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七版-药剂学-固体制剂-1教学内容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药剂学第七版第十一章固体制剂 –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固体制剂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固体制剂的各种剂型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常用的制备方法、工艺和质量要求;•熟悉制备各种固体制剂常用的处方辅料、设备、操作流程及关键技术指标,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固体制剂的典型处方并学会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第三节 散剂第四节 颗粒剂第五节 片剂第六节 片剂的包衣第11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With meWith Prof. Li第一节 概述Ø固体制剂(solid preparations):以固体状态存在的剂型总称。
常用的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特点:①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②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③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④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颗粒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途径口服给药崩解溶解生物膜血液循环胃肠道中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途径剂型崩解或分散溶解过程吸收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混悬剂-++溶液剂--+吸收的快慢顺序药物的溶出过程S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S增大溶出速度常数K提高药物的溶解度CsNoyes-Whitney 方程dC/dt = KS(Cs-C)K=D/Vδsink conditiondC/dt = KSCsδCsVC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的措施•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通过粉碎减小粒径,提高崩解度等措施•增大溶解速度常数:提高搅拌速度,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包合物等。
第二节散剂(powders)散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对外伤的独特作用(保护、吸收分泌液、促进凝血);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剂量易于控制,可调节,便于婴儿服用⑤制备工艺简单。
药剂学课件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固体制剂的不同种类,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以及未 来的发展方向。
散剂
定义
不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粉末状 固体制剂。
制备方法
质量控制
研磨法、混合法、晶体加工法等。 粒度、均匀性、含量测定等。
颗粒剂
定义
由数个小颗粒组成,直径一般在0.5~2mm之间。
1 意义
保护药物,避免刺激味道;改善质地;美化 外观。
2 制备方法
滚塑法、喷涂法、浸渍法等。
3 分类
按材料可分为天然包衣、合成包衣、复合包 衣等。
4 质量控制
厚度、
应用范围
稳定性高、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包括口服、药衣、缓控制释和控 制溶出、植入和注射等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
制备方法
湿法、干法、熔融法等。
质量控制
颗粒度、均匀度、包衣质量等。
应用
常用于制备口服制剂和散剂的组分。
片剂
1
定义
具有特定形状、大小和重量的片状固体
制备方法
2
制剂。
压片法、压块法、成型法等。
3
分类
不同压制工艺可制得不同特征的片剂,
质量控制
4
如糖衣片、薄膜衣片等。
含量测定、重量均匀度、分散性等。
片剂的包衣
微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 生物利用度等。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

+ +
+ +
- 知识扩展—— + 如果一个药物的 + - 首过效应较显著,口服给药 + +
混悬剂
溶液剂
+ + 较适宜制备成哪种剂型? 快 +
k2
k1
k3
Noyes-Whitney方程
dC/dt = KS (CS-C) K=D/Vδ
K- 溶出速度常数 D-药物的扩散系数 S-溶出界面积 CS-药物的溶解度
(c)转速太快
球磨机(转速示意图)(动画)
(3)冲击式粉碎机(impact crusher)
对物料的作用力以冲击力为主,
适用于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
碎、超细碎等,应用广泛,因此具有
“万能粉碎机”之称。
圆盘 锤头 衬板
筛板 加料器
锤击式粉碎机
加料口 抖动装臵 环状筛板 入料口
钢齿 出粉口 冲击柱式粉碎机
共同特点及其在制备、储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能力目标:
能制备散剂、颗粒剂、片剂,并能分
析、解决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能正确操作压片机、溶出仪、崩解仪 等设备; 具有分析典型处方的能力。
概 述
Solid preparations: 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
最细粉 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 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眼用散剂
筛分装臵:靠震动将细粉流过筛孔。 ☆振荡筛分仪 ☆旋振筛
二、混合与捏合
混合 mixing
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料相互掺和 而达到均匀状态的操作。
药剂学第7版1-10章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表面活性:与浓度、分子结构、碳链的长短、不饱和程度等有关。 表面活性剂胶束: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之一,时产生增溶、乳化、去污、分散、和絮凝作用的根本原因。(临界胶束浓度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3-6可做W/O型乳化剂,8-18可做O/W型乳化剂。石蜡HLB值为0,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胶束的形成、温度对增溶的影响(Krafft点)、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
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脂肪酸单甘油酯 多元醇性: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吐温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聚氧乙烯:卖泽、苄泽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微粒给药系统的应用。 其物理稳定性表现:微粒粒径变化,微粒絮凝、聚结、沉降、乳析和分层等。
