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变迁与语用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变迁与语用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变迁与语用研究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想。

随着时代的演变,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和演化。

与此同时,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不同的语用条件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变迁与语用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一、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变迁1. 古代汉语的崛起与发展古代汉语是指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演变过程,这一时期的汉语逐渐成为中国的通用语言,并且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古代汉语的特点包括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以及古汉字的使用等。

2. 文言文的兴盛与衰落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深深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其繁复的语法结构和难以理解的句式给读者带来了困扰。

近代以来,白话文成为主流文体,促使文言文走向了衰落。

3. 白话文的崛起与发展白话文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表达形式,它以简练、通俗、易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白话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语言文学的普及率,并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4. 现代汉语的新动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不断更新,包括一些新词汇、新用法的出现,以及汉字简化的推行等。

这种变迁使得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用研究1. 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语言使用是基于特定语境的,这包括与时间、地点、社会背景、交际对象等相关的因素。

在汉语言文学中,语用研究探讨了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方式,例如对于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语义的解读。

2.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汉语言文学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语用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效果,以及它们如何创造丰富的文学意象和情感表达。

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研究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体现在他们的用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方面。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它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对于学习和理解汉语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一、语法结构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洁,以主谓宾的基本句式为主。

但是,汉语又具有灵活变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变换词序、使用虚词和助词等手段来表达不同意思和语境。

1. 词序变化:汉语的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变化。

一般来说,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语-动词-宾语,但是根据语境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词序可以前后调整。

例如:他吃了苹果。

-> 苹果他吃了。

2. 虚词使用:汉语中的虚词是没有实际词义的,但是在句子中起到了重要的语法作用。

有些虚词用于连接句子成分,例如“的”、“地”、“得”等,有些虚词则用于表示动作的方向、状态等,例如“在”、“往”、“向”等。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我喜欢吃的是水果。

3. 助词的运用:助词在汉语中起到了连接词和句子成分的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汉语的助词有很多种类,如“了”、“在”、“得”等,每种助词都有自己的语法用法和意义。

例如:他在看电视。

他看电视看得很认真。

二、语用功能的应用语用是指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功能。

现代汉语的语用功能丰富多样,包括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不同的语言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1. 陈述功能:陈述是常见的语用功能,用于客观地叙述事实、描述事物和表达意见。

在陈述句中,常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式,通过修饰词和补语的运用,可以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意思。

例如:他是一名医生。

这本书很有趣。

2. 疑问功能:疑问是用于询问和征求对方意见的语用功能。

疑问句的语序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谓语+主语的形式,通过语调和疑问词的选择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你是谁?你昨天去哪里了?3. 祈使功能:祈使是用于表示请求、命令或建议的语用功能。

祈使句通常以动词开头,省略了主语,语气直接且明确。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并解释语用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之一是多义性。

汉语中的词语具有多种解释,尤其是一些虚词和意思模糊的词语。

例如,动词“吃”可以表示进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享受或感受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其次,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言外之意和留白。

汉语的交际方式通常比较含蓄和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因素来推断对方的意图和含义。

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表面上的字面意义中。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通过分析语言和交际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

另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

汉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称呼他人时会使用敬语,表达感谢时会使用客气的措辞。

这种语言特点反映了汉语文化中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和亲和力。

最后,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

汉语中的情感和语境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和语境变化,从而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多义性、言外之意和留白、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及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和准确性。

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学概论 语用概述

语言学概论   语用概述

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一、语用概述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能够进一步介绍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通常规律,能够深刻理解在存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并使骂人者能够精确地传情言之有物、拨号者能够以获取话语原意,以达至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有关要素(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应承者(包含说者和作者)都就是必须通过讲出某些话以同时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为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a.请你关上门。

(请求)b.我命令你关上门!(命令)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跑了!(威胁)2.分析应承者同时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语用策略:就是应承者用什么方式非政府话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K568话者认知其语用意图并在拨号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未知信息至未明信息的策略(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比如:一部小说中存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至澳门狂打赌,赢得一干二净。

有人不知情,想要恳请他冠名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道:他刚从澳门回去,缺钱了!(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拨号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所云应承者的语用意图。

比如:a:面条里Though辣油吗?b:我就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应承者用语言符号抒发的具体内容。

比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存有好处。

2.你好!(问候语)(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2.言外语境:即为言语抒发时的具体内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说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

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本文从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回顾了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现状,发现需要进一步拓宽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范围,建立更加完善的汉语中介语语用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尤其是语用教学中输出训练和测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为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高效的方法、途径。

标签:中介语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赵杨(2015)认为,中介语语用是非本族语者对言語行为的理解与产出以及与二语相关的语用知识的习得。

掌握汉语语用知识、具备汉语语用能力才会减少或避免汉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顺利进行交际;而掌握学习者习得汉语语用规则的特点及其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规律会使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更加合理、有效;而且,唯有全面掌握并分析、研究汉语的语用需求与运用规律,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实用。

(李军、薛秋宁,2005)二、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中介语语用研究大多在言语行为框架内开展,言语行为是语言所共有的,不同语言的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赵杨,2015)。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

(一)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理解包括对语言形式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对语境中言语行为(话语意图)、间接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的理解。

1.学习者如何理解语用意图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各不相同的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从话语形式去理解言语行为的现象(Carrel,1981)。

对话语意图尤其是言外之意的理解在日常交际中很重要(李军、薛秋宁,2005)。

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在从语言形式去理解话语意图的逐步推进中因汉语语用知识的不足而不得不借助于母语。

