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控制网的布设

合集下载

GNSS控制网建网与数据处理

GNSS控制网建网与数据处理

GNSS网平差
38
2、切换到“控制点” 列表,双击某站点进 行编辑。输入控制点 目标坐标。直至把所 有的已知点坐标都输 入完毕。如图所示:
数据解算与平差
GNSS网平差
39
3、选择管理区“网平差 ”->“平差设置”,
进入“平差设置”窗口
,如图所示。
数据解算与平差
GNSS网平差
40
4、进行网平差 执行管理区“网平差” 下的“平差”,软件会 弹出平差工具,如图所 示。
要求如下:
等级 二等
相邻点平均 距离(km)
9
固定误差 a0(mm)
≤5
比例误差 b0(10-6)
≤2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1/120000
三等
5
≤5
≤2
1/80000
四等
2
≤10
≤5
1/45000
一级
1
≤10
≤5
1/20000
二级
<1
≤10
≤5
1/10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 cm。
1.调整高度截止角; 2.调整采样间隔; 3.尝试BDS不参数解算、或GLONASS不参与解算,或
单GPS解算。 4.调整基线残差序列
4.1.把偏离中线较大的卫星信号截取 4. 2.把波动较大的卫星去掉 4.3.把质量差的卫星信号去掉
数据解算与平差
GNSS基线处理
36
调整解算参数后对基线再次解算,反复处理,直到重复基线、同 步环、异步环全部合格为止。
数据解算与平差
32
GNSS基线处理
选择“处理基线”->“处 理全部”,系统将采用默 认的基线处理设置,处理 所有的基线向量。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具有全球导航定位能力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全称为Global Navigtion Satallite System,英文缩写GNSS。

目前已有的导航系统有: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24+6);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30)。

正在发展的有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27+3);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30+5)。

本任务主要认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完成工程建设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一、GPS定位系统的组成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部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2.1。

图1.2.1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1.空间部分如图1.2.2所示,GPS的空间部分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可活动的备用卫星。

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平面上绕地球运行,各轨道面之间夹角为60°,运行轨道平均高度为20 200 km,卫星运行周期11 h 58 min(12恒星时)。

这样的布局可以保证地球上任一点,任意时刻可以收到4颗以上卫星信号,实现实时定位。

图1.2.3为工作卫星外形,主要作用是向地面用户连续不断发射用于定位导航的卫星信号。

2.地面监控部分GPS的监控部分是由分布在全球的若干个跟踪站构成的监控系统组成,根据作用不同,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5个监控站、3个注入站组成。

图1.2.2 GPS卫星星座分布图1.2.3 GPS工作卫星(1)主控站设立在美国科罗拉多的法尔孔空军基地。

它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卫星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各卫星的星历、卫星状态、钟差改正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卫星中;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工作。

轨道交通GNSS_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分析处理

轨道交通GNSS_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分析处理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电气与信息工程总第877期第6期2024年3月收稿日期:2023-09-12作者简介:李谋思(1991—),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监测及测量。

轨道交通GNSS 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分析处理李谋思1 刘志锋2(1.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2;2.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摘 要:【目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平面首级GNSS 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及数据分析处理,总结项目经验。

【方法】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平面首级GNSS 控制测量的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以某市轨道交通四号线GNSS 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处理过程为例,采用框架网、线路网的分级布设,介绍了地铁GNSS 控制网的主要精度要求、测点布设原则、外业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流程、质量检验等方法。

【结果】控制网布设时应与相邻线路控制网重合点进行联测;点位选取除须符合规范要求外,还应与线路走向及施工相配合,与相邻线路控制点联测,保证点位精度;数据处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同步环及异步环精度,针对长基线、车站附近控制点等重要位置应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边长观测及修正。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平面首级GNSS 控制网的布设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数据分析处理对技术人员经验要求较高,该控制网测设,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GNSS 控制网布设;框架网;线路网;数据处理;轨道交通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6-0011-05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6.002Establishment and Data Analysis of GNSS Control Network of Rail TransitLI Mousi 1 LIU Zhifeng 2(1.Wuh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urveying Co., LTD, Wuhan 430022, China; 2.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China)Abstract: [Purposes ]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layout method and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thefirst level GNSS control network for urban rail transit, thus summarizing project experience. [Methods ]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level GNSS control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transit plan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ak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of the GNSS control network for Line 4 of a certain city's rail transit as an example, the hierarchical layoutof the frame network and the line network is adopted. The main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the subway GNSScontrol network, the principle of measuring point layout, the field collection process, data processing flow,quality insp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are introduced. [Findings ] When laying out the control network, it is advisable to conduct joint measurement with the overlapping points of the adjacent line control network. The selection of point positions should not only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s, but also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line dire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the adjacent line control point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point positions; During the data processing proces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ccuracy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loops. For important partssuch as long baselines and control points near stations, measurement robots can be used for edge lengthobservation and correction. [Conclusions] The layout of the first level GNSS control network for urban rail transit is a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process, and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require high ex⁃perience from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control network measurement can well meet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nd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GNSS control network deployment; frame network; line network; data process; rail transit0 引言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的在建地铁线路快速增加,线路之间穿越、交叉越来越频繁,超长站间距也越来越普遍。

