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肺检查
牛心功效与作用

牛心功效与作用牛心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循环问题。
牛心功效与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养心安神、补气生血、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以及润肺止咳。
首先,牛心对养心安神非常有效。
根据中医理论,牛心具有养心安神、镇定神经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与脾、肝、肺、肾等脏腑相互联系,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波动。
因此,牛心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胸闷等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恢复心神平静、睡眠质量改善。
其次,牛心具有补气生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牛心味甘咸、性平,具有滋补气血的功效,并且可以补充心脏所需的营养成分。
因此,牛心可以用于治疗心血虚弱、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短气等。
牛心还可以帮助改善贫血状况,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液流动性和输氧能力。
第三,牛心可以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心主治气,气可调阴阳,而免疫力的高低是人体抵抗疾病的关键。
牛心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抗病能力。
因此,常食用牛心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第四,牛心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老,意为心脏在整个脏腑系统中发挥着掌控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与衰老的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牛心内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胶原蛋白等成分,能够抗氧化、增强细胞活力、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经常食用牛心可以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色斑,保持年轻健康的外观。
第五,牛心还可以增强性功能。
中医认为,心与精神活动和性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临床研究表明,牛心富含赖氨酸、谷氨酸等能够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提高性功能的营养成分。
因此,适量食用牛心可以增强性欲、改善性功能障碍。
最后,牛心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与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牛心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
执业兽医兽医诊断学

三、心血管系统检查
1、心脏的检查方法 叩诊:相对浊音区和绝对浊音区 听诊:位置牛肩端线下1/2第3-5肋;马胸廓下1/3第3-
11、动物流出鼻液呈现砖红色或铁锈色,提示疾病多为():A、小叶性肺炎;B、间质性 肺炎;C、坏疽性肺炎;D、霉菌性肺炎;E、大叶性肺炎
十、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
1、血糖检查 2、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相关指标 3、血清电解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清钾 4、肾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尿素、肌酐、氨、尿酸、尿蛋白/肌酐比率 5、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蛋白质及代谢产物、胆红素及代谢产物和血清酶 6、心肌损害指标及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7、胰腺损伤指标及临床意义 α-淀粉酶和脂肪酶
8、正常健康情况下,采取胸式呼吸的动物是():A、猪;B、马;C、牛;D、犬;E、 兔
9、动物发生肺炎初期,心音变化表现为():A、第一心音增强;B、第二心音增强;C、 第一、二心音同时增强;D、第一、二心音同时减弱;E、第二心音减弱、甚至消失
10、下列哪种呼吸节律提示动物呼吸中枢衰竭晚期,病危的象征()A、间断性呼吸;B、 陈-施二氏呼吸;C、碧欧特呼吸;D、潮式呼吸;E、深呼吸(库斯茂尔氏呼吸)
4、叩诊的方法和类型 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指指叩诊和槌板叩诊)
叩诊的声音:清音(肺脏)、鼓音(空腔器 官:瘤胃鼓气、气胸、肺空洞等)、浊音 (正常的肝脏及心区)、实音(不含气的 实质器官)、过清音。
5、听诊的方法和应用范围 直接听诊、间接听诊(借助听诊器)
牛屠宰检疫规程.