2.影响语用意图和言外之意理解的因素影响学习者对汉语语用理解的因素有汉语表达形式和语境、学习环境和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居住时间以及学习者现有的相关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和习惯等。

现代汉语语用的含义

现代汉语语用的含义

现代汉语语用的含义
现代汉语语用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规范、意图表达和交际效果。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社会交往、交流和理解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的意义是如何通过交际来实现的。

现代汉语语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语言交际行为: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如请求、命令、询问、劝说等,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语用意义:研究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含义,即词句的使用情景和指称对象对其意义的影响。

语用规范: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包括礼貌用语、交际策略等。

言语行为准则:研究在语境中合适的言语行为,以及不同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交际效果。

言语行为的歧义和推理:研究言语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歧义现象以及言语推理的过程。

社会文化因素: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如语境、社会角色、身份地位等。

现代汉语语用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交际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交际失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教育、翻译、广告、媒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76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76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近百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的热点。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历程。

关键词:处置句;句法;语义;语用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

自王力先生把“把”字句命名为“处置句”之后,数十年来,处置式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汉语语法学上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下面本文将从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和教学等方面来回顾处置句的研究。

一、处置句的句法研究现代汉语的处置句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的研究上面。

“把”字句的句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条件的研究和“把”字句与相关句型的变换关系研究。

“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起源于吕淑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和《“把”字用法的研究》中,他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和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的“把”字的用法,提出了“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和“谓语复杂”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动词的处置意义、宾语的有定性,这些都是消极条件,只有第三个条件———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发展起这个把子句式的推动力”。

他的这种观点不仅开创了“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而且对“把”字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最好的看法。

以后的“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孤立地分析“把”字句结构中的某个成分。

有的从动词出发,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动词,如郭德润的《“把”字句的动词》(1981)。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宾语,如王还的《“把”字句中“把”的宾语》(1985)。

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状语,如李增吉的《试谈“把”字句中其他状语的位置》(1992)。

另一种情况是将“把”字句结构中的相关成分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考察。

这类文章有宋玉柱的《谓语另带宾语的“把”字句》( 1981)和《关于述语为“进行”的“把”字句》(1988)、王惠的《“把”字句中的“了”、“着”、“过”》(1993)等。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一、引言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研究语序、虚词、词类、语气与功能、句型与句式以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汉语的内在结构和表达特点,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本质。

二、语序研究语序是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汉语的语序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排列顺序。

通过研究语序,我们可以了解汉语表达信息的方式,探究语言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虚词研究虚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词类,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辅助和表达语气等作用。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探究虚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四、词类研究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类具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功能。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词类的划分和辨析,探究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内涵,以及词类在句子中的组合方式和表达效果。

五、语气与功能语气是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语气可以传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语气的研究,探究不同语气的表达方式和功能,以及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探究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

六、句型与句式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句型和句式,不同的句型和句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和语法特点。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句型与句式的分类和研究,探究不同句型和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句型与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句子的信息结构和语义关系,探究句子信息的组织方式和意义表达。

七、特殊句式研究汉语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句式,如被动句、把字句、强调句等。

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方式和语法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特殊句式的研究,探究特殊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特殊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特殊句式的语用功能和语义内涵,探究特殊句式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作者:王道英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刊名:
汉语学习
英文刊名: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年,卷(期):2003(4)
被引用次数:3次
1.Yule G Pragmatics 1996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 tics 1999
3.THOMAS J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1995
4.SEARLE J Speech Acts 1969
5.Morris C Signs Language and Behavior 1946
6.Li Charles N;ThompsonS A 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1981
7.Levinson S C Pragmatics 1983
8.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 1995(04)
9.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1996
10.范晓汉语的句子的类型 1998
11.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 1985(06)
12.范开泰省略、隐含、暗示 1990(02)
13.冯广艺语境适应论 1999
14.陈平话语分析说略 1987(03)
15.陈平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 1987(05)
16.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1983
17.Halliday M A K;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 1976
18.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19.Reprinted in Bar-Hillel Aspects of Language 1970
20.Bar-Hillel Y Indexical Expressions[外文期刊] 1954(63)
21.左思明汉语语用学 2000
22.周小兵句法、语义、语篇 1996
23.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1996
24.易仲良语用学的方法论解释力 1996(01)
25.徐盛桓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和语用推理 1993(01)
26.徐盛桓新Grice会话含义理论和含义否定 1994(04)
27.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 1998
28.徐赳赳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 1990(05)
29.徐趔赳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 1993(05)
30.熊学亮英汉前指对比研究 1999
31.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 1999
32.西槙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 1992
33.邢福义;汪国胜;吴振国;萧国政"八五"期间的现代汉语研究 1996
34.王占馥汉语语境学研究 1998
35.王建平语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92
36.王福祥话语语言学概论 1994
3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2000
38.史有为主语后停顿与话题 1995
39.施关淦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1993(02)
40.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 1999
41.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1996(01)
4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 1997
43.钱冠连语用学在中国的起步与展望 1990(02)
44.吕叔湘;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 1985
45.刘哲论话语的衔接手段与话语的连贯及语义分层 1994(03)
46.劲松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1992(02)
47.胡壮麟语用学 1980(03)
48.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 2000
49.贺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1992(05)
50.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5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1988
52.何自然我国近年来的语用学研究 1994(04)
5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 1989
5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2000
55.曹逢甫;谢天蔚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 1995
1.郝红艳汉语语用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
2.熊晶论语境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关系[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3.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4(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anyxx20030401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