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概述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药物及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药物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酯类)。 氧化氧化:也是药物变质最常见的反应。失去电子为氧化,在有机化学中常把脱氢称氧化。药物氧化分解常是自动氧化。即在大气中氧的影响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过程。 光降解:是指药物受光线(辐射)作用使分子活化而产生分解的反应 其他反应:异构化、聚合、脱羧等。
《药剂》课件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包衣)

2018/11/10
9
粉碎的方法与器械
⑴方法
• ①干法 将药物经干燥使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一般应小于5%) 后再粉碎 • ②湿法 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再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 液研磨法,配研法) • 难溶于水的药物可采用“水飞法”
• 物料前处理 → 粉碎 → 过筛 → 混合 → 分剂量 →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2018/11/10
8
粉碎
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破碎成小块或粉末的过程 1. 目的: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均匀性
2. 原理 机械能 表面自由能 粉碎过程情况处理
由于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在相邻粒子间发生相互交换
位置而进行的局部混合。
2018/11/10
14
混合的方法与器械 ⑴ 方法
• 搅拌 • 研磨 • 过筛 小量药品
⑵ 器械
• ①旋转混合机 • ②槽形搅拌混合机 • ③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2018/11/10
15
混合装置示意图
槽形搅拌混合机
2018/11/10
2018/11/10 21
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颗粒剂在生产与储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供制备冲用的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均应符合 凡例规定。 2、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规定的 方法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 加定量 辅料或药物细粉, 混匀,制粒或压制剂成块,干燥。加辅 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 3、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密闭至规定时间 4、冲剂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等现象。 5、除加有规定外,冲剂宜密封储藏。
第四章 固体制剂1

第四章固体制剂1内容摘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散剂第三节颗粒剂第四节片剂第五节片剂的包衣第一节概述常用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
固体制剂的共同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携带方便。
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药物在体内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固体剂型主要制备工艺流程:药物粉过混散造颗压片含量均匀度胶囊固体制剂吸收途径:片剂胶囊生物膜崩解(裂碎成小颗粒)吸收散剂颗粒剂药物从小颗粒中溶出发挥治疗作用分布于各个器官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Noyes-Whitney方程― 药物溶出规律dCD?KS(CS?C)K? dtV?式中:dC/dt:溶出速度; K:溶出速度常数; D:药物的扩散系数;δ:扩散边界层厚; V:溶出介质的量;S: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在漏槽条件下,C→0dCdt?KSCS 血药浓度(ng/ml)100强的松龙滴丸(5mg)强的松龙片(10mg)时间(h)表明难溶性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S、药物的溶解度Cs,成正比。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的措施: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通过粉碎减小粒径,崩解等措施;增大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固体制剂提高溶出速度的有效方法:增大药物的溶出表面积或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粉碎技术、药物的固体分散技术、药物的包合技术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或溶出表面积。
第二节散剂一、概述 Powders: 散剂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分类:按组成药味多少:单散剂与复散剂;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按用途: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药剂学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教学文稿

药剂学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散剂:2.粉碎:3.临界相对湿度:4.颗粒剂:5.泡腾片:6.湿法制粒:7.干法制粒压片:8.崩解迟缓:9.片剂含量均匀度:10.稀释剂:11.崩解剂:12.湿润剂:13.缓释片或控释片;14.舌下片: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1.片剂制备过程中都必须将药物制成颗粒才能打片。
( ) 2.含油类药物压片时应加吸收剂,如淀粉、糖粉等。
( ) 3.片剂的稀释剂是用来增加体积和片重。
( )4.丙烯酸树脂Ⅱ、Ⅳ号均为理想的肠溶薄膜衣材料。
( )5.片剂中最常见的是模印片。
( )6.片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均可改善其润湿性。
加快其崩解。
( )7.推片力是考察润滑的主要参数,推片力大,则说明润滑性差。
( )8.咀嚼片常用甘露醇作为稀释剂,通常情况下不加崩解剂。
( )9.片剂制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良好的崩解性。
( ) 10.片剂包糖衣的步骤: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衣层、打光。
( )三、填空题1.一般散剂中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粉碎后通过号筛,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号筛,眼用散应全部通过号筛。
2.散剂制备的混合过程中,当两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混合法。
