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该写什么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_论文格式_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_论文格式_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提高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规定》(教硕发[1999]07号文)和《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要求:1、论文选题应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有一定价值的题目。

2、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论文要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专业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或方法。

3、论文形式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或管理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也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或管理的实验报告、典型诊断报告等。

4、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所研究题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

5、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格式应符合文体要求,论文字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正文内容)。

6、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单独完成。

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参照以上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印刷本)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学位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订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学位论文一律使用A4规格的尺寸,字体段落要求参照附件。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学位论文应按以下顺序编写):1、论文封面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应严格按照附件的格式打印(可下载)。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论文题目同时要有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两种。

封面中的图书分类号可不填,空着。

封面书脊需竖排打印论文题目与作者姓名。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一、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1、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2、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

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

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3、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

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4、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

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

5、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

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6、致谢:字数不超过200字;致谢对象仅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士。

二、论文撰写及打印格式基本要求1、学位论文和摘要应用规范的汉字打印(英文选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打印用纸:打印用A4纸。

2、页面设置:页边距取上3.0cm,下2.0cm,左2.8cm,右2.2cm,页眉1.8cm,页脚1.5cm。

行间距取22磅(操作:格式设置值22磅)。

字间距取标准(操作:格式标准)。

在上述要求下,请检查是否实际可以达到每行35字,每页32行,每页字数约1120字。

3、字体和字号(1)前置部分前置部分中,标题“摘要”、“关键词”、“重要符号表”、“缩略词表”用四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方法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方法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动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使用调查问卷 观察法:课堂观察记录 测量法:使用试卷考查 访谈法:访谈记录 实验法:分组对比试验 文献研究法:研究文献得出结论
五、撰写方法

读书卡片:根据论文目录制作卡片并编号。

研究过程:根据实验环节制作文档并编号。 成果分析:根据所用理论、结果预测和实验 实际进行关联性分析。
怎样撰写
教育硕士论文
一、研究类型

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商榷
实证研究:理论适配/理论检验 实验研究:操作技术/过程优化


二、论文要求

学术性:有足够的理论支撑
原创性:有独立的思维角度 可行性:有相应的实践环境 可推广性: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三、论文要素


文献研究:读了多少 (Books/Essays) 实验过程:做了多少 (Objectives/Subjects/Instruments) 成果结论:想了多少 (Findings/Limmitations/Suggestions)

六、材料组织



汇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问卷/考查试卷/ 观察记录/访谈记录 统计图表:平均值/标准差/方差/高低值 统计表/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 分析结果:数据变化描述/文字描述
七、论文要素





Abst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wo Rationale for Present Research Chapter Three Empirical Study Chapter Four Findings and Limmitation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bbreviation Appendixes Acknowlrdgement 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写作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写作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写作能力在教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教育学专业的论文写作要点和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论文任务。

一、论文选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合适的选题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教育学专业相关,可以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二是自己对该选题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动力。

在选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育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得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二、文献综述在开始写作之前,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研究和学者观点的梳理、整理和评价。

通过综述,可以对自己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发现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缺口。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查找和阅读相关领域的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

三、论文结构论文一般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应该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等内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献综述部分是对已有研究进展的综合梳理,要体现出自己对已有研究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方法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的详细描述,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结果部分是对研究数据的呈现和统计分析,可以利用图表或者文字进行展示。

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与已有理论进行对比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和归纳,要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四、写作技巧1.清晰明了:论文写作应该言之有物,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避免出现重复或者跳跃的情况。

2.语言简练:要避免过多的冗长句式和难懂的学术术语。

选择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3.标注引用: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引用,并标明出处。

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术任务,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能力、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全面阐述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和特点。

首先,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等。

学生可以选择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可以选择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但必须紧密联系到教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框架。

其次,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需要经过学术论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或理论研究。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文献综述、案例研究等等。

