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特色的太原土话
山西方言大全

山西方言大全1.“居舍”——就是屋子、“家里”;2.“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
箸是筷子,秸是秸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
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3.“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音绝对正确:“cencibuqi”。
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canchabuqi”4.“兀”——一种方形的凳子;5.“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类似“那么”、“当然”、“可不是嘛”等意思。
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意思是“哪当然啦!”)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人的口头语。
6.“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
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
《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的“拿”、“携带”。
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
“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
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天下之重任”句。
8.“恶色”--就是垃圾。
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
色,是种类的意思(如:各色人等)。
恶,是“醜恶”,“卑劣”的意思,和“美”、“好”反意。
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lèsè”和山西方言接近。
9.“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的“恶水”。
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10.“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
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
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田的职责,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
“巡田的”很厉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
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
所谓马床,是一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
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可以随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稼、蔬果的大人小孩。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太原历来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太原方言是“晋语”核心地带一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生活用语服饰袄儿:上衣。
夹袄儿:夹袄扶。
絮袄儿:棉袄。
主腰儿:一种裹肚。
衫子:单上衣。
套衫:贴身穿的内衣。
袍子:中式长衣服。
大夹袄:夹袍。
坎肩儿:套在长袍外面的背心。
腰腰:贴身背心。
搂肚:系在腹部衣襟之下,裤子之外的布兜,上有口袋,可装体己之物,多为老年男子着用。
布袋袋:衣服上的口袋。
扣门儿:扣襻。
扣眼:襟前穿套扣子的小眼儿。
搂腰带:系在衣外的布腰带。
肚肚:兜兜。
屎布:尿布。
裤衩:短裤。
帽壳儿:瓜皮小帽。
沿毡帽:老汉戴的棕色毡帽。
腰裙:做饭时围的裙子。
络络:老年妇女罩在发髻外的发网,网兜儿。
罩头:汗巾。
片片:手绢儿。
革及鞋:一种纳得很密的布鞋,其前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此鞋又称搬尖鞋、屹儿鞋。
猫头鞋:一种鞋面上缀绣有猫、虎形象的童鞋。
踏拉板:木屐,亦称板板鞋。
高崾鞋:高鞋帮的鞋。
低崾鞋:低鞋帮的鞋。
捎码码:搭裢。
饮食大早饭:早饭。
晌午饭:午饭。
黑夜饭:晚饭。
米:专指小米。
大米:南方稻谷脱壳后的米。
软大米:江米、糯米。
粥儿:小米干饭。
干粥:小米稠粥。
散面粥:小米加面粉熬成的稠粥。
捞饭:小米煮至八成熟,再放入铁锅炯熟的干饭。
和子饭:小米与面、菜熬在一起的稠粥,因此,和子饭又称菜稀饭、调和饭。
拌汤:圪瘩汤。
拨鱼儿:亦称溜尖,是将白面或绿豆面和好后放在盘、碗之中以专用工具剔入锅中的食物。
片儿场:一种面食,用和好的面擀成薄片,断或切成小块入沸水中煮熟。
捐片子:面片儿。
抿区子:用特制的抿槽压制而成的高梁面食,抿区子又称抿尖尖。
擦尖尖:用特制的擦子擦制而成的高梁面条。
剔剥股:用铁铲剔制而成的高梁面条,剔剥股又称剔尖面。
太原话例句

模样——眉数念mí sǔ / 毬视(视不卷舌)那——外那儿——va儿欺骗 /糊弄——日(发音介于“日”和“热”之间)捣冲,去——泼例如,你泼死的哪去来?(你去哪里了,带有不快之意)/ 泼上去(冲上去)棱 / 长的突起——圪棱子、圪棱棱思考——思谋(发音介于“谋”和“目”之间)羡慕,嫉妒——眼气喜欢——待见不错——不赖小伙子——后生马上——立马聊天——谝(音为piǎn,但太原话念piē)老练——油可爱—可亲了没本事——不毬行非常好——好的不行行(形容词+的不行行,包括好,好吃,干净,讨厌。
大部分为褒义词)不好——不咋地(地读dì)脏——日哩八脏窝囊——窝鸡八囊没出息——么出烂息/么出倒息穿着打扮得整洁好看/办事利落——精干看起来机灵的/打扮干净的——光明(明读mí)俊眼儿爱占别人便宜/没骨气——么油烂水酸(人或味道)——酸泼烂气吝啬——毬毛鬼胎讨人喜欢的——吸人弯弯曲曲——圪遛拐弯水分大——水不叽叽的胖胖的——肉个妞妞的是吗?——是了?(先二声,后二声)行,可以——行唠,行唠哇(va)开完笑了吧?——谝(piē)了哇?怎么啦?——咋啦?(或者“咋地啦?”)有成就——起三指代某人——念“niā”,例如,niā小方...... 那人——外货 / 那( nè)货指某人不大好相处/沟通,或者性格跟大家不太一样,比较怪异(微贬)——圪liào 多管闲事讨好别人谄媚——寡了真(或者一个“寡”字)讨厌的/惹人烦的/对人不利的/不吉利的(人)——真丧了丧货(丧读一声)/扫把星。
经典太原话

希荒的谜术,可要起三了”
说“看他们那样子”就说成“看nia们外球四”
说:“蹲下,低下头去到角落拿吧”就说成“个揪下,猫进个到外个老老里个老个哇”
说“昨天,一个丑陋的男子,穿的很脏的背心,呆呆的站在那墙角晒太阳,一个瘦瘦的男子骂
他:哎!看你那可怜样儿也没什么出息”就说成“夜天,一个球迷信眼的搁
揽,穿的合操五烂的腰腰,死迷醋眼的站到外搁捞捞晒
喝头脑要去清和园
吃蒸饺要去涊一力
吃火锅要去秦妈,
吃牛肚要去摸错门
火锅粉是牛魔王的
羊杂割是郝刚刚的
丸子汤是南肖墙的
元宵是老鼠窟的
喝啤酒是迎泽的
喝白酒是高粱白的
喝牛奶曾经是恒康的,现在是古城的
喝酸奶是众和的
喝汽水是太钢的
喝糖水是239的 (貌似很久不见了)
形容自己点儿背就说:“乃球了”
形容自己不相信就说:“撇B了哇?”
形容自己自作多情就说:“饿可增四寡B的伤心了”
形容自己办事不力就说:“饿求也拦不成”
形容自己不理解就说:“饿害球不清”
形容自己不同意就说:“索球的了”
在语句中加强语气要说:“透来”
在语句中表示不屑要说:“外还”
打得好的并且喜欢炫的那就都去了联洋5层,打包儿好的MM围着看
有钱人买衣服就到天美名店
年轻人买衣服就到流行前线
