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合集下载

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

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
1 . 南部 断层 组特征 .2 2
主要 断 层 为濮 城 断裂 南 端 断层 及濮 1 、 1、 4 濮 2 伏, 由浅而深 , 构造倾角及 隆起幅度逐渐增加。构 4文 7 造 南 北 长 1 m, 西 宽 45k 圈 闭 面 积 约 为 濮 2 、 1 断 层 。一 级断 层 为濮 城断 裂南 端 断层 , 5k 东 . m, 走 向 JJ 东 向 , 濮 2 LL 与 5断层 相 当 。二 级 断层 为北 5 km 0 。

2 断层 构 成帚 状 断 层 系列 。三级 断 层 为沙 二段 沉 5
11 基本构 造特 征 .
积末 期 与沙 一 段沉 积早 期 形成 的东倾 濮 4濮 3 7 、 —3
濮 城 油 田沙 二上 段 I砂 岩组 油 藏 位 于 濮城 长
断层 , 在平 面上平行于西倾断层 , 剖面上与西倾断
Y” 四级 断层 为 断块 内的小 轴背斜轴部 , 是一个继承性的洼 中隆起 构造 , 构造 层 构 成 “ 字 型 断 裂 系统 , 断层 。 形 态 为一被 断层 复 杂化 的长 轴背 斜 , 构造 长轴 走 向 为J J 东 向 。构 造 西翼 陡 , LL 东翼 缓 , 向南 北 两 端倾
倾 的濮 1 断层 , 向近东西 向, 4 走 与濮城断裂南端断
12 断层特 征 .
层 呈斜 交关 系 。三级 断层 为断 块 内的小 断层 。
从 断 层 的平 面 分 布 看 , 分 为 2 方 向 ,I L 可 组 IJ  ̄ J
部 的北北东 向断层组和南部 的近东西 向断层组 。
就 断层 发育 次 序和对 构 造影 响关 系看 , 部 断层可 北
断块 油 藏 开 发1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宁 ,张金 亮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成藏过程等因素,油气储层呈现不规则分布、不连续性和不均一性,形成了断续分布的储集体系。

在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注采调整做法,以更有效地开发和生产断块油藏。

一、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1.地质勘探难度大:由于断块油藏的不规则分布和不均一性,地质勘探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通过地震勘探等手段才能准确找到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2.油气流动路径复杂:油气在断块油藏中流动路径复杂,常常出现渗流受限、渗流方向不明确、渗流通道扭曲等情况,影响油气开采效果。

3.油气分布不均匀:断块油藏中油气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储层良好,油气丰富,而另一些地方则储层薄弱,油气稀少,开采难度较大。

4.水含量高:断块油藏中常常伴随着高含水层的存在,其中水和油气混合,导致采收难度增加,对于油气的提取也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注采调整做法针对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注采调整做法,以改善开采效果,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大程度地实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1.地质勘探技术提升: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如3D地震勘探、电测井技术等,加强对断块油藏的勘探和分析,更准确地找到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分布情况,为后续开采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2.合理布井:通过合理布置油井和水井,掌握油气藏的动态分布规律,调整油井和水井的位置和产量,达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目的。

3.注水开发:针对断块油藏中水含量高的问题,采取注水开发的措施,通过向油层注入水进行控制增油,提高油层压力,从而推动油气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4.改善提高采收率技术:采用增驱采油技术,如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改善提高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5.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井网调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产量和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调整注采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油气采收率。

三、案例分析某大型油田以断块油藏为主,采用了上述的注采调整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摘要】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油水混采导致的产液含水率过高、油藏压力不平衡引起的底水倒灌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注采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用不同的调整原则和方法,如改变注采比、调整井网布局等,可以有效优化油藏开发效果。

以某油田为例,通过注采调整,成功增加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

在优化开发方案方面,可采取提高采收率、增加油藏采收、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

对断块油藏开发的未来发展和注采调整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强调,强调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注采调整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断块油藏开发、注采调整、问题、原则、方法、案例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效果评价、发展、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断块油藏开发现状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油气运移等因素造成的油气藏局部分隔的油气藏。

断块油藏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通常具有多重构造、多层储集等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开发难度大。

2. 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断块油藏内部分隔严重,部分区块产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3. 存在油气剩余较多:断块油藏往往面临油气剩余较多的情况,如何有效提高采收率成为关键问题。

4. 投资成本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投资成本高昂。

解决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提高产能和采收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石油综合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采调整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断块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注采调整的重要性注采调整是断块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采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产量。

通过合理调整注水和采油井的位置布局和注采比例,可以有效减少水驱过程中的错层等问题,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极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发特点及挖潜方法探讨_胡明卫