学生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问题的性质和可行性等因素,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并展示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学生需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明确研究问题,提出论文的研究目标和论证框架,并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性探讨,都需要充分阐述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或文献综述等环节,以确保论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此外,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学生可以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教育问题,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措施。

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方案。

对于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学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整体结构和章节安排,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

其次,要注重论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确保论文的条理清晰、文字简明、流畅易读。

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时间管理技巧,确保完成论文的各个环节,避免时间压力和拖延现象的发生。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提高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规定》(教硕发[1999]07号文)和《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要求:1、论文选题应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有一定价值的题目。

2、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论文要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专业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或方法。

3、论文形式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或管理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基础教育学科或管理的实验报告、典型诊断报告等。

4、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所研究题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

5、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格式应符合文体要求,论文字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正文内容)。

6、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单独完成。

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参照以上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印刷本)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学位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订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学位论文一律使用A4规格的尺寸,字体段落要求参照附件。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学位论文应按以下顺序编写):1、论文封面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应严格按照附件的格式打印(可下载)。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论文题目同时要有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两种。

封面中的图书分类号可不填,空着。

封面书脊需竖排打印论文题目与作者姓名。

学校教育硕士论文选题

学校教育硕士论文选题

学校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在如今全球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校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学校教育硕士学生,我选择的论文选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策略方式、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实施上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他们起到了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一个有经验、有能力、具备最新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其中,学习型团队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方式。

通过与同行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此外,专业发展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方式,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教师能够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教师通过专业发展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专业发展使教师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

再者,教师专业发展也能够提高其师德师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实施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或研究。

其次,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学术研究成果,而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评价相对较少。

这导致一些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缺乏动力。

最后,专业发展的成效评估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客观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价值,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硕士学位论文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指南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更是展现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每位硕士研究生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写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帮助读者顺利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选题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

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写好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因此要慎重考虑。

选题应该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同时要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可行性。

第二步:制定论文计划和时间表在确认选题后,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论文计划和时间表。

论文计划应该包括研究方法、资料收集途径、论文结构等内容。

时间表能够帮助研究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论文可以按时完成。

第三步:查阅文献和资料在写硕士学位论文之前,需要对选题领域内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充分的查阅。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和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第四步:撰写论文正文在开始撰写论文正文时,应该按照所制定的论文计划逐步展开。

论文正文应该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保证论文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第五步:修改和润色完成论文初稿后,要进行修改和润色。

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论文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精准等问题。

润色是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的关键步骤,要注意语言是否流畅、规范,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等方面。

结语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一项艰巨而又充实的任务,需要研究生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通过本文介绍的步骤和技巧,希望读者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展现出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该写什么?
按:这篇短文只针对教育学领域,请其他专业的读者自行判断其参考价值。

教育学是个尴尬的学科,这基本上是整个圈子的共识。

这个学科所捣鼓出来的东西,无一例外要受到圈外人士的反复嘲讽和攻击。

在教育界内部,来自教师的攻击就更不留情面了。

这种尴尬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第一,教育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单独运作,后者不善,则前者也离恶不远;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头脑和意识,与邻近学科相较而言,它比医学飘渺,比心理学多变,又比哲学“真刀真枪”。

总而言之,人人都关注它,人人都谈论它,但人人都能变换立场和视角,说别人的观点是狗屎,而又无从证伪。

既然是这样,要你们这帮家伙做教育研究有什么用呢?你们说出过什么确凿的东西呢?你们能对真正的教育行为有什么助益呢?——教育学的尴尬正在于此。

所以,教育学的学位论文就成了一个大难题——究竟怎样算是好的题目啊?我离教育学专家还差得远,也不准备要做这个专家,但还是愿意系统谈谈我的观点:我旗帜鲜明地主张硕士学位论文专注于“发生了什么”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教育学的选题有哪些类型[1]。

第一类是讨论“发生了什么”(what)的问题。

随便举几个宽泛的例子:某种新的研究性教学法对某校初二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什么影响?某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什么?某地某时曾经发生过的某个教育事件是什么,它和另外一件事情的关系又是什么?这类问题关注的是具象事实。

