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

合集下载

艾略特的现实主义创作

艾略特的现实主义创作

艾略特的现实主义创作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它力求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描绘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命运。

而在现实主义创作领域,艾略特(T.S. Eliot)的作品被认为是具有独特视角和思想深度的代表。

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中融汇了现实主义的技巧和主题,以及对人性、社会和灵魂深层次问题的探索。

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先驱者之一,艾略特运用了语言的精确性和细腻性来传达人类存在的普遍性和个体经验。

他的《荒原》是一部标志性的现实主义诗集,以表现现代城市生活中的荒凉和孤独感为主题。

这部诗集充满了黯淡的景观和绝望的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类心灵的失落。

艾略特通过描绘城市街景、人们的庸俗行为和心灵的荒凉,展示出了现实主义的独特美学。

此外,艾略特的戏剧作品也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无人之地》以一个荒凉的公寓为背景,讲述了几个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和沉重的内心冲突。

这个戏剧展示了现实主义的关注点之一,即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入思考和揭示。

通过展现角色之间的社会联系和情感纠葛,艾略特呈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艾略特的作品中,他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和明确的描写来增加现实感。

他的诗歌和戏剧通常以真实的人物和场景为基础,展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困境。

此外,艾略特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运用象征和隐喻,以呈现出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意义。

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意象,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创作领域,艾略特的作品注重对人类内心和人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关注外在的现实,而且通过鲜明而真实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通过剖析人类的情感和意识,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一种内在形式,即通过真实的描述人类的内心世界来揭示现实的本质。

总的来说,艾略特的现实主义创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呈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特征。

艾略特名词解释

艾略特名词解释

艾略特名词解释
艾略特是指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和文学家 T·S·艾略特(T.S. Eliot)。

他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戏剧和批评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艾略特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象征主义和抒情性。

他的诗歌作品以复杂的叙事结构、多层次的象征和密集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引用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无人之地》(The Waste Land)和《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等。

此外,艾略特还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批评作品《传统和个人天赋》(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等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参与编辑文学刊物《黑山评论》(The Criterion),为推动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作出了努力。

总的来说,艾略特是20世纪文学中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文化理论对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

艾略特

艾略特



事业上的成就带给艾略特更多的却是焦 虑和压力。家庭的不幸、时局的混乱给 他带来的是更为恶劣的情绪。正是在这 种不利的条件下,他开始创作《他用多 种声音朗诵刑事案件》,这首诗的题目 后来改为我们熟知的“荒原”。 1921年底艾略特初步完成了这部长诗的 创作,经过了庞德大刀阔斧的修改之后, 1922年《荒原》首先在《准则》上发表, 震动了欧美文坛。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 《荒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此后这种 声誉从来没有消失过。

《荒原》虽然是一首标榜客观性的长诗, 但其中也有大量的篇章涉及到女人和情欲。 作为一个敏感脆弱的男人,艾略特对爱情 的需求一直是相当强烈的。在创作《荒原》 的那段时间,这种渴求没有得到满足,这 是艾略特的不幸,却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 了《荒原》。第五章出现了诗中罕有的个 人化诗句。

1906年,艾略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和逻辑学,同时修学英语、法语、拉丁 语、希腊语以及比较文学等课程,他对 东方宗教深感兴趣。在文学上,他受到 文学评论家艾温· 巴比德和反浪漫主义 哲学家乔治· 桑塔雅纳的影响。英国唯 心主义哲学家布拉德利是艾略特终生崇 拜的人。
1910年的艾略特


柏格森提出的“心理时间”,“意象绵 延”等概念给予艾略特深刻的启迪。以 后他的创作初步展露了日后走向成熟的 诗歌创作风格:用多种叙述声音使主体 的情绪客观化,同时贯穿一种持久的节 奏感。 后来这些诗歌片段被收入标志着他走向 成熟的诗歌即《杰· 阿尔弗雷德· 普鲁弗 洛克的情歌》(1915)和《一位女士的 画像》(1915)当中。1914年,艾略特 再次来到伦敦,并与意象派运动的领袖 庞德结识。
3.末世与拯救。

