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合集下载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满足都市居民对高品质、安全、环保的农产品需求。

为了提供更好的农产品和服务,许多国家开始尝试发展现代化的都市农业。

以下是一些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1. 垂直农业垂直农业,又称立体农业,是一种在城市内部或周边区域建设多层农业设施的模式。

利用立体化的种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并节省水资源。

垂直农业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2. 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在许多水资源稀缺的地区,都市农业必须采取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通过收集和过滤雨水,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局部水源的依赖,还可以减低排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在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已经成功在都市农业中实施雨水收集和再利用。

3.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模式。

通过使用有机肥料、自然控制病虫害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在推行生态农业时,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提供培训和教育活动,以宣传和推广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

4. 创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通过应用创新技术,如智能化管理、无人机监测和传感器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并且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都市农业中广泛应用这些创新技术,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上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在推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和调整。

关键是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和再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应用创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模式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安全、环保的农产品需求。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将农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农业形式。

国外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典型模式和经验启示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典型模式1. 都市农业园区模式都市农业园区是一种将现代农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园区内的农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城市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集生产、生活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这种模式下的都市农业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食品和休闲农业的需求,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和农产品销售渠道。

典型的都市农业园区模式有美国的“南加州农业机械园区”和荷兰的“阿尔梅勒大农场”。

城市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田和温室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被直接建设在城市内部,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下的都市农业能够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和距离,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典型的城市型农业模式有日本的“东京都城市农业”,蔬菜等农产品在高楼大厦内生产并销售。

二、经验启示1. 科技创新国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和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国外的都市农业能够实现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

温室设施的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市场导向都市现代农业要与城市市场需求相匹配,实现市场导向的发展。

通过调研和分析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确定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方向,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渠道。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3. 生态保护都市现代农业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是一种利用技术和数据来精确测量、监控和管理农田的农业模式。

它包括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跟踪和记录农田的位置和大小,利用远程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并使用无人机或卫星图像来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精确测量和监控,农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田的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和潜在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农产量和质量。

精确农业还可以帮助农民优化农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来改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第二种模式是农业生态系统服务(AES)。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农田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储存等。

AES模式强调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和促进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农民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农田轮作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此外,农民还可以种植多种植物和引入天敌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

AES模式的目标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和提升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第三种模式是垂直农业。

垂直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心或密集城市地区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

它通常使用室内种植技术和人工光照来培育作物,例如利用LED灯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

垂直农业可以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大量生产农产品,减少依赖进口。

此外,垂直农业还可以避免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垂直农业通常与城市市场接近,可以利用短途运输减少运输成本和食品浪费,并提供新鲜、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农产品。

这些模式是国外现代农业的几个代表性例子,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护和提升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也可以参考和借鉴这些模式,以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的匮乏、劳动力的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尝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方式,将农业与城市进行有机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并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屋顶农场屋顶农场是指在城市高楼的屋顶上种植蔬菜、水果或者养殖家禽、鱼类的农业活动。

这种模式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纽约、东京、伦敦等。

屋顶农场利用了城市的空地资源,缓解了城市的粮食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的运输距离,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通过屋顶农场的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

屋顶农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存在着大量的空地资源,可以考虑将其利用起来建设屋顶农场,以满足城市居民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

在屋顶农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水源、肥料、作物选择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为屋顶农场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垂直农业垂直农业是指利用立体农业设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多层次的农业生产。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都有大规模的垂直农业项目,如美国的芝加哥、日本的东京等。

在这些项目中,科技和自动化设备的运用非常普遍,如LED植物灯、自动化喷灌系统、植物生长调控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垂直农业的生产效率。

垂直农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资源匮乏问题,垂直农业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在推动垂直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垂直农业设施和设备。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外都市现代农业成为了一种新发展模式,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食品需求的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可以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典型模式1.屋顶农场在一些国外大城市,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们开始将农业引入城市中。

屋顶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在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人们开始在大楼的屋顶上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建设,使得这些屋顶农场可以有规模地生产农产品,并且满足城市居民的一定需要。

2.城市立体农业城市立体农业是指通过建筑立体空间,进行立体化农业生产。

在一些国外先进城市,人们利用空中空间、地下空间,通过流水线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高效的农产品生产。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还可以实现城市农产品的自给自足。