情人讲高雅情调去第二客厅、唐人餐吧,讲究实惠的就到食品街吃红薯,吃烧烤,吃涮锅,吃锅盔
同学聚会好伦哥、烤肉。反正是自助,而且男生大多都会先饿一顿
看电影是要在星美或是宽银幕和影都
看演唱会要在省体
太原方言大全

太原方言球迷触眼----形容人长得难看合张五烂----形容人脏,难看死迷粗眼----形容人难看,笨,不机灵,主要是形容人不开眯眼没个眼色不起烂山----形容人没出息,办不了大事奈各揽----也可以解释为棒子,棍子,比如“我一各揽遛死你”原意是指玉米或者高梁的杆,或者说是农作物的杆.在太原话中,"乃咯榄"是指这个人或物被棒子打的意思西荒----可怜,穷迷数----臭德性. 带有鄙视的意思球势----最经典的太原骂人话,意思也是臭德性,瞧不起的意思.各料----形容让人不舒服的人,和一般人不一样瘦马各巾----形容人特别瘦寡比----形容一个人没有趣味,无聊,没意思。
比如“寡球的伤心了”乃鼻窦----挨耳光真桑了----形容人做事不够意思,倒霉,不走运的意思可油了----似乎有黑社会背景,或是形容某人特别混得开,大哥级人物,巨酷.腰腰----太原话又名二股巾,跨栏背心.牛牛----小虫子.盼盼----小孩吃饭的围嘴.加加----饭渍,血渍,污渍,统称加加哥捞捞----角落.外书---那谁防阻了----讨厌,坏事,拌脚石砍穿----倒霉的意思,也带有胡说的意思撇上会儿哇----聊会天撇哇撇B 撇子----胡说你可油了----【褒义】说这个人混得比较好的意思,【贬义】你以为你是谁了!瞧不起你!油的掉皮皮了----混得太好了的意思.求也做不老----什么事也做不好求毛的故事----编的故事乃求了----倒霉了捏妈的板机----骂人的话和眯洼脸----脏头脏脸不求行----没什么本事不及迷----不聪明不惜烂吃----惹人讨厌死眯处眼----头脑不灵活二不楞,二敢子,愣头青----莽撞之人死皮赖脸----脸皮厚隔牢牢----犄角旮旯毛鬼神----毛病太多的人农各揽----没见识的人日哄----欺骗灰鬼----不干好事的人,或玩笑指称某个人各撮打蛋,各球打但----不精干,容貌比较寒碜,类同“球眯性眼”蹦头----额头和朝五烂----看上去比较肮脏求毛鬼胎----心怀鬼胎夜了----昨天拉(假)米三道----装蒜老鬼----老混混肉头性脑----胖,身材不好不起烂三----没出息瞥逼砍蛋----胡说八道流舔----拍马屁B兜油子----欠打的人个就----蹲着不尿----不怕的贬义用法不待老去----懒得去难活了----身体不舒服火任了----生气猫一猫----看两眼七蹭蹭----不够数泼B货,淘吃鬼,泼散货----:令人讨厌的人各捣----做,弄眯束----眯眼得老----头各老出来----用工具把某物取伙撩,撩猫逗狗----撩逗,形容人举止轻浮或选或选的,各撅各撅----常形容胖人走路的姿势“呀费!”----当人突然疼的时候,常用多杀你----打死你打牌儿---意为:打扑克拨拉----用手撩动决板子----脚思目----思考七它----可爱酸抛烂气----酸哥溜拐弯----弯曲撒割----吃完处理完巷子----各浪儿耳光----逼兜土块----土坷拉台阶----阁台台烧水----坐水奇怪----日怪聪明----机迷棱/长的突起----个棱棱羡慕----眼气喜欢----带见不错----不赖小伙子----后生没本事----不球心非常好----好的不行行不好----不杂地脏----热里八没出息----么出烂息/么出倒息穿着好----精干看起来机灵的/打扮干净的----光眯俊眼儿没意义的---没油烂水吝啬----求毛鬼胎不讨人喜欢的----不习册你去哪了?----你到浪儿的来?怎么了?----怎逆了那就算了。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太原历来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太原方言是“晋语”核心地带一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生活用语服饰袄儿:上衣。
夹袄儿:夹袄扶。
絮袄儿:棉袄。
主腰儿:一种裹肚。
衫子:单上衣。
套衫:贴身穿的内衣。
袍子:中式长衣服。
大夹祆:夹袍。
坎肩儿:套在长袍外面的背心。
腰腰:贴身背心。
搂肚:系在腹部衣襟之下,裤子之外的布兜,上有口袋,可装体己之物,多为老年男子着用。
布袋袋:衣服上的口袋。
扣门儿:扣襻。
扣眼:襟前穿套扣子的小眼儿。
搂腰带:系在衣外的布腰带。
肚肚:兜兜。