牛屠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4.1 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4.4.1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4.4.2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5.1 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6.2.1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兽医临床检查学课件——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内容
1、心搏动检查 2、心脏听诊 3、心脏叩诊
1、心搏动检查
检 查 部
位
检 查 方 法
心 搏 动 病
变
检查部位:
• 被检动物取站立姿势,使左前肢 向前迈半步,肘头后上方即心区。
检查方法:
--视诊:肉眼观察心区被毛及胸壁的震动 情况。
--触诊:用手掌平放于心区以感知其搏动。
心搏动病变:
听诊方法:
动物柱栏内保定,助手将动物左前肢向前移 半步。
术者戴上听诊器站于动物左侧,右手按于动 物胸背部作支点。左手持集音头,平放于心区 听诊心音,眼的余光注意动物的头部。
(图片)
马心脏听诊(图)
牛心脏听诊
听诊部位:
左侧心区,3-5肋间,胸壁下三分之一。
听诊方法:
动物柱栏内保定,助手将动物左前肢向前 移半步。 术者戴上听诊器站于动物左侧,右手按于动 物胸背部作支点。左手持集音头,平放于心 区听诊心音,眼的余光注意动物的头部。
b、心音减弱:
一、二心音均减弱:肥胖 心包积液 胸壁肿胀 心衰后期
第一心音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二心音减弱:动脉瓣关闭不全
c、心律不齐:
特点 临床意义
种类
每次心音的间隔时间 不等并其强度不一
特异传导系统的兴奋性 紊乱或传导机能障碍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期外收缩(早搏)
d、心杂音:
--心搏动增强:热性病 剧疼性疾病 心脏病代偿期
--心搏动减弱:心衰 胸膜炎 积水、肺气肿
2、心脏听诊
A 、心音的产生 B、正常心音特点
C、心音病变
D、心脏听诊
A、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主要是心室收缩期,左右房 室瓣关闭、腱索震动所产生。 又称为心缩音。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秦永文X u m u s h o u y i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丝状支原体,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病原体,革兰氏阴性染色,镜检呈多种形态,在血清琼脂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而支原体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造成的威胁较为严重,但自然条件下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一般的消毒剂均能够短时间内将其灭活。
病原主要侵害牛的呼吸系统,随着气管分泌和胸腔液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之后,实现传播蔓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潜伏期为2~4周,最长的在4个月,最短的在7天。
不同年龄的牛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之后表现出来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异性,隐性感染牛的存在会造成养殖场周期发病,带来的损失不可挽回。
一、流行特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以威胁任何年龄品种的牛,特别是对幼龄牛和老龄牛造成的易感性最强,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新疫区常常呈现急性发病经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随后逐渐转变成慢性发病病例或者隐性感染。
老疫区因为牛群对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发病较为缓慢,大多呈亚急性发病经过或慢性发病经过,带来的危害严重。
患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从患病牛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除,或者通过尿液、组织、子宫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之后,健康牛接触,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养殖场在引种过程中没有执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引进了隐性感染牛成为主要传染源,经常引发爆发流行,后期转变成地方流行。
该类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大,多呈散发流行。
养殖管理条件较差,养殖密度较大,长途运输等多种应激因素刺激都可以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
