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分析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三个课文:《观潮》、《麻雀》、《灰雀》。
这三个课文都是记叙文,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观、动物生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记叙文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也需要加强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对课文细节描写的理解。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阅读材料。
4.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潮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观潮》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如,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麻雀、灰雀的印象,以及它们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四上第八单元分析

第八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所设计的人物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广为传颂的少年才俊、英雄豪杰,尽管大浪淘沙,但这些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经久不衰。
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让中国历史文化熠熠生辉。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这些名人故事中汲取智慧,吸收中华优秀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课文编排《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魏晋时期名士王戎幼年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西门豹治邺》根据《史记·滑稽列传》相关内容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二则》包括《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两个故事,前者根据《韩非子·喻老》相关内容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为蔡桓侯治病,蔡桓侯却讳疾忌医,最终病重而死的故事,后者根据《列子·汤问》相关内容改写,讲述了纪昌拜射箭能手飞卫为师,苦练基本功,终于成为百发百中的神箭手的故事。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详细复述基础上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本单元围绕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故事二则》引导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
“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与小结。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进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是在本册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基础上的延伸。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2.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主要是对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关心与关爱”,包含了《麻雀》、《鲸》、《乌鸦喝水》等课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语文知识的复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的运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语法运用和写作技巧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2.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如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的运用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的复习。
2.难点:语法的运用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八单元的主题“关心与关爱”,并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或者进行小组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备课组统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备课组统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复习巩固第八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诗歌欣赏、古诗诵读、语文常识等。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八单元课文生字生词的拼音和含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准确表达古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2.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领会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通过课文生字生词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诗歌欣赏:选择适当的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古诗诵读:让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整理备课资料,包括课文教材、教学工具等。
–确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好备课心理准备。
2.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第八单元的内容,简要总结关键知识点。
–通过提出问题或小测验,引导学生回忆巩固。
3.课文复习–带领学生重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境。
–解释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
4.诗歌欣赏–挑选一首简短且富有意境的古诗,进行解读和欣赏。
–引导学生谈论体会和感受,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5.古诗诵读–分段讲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示范朗读,并逐句引导学生一起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6.课堂练习–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作任务。
六、教学反馈1.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本。
2.课件、黑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
3.适当挑选的古诗材料。
八、教学反思在备课组的统一参与下,本节课的复习教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说课稿备课组统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说课稿备课组统一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句型、语法和阅读理解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字词、句型、语法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某些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句型、语法等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句型、语法等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等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等知识,巩固已学内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阅读理解: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7.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回顾巩固课文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八单元所学内容;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中重要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主旨等;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课后拓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主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复习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准备课件PPT,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重点内容等; 3.黑板:备好粉笔,用于课堂板书; 4.教具: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具,如单词卡、图片卡等。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回顾一下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课文内容。
2.课文学习(25分钟)•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读一段,老师读一段,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老师讲解生字词及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点;•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文延伸(15分钟)•老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悟。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师生共同完成一篇课文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学生表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在课堂掌控和学生互动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下节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继续注重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包含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词语理解、段落理解、写作技巧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词语的理解、段落的把握和写作技巧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段落,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词语理解、段落理解、写作技巧等。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词语理解、段落理解、写作技巧等。
2.难点: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段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词语理解、段落理解、写作技巧等,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段落,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记录和回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我的家乡》、《黄山奇石》、《葡萄沟》。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描述,也有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描绘。
此外,本单元还附有阅读链接,提供了更多关于家乡的文章,供学生扩展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不同,有的可能对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则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阅读链接: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阅读链接,供学生扩展阅读。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2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预学案设计:1.我会巧识字。
2.我的巧积累。
3.我是小智囊。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是作者资料)4.读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5.我的小问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初步了课文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课文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解题释题: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7年属于2l世纪)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二、预习检测1.读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2.指名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A:科技发展太迅猛,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五、布置作业1.写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2.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________(谁)靠________(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________(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________(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朗读总结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四、联系实际讨论感受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五、畅谈收获总结提高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六、布置作业:(选做)1.练笔:未来的________2.绘画:科幻画3.办小报:科技之光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科技→发现和发明30* 电脑住宅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预学案设计:1.我会巧识字。
2.我的巧积累。
3.我是小智囊。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是作者资料)4.边读课文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5.我的小问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二、预学检测1.读词语2.开火车读课文3.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预学案设计:1.我会巧识字。
2.我的巧积累。
3.我是小智囊。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是作者资料)4.恐龙飞向蓝天的深化过程是怎样的呢?5.我会背我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读课题质疑1.齐读课题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
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
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三、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教学重点: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
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一)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
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
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
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
(给一定读书时间)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
(出示本段文字理解)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
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
达成共识。
)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板收)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