3.分散片的主要特点是,分散片与泡腾片处方组成的主要区别。
4.片剂制备方法有、、。
5.片剂的四种基本辅料是、、、。
6.包衣方法分为、、。
7.片剂制软材时对软材的质量要求是。
8.制备片剂时制颗粒的目的有、、、、、。
9.经典的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为。
10.干法制粒有压片法和二种。
11.直接压片的优点有、、、。
12.全粉末压片时解决粉末流动性差的措施有、等。
13.压片过程的三要素为、、。
14.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优良辅料有、、、等。
15.淀粉可作片剂的、、。
16.不用检查崩解时限的片剂有、、、等。
17.片剂的优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机理
对流混合 剪切混合 扩散混合
搅拌混合
混合方法 研磨混合
过筛混合
混合 设备
V型混合机 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三维运动混合机
圆筒型混合机
槽型混合机 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螺旋锥型混合机
V型混合筒 旋转轴
V型混合机
主动轴 从动轴
万向节
(外形图)
(结构图)
三维运动混合机
锥形圆筒
混合槽 搅拌桨 固定轴
《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筛规格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筛孔内径(平均值)μm 2000±70 850 ±29 355 ±13 250 ±9.9 180 ±7.6 150 ±6.6 125 ±5.8 90 ±4.6 75 ±4.1
目号 10 24 50 65 80 100 120 150 200
球磨机(转速示意图)(动画)
冲击式粉碎机(impact crusher)
加料口 抖动装置 环状筛板 入料口
冲击式粉碎机
钢齿 出粉口
锤击式粉碎机
圆盘 锤头 衬板
筛板 加料器
流能磨(fluid-energy mills, 气流粉碎机 jet mill) 分级器 产品出口
加料斗 粉碎室 空气喷嘴 轮胎形流能磨(动画)
4. 粉碎设备
研钵 ➢类型
瓷制 玻璃制 金属制 玛瑙制
最常用
➢适用对象
用于小剂量药物的粉碎或实
验室小规模散剂的制备。
➢研磨方法
杵棒从乳钵中心为起点,按螺旋方式 逐渐向外旋转,达到最外层后再由外向 内反转至中心,如此反复。
球磨机(ball mill)
(a)转速太慢 (b)转速适当 (c)转速太快
减速器 转臂 加料口
锥形筒体 螺旋杆部件
槽型混合机
出料口
双螺旋锥型混合机
捏合 kneading
手握成团, 轻压即散。
在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液体(或 粘合剂)混匀,制备成具有一定塑性 的物料的操作,亦称“制软材”。
使粉末具有粘性,易于制粒;
防止各种成分的分离,保证均匀的混合的状态;
粘合剂均匀分布在颗粒表面,改善物料的压缩 成形性。
极细粉 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筛分装置:靠震动将细粉流过筛孔。 ☆ 振荡筛分仪 ☆ 旋振筛
二、混合与捏合
混合 mixing
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料相互掺和 而达到均匀状态的操作。
使处方中各成分含量均一,以保 证用药剂量准确、安全有效,保证 制剂产品中各成分的均匀分布。
混合度(degree of mixing)—— 物料混合均匀程度的指标。 大小介于0~1之间。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粉末等级标准
等级
分等标准
最粗粉 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中粉 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 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 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第七版-药剂学-固体制剂1
知识目标:
✓ 掌握散剂、颗粒剂、片剂的概念、组成、 特点和制备工艺流程;
✓ 熟悉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和体内吸收路径 ;各剂型的分类、单元操作(包括粉碎、筛 分、混合、制粒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质 量检查;包衣的目的、种类及包衣的方法;
✓ 了解各剂型制备生产中应用的机械设备。
能力目标:
✓ 能制备散剂、颗粒剂、片剂,并能分
析、解决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能正确操作压片机、溶出仪、崩解仪 等设备;
✓ 具有分析典型处方的能力。
概述
Solid preparations: 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
• 稳定性好,生产成本相对低; • 制备过程具有相同的单元; • 大多为胃肠道给药,具有溶出、吸收过程。
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n = D1/D2
一、粉碎与筛分
D1粉碎前的粒度 D2粉碎后的粒度
1. 粉碎 crushing
粉碎后药物的细度用粉碎度表示
目的
增加药物的有效面积来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固体药物的分散程度;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2. 粉碎机制
机械能
表面能
常用的外加力有:
冲击力(impact)
压缩力(compress)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
研磨力(rubbing)
3. 粉碎的能量消耗
• Rittinger学说(1867年) • Kick学说(1885年) • Bond学说(1952年)
功指数(work index)—— 将无穷大的粒子 (D1=∞)粉碎成D2=100μm时所需的能量。
各种粉碎机的性能比较
粉碎机类型
球磨机 滚压机 冲击式粉碎机 胶体磨 气流粉碎机
粉碎作用力
磨碎、冲击 压缩、剪切
冲击 磨碎 撞击、研磨
粉碎后粒度 (μm)
适应物料
20~200 可研磨性材料
20~200
软性粉体
4~325 大部分医药品
20~200 软性纤维状
3~20
中硬度物质
5. 筛分 sieving
借助网孔大小将不同粒度的物料 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
粒径均匀一致的粉末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除去药材的杂质
6. 筛分设备
编织筛 药筛的种类
冲眼筛
药筛的标准 ➢ 中国国家标准以网孔尺寸为基本尺寸,以筛 孔内径大小表示(μm); ➢工业用筛常用“目”表示,是一英寸 (25.4mm)长度上所含筛孔数目的多少。
三、制粒
将粉末、块状、熔融液、水溶液 等状态的物料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 定形状与大小的颗粒状物的操作。
K=D/Vδ
K- 溶出速度常数 D-药物的扩散系数 δ-扩散边界层厚 V-溶出介质的量
S-溶出界面积 CS-药物的溶解度 C-溶液主体中药物的浓度
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
粉碎,崩解
↑S
加强搅拌
↑K
提高温度,改变晶 型,制成固体分散物
↑Cs
粉碎技术、药物的固体分散技术、药物的包合技术
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或溶出表面积。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途径
血
口服给药
崩解
溶解
液 循
生物膜 环
剂型 崩解或分散 溶解过程
吸收
片剂
+
+
+
胶囊剂
+
+
+
颗粒剂
-
+
+
散剂
-
+
+
混悬剂
-
+
+
溶液剂 快 -
-
+
Noyes-Whitney方程
dC/dt = KS (C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