在一些国外城市,人们通过规划和建设城市农业园区,将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这些园区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农产品需求,分区种植不同的农产品,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有序化和规模化。

这些城市农业园区还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经验启示1.技术创新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在屋顶农场、城市立体农业和城市农业园区中,人们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包括智能化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减少了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产业融合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产业融合。

在一些城市,人们将都市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教育产业、餐饮业等产业进行融合,形成了产业链。

比如在城市农业园区中,人们除了种植农产品,还可以将园区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这种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值得借鉴的国外现代农业模式

值得借鉴的国外现代农业模式

值得借鉴的国外现代农业模式现代农业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国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现代农业模式,包括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生态保护、农业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以下是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首先是以农业科技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模式。

国外许多国家注重研发和应用农业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增强农业抗逆能力。

比如,以色列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温室种植系统,通过精确的水肥管理、自动控制技术和多层种植模式,有效利用有限土壤和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荷兰的温室农业和日本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也是成功的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案例,值得借鉴。

其次是注重农业生态保护的现代农业模式。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视农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灌溉、森林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比如,法国的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的自给自足性和生物多样性,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德国的生态灌溉系统和奥地利的环境友好农业也是成功的现代农业生态保护模式。

最后是注重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现代农业模式。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农业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比如,新西兰把农业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全面整合,通过品牌化、标准化和产地保护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美国的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加拿大的农业合作社也是成功的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经营机会和增值服务。

综上所述,国外的现代农业模式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我们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重视农业生态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借鉴这些现代农业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农业在城市周边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不仅可以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更可以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启示。

本文将就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进行探讨。

一、典型模式1. 城市垂直农业城市垂直农业是一种通过在城市建筑内部进行农业种植的模式,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模式可以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商业建筑等进行农业生产,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可以在城市内部满足一部分农产品的需求。

在国外,一些大城市如纽约、东京等都已经出现了城市垂直农业的典型案例,这种模式为城市提供了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同时也为废弃建筑物提供了新的利用途径。

2. 水域农业水域农业是一种在城市水域中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主要包括水产养殖和水产种植。

在国外,一些沿海城市和水域丰富的城市如荷兰、新加坡等都已经开展了水域农业的实践,通过建设水产养殖基地、水产种植区等方式进行水域农业生产。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利用城市水域资源进行农业生产,还可以提供城市居民新鲜的水产品,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水域环境。

城市农业园区是一种将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农村地区进行整合,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为城市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休闲农业观光服务。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已经建设了许多城市农业园区,这些园区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这种模式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休闲服务。

以上三种典型模式,展现了都市现代农业在国外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成果。

这些模式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服务,还为城市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这些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面临的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 2期 , 第 18期 ) 第 总 1
【 经济新视野 】
社 会科 学家
S OCI S AL CⅢ NT s I T
M a .2 O r,O 6
( ., e ea .1 ) No G n rl 1 8 2 No
家粮食( 品) 食 安全的关 系。
中图分类号 :3 F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0 6)2 0 6 - 4 10 — 2 0 2 0 0 — 0 10
党 的十六大提 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 , 肥使用量剧增。 十 同时 , 为改善土壤 的酸碱度和长期施 美 六届五 中全会又提 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 。 用化 肥 的不 利影 响 , 国还逐 年增 大 了土 壤改 良剂 的 这 是 中 央从 全 局 出 发 , 巩 固农 业 基 础 地位 , 高农 用量。 16 年起 , 为 提 从 90 除草剂 的使用迅速增加 , 已超 现 业生产力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 出的战略部署 。 过杀虫剂。③农业 良种化时期 。0 2 世纪 7 年代前后 , 0 本文着重分析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几种主要模式 , 美 国为适应不 同地 区气候和土质要求 , 以 培育 出许多杂 交 品种 , 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 , 核辐射技术 期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所启示。 和航天工程技术 , 改造优化种子的遗 传基 因 , 使农产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品产量与品质 大幅度提高。还培育 出了许 多畜禽 良 种, 并实行工厂化、 规模化养殖 。 在经历 以上三个 阶段 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 ,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 随 从世界不同国家建设现代农业 的实践来看 , 由于 相继 出现了“ 精准 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 同, 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也 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 的应用 , 农业” 基 因农业” 和“ 等方式。 特别是许多特大农 场走 各 有差 异 。 致 可分为 三种模 式 : 大 向了“ 计算机集成 自适应生产” 即将市场信息 、 , 生产 1 . 国为代表 的规模 型、 以美 机械化 、 高技术模式 气候 、 土壤 、 种子 、 农机 、 肥 、 化 农药 、 源 能 美 国农业资源丰富, 地多人少 , 农场规模较大。 一 参数信息( 、 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 选定最佳种植方 般认为 , 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 20世纪 7 0年代完 等)资金 、 案 ,在生长过程 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 , 成了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又 适应喷水 、 施肥、 撒药等 , 农业生产更趋 向工厂 可细分为三个时期 : ①农业机械化时期。0 2 世纪 3 年 进行 自 0 自动化 , 使美 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 始终 代, 拖拉机耕地 已在美 国普及。 15 到 99年 , 国的小 化 、 美 走在世 界 前列 。 麦、 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 的耕 、 、 播 收割 、 脱粒 、 清洗 已 2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 . 达 10 0 %的机 械化 。 此后 , 应家庭 农 场多样 化 和大 型 适 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 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 模 式 从 2 世纪 5 年代开始 , 0 0 欧洲 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机和大功率 、 高度 自动化 的大型农机 。 ②农业化学化 加快 了农业现代化 的进程。 国是欧洲农业 法 时期 , 包括大量使用化肥 、 农药( 除草剂 、 杀虫剂) 土 为 目标 , 与 最 发 达 的 国家 ,其 农业 的经 营办式 主要 是 中小 农 场 , 壤 改 良剂 。 战之后 , 二 为提 高农 业产 出 , 国农 业 的化 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和不发达农业转变到现代发达农业的过程。