GNSS网3

GNSS网3

GNSS网1一、填空题(共18题,100分)1、基准站网由()、()、()组成正确答案:基准站、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2、连续运行基准站设备有:()6种。

正确答案:GNSS接收机、GNSS天线、不间断电源,计算机和机柜气象设备、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备3、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基建设备有:()6种组成正确答案:防雷、电气、通信、观测墩、观测室、工作室4、国家基准站网:全国均匀分布,站间距()km作用:用于维持和更新()参考框架开展全国范围内高精度定位、导航、工程建设、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

正确答案:100-200国家地心坐标5、区域基准站网:服务于省、市、自治区。

站间距70km,<70km提供()精度的服务,>70km提供()精度的服务。

正确答案:厘米级、分米级6、国家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五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基准站信息、站坐标及精度、站速度、气象数据7、区域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四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基准站信息、站坐标及精度、气象数据8、专业应用基准站网的基本产品有哪一种()正确答案:原始数据9、国家基准站网提供的高级产品有哪四种()正确答案: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事后及预报精密星历、精密卫星钟差、电离层及对流层10、区域基准站网提供的高级产品有哪两种()正确答案:实时载波相位和伪距差分数据、气象数据11、基准站的观测环境要求:a:应远离()的()等,距离不小于()m。

b:选点时应避开易产生()的地物(如高达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距离应>()m。

60()正确答案:稳定、屋顶13、基准站的依托保障a:便于接入的()。

b:稳定、安全可靠的()c:便利的(),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d:良好的()条件e: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保障f:具有良好的()环境。

正确答案: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电源、交通、土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14、基准站选择后提交成果a:()报告b:()照片c:()或其他用地文件d:()证明或建筑物结构证明e:()之记f:()数据和结果分析g:收集的其他资料。

GNSS控制网观测与平差

GNSS控制网观测与平差

在GPS观测技术出现之前,一般平面控制网都是采用三角网、导线网等形式进行观测。

90年代我国引入了GPS观测技术,由于其精度高且控制点间不需通视的优点,很快就成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观测手段。

现在除美国的GPS以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BD)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全球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GNSS,原来的GPS接收机发展到现在基本上都能同时接收GPS、GLONASS、Galileo、BD等卫星信号,所以现在在称为GPS接收机已经不太准确,一般称为GNSS接收机,原来的GPS观测技术也扩展为GNSS观测技术,采用GNSS技术进行观测的平面控制网则称为GNSS控制网。

本文就GNSS控制网的观测和平差进行介绍。

一、GNSS控制网的设计GNSS控制网设计最重要的是确定控制网的等级。

GNSS测量规范比较多,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

由于不同的规范对等级的规定不一致,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等级为B、C、D、E(A级为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也是B、C、D、E四级,《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精度级别为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所以要确定GNSS控制网的等级,首先要确定采用的技术依据,也就是用哪个规范。

这个就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确定,如果实在不确定采用哪个规范,可以直接采用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图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精度等级规定图2 《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精度等级规定根据采用的规范确定好GNSS控制网的等级后,就可以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

主要有坐标系统的确定,起算点的选择,控制点点位及布网概略设计,采用的GNSS接收机与数据处理软件及平差软件,控制网观测、数据处理及平差技术要求及上交成果资料等内容。

控制测量-GNSS静态

控制测量-GNSS静态

2.2.埋石
(1)建造觇标或观测墩 点位选定后,要把它固定在地面上,需要埋设带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便长期 保存。觇标或观测墩建造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规定的要求。
(2)标识埋设 标石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保证其稳固和能够长期保存的原则下,视所在地区 和控制点的等级不同,埋设的标石可有所差异。 埋石工作结束后,要到所在 地的三、GPS测量
3.1 基本要求
B、C、D、E级GPS网观测的基本要求:.
3.2.作业要求
(1)架设天线时要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 (2)认真检查仪器、天线、电源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观测。 (3)开机后应输入测站编号(或代码)、天线高 等测站信息。 (4)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 mm。 (5)观测手簿必须在观测现场填写,严禁事后补记和涂改编造数据。 (6)定时检查接收机各种信息,在手簿中记录需填写的信息,特殊情况在备注栏中注明。 (7)认真操作仪器,严防碰动仪器、天线和遮挡卫星信号。 (8)雷雨季节观测时,仪器、天线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闭接收机并卸下天线。 (9)一时段观测中不应进行一下操作: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 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GNSS测量以其观测简便、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观测处理自动化、可获取 三维坐标、全天候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地测量领域。GNSS用于控制网的建立, 通常采用静态观测模式,并执行GB/T28588 201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 准站网技术规范》和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3.GNSS网设计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包括:1)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2)要有足够的点位密度;3)要有统一的规格; 4)分级布设、逐级控制,先整体、后局部。

