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其实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学案博苑11-20 0516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囚绿记》学案一内容感知《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散文里,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绿色”,既是的本色,也是他的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陆蠡(lǐ)淅沥(xī lì)移徙(xǐ)婆娑(pó suō)涸辙(hé zhé)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ó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嵌(qiàn)揠苗助长(yà)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2.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囚绿记》教案(推荐五篇)

《囚绿记》教案(推荐五篇)

《囚绿记》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这是多高的评价!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绿是怎样被囚的?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用规定符号圈点勾画填写。

绿——绿——囚绿——绿——绿(遇绿→ 赏绿→ 囚绿→ 释绿→ 怀绿)学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喜爱之情)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择绿的原因)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2-1《囚绿记》学案

2-1《囚绿记》学案

《囚绿记》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导读1.简介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日,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暂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2.解题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3.背景本文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民族危亡之际那株倔强的常春藤也便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导思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3.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

4.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5.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7.“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四、导练[跟踪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2.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囚绿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文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注重审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绿”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探究其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对话、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提到绿色,你会想到什么?生命、希望……(学生自由发挥)绿色是美丽的,绿色是美好的,我们喜欢,文人墨客也喜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家陆蠡的《囚绿记》,去感受这个有着“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作家心中的那一抹“绿”。

二、解题课前预习问题:文题中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学生解答——“绿”是指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指“我”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我的桌前,以便时时欣赏。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文章哪几个段落集中写了“囚绿”?这株常春藤在被囚之前和被囚之后与作者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依次找出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体会其感情变化。

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明确——(1)写作思路:遇绿(第1-4段)—赏绿(第5-7段)—囚绿(第8-12段)—放绿(第13段)—念绿(第14段)。

(2)对常春藤的称呼及感情变化称呼:“绿影”(第4段),“绿色”(第5—8段),“绿友”(第10、14段),“绿囚”(第12、13段)。

分析:“绿影”“绿色”的称呼,作者还是把“绿”当作物来看,而“绿友”“绿囚”的称呼,说明作者已把“绿”当作有感情的人来看,这表明作者对“绿”的情感在不断的升温。

学生根据行文思路,试着用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一见钟情——日久生情——情不自禁——一往情深四、鉴赏语言,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感1、学生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完成任务:给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记号。

《囚绿记》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囚绿记》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囚绿记》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囚绿记》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囚绿记》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小说《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结构;(3)掌握小说《囚绿记》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4)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2)加深学生对现代文学与文化价值的感悟,强化其人文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结构,以及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2)教学重点也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囚绿记》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价值观;(2)教学难点也在于培养学生对小说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解法:根据小说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发掘其中的深刻寓意和主题思想;2、问题思考法:通过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和结构,提高其阅读和理解能力;3、讨论法:通过学生互动讨论、辩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介绍小说《囚绿记》的作者及其背景。

2、分析小说《囚绿记》的结构和主要情节:(1)第一部分:囚禁(2)第二部分:逃亡(3)第三部分:流浪(4)第四部分:决定(5)第五部分:回归3、分析小说《囚绿记》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4、阅读小说《囚绿记》的片段和文本,进行交流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老师介绍小说《囚绿记》的作者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创作经历,引导学生对小说及其主题思想有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结构和主要情节(一)主要介绍小说《囚绿记》的第一部分:囚禁,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孔建国的受囚和痛苦经历,并对其人物形象做出初步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全文,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的同时,领会“绿”的深层象征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含蓄优美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预习分享:
1.作者简介:
陆蠡:
2.字词积累
陆蠡瞥见移徙猗郁
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
二、重点解析
1.找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其相对应的情感变化?
2.重点剖析中心环节“囚绿”,引导学生探讨“绿”的一般象征含义和深层象
征义。

1)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

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方法:结合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有关信息,和作者简介资料等理解写作意图。

3)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情与景联系起来的?
三、练习与实践
请大家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色。

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森林。

用你的笔
把他们收藏起来。

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让我们时时感受生命的绿色。

四、拓展阅读:
春之怀谷张晓谷
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一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
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起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