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

合集下载

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

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

| 文化·艺术文化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晋语的演变研究□吴雪萍/文晋语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普遍使用的语言,随着“走西口”的移民浪潮以及清朝“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大批山西移民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并将晋语带入这一地区,在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融合的过程当中,大量蒙语词汇进入晋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晋语。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以及蒙语与晋语的融合发展三个角度分析内蒙古晋语区晋语的演变轨迹。

0 引言晋语是黄河流域以及黄土高原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古老语言,它的形成历史以及它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成分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晋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的秦晋方言就是今天晋语的前身。

在当时,秦晋方言是社会共同语的重要基础。

在后来的时代变迁中,由于历史和地理以及社会原因,晋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因此,对于晋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重点。

内蒙古晋语区是晋语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关注相对较少的区域,对这一区域晋语的研究,特别是借助现代语言学手段对晋语进行研究,一方面能丰富汉语以及汉语史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为内蒙古地区晋语文化以及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1]。

1 内蒙古晋语区晋语语音研究1.1 晋语的定义李荣先生于1986年在《官话方言的区分》中第一次提出“晋语”这一术语并对山西方言和“晋语”作了界定[2]。

后来,侯精一先生于1998年在《论晋语的归属》一文中对晋语的分类进行了阐述,侯先生详细地描述了晋语的特点,并以其特点为依据来界定晋语片区。

晋语不等同于“山西方言”,“山西方言”是指山西省境内的方言,其侧重点是地理区位划分。

而晋语作为一个学术用语则指山西省以及其周边毗邻地区有入声的地方,晋语的侧重点在语言本身[3]。

1.2 语音格局理论石锋(2008)认为,每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表现为各自的“语音格局”(sound pattern),语音格局是现代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结合,也是语音系统性的表现,可以用来研究元音、声调和辅音,而元音格局则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元音格局图可以看出各元音之间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整体的配列关系等。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

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太原方言目录经典晋语土话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太原历来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太原方言是“晋语”核心地带一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生活用语服饰袄儿:上衣。

夹袄儿:夹袄扶。

絮袄儿:棉袄。

主腰儿:一种裹肚。

衫子:单上衣。

套衫:贴身穿的内衣。

袍子:中式长衣服。

大夹袄:夹袍。

坎肩儿:套在长袍外面的背心。

腰腰:贴身背心。

搂肚:系在腹部衣襟之下,裤子之外的布兜,上有口袋,可装体己之物,多为老年男子着用。

布袋袋:衣服上的口袋。

扣门儿:扣襻。

扣眼:襟前穿套扣子的小眼儿。

搂腰带:系在衣外的布腰带。

肚肚:兜兜。

屎布:尿布。

裤衩:短裤。

帽壳儿:瓜皮小帽。

沿毡帽:老汉戴的棕色毡帽。

腰裙:做饭时围的裙子。

络络:老年妇女罩在发髻外的发网,网兜儿。

罩头:汗巾。

片片:手绢儿。

革及鞋:一种纳得很密的布鞋,其前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此鞋又称搬尖鞋、屹儿鞋。