极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发特点及挖潜方法探讨_胡明卫

极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发特点及挖潜方法探讨胡明卫1杨鲁牟薇黄翠玲(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摘要胡状集油田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西部斜坡带,其主力区块胡二块位于胡状集油田的北部,它是极复杂断块油气藏的代表,其构造内部断层发育,平均每口井钻遇断层5个,这给油田开发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开发初期由于对复杂油气藏的认识的不足,初期高产后,很快进入了大幅度递减阶段,采油速度由1.57%降至0.69%,经过后期对复杂断块的研究,才使该块的采渍速度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上升到111%,实现了极复杂断块油田的高速开发,本文针对极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开发特点,对挖潜该类型油藏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实现极复杂断块油气藏高速开发。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发特点;动用储量;挖潜研究1油藏基本概况胡二块含油面积1.9km2,石油地质储量337万吨,全区现已发现大小断层18条,其中控油断层H32将胡二块划分为2-7断块和H47断块,由于断层发育,储层在平面上变化大,使得各断块含油性、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分布各具特性。

胡2 -7断块的含油层位是沙三中、沙三下,主力含油层位是沙三下,沙三中油层纵向上不集中,主要含油层位沙三中8-12中砂组,由于断层切割,处于不同的位置,自上而下含油段长约360m,共有12个砂组,51个小层,平均单井钻遇油层厚度42m。

胡47块含油层位沙三上,沙三中和沙三下,沙三上油层分布于沙三上2和沙三上4两砂组,沙三中油层仅分布于沙三中1和沙三中2两个砂层组,油层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向低部变为水层,沙三下油层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认识,该断块含油井段长约180m,共有8个砂层组,22个小层,平均单井钻遇油层26m。

2区块开采特点211弹性阶段特点投产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

统计胡二断块的18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2014吨,第二个月下降为1612吨,第三个月下降1319吨,第五个月下降814吨,6个月内产量下降58.8%。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表 2 桥 29 - 11 井堵水前后产出状况对比表
分类 Ⅲ
Ⅲ Ⅲ Ⅰ Ⅱ Ⅰ Ⅱ Ⅲ Ⅲ
厚度/ m 0. 9 1. 5 1. 4 4. 2 1. 3 2. 8 1. 3 0. 8 1. 6
封堵情况 生产
生产 生产 封堵 生产 封堵 生产 封堵 封堵
堵水前产出油/ 水/ t
1. 03/ 23. 95 0. 34/ 11. 72
单井分析重点是应用“井温定性 ,同位素和流 量定量”的原则 ,结合构造 、沉积相 ,对产出和吸水 剖面进行综合分析 。剩余油分布主要有三种形 式:
(1) 层间干扰型 :桥口油田自投入开发至“九 五”初期 ,在多层合注合采的条件下 ,受层间物性 差异的影响 ,层间干扰严重 , II、III 类层动用状况 较差 ,水淹程度低 ,剩余油相对富集 。
耿师江等.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序号 解释层号
1
2
2
4
3
5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7
5
8 、9
6
10
7
11
8
13
9 合计
23 11 层
小层 S2 下 1 (1)
S2 下 2 (1) S2 下 2 (3)
S2 下 2 (4) S2 下 3 (3) S2 下 3 (4) S2 下 3 (5) S2 下 3 (6) S2 下 4 (6)
(2) 水动力滞流区型 :此类剩余油受构造的控 制 ,主要分布在断层高部位 ,目前井网难以水驱控 制和动用 ,其次是受小断层的遮挡 ,形成的剩余油 富集区 。
(3) 井网控制不住型 : 桥口油田注采井距为 250 m 左右 ,受构造 、砂体和现井网的影响 ,部分 砂体现注采井网控制不住 。 2. 3 完善注采井网 ,挖掘剩余潜力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

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 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3月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孟健摘要: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史的了解,为更好的理解地质地质构造对油气的聚集、分布规律的影响,从而得到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油气产生。

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史,在构造发育过程中的,其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裂缝等成藏要素的发育程度,从而影响油气运聚和油水分布规律。

通过该油气资源的腹部状况,提出该地区的主导构造类型并对与其相识的构造类型判断其油气存储情况。

关键词:构造成因;油气形成;理论研究;大庆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在地质构造上,大庆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央拗陷区。

盆地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千山、努鲁儿虎山环抱。

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后期,形成了松嫩大湖。

在中生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湖水中和湖的周围繁衍了大量生物、介形虫和鱼类。

这些中生代生物的繁衍和死亡,积累了大量的生油物质。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的第四纪,松嫩大湖因地势抬升和松花江、嫩江两大水系带来大量泥沙的淤积而消失。