GNSS控制网逐级布网与跨级布网的精度分析

GNSS控制网逐级布网与跨级布网的精度分析

GNSS控制网逐级布网与跨级布网的精度分析作者:蒋进优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03期摘要: GNSS定位技术与传统控制测量技术相比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使其在大地测量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自贡控制测量项目,从布网方案、控制网的等级、限差与级差的计算方法、精度四个方面对逐级布网与跨级布网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GNSS布网完全可以摆脱逐级发展、层层控制的束缚,可跨越一到二级进行布网。

随着CORS技术的发展,某些地区可以取消控制网的布设,直接测定测站点或进行碎部测量。

关键词:逐级布网跨级布网级差精度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210-02GNSS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的最初目的是为海陆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核爆监测、情报收集、爆破定位以及应急通讯等服务。

而对GNSS技术的应用开发表明,GNSS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当初的目的,而且用GNSS卫星发来的导航定位信号还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乃至厘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GNS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尤其在测量界的控制测量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由于受传统常规控制测量的影响,即常规控制网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一系列原理与原则,也就是说,由高级到低级,逐级发展,层层控制。

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工程还是采用的逐级布设的原则。

1 GNSS布网规范要求的布设原则与生产实际布设(1)各规范要求布设的原则:各级GNS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1];首级GNSS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GNSS网可逐级布网、越级布网或布设同级布网全面网[2]。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GNSS定位测量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GNSS定位测量》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承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GNSS定位测量》精湛技能认证项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情境导入为教学理念。

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高专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测绘工程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测绘类专业学生,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房屋建筑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使用。

针对测绘在各行业的中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确定了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和地籍测绘员5个测绘行业特有职业。

这5个职业与房产测量员一起构成了测绘行业6个特有职业。

通过对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和房产测量等岗位进行调研,并对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工作任务。

设置教学项目和任务。

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地籍测量员和房产测量员6个职业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参见表2。