屎布:尿布。
裤衩:短裤。
帽壳儿:瓜皮小帽。
沿毡帽:老汉戴的棕色毡帽。
腰裙:做饭时围的裙子。
络络:老年妇女罩在发髻外的发网,网兜儿。
罩头:汗巾。
片片:手绢儿。
革及鞋:一种纳得很密的布鞋,其前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此鞋又称搬尖鞋、屹儿鞋。
猫头鞋:一种鞋面上缀绣有猫、虎形象的童鞋。
踏拉板:木屐,亦称板板鞋。
高崾鞋:高鞋帮的鞋。
低崾鞋:低鞋帮的鞋。
捎码码:搭裢。
饮食大早饭:早饭。
晌午饭:午饭。
黑夜饭:晚饭。
米:专指小米。
大米:南方稻谷脱壳后的米。
软大米:江米、糯米。
粥儿:小米干饭。
干粥:小米稠粥。
散面粥:小米加面粉熬成的稠粥。
捞饭:小米煮至八成熟,再放入铁锅焖熟的干饭。
和子饭:小米与面、菜熬在一起的稠粥,因此,和子饭又称菜稀饭、调和饭。
拌汤:圪瘩汤。
拨鱼儿:亦称溜尖,是将白面或绿豆面和好后放在盘、碗之中以专用工具剔入锅中的食物。
片儿场:一种面食,用和好的面擀成薄片,断或切成小块入沸水中煮熟。
捐片子:面片儿。
抿区子:用特制的抿槽压制而成的高梁面食,抿区子又称抿尖尖。
擦尖尖:用特制的擦子擦制而成的高梁面条。
剔剥股:用铁铲剔制而成的高梁面条,剔剥股又称剔尖面。
太原话学习教程

我——恶(e)我们——阿们一排——一扑溜头——得脑摇——拨拉巷子——和浪浪脚——决板子耳光——逼都角落——阁牢牢膝盖——阁替跬土块——土坷拉台阶——阁台台烧水——坐水打——括那——讷/外那么——卧来这里——这儿达那里——那儿达奇怪——热怪聪明——机迷勤快——勤紧欺骗/糊弄——热倒冲——泼棱/长的突起——个棱子思考——思目羡慕——眼气喜欢——带见不错——不赖小伙子——后生马上——立马聊天——瞥老练——油可爱——七它没本事——不球心非常好——好的不行行不好——不杂地脏——热里八脏窝囊——窝几哥囊没出息——么出烂息/么出倒息穿着好——精干看起来机灵的/打扮干净的——光眯俊眼儿没意义的——没油烂水酸(人或味道)——酸抛烂气吝啬——求毛鬼胎讨人喜欢的——习人弯弯曲曲——哥溜拐弯你去哪了?——你到哪阁来?怎么了?——杂拉?/杂地咧?那就算了。
——外就算老哇。
做什么呢?——闹甚了?/干横了?去掉吧。
——闹老哇。
我们去做……吧。
——杂们干……阁哇。
太原方言重叠式的类型1 名词的重叠式1.1 AA式刀刀碟碟头头AA式有“小称”的意思,如“刀刀”指小刀子,“碟碟”指小碟子。
还有专指的意思,如“头头”专指头目。
1.2 ABB式笑窝窝酒盅盅洋码码ABB式也有小称和专指的意思,如“酒盅盅”指小酒杯,“洋码码”专指阿拉伯数字。
1.3 AAB式金金纸悠悠伞AAB式有专指的意思,如“金金纸”专指锡箔纸,“悠悠伞”专指蒲公英。
1.4 AABB式瓶瓶罐罐虫虫牛牛AABB式总称某类事物,如“瓶瓶罐罐”是器皿的总称,“虫虫牛牛”是昆虫的总称。
1.5 ABBC式路边边起(路边)肉泡泡眼(鼓眼泡)单皮皮眼(单眼皮)2 动词的重叠式2.1 AA式淋淋盖盖动词可以通过AA式转化成名词,如“淋淋”是漏斗,“盖盖”是盖子。
2.2 ABAB式圪坐圪坐圪转圪转“圪A圪A”式表示动作短暂,如“圪坐圪坐”表示稍微坐一坐,“圪转圪转”表示稍微转一转。
3 形容词重叠3.1 AA式红红尖尖形容词也可以通过AA式转化成名词,如“红红”是胭脂,“尖尖”是尖儿。
常用太原话大全

常用太原话大全太原话,又称太原方言,属于太行山北麓重庆-杭州语系汉藏语族,属于北方官话簇。
它比其他普通话方言要较为不规范,行话方英。
以下是太原话的一些常用词汇:1. 呀拉 - 呀2. 俺/们/妈 - 我们/咱们3. 混? - 吃4. 锅里混/混搪 - 吃饭5. 叮来 - 吃完6. 姹紫/姹紫哇嘻绿 - 好看7. 现蹦 - 兴奋8. 哇咻一下 - 安静9. 现掐 - 现在10. 好家 - 富裕11. 甩净儿 - 挥手12. 骂糊 - 不友善13. 摁把 - 抓住14. 臭大 - 可怕15. 赶大 - 抓紧16. 哈嫩 - 好像17. 外宫 - 外面18. 离 - 就,刚好19. 热豆腐 - 激动20. 点子搞 - 开始21. 搭赛 - 辩论22. 闹开/闹儿开 - 大笑23. 嘎头擦腿儿 - 快跑24. 坐节儿 - 中途停下25. 把把儿 - 一会儿,一小时26. 打胡子 - 吵架27. 咁样 - 这样28. 就搞 - 继续29. 提 - 不30. 闹哨 - 吵闹31. 磕头 - 致歉32. 劈哩 - 弱,不擅长33. 调颠 - 变化34. 拿头 - 开头35. 捡漏 - 拾起36. 瞎怼 - 瞎折腾37. 诋臼 - 挖苦38. 擞蹭/擞到 - 急忙39. 饭做 - 熬夜40. 烧豆腐炒鸡蛋 - 做事很辛苦41. 拎乱儿 - 收拾杂物42. 把胆 - 勇敢43. 买头 - 成熟44. 办大/办紧 - 赶快45. 锄/锄把儿 - 努力46. 嘎点 - 不少47. 学拮 - 乱七八糟48. 套拎儿 - 收拾49. 挡挡儿 - 缓慢50. 稍安勿躁 - 随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富特色的太原土话