二、临床症状不同年龄的牛或者养殖场是否发生过该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急性型患病牛发病十分突然,早期体温升高到42度,呈现稽留热呼吸,极度困难,呈现腹式呼吸,并且呼吸过程中会发出痛苦的短咳。
患病牛得反刍迟缓,直到消退,可视粘膜发绀,鼻孔微张,从鼻腔当中流出脓性鼻液,短时间内心脏衰竭,脉搏跳动较快。
牛的解剖实验报告

牛的解剖实验报告牛的解剖实验报告一、引言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牛的解剖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过程和所得到的结论。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牛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2. 掌握解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分析牛的解剖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一只已宰杀的成年牛。
2. 实验方法:采用传统的解剖学方法进行解剖。
四、实验过程1. 外部解剖: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牛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体型、皮毛、四肢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内部解剖: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内部解剖。
首先,我们打开胸腔和腹腔,观察了牛的内脏器官。
我们注意到,牛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肺部则位于心脏的两侧。
在腹腔中,我们发现了牛的胃、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对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3. 骨骼解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牛的骨骼结构,我们对牛的骨骼进行了解剖。
我们发现,牛的骨骼结构坚固而庞大,适应了它们巨大的体型和负重的需求。
通过对牛的骨骼进行解剖,我们可以了解到牛的运动方式和肌肉的附着点。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牛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是牛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
2. 牛的胃分为四个部分,适应了它们的反刍消化方式。
3. 牛的肺部位于心脏的两侧,通过呼吸帮助牛体内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4. 牛的骨骼结构坚固而庞大,适应了它们的巨大体型和负重的需求。
六、实验意义本次实验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对牛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牛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还提高了我们的解剖学操作技巧,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七、结论通过本次牛的解剖实验,我们对牛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解剖牛的实验报告

解剖牛的实验报告解剖牛的实验报告一、引言解剖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解剖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描述解剖牛的过程和结果,以期增进对牛类生物学特征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牛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2. 掌握解剖操作的基本技巧;3.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一只已经宰杀的牛;2. 实验器材:手术刀、剪刀、解剖钳、解剖刀、解剖台等;3. 实验方法:按照解剖顺序,逐步进行解剖。
四、实验过程1. 外部解剖首先,我们对牛的外部进行解剖。
使用剪刀和手术刀,将牛的皮肤和毛发逐渐剥离,直至露出肌肉组织。
观察牛的外部特征,包括体型、皮毛颜色和质地等。
2. 内脏解剖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内脏解剖。
使用手术刀和解剖钳,小心地切开牛的腹部,暴露腹腔。
我们可以看到牛的肠道、胃、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
仔细观察这些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心脏和呼吸系统解剖我们将重点关注牛的心脏和呼吸系统。
首先,切开胸腔,暴露心脏。
我们可以看到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包括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观察心脏的大小、颜色和结构,并记录相关数据。
接着,我们将解剖呼吸系统,包括气管和肺部。
观察气管的结构和位置,并检查肺部的大小、颜色和质地。
4. 消化系统解剖接下来,我们将解剖牛的消化系统。
