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练习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22ab3c5acfa1c7aa00ccb5.png)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一、填空题1、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是指同一断面、河流(湖库)、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某两个时段进行比较。
比较方法有:和。
答案:单因子浓度比较,水质类别比例比较2、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水质变化情况: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当│△G-△D│>20 时,则评价为。
答案:明显变化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以外的21项指标。
答案: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4、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的一项来确定。
答案:单因子,最高5、湖泊、水库的评价方法采用。
答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6、地表水水质的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进行评价。
答案:算术平均值7、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8、在断面水质定性评价中,对于重度污染的水质评价为类水质,以____色表征。
答案:劣V类,红9、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答案:最差的前三项10、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秩相关系数法11、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答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主要用于评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答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指标。
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2017年6月文案大全目录一、目的意义 (5)二、适用范围 (5)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5)四、排名方法 (6)(一)排名断面 (6)(二)城市水质指数 (6)1.河流水质指数 (6)2.湖库水质指数 (8)3.城市水质指数 (8)(三)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 (9)(四)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9)五、数据统计 (10)(一)断面(点位)城市归属 (10)(二)数据统计和计算 (10)1.缺少监测数据的处理方式 (10)2.上下游断面水质影响的处理方式 (11)(三)数据修约 (11)六、信息发布 (12)(一)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信息 (12)(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信息 (12)文案大全一、目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作为检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准之一,对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排名,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主要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排名的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对各省(区、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排名,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内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可参考执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的通知》(环监测〔2016〕30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的通知》(环水体〔2016〕179号)文案大全《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四、排名方法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包括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

④水域功能完全受损(Not Supporting) 。
在每两年一次的全国范围河流水质评价中,美国各州统计每一水体 功能对应每一功能可达性类别的河段长度, 上报EPA统一汇总 。
背景介绍
表:美国水域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分类统计样表
背景介绍
导致水体受损的水质指标分析
在对河流水质进行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除水域使用功能完全 满足要求以外的其它3 种功能可达性评价类别, 进一步识别水体受 损的水质指标,分为3 种类型:
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断面的其他功能区,以水功能区各断面水质浓度与该站代表的河流长 度、湖泊面积或水库蓄水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功能区的水质代表 值; 5、排污控制区不参与达标评价。 河流长度、湖泊面积及水库蓄水量达标评价:根据各断面监测结果对照水功能区水质目 标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各断面代表的河流长度、湖泊面积或水库蓄水量进行分类统计
质指标及对应河段长度, 并追溯污染成因, 采取具体的水环境整治
措施。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環境)/ 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太平紳士
傳媒關係組
檢控組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1)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2)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3)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4)
環境評估科
環境基建科
環保法規管理科
部門事務科
廢物管理 政策科
2.1 – 5.0
> 5.0
河水水质指数(WQI)以及相应的水质狀 況
WQI
3.0 – 4.5
水质狀況
极佳 良好 普通 恶劣 极劣
4.6 – 7.5
7.6 – 10.5 10.6 – 13.5 13.6 – 15.0
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五年河溪水质指数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307d240d581b6bd97f19ea99.png)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一、...................................................................................................................................... 基本规定6(一)评价指标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 ......................................................................................................................... 数据统计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 评价方法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91.水质评价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 ......................................................................................................................... 基本要求12(二) ..................................................................................................... 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2(三) .....................................................................................................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部分问题的思考

率最大的前3项为主要污染指标。按此 规定,只有当所监测的河流断面100% 均为I~ⅡI类时,方不评价主要污染指
[2004172号),对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加以规范;同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 办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培训班,其培 训教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标。以7月份沁河水质监测结果为例, 沁河设7个断面,按新办法水质类别比
3838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水质变化趋势分
析方法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理顺全国 的地表水评价工作,提高各省、市地表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可比性都具有 积极的意义。但山西省在新评价办法的 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库出口断面水质为Ⅳ类,需指出主要污 染指标(分别为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 指数和总磷)。第二,对于断面数多于 5个(含5个)的河流,按新评价办法规