展开全文
太原土话,也就是流行于太原地区的太原方言,属于方言区划分下的晋语区。
晋语属于北方方言分类,但按照中国社科院《官话方言的分区》的分类,晋语又独立于北方方言,因此晋语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北方方言。
太原土话作为晋语区的核心代表自然也就具备了某种特殊性。
山西表里山河,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临黄河北望蒙古,省内山高沟深,真正适宜居住的区域较少,人口多聚居于几个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为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等,客观上反而保留了山西方言的独特性,太原作为山西省会,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因此太原自然也成为山西各地方言的融合区域,也同样保留了太原土话的独特性。
太原土话按照太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分为七个大片区十八个小片区,近年又大致归结为新派土话、北郊中老派土话、南郊老派土话三类。
先说说太原新派土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受到大量外来语言的影响,河北东北籍人员居多,建国初期的苏联援建项目大量落地另外大量配套企业的建设客观上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口,因此太原土话被迅速影响成为更容易被外来人口听懂的新派土话。
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太原土话迅速发生了变化。
但是相当程度上还是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乃至语法习惯上总体上仍然属于太原土话。
太原土话无论新派老派很少用普通话里那些疑问语气助词,比如“呢,吗”,一律用“哇”替代,“有哇?是不是哇?吃了哇?对哇?咱们去哇?”,万能语气词!再比如“闹”,“闹点儿酒喝,闹个房子,闹几个钱,闹个饭店,闹个汽车,闹得不赖,闹个好工作,闹个老婆”,万能动词!根本没有普通话的那些语法限制。
“作甚来?干甚呀?说的是甚话了?你是甚意思了么?俄老汉干营生卡勤谨了”,
列位如果是太原人应该能看懂。
昨天——夜天,照顾——经(ji)由,思考——思谋(mu),定(定变音为地)懂,那么——物来,物来来意思就是程度变轻变小变薄变少,物来来,有没有点意思?喜欢是待见,可怜是恓慌,爱占便宜是么油烂水,没有本事是不起烂三,刚才是才刚,自己是自家,脑子不灵光是死迷处眼,不讲卫生是黑草五烂,穿的背心是腰腰,地上的虫子是牛牛,惹人讨厌是不惜烂吃,管小伙子是后生,有了本事叫起三,骗人是日哄,嫉妒是眼气,一起走是携跟,聊天是倒歇,好看是切塔,马上是立马,利索是利飒(sa),这样特定的词汇太多太多了。
北郊柴村地区连带阳曲,北山周边过去一直没有大的企业,外来人口很少,因此它的本地土话受到的影响较小。
不过河西地区受六十年代各大企业进驻外来人口的影响土话就变化较大。
这个——哉,那个——兀(wu)个,地方狭小——逼仄(ze)、仄逼,不要——嫑(biao),火柴——取灯子(现在极少使用),挣扎——扎挣,馒头——馍馍,稀罕少见——稀撒,青菜——(qi菜),香菜——芫荽(yansui),拿东西——荷(he)东西,正月——(zi月),里面——阖(he)里,爱打扮——爱作务,没正经——爱洋务,挨打挨骂——耐(nai)打耐(nai)骂),抬起来——臾(yu)起来,收拾——拾掇(duo),舒服——受用(ying),妥妥的太原专有词汇!
