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讲授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1.教育、各种教育起源说以及教育学派的概念。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育学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4.当代教育学状况。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
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
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
一、“教育”的定义(领会)★★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有目的的实践行为。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 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原始社会的教 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互为主客)
教育者
学习者
(主)
(主)
(客) 教育资源 (内容、场所、手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 1、教育者 ❖ 2、学习者 ❖ 3、教育资源 (二)教育基本要素间的关系 ❖ 1、教育者和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2、学习者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 ❖ 3、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主要)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资源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 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传 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实现 的。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本节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 教育是怎样产生的? ❖ 教育从产生到现在的整个历程中有哪些
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 未来的教育将出现哪些特征?
教
育
封建社会
的教育
中国:夏有学校,“六艺”、“四书五
经”为内容。私学起于春秋,孔子。
古 代 古印度: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 教 佛教手中。
育 简 介
古代埃及: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古希腊、罗马:7-12岁的地位低下
阶层子弟入私学,贵族子弟聘家教。
❖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
❖ 人性反神性,科学理性反蒙蔽主义,个性解 放反封建专制,平等友爱反等级观念,重视 肯定现实生活,反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本节要解决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分三个小问题探讨:
教育原理教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等分支学科。
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探究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 系,探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探究教育过程中 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方 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包括教学 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实现个人专业成 长。
古代教育思想以孔子、 墨子、老子等为代表, 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
近代教育思想以夸美 纽斯、卢梭、裴斯泰 洛齐等为代表,强调 自然主义教育和儿童 本位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以杜威、 布鲁纳、赞可夫等为 代表,强调学生中心、 学科结构、发现学习 等教育理念,对教育 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03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定了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等,是 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教育政策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效率。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保障教育实践的重要工具,它规定了教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 障了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法规需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障教育的公平 和正义。
人类学基础
人类学基础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方面 ,这些方面对教育的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之做善也。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3、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4、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四、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新增考点1: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出来的,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共六条。
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有三个意思,即读书按一定次第,前后不要颠倒;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并遵守读书计划;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身体力行,见诸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要抓紧时间,反对悠悠然;读书要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居敬指读书要精神专注,持志指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意志力坚持下去。
新增考点2: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产之后,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考点1:教育的概念【常考题型:单选、判断】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最早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考点2:教育的属性【常考题型:单选、判断】(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继承性—不同时期有共同点;(4)长期性—时间周期较长;(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超前”或“滞后”;(6)生产性—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7)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新增考点二: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其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古典自由主义(夸美纽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3.民主主义学派(强调个人自由,教育平等)新增考点三: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增考点四:韩愈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是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原理》讲义

目录第一讲教育学概述 (3)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4)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讲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0)一、教育的概念 (10)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2)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4)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5)五、教育的发展 (15)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 (17)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17)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9)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20)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22)第四讲教育与人的发展 (24)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4)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5)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7)第五讲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9)一、教育目的 (29)二、培养目标 (33)第六讲教育制度 (35)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35)二、学校教育制度 (36)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38)第七讲课程 (39)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39)二、课程类型 (40)三、课程编制 (41)四、课程改革 (48)第八讲教学 (53)一、教学概述 (53)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54)三、教学过程 (55)四、教学模式 (57)五、教学原则 (60)六、教学组织形式 (61)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3)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65)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66)第九讲德育 (72)一、德育概述 (72)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72)三、德育过程 (73)四、德育原则 (74)五、德育方法 (77)六、德育途径 (77)七、德育模式 (78)第十讲教师与学生 (80)一、教师 (80)二、学生 (83)三、师生关系 (85)【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阅读教材】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近3~5年来的文章【分数分布】2007:112 2008:102 2009:117第一讲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规范和艺术的科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发展:包括萌芽阶段和独 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萌芽阶段又包括: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思想集中在《论语》中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南郭惠子》中提到: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播学于四 夷:不分地域、种族。 2.论教育作用:提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3.论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 而优则仕。 4.论教育内容:《述而》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 5.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温故知新。
广义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 技能和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 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 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 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真题预测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大学》 B《论语》 C《孟子.尽心上》 D《中庸》
真题预测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 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型、继承性 、阶级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真题预测
1.我国古代西周时期进行六艺教育,主要 括: 、 、 、 、 、 。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官学衰微, 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 的 。
古代西方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 教教育。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注 重培养军人,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雅典教育注重培养有 文化修养、品德优良、多才善辨的公民。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学校有三种: 僧院学校、教堂学校、教区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 僧侣,内容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Ⅰ 、教学时间安排:
2 课时Ⅱ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
3、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
4、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Ⅳ、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1/ 3
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
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
案例 1:
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
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当一个数学老师绰绰有余。
但实际上,他并不能胜任。
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
他讲的课不能符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稍不注意,就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见很大。
学校领导从中学教学质量及升学前途考虑,多次提醒其加以
---------------------------------------------------------------最新资料推荐------------------------------------------------------ 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
没有办法,在试用期满后,学校领导委婉的劝其回到母校去实际上是将其退回院毕业学校。
陈景润感到无颜见家乡父老,便在福州市街头摆了一个小人书摊,借以谋生。
没有工商许可证,他就将大学毕业证摆了出来,但此时仍不忘研究他的猜想。
名牌大学毕业生在街头摆书摊的新闻不胫而走...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