长诗用干涸不毛、缺乏生机的荒原象征二 十世纪的西方社会,不断出现的死亡意象 和死去的人暗示了其中的末世情结。一战 以后,欧洲民生凋敝,知识分子对当时的 社会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空前的幻灭 和绝望,提出了各种精神层面的拯救之途。 艾略特把拯救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宗教教 义上。

英TS艾略特诗选

英TS艾略特诗选

英TS艾略特诗选TS艾略特(T.S. Eliot)是一位对现代英语诗歌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刻探讨了人类的存在和现实。

本文将重点介绍TS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并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一、《荒原》《荒原》是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这首诗以流动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展示了社会的破碎与人类的孤独。

诗中充满着对现代生活的讽刺和对空虚的揭示,同时也带有宗教和文化的象征与隐喻。

通过对现实的剖析,艾略特对社会的警示与反思呼之欲出。

二、《罗丹的寓言》《罗丹的寓言》是TS艾略特的戏剧作品,展示了他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困境的揭示。

该剧以一种模糊的方式,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人性的多样性与混乱展现出来。

剧中人物的心理状况和行为都暗示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挣扎和迷茫。

通过对现实的审视,艾略特探讨了人类精神的分裂和对真实的追求。

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是TS艾略特的诗集,以四个不同的部分展示了诗人对时间和人生的反思。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意象,通过对时间的探索,艾略特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时间的流逝对人类的影响。

诗集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度和博大的意义。

四、《荒漠之歌》《荒漠之歌》是TS艾略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以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寂和沉寂。

诗中描述了城市的冷漠和人们的空虚,反映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生存的冲击。

艾略特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和迷失。

总结:TS艾略特是一位对现代英语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诗歌作品展示了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类存在的反思。

通过各种诗歌形式和风格,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苦闷,呼唤人们对真实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TS艾略特的诗选是现代诗歌的杰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艾略特的著名诗作有

艾略特的著名诗作有

艾略特的著名诗作有
艾略特(T.S. Eliot)是一位著名的英美现代主义诗人,以下是他的几首著名诗作:
1. 《荒原》(The Waste Land):这是艾略特最知名的诗作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它以多声部的方式呈现出对现代社会的破碎感和精神迷茫。

2. 《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这是由四首长诗组成的系列作品,包括《燃烧的男人》(Burnt Norton)、《岩石》(East Coker)、《干燥的山》(The Dry Salvages)和《火与橙子》(Little Gidding)。

它们探讨了时间、记忆、信仰和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3. 《早期的瞬间》(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内心矛盾、不安于自己的中年男性,通过流畅的语言和错综复杂的意象展示了现代人的孤独和焦虑。

4. 《猫》(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这是一本儿童诗集,收录了艾略特创作的一系列幽默、富有想象力的诗歌,后来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猫》(Cats)。

这些诗作中,艾略特运用了复杂的语言和形式实验,探索了人类存在和社会问题,并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和重构。

他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使得他的诗歌在现代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影响了众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

艾略特

艾略特

艾略特T·S·艾略特(T. S. Eliot)是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现代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1888年9月26日,艾略特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他家境殷实,且富有文化氛围。

祖父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父亲是个殷实的商人,母亲亦出生于名门望族,曾从事诗歌创作。

七八岁时,他进了一所地方学校。

1898年秋又转到史密斯学院,他在这里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德文、英文和远古史,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同时还主编《火旁》杂志,毕业时获得了拉丁文学奖。

1906年6月,他进入哈佛大学专修哲学,同时还选修了英、法、德及古希腊各国文学以及中世纪历史、比较文学、东方哲学与宗教等,他的老师中有著名的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和美学家桑塔那那,艾略特受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的反浪漫主义观点影响很深。

这期间,他开始了诗歌创作。

1908年,他阅读了《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一书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拉福格的诗歌。