盆地内的地史沉积物厚达 6 000米,地表的现代沉积物1 400米。

大量有机物质在这样厚的沉积层下,由于高温、高压和封闭缺氧等条件生成了丰富的石油。

经过以后的大地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又逐渐形成了石油聚储的条件。

断块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效开发的做法

断块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效开发的做法

断块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效开发的做法摘要:针对中原油田文10块油藏特高含水后期井况损坏严重,注采不完善,稳产基础薄弱,采出程度高,主力层水淹严重,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等各种矛盾,从油藏地质特征、主要开发特点、主要做法阐述了文10块油藏在特高含水后期高效开发的成功经验。

在同类油藏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注采不完善剩余油高含水后期高效开发一、油藏地质特征文10块是由东倾的文东Ⅰ、Ⅱ断层与西倾的文西断层及北倾的文30断层所夹持的地垒式、封闭型断块构造,地层倾向东南,倾角7°~10°,内部由东倾的文10-4断层分割为东西两块,西块较高,油水界面低,沙三中7~9满块含油,沙三中10~11油水界面深度在-2440~-2480m,东块含油高度小,砂组油水界面不一,一般在-2390~-2420m之间,属复杂断块层状油藏。

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泥质灰质为主,泥质含量7~10%,灰质含量9~20%。

原始地层压力为26~28MPa,原始压力系数1.2左右,饱和压力11~12MPa,油层温度87~92℃。

地面原油密度0.85~0.87g/cm3;地下原油密度0.74~0.76g/cm3;地层水矿化度31~32×104mg/L,水型为CaCl2型。

二、油藏开发简历1.初步开发阶段(1979.6~1984.12)该阶段以400-500m井距西块S3中9-10、东块S3中6-11两套开发单元投入开发,油水井大段合采合注,层间矛盾突出。

2.细分层系调整稳产阶段(1985.1~1991.12)由原来的东西两块两套开发单元细分为五套开发单元,充分动用地质储量。

1990-1991年在基本无新井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平面、层间的调整,保持了产量的稳中有升。

该阶段平均年产油18.2×104t,年均采油速度为2.5%,阶段含水上升率3.0%。

3.产量下降阶段(1992.1~1996.12)截止1991年底,文10块地质采出程度为25.58%,综合含水79.55%,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再加上1990年后大批注水井井况恶化,注水效果明显变差,更加大了产量递减幅度。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

