被宠到大,不懂觅食,当然会找主人要。
主人不给,牠又渴又饿,当然急。
小猴子会想,你过去给我吃好住好,为什么今天把我赶出去?你不管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只怕下面还有:「你既然有一天会不爱我,过去为什么对我那么好?」
如果你能谅解小猴子,为什么不谅解孩子?当父母溺爱得孩子都难呼吸了,有一天突然放手不管,孩子抓狂又有什么稀奇?
是谁造成悲剧
今天在中国,无论家庭或学校,都有个同样的问题,就是跟社会脱节。
孩子在学校,只教他读书,不教他了解社会。
关起校门教的全是圣人贤人,打开校门展示的可能是一堆坏人。
家里也一样,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羣人宠一个宝,只要他好好读书,要什么有什么。
至于做家事,太浪费宝贵时间了!哪里需要孩子动手?更别说烧饭了,只怕连水怎样是开了,孩子都不懂。
当有一天,孩子入了大学、进了社会,怎么办?
有能力的父母照办,他们甚至住到学校旁边叮孩子读书、给孩子作饭、洗衣、打扫。
好!成功了!孩子大学毕业了,还申请到国外的学校。
这时候,作父母的又怎么办?
可能因为经济问题,没办法了,也可能听说别人孩子留学都自己打工,于是不管了。
你怎不想想,就像那小猴子,牠从没出去过,可能兴奋得一溜烟,消失在森林深处,从此不知生死,没了消息。
再不然,孩子果然去打工,但是连热水都没烧过的他,进入餐厅厨房,猛力端起一锅油,才发现是滚烫的。
请问,出了悲剧,要怪谁?
怪他自己不小心,还是怪父母没教?
孩子为什么嗑药
你确实可以说,既然别人宠大的孩子,出国就能半工半读,你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没错!大部分的孩子经历一段挣扎,确实能撑过来,但是也有多少孩子,一个学期都念不完,就跑回家了。
再不然,那孩子虽然没回家,却因为受不了诱惑而走歪路;因为受不了压力而酗酒嗑药。
这种事情很多,但家丑不外扬,那些孩子的家长不会说,许多把孩子宠大的父母,没看到别家的教训,也就继续同样的戏码。
给他鱼也给他网
再回到养小动物这件事吧!
你知道把一只长期豢养的动物,放回野地有多难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熊的纪录片:收养小熊的人,为了放小熊回归自然,居然制作捕兽夹,故意把小熊夹伤。
为了怕小熊太相信人类,甚至假装攻击小熊。
又为了教小熊觅食,把肉挂在树上,教小熊自己去发现、一步步学着独立。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是不是也该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教导他们谋生的技能?人生百忌,忌溺爱!
如果你已经溺爱了,趁孩子还在身边,开始转向吧!一步一步转、一点一点教,让他去吃一点小亏、受一点小苦、上一点小当。
告诉他:「爸爸妈妈不能跟你一辈子,所以给你鱼,也
给你网,下面的鱼,你得自己捕!」也告诉他:「我们的爱虽然无限,但是能力有限,有一天帮不上你,别怨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