尽管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条件与情况不同,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即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和较高的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高效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部门的支撑和效益相对较高的非农产业需求的支撑,并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水平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的农业劳动者,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乡一体化;农民组织结构的改善与优化,尤其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

一般认为,美国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农业机械化时期 20 世纪 30 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

到 1959 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 100% 的机械化。

此后,为了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美国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

(二)农业化学化时期农业化学化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

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

从 1960 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

(三)农业良种化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的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生物学遗传工程的方法,结合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

同时,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

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

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信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工厂化、自动化,使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二、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 80 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 81%。

在此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即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

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合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一个农场以专门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作业专业化是将农场的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在农业一体化方面,法国也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

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多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组织自愿、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

与此同时,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于 1947 年制定了新的《农业法》,采取了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集约经营等措施扭转了长期以来农业衰退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到 20 世纪 60 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目前英国的农业机械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业机械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

如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

特别是在英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畜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经营规模之大和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使农业本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来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

其中,温室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温室产品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为“工厂化农业”。

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 11 万公顷,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约 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水平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等特点。

荷兰的温室产品中有 50%—90% 用于出口,其中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的外销比例高达 90%。

另外,荷兰也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

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提高荷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

1947 年日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协重组,大力推进旨在迅速提高产量的水利化、化肥化、良种化等措施,使日本农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从而使新经营体制得以确立。

1961 年,日本制定了《农业基本法》,进一步体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在目标设定上,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缩小工农收入差别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

在路径选择上,期望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形成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立经营农户最终实现上述目标。

同时,政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

大体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以上。

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良种和栽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稻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

但与此同时,出现了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不断下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

对此,日本国会于 1999 年 7 月通过了新的《农业基本法》,以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50% 国土降雨少于 150mm。

但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农业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

从 20 世纪50 年代起,以色列 80% 的粮食靠进口。

面对这种形势,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通过全国垦荒和兴修水利,开发沙漠,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大起步。

特别是从 60 年代开始,以色列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以滴灌技术推动农业革命。

国家对推广滴灌技术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以色列农业的迅速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

除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领先外,以色列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化学化、信息化水平都比较高。

近年来,以色列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并使用了一种安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市场和其自然条件,以色列从 70 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等手段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达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目标,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目前以色列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以色列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合作社和个体农户。

它们分别创造着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 32%、46% 和 22%,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

市场竞争促使以色列的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

农户们根据所签订的产销合同安排种植计划,负责种植。

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烦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

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均是独立核算的企业。

以色列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负责 70% 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农产品出口组织早在 1957 年就成立了,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负责 2 万农户的出口,收取 5% 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其利润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