表1 大地测量员工作任务分析表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级别
B
C
D
E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条 ≤6
≤6
≤8
≤10
¾ 重复基线 同一条GPS边观测多个时段,可得到多个基线结果。
三、GNS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GPS基线向量网的设计原则
(1)选点原则 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 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 碍物。 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 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 压输电线等。 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 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三、技术设计
1. 完整的技术设计内容
¾数据处理方案 详细的数据处理方案,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理所采用
的软件和处理方法等内容。 对于基线解算的数据处理方案,应包含如下内容:基线解
算软件、参与解算的观测值、解算时所使用的卫星星历类型等。 对于网平差的数据处理方案,应包含如下内容:网平差处
理软件、网平差类型、网平差时的坐标系、基准及投影、起算 数据的选取等。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 监测网络建设及意义
一、GNSS测量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程序 1、技术设计(依据是测量任务书和 GPS测量规范) 2、选点 3、埋石 4、仪器的检验 5、观测 6、外业成果的记录和整理 7、数据处理 8、成果验收和上交资料
一、GNSS测量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步骤
1、测前 ·立项:目的、范围、点位数量与分布、精度要 求、成果内容、时限、经费 ·技术设计 ·测绘资料的收集 ·仪器检定 ·踏勘、选点埋石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D km
AA
≤3
≤0.01
1000
A
≤5
≤0.1
300
B
≤8
≤1
70
C
≤10
≤5
10~15
D
≤10
≤10
5~10
E
≤10
≤20
0.2~5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3、GPS网的精度和密度设计
(1)GPS网的等级 GPS网中相邻点的距离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A级GGPPSS各控级制控网制由网精卫度星指定标位(连GB续/T运1行831基4-准200站9)构成
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C
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1×10-6),以及建立区域、城市及工程 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D
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1×10-5)等
用于中小城市、城镇以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 E 测、建筑施工等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4、GPS控制网的基准设计
¾ 原因 GPS测量得到WGS84坐标系下的基线向量,而通常采用
设计目的
为了圆满的完成测量工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外业工作效率 为了对外业测量成果进行检验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数据成果
三、技术设计
1. 完整的技术设计内容
¾项目来源 项目的来源、性质。即项目由何单位、部门下达、发包,属
于何种性质的项目等。 ¾测区概况
测区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 通讯条件等。 ¾工程概况
¾施测方案 测量采用的仪器设备的种类、采取的布网方法等。
¾作业要求 选点埋石要求、外业观测时的具体操作规程、技术要求
等,包括仪器参数的设置(如采样率、截止高度角等)、对中 精度、整平精度、天线高的量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等。 ¾观测质量控制
外业观测的质量要求,包括质量控制方法及各项限差要求 等。如数据删除率、RMS值、RATIO值、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 闭合差、相邻点相对中误差、点位中误差等。
一、GNSS测量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步骤
2、测中
实地了解测区情况 观测期间卫星状态的预报 确定作业方案 外业观测(作业模式的确定) 内业处理
数据传输、转储 基线解算 质量评估
一、GNSS测量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工作步骤
3、测后 结果分析 网平差 质量评估 技术总结 成果验收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三、GNS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GPS基线向量网的设计原则
(1)选点原则
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 便的地方。 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提高可靠性的原则 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 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 保证每点与三条以上的独立基线相连。 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
¾提交成果要求 规定提交成果的类型及形式;若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总局
或行业发布新的技术设计规定,应据之编写。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设计依据
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书 规定了测量任务的范围、目的、精度的密度,提交成
果的资料的项目和时间,完成任务的经济指标等。 GNSS测量规范及规程
GNSS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 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的是指导规范GNSS测量工作。
若GPS测量成果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应该选择或联 测足够多的两坐标系的公共点,一般大于3;
起算点数目越多,GPS网和原有网的吻合越好,但 可能会损失现有GPS网的测量精度,起算点为3~5个时, 既能保证坐标系的一致,又可保证GPS网的测量精度;
起算点在网中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分布在网中的一侧; EDM测距边作为起算边长时,数量在3~5条为宜,但是
工程的目的、作用、要求、GPS网等级(精度)、完成时间、 有无特殊要求等在进行技术设计、实际作业和数据处理中所必 须要了解的信息。 ¾技术依据
工程所依据的测量规范、工程规范、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技术 要求等。
三、技术设计
1. 完整的技术设计内容
¾现有测绘成果 测区内及与测区相关地区的现有测绘成果的情况。
三、GNS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GPS基线向量网的设计原则
(3)提高精度的原则 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间的直接 观测基线。 建立框架网。 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 适当引入高精度测距边。 若要进行高程拟合,水准点密度要高,分布要均匀,且要将拟 合区域包围起来。 适当延长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时段。 选取适当数量的已知点,已知点分布均匀。
σ = a2 + (b ⋅ d )2
σ :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ppm或10-6)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3、GPS网的精度和密度设计
(1)GPS网的等级 GPS网的固定误差与比例误差
级别 a固定误差
固定误差a mm
比例误差b ppm
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
地心坐标各分量
级别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相对精度
年平均中误差/
(mm/a)
(mm/a)
mm
A
2
3
1×10−8
0.5
级别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mm
mm
B
5
10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
C
10
20
邻点间距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不宜超过该网
D
20
40
平均E 点间距的2倍20
40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n r = n b − ( N − 1) = ( N − 1)( N − 2 ) / 2
接收机数N与GPS边数n 和同步闭合环数nr(最少个数)的 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N
2
3
4
5
6
n
1
3
6
10
15
nr
0
1
3
6
10
三、GNS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5、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¾ 独立观测环(异步环) 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各级
EDM边的两端点高差不应过大;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4、GPS控制网的基准设计 ¾ 注意事项
起算方位不宜过多,可以布设在网中的任意位置 GPS观测得到是大地高,联测水准高程后才能将高程转 换为正常高,联测规定为: (1)A、B级网应逐点联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 面精化要求联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 (2)A、B级网点的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C级网点 的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 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联测。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二、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设计依据
规范的内容: 精度分级 网的设计要求 选点与埋石的要求 仪器设备 类型要求 检定内容 外业观测及记录要求 数据处理 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
三、技术设计
3、GPS网的精度和密度设计
(1)GPS网的等级 等级: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PS基线向量网被分成了AA、 A、B、C、D、E六个等级。 等级GPS网的精度指标:以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示, 其具体形式为: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 ¾ 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三、GNS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
5、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2)GPS测量的基本概念 ¾ 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 的闭合环。同步环各边的坐标差分量之和即为同步环闭合差。 ¾ 独立基线
GPS控制网中相互之间不能构成检核条件的边,称为独立 基线。N 台GPS同步观测可得到基线边条数 J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