第二类是讨论“怎么做”(how)的问题。

例如: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高考改革应该怎样改?怎样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类问题关注的是实践操作。

第三类是讨论“为什么”(why)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探究性学习?为什么小学要开设英语课?为什么道德教育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关系性?这类问题关注的是价值判断[2]。

熟悉教育理论的人能看出来,这其实是布列钦卡的元教育学体系。

(没办法,尽管他的理论又晦涩又远非时髦,我还是推崇他,并固执地以为每一个教育学研究生都应该拜读他的著作。

)“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即布列钦卡所说的“教育科学”,“怎么做”即他的“实践教育学”,“为什么”即他的“教育哲学”。

我从来不掩饰我对国内教育学界醉心于“为什么”问题的鄙视和失望。

翻开教育学期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价值判断,它们全是思辨性质的论述,不需要事先证实,也没人能给它证伪。

哎呀呀,这样做才是对的啊,哎呀呀,那样东西又很重要呀。

关键是:谁还不知道这些哪?谁倒是来说说,究竟该怎么实现呢?——这下子没人作声了[3]。

那么,什么问题重要呢?当然是“怎么做”的问题。

教育学归根结底是指向实践的学问:政策制定者盼着你为他们出谋划策,校长盼着你给他们指点迷津,父母盼着你帮他们
带好子女,教师更是盼着你让他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美好,让他们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让他们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变得更加高亢。

这或许便是为何,多数的论文在一番思辨或实证之后,总要来些“启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的东西带不进实践中去。

但是,改造实践,谈何容易?没有试点做得到吗?没有评估做得到吗?没有调整做得到吗?——归根结底,区区一介硕士生,没有名头、经费和人力,做得到吗?
因此,咱们只剩下“发生了什么”这一个问题了。

这便是我的主张:硕士生应该研究“发生了什么”。

我们可以深入一个高中课堂,去看看某个新的化学课程是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映在具体的课堂形态里的;我们可以深入某类特定的家庭,去看看某个普遍的教育观念,是怎样体现在父母和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可以收集某个教育事件或某次教育改革的文献与数据,去钻研它是如何渐渐弥漫在整个教育系统里去的;我们还可以设计一套测量工具,去探索某类教师或学生对你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或理念究竟有怎样的“本土认识”(local understanding)。

当我们限定了问题的范围,对每一个相关的概念都做出了操作性定义的时候,这一类问题是可以得到答案的。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答案,将是未来的“怎么做”和“为什么”的基石。

中国的教育弊病如此难解,中国的教育改革如此艰辛,抛开政治的因素不论,我们教育研究者的责任在于:我们对“发生了什么”的理解太少、太浅、太不系统了。

教育学的同行们,当我们看到网上的不知啥人都可以口若悬河地谈论教育时,当身边的人质疑我们的学业和工作时,当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朝我们的领地步步逼近时,我们当然会生气、羞愧和失望,但千万别忘了,我们有自己的立足点:我们探索课堂里发生的事情。

——探索课堂里发生的事情,这乍看是一项令人气短的微末工作。

但千万别忘了,没有“什么”,就永远别想有“怎样做”和“为什么”。

就教育事业而言,只有收集与理解了千千万万个不同情境中的“什么”,才可能慢慢提炼出一些“怎样做”,才能够渐渐想明白“为什么”。

[1]不一定全面,更不一定正确,只是我此时此地的想法。

这三类问题,算是一个比较经典和基本的分类。

但在后来的研究界,对它的反思也不少。

[2]再举个例子,fateface前不久的一条广播里的讨论:让孩子学到东西,和让孩子开心,哪个更重要?这也属于一个价值判断的“为什么”问题(即下文所说的“教育哲学”的问题)。

[3]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这个有趣而复杂的问题,只能留待以后另文探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