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1. 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儿童感知觉能力。
3. 培养教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发展感知觉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2.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环境因素:如教育、文化等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等3. 感知觉训练的基本方法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儿童感知觉整合能力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锻炼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感知觉发展4. 感知觉训练在教育中的应用日常生活教育: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专业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相应的感知觉训练课程5. 教师在儿童感知觉发展中的作用观察与评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为教学提供依据引导与支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儿童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促进感知觉发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训练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知觉训练的应用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感知觉训练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报告:评估学员设计的感知觉训练活动的创新性、实用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库:收集各类儿童感知觉发展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感知觉训练器材:准备各类感知觉训练器材,如拼图、沙盘、益智玩具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论文、资讯,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第二讲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课件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Thanks
幼儿形状 知觉的发
展
12个月能 根据有限 信息建构 图形;
3~4个月 能知觉到 形状;
9个月能 把近似轮 廓的光点 知觉为形
状;
• 上:出生三周的儿 童喜欢看左边构图 简单的大格子棋盘, 出生8-14周的儿童 更喜欢看右边构图 复杂的小格子棋盘。
• 下:左边的有黑白 格,右边是一个灰 色、无对比性的图 形,出生几周的新 生儿明显地喜欢看 左边那个像棋盘的、 对比性大的图形。
4.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 正相关。
如较小幼儿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生活中,常会看 到这样有趣的事情: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六点半就可以打开 电视看了,孩子等的不耐烦,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六点半。而 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大约要到7岁左右。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
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必须依靠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知觉形 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物体比较容易,知觉形状差异较大的物体比困难 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比较容易,判断椭圆、长 方形和菱形的大小比较困难。 苏联的研究认为,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3岁的儿童能按照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6~7岁的儿童大多数能用视觉从一堆积木中指出大小相同的。
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小婴儿常常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 是与经验有关。 又如学前儿童常常分不清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或常常以为掩 盖者是大的,被掩盖者是小的。当经验增加之后,才知道实际上两个 物体大小相同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

这篇关于幼⼉感知觉的特点发展,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童出⽣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
新⽣⼉当饥饿、⾝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作⽤。
当⽪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在。
新⽣⼉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童出⽣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巨响便惊哭。
新⽣⼉在出⽣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
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期内,各种感觉在⽣活实践中发展着,⽽且⼏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
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双⼿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可以⾃如地抓握,看到⽪球滚⾛便会转过⾝体寻找。
⽽随着⾔语的发展,⼉童的感知能⼒⽇益提⾼,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进⼊幼⼉前期后,⼉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认识物体,也使他们⾃由⾏动,扩⼤了认识范围,促进了认识能⼒。
他们可以感知⼀些物体的⼤⼩、形状、颜⾊等属性,还能说出⼀些属性的语词。
幼⼉前期⼉童对⾃⼰、对别⼈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
尤其托⼉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幼⼉感知觉的发展幼⼉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
幼⼉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理前提。
幼⼉园有计划进⾏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
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都有发展。
(⼀)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分辨细⼩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视⼒。
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入学前,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对于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
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思维和理解能力逐渐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学前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较高,能够快速察觉和记忆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
2. 对象永恒性的理解欠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对象永恒性的理解,即当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时,他们往往无法理解对象仍然存在。
3. 社会认知的初步形成: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感知和理解与他人的社会互动,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活动来认识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和教育支持等。
1. 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部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有的儿童天生具有较强的记忆、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而有的儿童可能对于某些认知任务相对较弱。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亲子互动机会,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3. 社交经验:学前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认知发展。
在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发展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提供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和培养认知能力的教育环境。
三、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一、认识的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
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
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感知觉三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感知觉三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三岁幼儿在感知觉方面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视觉发展:三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能够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他们的视力也在不断发展,喜欢看图书,且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
然而,他们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容易混淆。
2. 听觉发展:三岁幼儿的听觉在早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到三岁时基本完成。
他们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
3. 空间知觉:在空间知觉方面,三岁的幼儿能够辨认上下方位,但是对于前后方位的辨认还不够完善。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辨别左右。
4. 时间知觉:在时间知觉方面,三岁的幼儿已经能够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是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还不能完全掌握。
总的来说,三岁幼儿在感知觉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他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然而,由于他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某些复杂的感知任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和环境,以促进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痛觉和动觉
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 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物体知觉
二、空间知觉
三、时间知觉
一、学前儿童的物体知觉(形状、大小)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 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范兹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 不同的形状。 文格尔等的研究说明,4个月以内的婴儿 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 有程度上的差异。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
进行方向定位。
2. 方位知觉的发展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我国:
3岁辨别上下
4岁辨别前后
5岁后逐渐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国外的研究:
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7岁)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
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 7— 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 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 左右概念 近年来的重复性试验指出,当代儿童左右辨 别能力较上述发展的早。
(二)深度知觉(距离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 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
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
地位
扩展知识: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 趋势和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口腔的触觉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 动进行的手的触觉探索。 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 一种探索手段。
手的触觉探索: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二)视触的协调 (三)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 早期矫正有效果。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幼儿期开始。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颜色视觉的出现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 几个月即已出现。
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杨期正等的实验(1979)说明,幼儿用词概括形状的 能力,比知觉的概括发展晚。
2.5——3岁是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二、学前儿童空间知觉(方位、距离)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
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狭义)
思考:婴儿听觉和触觉出现协调了吗?
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成人对于幼儿触觉的发展特点应注意:
(1)过小的玩具
(2)坚硬的玩具
(3)不卫生的玩具 教育: 动口不动手
四.味觉和嗅觉
(一)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二)嗅觉:能辨别不同的气味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名 称 3、将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 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知觉认同—归入标准—塑造模型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大小知觉的正确性和难易程度与知觉对象 的形状特征有直接关系。
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前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鲍厄(1966)研究说明在有一定背景的条件下,婴儿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实验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听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
向定位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颜色视觉的障碍有:色盲、色弱
二、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1、胎儿的听觉反应
2、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1)能听见
(2)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品质和持续时间
(二)听觉的发展
1.对声音辨别——偏爱;
2.听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儿童期);
3.听觉的个别差异
(1)出生不久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出现视觉
偏好; ( 2 )同为彩色, 4—8 个月的孩子表现出不 同的态度; (3)了解儿童识别颜色的能力(1岁半以后) 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 (4)色盲(先天遗传、后天性疾病)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 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4.半聋半哑的孩子
5.注意事项:疾病、噪音、大声喧哗
幼儿听觉的发展
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 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三、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
二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表现:
1.对光的察觉;
2.视觉的集中 (1)新生儿的理想的视距:20.3厘米 (2)三个月:4—7米处; (3)6个月:注视飞鸟、飞机等。
(二)视觉的发展
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 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 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