使用手术刀和解剖钳,小心地切开牛的腹部,暴露出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
观察这些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5. 泌尿系统解剖最后,我们将解剖牛的泌尿系统。
使用手术刀和解剖钳,小心地切开牛的腹部,暴露出肾脏、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观察这些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对牛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牛的体型庞大,内脏器官分布有序。
心脏是牛体内的重要器官,负责泵送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则通过气管和肺部实现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包括胃和肠道,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兽医学-呼吸系统检查技术

病理变化
肺炎及胸膜
马大叶性肺
增厚时叩胸诊腔浊积音液及水炎平的浊弓音形区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浊音 2水平浊音 3、4清音
1.近胸壁的大炎症灶—— 呈浊音 2.深部的炎 症灶—— 呈半浊 3.分散的小炎症灶—— 呈半 浊音 4.胸壁肥厚—— 呈浊音或半浊音
胸肺部的听诊
听诊的方法 一般用听诊器进行间接听诊。听诊时 ,宜先从肺部的中1/3开始,由前向后逐渐听取,其 次为上1/3,最后为下1/3,每一听诊点的距离约为 3~4cm,每一听诊点应听取2~3次呼吸音,如发现异 常呼吸音,应在附近及对侧相应部位进行比较,以 确定其性质。 如呼吸微弱,呼吸音响不清时,可使病畜作短暂的 运动或短时间闭塞鼻孔后,引起深呼吸,再进行听 诊。另外听诊时应在室内安静条件下进行,避免受 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把听诊区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先听中部 由前向后,再听上部,最后听下部。
羊肺脏听诊
操作方法:
术者正确戴上听诊器半蹲于欲检侧,一手按 在胸背部 做支点,另一手持听集器集音头密 贴胸壁听诊。
把听诊区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先听中部 由前向后,再听上部,最后听下部。
病理呼吸音
病理性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增强—普遍增强:热性病
胸肺部的叩诊
猪肺叩诊区:上界距背中线约4~5指宽,后界 由第11肋骨处开始,向前向下,经坐骨结节 线与第9肋间的交点,经肩端线与第7肋间的 交点,而止于第4肋间的弧线。 犬肺叩诊区:前界距背中线4~5指宽;后界 由第11肋骨处开始,向下、向前经坐骨结节 线与第9肋间之交点,肩关节水平线与第7肋 间之交点而止于第4肋间
牛肺脏听诊
操作方法: 术者正确戴上听诊器,站在欲检侧,一手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牛肺叩诊区呈“S”型。
1、牛肺脏的定位
(1)背界为与脊柱平行的直线。
前界自肩胛骨后角沿肘肌向下所划的“S”形曲线,止于第四肋间。
后下界自背界的第十二肋骨上端开始与第八肋间的交点,而止于第四肋间隙的连线。
此外,瘦牛在肩前第一至第三肋间处,尚有肩前叩诊区。
2.健康动物肺部叩诊音呈清音。
3.病理变化
(1)叩诊胸部时,动物不安、回视、反抗等表现,是疼痛反应,见于胸膜炎。
(2)肺叩诊区的后下界扩大,见于肺气肿、气胸等。
(3)肺叩诊区缩小,表明肺后界向前移位,见于马肠臌气、胃扩张、牛瘤胃臌气等。
心区肺缘向上向后移位,见于心包积水、心扩张。
(4) 肺叩诊呈浊音、半浊音,见于胸壁皮下浮肿、胸壁的肿瘤、慢性纤维素性胸膜炎时的增殖与肥厚。
(5)肺叩诊呈散在性浊音,是小叶性肺炎的特点。
(6)肺叩诊呈水平浊音,见于渗出性胸膜炎的渗出期、胸腔积水、血胸等。
(7)叩诊肺部出现大面积的浊音(岛屿状的浊音),见于大叶性的肺炎、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肺坏疽等。
(8)肺叩诊呈鼓音,见于气胸、气性肺空洞、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及消散期。
项目二牛心脏的检查
一、心搏动的检查
1、掌握心搏动、心音形成的原因,以及最佳听诊、叩诊的位置。
2、熟悉心搏动、心音的病理变化和临床意义。
二、检查内容与方法
(一)心脏触诊
1、检查方法:被检动物取站立姿势,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以充分露出心区。
检查者位于动物左侧方。
视诊时,仔细观察左侧肘后心区被毛及胸壁的振动情况,触诊时,检查者一手(通常是右手)放于动物的鬐甲部,用另一手(通常是左手)的手掌紧贴于动物左侧肘后心区,注意感知胸壁的振动,主要判定其频率及强度。
牛羊的心搏动在肩关节水平线下1/2部的第3~5肋间,以第4肋间最明显。
(1)正常状态:紧贴于动物心脏的手感知胸壁随着心脏的跳动出现有规律的振动。
这种震动就叫心搏动,源于心室在收缩时,心脏撞击胸壁发生的振动。
心搏动的强弱与心脏收缩量成正比,与胸壁的厚度和心脏与胸壁的传导介质成反比。
(2)病理变化
①心搏动减弱:主要见于心脏衰竭所引起的心室收缩无力、胸壁增厚及胸腔积水素的疾病,如心脏的代偿障碍、纤维素性胸膜炎、胸壁浮肿、胸腔积液及肺气肿。
②心搏动增强:主要见于心机能亢进、胸壁变薄的疾病,如发热病初期、疼痛轻度贫血、心脏病的代偿期(心肌炎、心包炎初期)及病理性的心肌肥大和瘦削体质的动物等。
③当心搏动过强,伴随每次心动而引起动物的体壁发生振动时,称为心悸。
④心搏动移位。
是由于心脏受到邻近器官、渗出液、肿瘤等的压迫,而造成心搏动位置发生改变。
见于胃扩张、腹水等。
二、心脏的叩诊