1910年,艾略特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听过柏格森的哲学课,接触到波德莱尔、拉弗格和马拉美等作家的象征派诗歌。

1911年,艾略特又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

1911年十月,他在哈佛攻读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的哲学。

1914年,他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去德国。

不久,他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经验和知识的目的:布拉德雷的哲学》。

1915年开始定居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并在海格特学校教拉丁文和法文。

1915年,他和埃兹拉·庞德相遇,庞德力促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现代诗的主要阵地《诗刊》上发表。

这一年他和有些神经质的英国姑娘维芬结了婚。

为了生计他只得到一家中学任教,年薪仅140英镑。

1917年,他在罗厄茨银行找到了工作,不久又在《利己主义者》杂志做编辑,1919年,他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圣林》出版。

1921年,由于精神原因艾略待到瑞士疗养。

在疗养院里,他完成了《荒原》。

艾略特

艾略特


• •
• • • •
• 1914年去德国,后转赴伦敦, 入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 • 1915年与英国姑娘维芬· 海渥特 结婚 • 1917年任先锋派杂志《自我主 义》副主编 • 1922年出任文学评论季刊《标 准》主编 • 1927年入英国国籍,并参加了 英国国教 • 1952年艾略特就任伦敦图书馆 馆长 • 1965年1月4日在伦敦去世,葬 于西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合家团圆》(1939)、
《鸡尾酒会》(1950)
三、《荒原》
《荒原》节选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 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 回忆和欲望,让春雨 挑动着呆钝的根。 冬天保我们温暖,把大地 埋在忘怀的雪里,使干了的 球茎得一点点生命。 夏天来得意外,随着一阵骤雨 到了斯坦伯吉西;我们躲在廊下, 等太阳出来,便到郝夫加登 去喝咖啡,又闲谈了一点钟。 我不是俄国人,原籍立陶宛,是纯德国种。 我们小时侯,在大公家做客, 那是我表兄,他带我出去滑雪撬, 我害怕死了。他说,玛丽,玛丽, 抓紧了呵。于是我们冲下去。 在山中,你会感到舒畅。 我大半夜看书,冬天去到南方
(1888—1965)
一、生平
•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1888—1965)是20世纪最重要 的诗人之一。
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 路易斯一个大砖瓦商家庭 1670年移居美国波斯顿 1906年艾略特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 英法文学 1909年大学毕业后,进研究院继续研究 哲学 191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赴巴黎 大学研究柏格森哲学 1911年回哈佛大学准备学位论文 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
(一)荒原的晦涩难懂
• • • • 原因: 1、这首先是时代决定的 2、部分还在于艾略特的哲学思想 3、艾略特的文艺观也决定了他的创作的难 以理解

艾略特,T·S.

艾略特,T·S.

艾略特,T·S.艾略特。

T·S.。

艾略特。

T.S.。

男。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

英国诗人。

批评家。

中文名,艾略特。

国籍,英国。

职业,诗人。

批判家。

正文。

英国诗人。

批评家。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

1670年移居美洲波士顿。

他的祖父迁至圣路易斯。

创办华盛顿大学。

1872年任校长。

父经商,母夏洛蒂·斯特恩斯是诗人。

他的家庭一直保持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的传统。

1906至1910年。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并受到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的影响。

其后去法国。

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哲学。

接触到波德莱尔。

拉弗格。

马拉梅等象征派诗歌。

并以其书评著称。

从20年代起直至去世。

他一直任费柏出版社董事。

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艾略特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

政治上是保皇派。

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他从1909年起发表诗歌,先后出版《诗歌》。

《诗集》。

《四个四重奏》。

《诗集》。

艾略特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歌。

文艺复兴后期英国剧作家和玄学派诗歌的影响。

形象具体准确。

思想和感情融合。

用联想和暗示为联系。

反映了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怀疑和幻灭的情绪。

艾略特到了30。

艾略特40年代又有向宗教中求解脱的情绪。

早期诗歌中最重要的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写上流社会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途中的矛盾心理;《一位夫人的写照》写上流社会妇女生活的空虚;《小老头》通过一个老头子的独白描绘一种空幻的感受。