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尹洪凯摘㊀要:断块油藏的断裂系统复杂㊁含油层系多㊁油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决定了对其认识的逐步性㊂开发初期,由于油藏地质认识不完善,开发层系划分和开发井网部署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低或者漏失部分油层等,所以仍然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㊂因此即使到了开发后期,利用地质研究方法分析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仍是可行的㊂关键词:断块油藏;剩余油;地质一㊁引言断块油藏呈现出含油层系多,但断裂结构复杂的特点㊂为此,在断块油藏开发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做好油藏地质认知工作,即通过微构造分析等地质研究路径,全面掌控到断块油藏开发层系划分状况,就此掌控到开发层储量程度,规避储量控制作业较低等问题的凸显,诱发剩余油潜力浪费问题,达到最佳的油藏资源应用状态㊂二㊁油藏地质特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油藏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一)构造复杂如从某油田554断块油藏分析作用发现,该断块油藏具备FI㊁FⅡ㊁FⅢ㊁YI四个砂层,另外FI具有16个沉积时间单元,2条二级断层㊁7条三级断层㊁4条边界断层㊂同时,断块油藏结构呈现环形,且以 龟背壳 形式存在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断块油藏地质研究难度㊂(二)非均质性严重即部分地区断块油藏深度可达到2530m,而油层厚度可达到9.1m,孔隙度在6% 30%,同时渗透率为14580ˑ10-3μm2左右,且非均质性严重,为此,在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探究过程中,应结合地质非均质性展开作业行为,提升整体地质开发效果㊂(三)储量分布分散如554断块油藏中具有若干个小块区域,各区域油量分布较少㊂三㊁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方法(一)微构造分析法储层的微构造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㊂大量的生产实践资料证明,进入开发后期,油层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油层的倾斜和起伏形成的高差会引起油水重新分异,正向微构造多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多为高含水区;②油层微构造影响注入水的驱油方向,正向微构造中的微高点和微断鼻均为向上驱油,剩余油富集,而负向微构造均以向下驱油为主,剩余油难以聚集㊂长期以来,油田开发使用的标准层构造图是选定某一标准层,以该标准层的顶面为准,多用20 50m间距等高线作图,不能完全代表油层构造,也不能反映构造的微小变化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点增多,井距变小,地质资料的大量增加为深入研究储层的微构造提供了物质基础㊂在单砂层精细划分对比基础上,直接以油层的顶底面为准,绘制微构造图,指导油田开发㊂例如,554断块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即将20m作为构造图绘制参数,反映断块油藏单斜状况㊂而后将2m作为高先绘制间距,反馈油层微构造情况,继而通过对油层构造图的分析,确定注水水沿存有剩余油,最终展开开发工作㊂再如,某断块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强调了对微构造分析方法的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分析㊁研究状态,结合动态资料,绘制了断层微构造图,就此掌控到该断层含水率为1.3%㊁含有面积0.1km2等参数信息,满足了地质研究工作开展需求㊂(二)㊀测井二次解释法由于断块油藏呈现出井段长且油层丰富特点,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掌控到剩余油分布状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运用测井二次解释法,即首先针对干层㊁含油水层等进行油层解释㊂其次,结合地质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二次细化阐述,从而在二次解释作业中,分析潜力油层分布状况,提升剩余油资源利用率㊂例如,某断块在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开发剩余油潜力,即引入了测井二次解释法,基于初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斜43井测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就此判断潜力层包含了130个区域,为断块油藏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支撑,且针对开发行为作出了正确引导㊂(三)成藏规律预测法在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成藏规律预测法的应用亦有助于实现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判断,为此,在研究作业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㊂一是在成藏规律预测法应用过程中应遵从油藏构造-岩性-沉积微相研究原则,确定成藏条件,从而针对指定断块油藏含油状况做出正确判断㊂例如,在油田断块油藏地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即通过成藏规律路径获知该处油藏分流河道呈现聚集特征,且结合成藏条件,对东营断块油藏采储量展开了预测,满足了剩余油资源开采需求㊂二是在成藏规律预测法应用过程中需利用成藏规律对新断层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预测,且从分流河道油层㊁单井出产量㊁含水率等角度出发,对地质勘探结果进行分析,达到最佳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状态,为当代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动态研究数据,提升整体剩余油资源利用率㊂断层分析法㊁微构造分析法㊁测井二次解释法㊁成藏规律预测法等地质研究方法丰富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方法和手段㊂地质研究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是对油藏构造㊁储层分布等进行精细研究,同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准确性㊂断块油藏进入开发后期,地质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㊂四㊁结论综上可知,在断块油藏中存有若干个油藏层系,因而在基础上,为了开发剩余油资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做好剩余油分布判断工作,且从地质研究工作角度出发,应用成藏规律预测法㊁测井二次解释法㊁微构造分析法等地质研究方法,应对传统地质研究工作中呈现出的偏差等问题,达到精准剩余油分布判断状态,满足油藏开发作业需求,并就此提高断块油藏研究结果精准性㊂参考文献:[1]张戈,王端平,孙国,等.复杂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影响因素敏感性[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2):103-106,111.作者简介:尹洪凯,曙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㊂8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天然气藏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更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断块天然气藏一般指沉积盆地中,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古地貌变迁所形
成的较小的、独立的气藏。

这种天然气藏的特点是规模小、产量低、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对其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进行探讨。

一、断块天然气藏的特征
1.规模小
断块天然气藏的规模往往比普通气藏小得多,其范围通常不超过10平方公里,而且产能有限。

一般来说,这种气藏的相对储量比较低,开采难度较大。

2.分布分散
由于断块天然气藏是由各种构造及地质因素形成的,它们的分布较为分散。

钻井的成
功率也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更为仔细的地质勘探,提高钻井成功率。

3.储量可信度低
断块天然气藏的储量不仅规模较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地质难度,所以储量的评定与
预测不如其他类型的天然气藏。

1. 地质构造运动
断块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地
球表面不断受到构造和侵蚀的影响,地壳经常发生变形和折断的现象,亦即断裂和隆起,
从而形成了断块状天然气藏。

2. 古地貌变迁
古地貌变迁是断块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历史上,不仅出现了山脉抬升,还出现了海洋和低地的隆起和沉降。

这种古地貌的变迁经常会造成地质构造物的变化,从
而导致了气藏储藏物质的堆积和组成的改变。

1. 断块特征分析
断块天然气藏的特征,包括规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
行综合评估,以制定出规划和开发方案。

对于断块结构进行分析,需要了解其存在的古地貌和断裂构造,进而确定气藏的存储模式和规模,选定钻井点位和适宜的开采方式。

3. 地球物理勘探和重建
地球物理勘探是评估天然气藏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断块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基础是利用物理现象研究地下构造和检测气藏的存在和分布,为后续的钻井和开采提供依据。

4. 系统评价
在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价工作。

这包括评价物化性质和油气藏的分布模式,推算其可采储量及可行度,从而为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断块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虽然难度较大,但在当前天然气供需形势下,更显得重要。

通过对其地质分析和评估,为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找到最具优势的探采方案,从而实现天然气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