定(暂行)》中“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
或降低幅度大于或等于20%”作为预警
2010年,汾河水库就因总氮超标,水质 达标率仅为34,8%;201 1年3月以来,因
总氮不再作为评价指标,汾河水库水质 达标率上升为100%。这种达标率的变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 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化 学需氧量、氰化物、砷、六价铬、镉14
众做好解释工作,在评价报告中加强原
因分析和说明,尽量减少公众误解。
指数、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 汞、铅和流量12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
部分省市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 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 稿)》要求,在保证必须参与评价的
地表水环境质量 预警评价方法问题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 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是新形势下 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为做好地 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全国各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ia)、总磷(TP)、总氮(TN )、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1.断面水质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 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1 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
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3.1评价方法分析1.单因子评价法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
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
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水生生物用水(Aquatic Life Use) ;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②鱼类养殖用水( Fish Consumption Use) ; ③贝类养殖用水( Shellfishing Use) ;
保护公众健康
④游泳区用水( Swimming Use) ;
⑤二级接触用水( Secondary Contact Use) ;
精品课件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環境)/ 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太平紳士
傳媒關係組
檢控組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1)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2)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3)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4)
環境評估科
環境基建科
環保法規管理科
部門事務科
廢物管理 政策科
水質政策科
空氣質素政策科
環境保育科
跨境及 國際事務科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解析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 背景介绍 ➢ 主要目的 ➢ 评价指标 ➢ 数据统计 ➢ 评价方法(河流、湖库) ➢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 相关附录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各国都非常重视地表水水质的 监测与评价工作,公众也十分关注地表水环境质量 评价结果。
評估及噪音組
廢物設施組
區域辦事處 (東)
策略評估組 市區評估組 區域評估組
特殊廢物及 堆填區修復組
區域辦事處 (南)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表:美国水域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分类统计样表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导致水体受损的水质指标分析
在对河流水质进行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除水域使用功能 完全满足要求以外的其它3 种功能可达性评价类别, 进一步识别 水体受损的水质指标,分为3 种类型: ① 关键影响指标(major stressor) : 是导致水体使用功能完全受损 的唯一影响指标, 或者对水体完全受损的影响远高于其它指标; ② 中度影响指标(moderate stressor) : 是导致水体使用功能部分受 损的唯一影响指标, 或者对水体使用功能部分受损的影响远高于 其它指标, 或者是水体使用功能完全受损的多个水质指标之一; ③ 轻度影响指标(minor stressor) : 对水体使用功能完全受损或部 分受损有较小影响的指标。
六价铬、铅、镉、石油类
总α、总β、铀、镭、钍等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90年代我国水环境监测数对地表水质的评价方法采用《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
技术规定》(1991)中的方法,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
➢ 2003年《关于开展重点流域水质月报的通知》(环函【2003】2号),评价标准执
⑥饮用水水源(Drinking Water Use) ; ⑦农业用水(Agricultural Use) ; ⑧景观用水(Cultural or Ceremonial Use) 。
社会经济用途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美国河流功能可达性评价方法
河流功能可达性评价类别分为4 个类别: ① 水域功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FullySupporting) ; ②水域功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但其使用功能受到威胁( Fully
Supporting but Threatened) ; ③水域功能部分受损( Partially Supporting) ; ④水域功能完全受损(Not Supporting) 。
在每两年一次的全国范围河流水质评价中,美国各州统计每一水 体功能对应每一功能可达性类别的河段长度, 上报EPA统一汇总 。
➢ 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始于1973年,当时建制于卫生
防疫部门,1974年开始独立建制,已沈阳为首的一 大批大城市相继挂牌成立了环境监测站。
➢ 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与评价工作,经过30 多年的
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我国20世纪70年代水质污染状况以无机污染物和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现有评价办法存在的问题:
➢ 单因子评价的“一票否决”或“一刀切”的
问题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存在的问题
1、氨氮和总氮的问题
2、总磷在河流和湖库中标准值不统一的问题(河流Ⅲ类标准0.2mg/L、湖库Ⅲ
类标准0.05mg/L) 3、粪大肠菌群的问题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美国的水质评价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水域功能区分类标准, 在进行全国范围的水质评价时, 依据《清洁水法》305b 条款水质评价相关规定, 统一考虑8 类水域使用功能:
酚、汞、铅、水位
评价,水位用于水质变化趋势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2009年3月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水质月报改为采用24项指标
评价,多采用的是单因子评价办法,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
➢ 常用的综合污染评价方法主要有:
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 污染分担率 污染负荷比
行《地表水环境量标准》(GB3838-2002),监测指标见下表
水体 河流
湖库
监测指标
备注
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 流量用于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流量
水温、pH、电导率、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透明度、叶绿素 a 不参与水质类
BOD5、氨氮、石油类、总氮、总磷、叶绿素 a、挥发 别的评判,参加湖库富营养化的
重金属污染为主,1987年颁布了《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1994年开始修改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 早期的地表水河流监测指标见下表: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 硫化物、氟化物、硫化物、
河流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 总铬、铜、锌、大肠菌群、
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 美国河流功能可达性评价方法总结
➢ 美国的水环境功能达标评价4 个类别。 ➢ 对每一个功能可达性评价类别, 统计对应的河段长度, 以定量分
析河流整体的功能达标情况。
➢ 对除水域功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的其它3 个水域功能类别, 按关
键影响指标、中度影响指标、轻度影响指标3 种类型, 归类统计 各水质指标及对应河段长度, 并追溯污染成因, 采取具体的水环 境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