这些诗歌反映了第一次大战前后英美上层社会人物的精神空虚。

贫乏和绝望。

《荒原》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里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

全诗分5章。

在第一章《死者葬仪》里,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

它需要水的滋润。

需要春天。

需要生命。

而现实则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

既不生也不死。

第二章《对奕》对照上流社会妇女和酒吧间里下层男女市民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盛顿大学
• 1906年,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受业于欧 文·白璧德和哲学家桑塔亚纳.还学习了法,德,拉丁,希 腊等多种语言,广泛涉猎文学,宗教,历史,东方文化等领 域. • 1908年,从阿瑟·西蒙斯《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中 了解到象征主义文学,开始走上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道 路。 • 1909年大学毕业,进研究院研究哲学,开始研究生课程。 • 1910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赴巴黎大学研究伯格森 的哲学,同时广泛接触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拉福格等 诗人的作品。 • 1911 年,春夏期间游历欧洲 , 先后访问伦敦 , 慕尼黑 , 和 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秋天,回到哈佛大学准备学位论 文, 研究意大利哲学家梅农,新黑格尔派哲学家布拉德 雷的认识论,并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
西敏寺大教堂
In my begin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 • 1888 年 9 月 26 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 个大砖瓦商家庭。祖籍英国,曾祖是英国默塞特郡 东科克地方的鞋匠,1670年移居美国波士顿。 祖父威廉( William Greenleaf Eliot )毕业于 哈佛大学神学院, 1857 年创办华盛顿大学, 1872 年 任校长。 父亲亨利( Henry Ware Eliot )毕业于华盛顿 大学,喜欢绘画,曾先后担任一家制砖公司的财务 主管和总裁。 母亲夏洛蒂( Charlotte Chauncy )出自名门, 热爱慈善事业,极有文学天赋,在一些教会报纸杂 志上发表过诗歌。 他的家庭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一直保持着新 英格兰加尔文教的传统。
• •

• • • • • •
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 1914年去德国,因一战转赴伦敦, 凭借着获得的希尔顿 旅行奖学金入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完成了有关布拉 德雷的博士论文 . 在牛津大学期间与庞德相识 , 并成为 终身的好朋友. 1915 年,庞德力促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现代诗 的主要阵地《诗刊》上发表 。 同年与英国姑娘维维恩结婚。 1917年,任先锋派杂志《自我主义者》副主编 1919年,他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圣林》出版。 1921年,由于精神原因艾略特到瑞士疗养。 1922—1939任文学评论季刊《标准》(Criterion)主编, 1925年任费伯出版公司的编辑,从此一直在这里工作。 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参加英国国教. 1939年,维维恩的精神分裂最终导致两个人分居。
T.S.艾略特
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 《荒原》——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艾略特时代 ——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活动
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 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作为英 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名字已 成为现代主义的代名词;艾略特也是一位有着 独特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时代乐曲 的回音”。同时,他的戏剧和批评理论在二十 世纪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铜牌上写着: 诗人和出版商T.S.Eliot 1925-1965年曾在此工作
• 1947年,在精神病院被长期监管的维维恩去世。 • 1952年.就任伦敦图书馆馆长. • 1957年,与秘书瓦莱丽结婚,晚年的诗人获得了梦寐 以求的幸福。 • 1965 年1月4 日. 在伦敦去世 .1 月5 日,《泰晤士报》登 载的讣文称艾略特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诗人” . • 按照他的遗嘱,骨灰安葬在东科克的圣麦克儿教堂,墓 碑上刻有“记住T.S.艾略特,诗人”,铭文引用《四个 四重奏》的诗句“我的开始也就是我的结束”。 • 伦敦西敏寺(也称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诗人之角” 立有一块艾略特的纪念碑. • 获奖情况:1948年,因“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 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获诺贝尔文学奖和英王“劳绩勋 章” 1955年获歌德奖 1959年被授予但丁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