1、检查方法:通过心脏的叩诊,可以判定心脏的大小、形状、在胸腔的位置及敏感性,对大动物宜用锤板叩诊法,动物取站立姿势。
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对犬等小动物可用指指叩诊法,举提其左前肢,以充分显露心区。
心脏前部为肩胛肌肉所掩盖,而延伸到肩胛肌肉后方的部分接近心脏的一半,直接与胸壁接触的只是心脏的一部分,在这一地方叩诊,产生浊音,这一区域为心脏的绝对浊音区,心脏大部分被肺部掩盖,叩击这一部分产生的音响为半浊音,这一区域为心脏的相对浊音区,相对浊音区标志着心脏的大小。
2、正常状态
(1)牛的心脏浊音区。
被肺脏掩盖的部分面积比马要大,仅在左侧第3~4肋间能确定对浊音区。
(2)羊的心脏浊音区。
心脏的相对浊音区位于左侧第3~5肋间处。
3、病理变化
(1)心区敏感:叩诊心区时,动物如出现躲闪、反抗等行为.则提示心区疼痛,常见创伤性心膜炎和心包炎。
(2)心脏叩诊浊音区缩小:主要见于肺气肿。
(3)心脏叩诊浊音区扩大:可见于心肌炎、肺萎陷、心扩张以及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三、心音的听诊
1、检查方法:被检动物取站立姿势,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以充分显露心区。
2、正常心音:在健康动物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在心搏动的地方可以听到"咚-嗒"(1)心音是随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而产生的。
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称收缩期心音或第一心音。
声音来源主要是由两个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产生的振动,其次是心房收缩及血液流动冲击动脉管壁产生的震动(2)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称舒张期心音或第二心音。
声音来源主要是由主动脉瓣关闭、肺动脉瓣关闭产生的振动,其次是心室舒张、房室瓣开放和血液流动产生的振动而形成。
(3)正常时第一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长,音尾拖长,距离第二心音时间短,与心搏动一致。
第二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短,音尾消失快,距离下一次的第一心音时间长,和心搏动不一致。
牛、黄牛一般较马的心音清晰,尤其第一心音明显,但其第一心音的持续时间较短;
水牛及骆驼的心音则不如马和黄牛清晰。
当心音过于微弱而听取不清时,可使动物做暂短的运动,并在运动之后立即昕诊,可使心音加强而便于辨认。
各种动物心音最强听取点
心音听诊时主要应注意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及有否分裂、杂音或节律不齐等变化。
4、病理变化
(1)心率:以每分钟的心音次数(心动周期)来表示。
牛正常心率为40~80次,心率与脉搏的次数相等。
高于正常值时,称心率过速;低于正常值时,称心率徐缓。
(2)心音性质改变常表现为心音混浊,音调低沉且含混不清;主要由热性病及其他导致心肌及瓣膜变性的疾病所引起,见于心肌炎、心肌变性、心包积水及气胸等。
(3)心音强度变化
①两心音均增强。
可见于热性病的初期、心机能亢进以及兴奋或伴有剧痛性的疾病及心脏肥大、轻度贫血或失血及应用强心剂时。
健康动物在兴奋、使役后可出现两心音增强。
②第一心音增强。
在第一心音显著增强的同时,主要见于心脏衰弱或大失血、失水、贫血、虚脱以及其他引起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的各种病理过程。
③第二心音增强。
可见于小循环障碍、二尖瓣闭锁不全或肾炎等。
④两心音均减弱。
可见于心机能障碍的后期、濒死期以及渗出性胸膜炎或心包炎。
⑤第一心音减弱。
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心室肥大。
⑤第二心音减弱。
见于贫血或大失血、高度脱水、休克等。
(4)心音分裂与重复:第一音或第二音分裂成两个音,不完全的分开叫分裂,完全的分开叫重复。
分裂和重复只是程度不同,引起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是一致的。
①第一心音分裂和重复。
见于传导障碍、心肌炎、心肌营养不良和心力衰竭。
②第二心音分裂和重复:见于肾炎、肺循环障碍等。
(5)奔马调:即除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外,还有第三个附带音,音像马蹄声,见于严重的心肌炎、心肌硬化和左房室口狭窄。
(6)心杂音伴随心脏的收缩、舒张活动而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音响称为心杂音。
根据产生的部位和性质不同,心脏杂音可分类为以下几种。
①心外性杂音:主要是心包杂音,其特点是:听之距耳较近,多用听诊器的胸端压迫心区则杂音可增强。
如杂音的性质类似液体的振荡声,称心包击水音:
如杂音的性质量断续性的、粗糙的擦过音,则称心包摩擦音。
心包杂音是心包炎的特征,见于牛的创伤性心包炎。
②心内性杂音。
依心内膜是否器质性病变而分为器质性杂音与非器质性杂音。
依杂音出现的时期又分为缩期杂音及舒期杂音。
心内性非器质性杂音:其声音的性质较柔和.如吹风样,多出现于缩期。
心内性器质性杂音:是慢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在猪常继发于猪丹毒。
其杂音的性质较粗糙,随动物运动或用强心剂后而增强。
因瓣膜发生形态的改变.故杂音多是持续性(永久性)的。
(7) 心律不齐:表现为心脏活动的快、慢不均及心音的间隔不等或强、弱不一。
常见于心脏的兴奋性与传导机能的障碍或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