太原南郊小店一带还有现晋源部分地区有最正宗的太原老派土话,因为南郊过去一直很少受到外来人口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南郊比别处还要封闭,只是太原南扩政策才很快发展起来。
南郊土话的文字表意其实和太原其他土话一样,不过发音有很大不同,一个两个——一怪(guai)两怪,头发——(dou发),衣裳——(衣suo),爽快——(suo快),强盗——(jio盗),不累——不(发音不律),兄弟——(发音徐弟)晌午——(发音suo午),南郊土话发音应该保留了最早的古汉语发音,带有鲜明的南郊特点。
太原土话还有一些别的特点,比如大量使用叠词,小刀刀,菜碟碟,画图图,洋码码,金金纸,瓶瓶罐罐,冰糖蛋蛋……,有时叠词使用时第一个字还有变音,比如说星星——xi星,蛋蛋——da蛋,西瓜
瓣瓣——西瓜ba瓣,例子不胜枚举。
太原土话里有不少词汇,其实绝大部分太原本地人也不见得知道这些词汇的出处,比如说太原北郊阳曲不少地方形容小女孩漂亮——suan zi,其实应该是“淑正”贤淑周正的变音,太原土话有时把正读作zi,正月为zi 月就是明证,再比如形容人的模样——迷数,应该是眉眼礼数的简读,眉眼——太原土话发音是mi yan,简读为迷,礼数简读为数,中间省去礼字的发音也没什么不可能,古汉语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太原土话还有一些很特别的词汇,比如称呼他人或者别的事物的时候会念作“恁(nen)”,也可以念作“人家”,太原土话用得很普遍,不过发音大多为“nia”,其实这个字古义就是指代别的人别的事物的意思,古汉语词汇,元曲剧本里常见字。
过去有一种烈性传染病叫做出麻疹,写出来是“当糠(dang kang)”,病情发作时皮肤症状就像是谷糠似的样子因此古人忌讳这个而把这个病称为“当糠”,太原土话发音为“duo kuo”,老派土话里有句骂人的话“起kuo”指人背后乱说话,谎话连篇,就是这个词。
太原人爱吃一种小吃——灌肠,这个东西荞面蒸制,和动物肠没有一丁点关系,为什么叫做灌肠呢?其实就是发音误导,太原土话尤其南郊一带把“chang"读作“zuo”,比如晋源有个村子叫木厂头,当地人读作“木zuo dou”,罐本来指的是放置荞面的小蒸罐,太原土话把“罐作guan zuo”慢慢以讹传讹成“灌肠”也就解释通了。
何况荞面最早本来就是吕梁临县柳林传来的,流传到太原南郊后它的名称迅速本地化没什么不可能。
这个小吃最早的时候有没有具体名称都值得怀疑,不是吗?
作为太原人,也许谁都无法阻止太原土话的迅速消失,毕竟推广普通话,推进城市化是大趋势,但是这些土话里分明藏有历史的印记,藏有那个远去时代的文明,李荣教授说过一句话:晋语,尤其太原方言,是硕果仅存的古汉语!应该予以保护。
”我想我们都有义务记录这些土话,因为这些土话里有我们祖先的印记,国家真的不能没有历史,人也真的不能没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