猫头鞋:一种鞋面上缀绣有猫、虎形象的童鞋。

踏拉板:木屐,亦称板板鞋。

高崾鞋:高鞋帮的鞋。

低崾鞋:低鞋帮的鞋。

捎码码:搭裢。

饮食大早饭:早饭。

晌午饭:午饭。

黑夜饭:晚饭。

米:专指小米。

大米:南方稻谷脱壳后的米。

软大米:江米、糯米。

粥儿:小米干饭。

干粥:小米稠粥。

散面粥:小米加面粉熬成的稠粥。

捞饭:小米煮至八成熟,再放入铁锅炯熟的干饭。

和子饭:小米与面、菜熬在一起的稠粥,因此,和子饭又称菜稀饭、调和饭。

拌汤:圪瘩汤。

拨鱼儿:亦称溜尖,是将白面或绿豆面和好后放在盘、碗之中以专用工具剔入锅中的食物。

片儿场:一种面食,用和好的面擀成薄片,断或切成小块入沸水中煮熟。

捐片子:面片儿。

抿区子:用特制的抿槽压制而成的高梁面食,抿区子又称抿尖尖。

擦尖尖:用特制的擦子擦制而成的高梁面条。

剔剥股:用铁铲剔制而成的高梁面条,剔剥股又称剔尖面。

晋语

晋语

\晋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

晋语区别于北方其它方言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

但是语言学家对晋语在汉语口语的诸多种类里分类的地位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一些人认为晋语应该归类成官话的一种,另一些人则认为晋语应在汉语诸多口语中自成一系。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首次把晋语列入,2007年的国际认证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语言代码为:ISO 639-3 cjy 。

晋语区和大部分北方地区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区别,晋语区基本上全境在黄土高原上,境内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环境相对封闭,此是造成晋语在北方独特的主要原因晋语主要分布在:除了汾河下游谷地以外的山西省。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河北、河南、陕西三省邻接上述二地的地区。

包含在这个地区的城市有山西省大部分城市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部分县区)等,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以及河北张家口和邯郸县区、河南济源、新乡(部分县区)、焦作县区、安阳(部分县区)。

陕西榆林、延安等地。

晋语的使用人口总计约有6305万人(2007年)。

晋语可以进一步分为下面八支:并州片(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中部,包括太原、晋中等市。

吕梁片(吕梁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吕梁山区与陕西北部黄河沿岸部分地区,包括吕梁市、临汾市西北部五县等地区。

上党片(上党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地区,包括长治、晋城两市。

五台片(五台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包括忻州等市。

邯新片(邯郸-新乡方言):分布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包括邯郸、焦作、济源、安阳等市。

大包片(大同-包头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省西部与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包括大同、包头等市。

张呼片(张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包括张家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市。

十大古方言

十大古方言

十大古方言
1. 晋语:晋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和陕西省北部。

晋语受到了中古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宽松,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2. 鲁语:鲁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境内。

鲁语受到了古代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精细,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3. 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潮汕地区、海南省等地。

闽南语属于闽南语系,发音清脆、抑扬顿挫,有7个声调。

4. 粤语:粤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

粤语发音拖长、细致,有6个声调。

5. 客家话: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客家话属于汉语官话次方言,发音比较复杂,有7个声调。

6. 赣语:赣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境内。

赣语受到了古代汉语的影响,发音比较精细,有7个声调。

7. 吴语:吴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吴语属于吴语系,发音柔和、多变,有4-5个声调。

8. 湘语:湘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境内。

湘语受到了中古汉语的影响,发音较为宽松,在声调上表现出特点。

9. 川语:川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

川语受到了古代汉语和藏缅语族语言的影响,发音较为精细,在声调
上表现出特点。

10. 西北官话:西北官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西北官话发音粗犷、豪放,有4个声调。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1.晋语:山西省的官方语言,以太原话为标准,流行于省会和周边地区。

2. 晋中话:流行于晋中地区,与晋语有些许差别,但仍然属于晋语范畴。

3. 晋南话:流行于山西省南部,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但互相可以理解。

4. 绛州话:绛州是晋中的一个县,绛州话在晋中地区也比较流行,与晋中话相似。

5. 忻州话:忻州是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忻州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些差异。

6. 吕梁话:吕梁是山西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吕梁话在该地区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别。

7. 运城话:运城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运城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一些差异。

8. 大同话:大同是山西省北部的另一个地级市,大同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9. 临汾话:临汾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临汾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异。

10. 晋普话:晋普话是山西省的一种方言,也称为山西方言,是以晋语为基础,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方言而形成的。

- 1 -。

国语晋语翻译

国语晋语翻译

《国语·晋语》晋语原文: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楚。

狐偃曰:无卜焉。

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

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

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

翻译:晋献公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公子重耳被迫出逃。

到了柏谷这个地方,占卜求问去齐国或楚国的吉凶。

狐偃说:不用占卜了。

那齐、楚两个国家离晋国很遥远,而且奢望很大,不能在困厄的情势下投奔它们。

道路遥远难以抵达,奢望很大又难以投奔,我们在困厄中去投奔它们肯定会后悔。

令我们困厄而且后悔的国家,不能指望投奔后得到帮助。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报告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报告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报告
山西晋语是汉藏语系汉语分支中晋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一带。

山西晋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点,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和结构。

一、声调
山西晋语是属于平声语言,声调相对稳定,不同于一些其他方言的变调现象。

二、词序
山西晋语的词序较为自由,一般为主谓宾的顺序,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变动。

三、虚词
山西晋语中的虚词用法较多,虚词的存在可以对句子的语义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例如,常用的虚词包括“了”、“嘞”等。

四、称谓词
山西晋语称谓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称呼,如“大爷”、“二嫂”等。

五、连词
山西晋语的连词用法相对灵活,可以使用“又”、“与”等进行连接,在句子中起到衔接作用。

六、时态
山西晋语的时态表示较为简单,一般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来表
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

七、重叠句
山西晋语中的重叠句使用较多,通过重复词语或结构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八、特殊疑问句
山西晋语的特殊疑问句结构相对固定,一般用“谁”、“哪个”、“什么”等疑问词加上陈述句的语序来构成。

九、否定句
山西晋语的否定句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在动词前加上“毋”来表示否定。

总结起来,山西晋语在语法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词序自由、虚词用法丰富、称谓词丰富多样等。

深入研究山西晋语的语法规律对于了解和保护这一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晋语范文子

国语晋语范文子

国语晋语范文子
晋语是我国汉语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中南部。

晋语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是研究汉语方言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资料。

以下我试着以晋语写一篇范文子:
家乡话
我咱老家话儿个叫做晋语,是中原大地边上儿个一种乡音。

这晋语嘛,讲起来腔调浓浓噻,耐人咋听哩。

晋语有好多词儿词汇跟普通话不一样,好多词意含蓄,让人听着舒坦。

比如“糊涂”儿,晋语里头就意思“迷糊”,又比如“炕”儿,指暖和的炉子,在北方可是家家户户都有咧。

我老家是个小山村,村里头人们讲的全是晋语。

我从小就听惯老乡的乡音话儿,觉得好亲切好温暖。

晋语里头含着故乡的味道,有着难以割舍的乡愁。

每每我离家在外头日子,想起老家的晋语,就觉得心头暖洋洋的。

这老家的乡音话儿,将我跟家乡联系到一块儿,让我在异乡里也感受着亲情的力量。

我深深希望能继承发扬我们老家的这种语言文化。

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晋语承载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明和智慧。

我们要好好学习晋语,将它发扬光大,传承给子孙后代。

也希望越来越多人能懂晋语,让这种古老的乡音流传开来。

我敢肯定,听到晋语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语
包含在这个地区的城市有山西省大部分城市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泽州县南部除外)、临汾(部分县区)等,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部分县区)、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
淖尔等,以及河北张家口和邯郸县区、河南济源、新乡(部分县区)、焦作县区、安阳(部分县区)。

陕西榆林、延安等地。

运城和临汾一带的方言属中原官话汾河片,与同属中原官话的关中片相近,但比关中方言更加存古,中古时期西北方言的面貌保存较好,因此要比关中方言更加远离官话;分三小片:平阳小片,绛州小片,解州小片。

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另外还有陕西省渭南地区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部分),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灵宝市。

广灵话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蔚县话接近,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该小片诸县大多位于太行山脉以西,清初以前曾属山西省,至今该片大多方言点深臻曾梗通五摄合流(也即不分前后鼻音),与北部晋语高度一致,但由于入声今已舒化,因为向北方官话过渡,故被学界划入冀鲁官话保唐片。

山西话中常用的词:
NIA:二声,从“人家”两字念快了合并而来。

意指“他,她,他们”等第三人称
例子:你别看NIA长得丑,NIA还觉得可美了哇。

山西话里“ 圪” 字用的特别多
圪垯:粗粮主食,面疙瘩、疙瘩汤。

稻、麦、高粱、竹子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

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这根棍子断成三圪节了。

圪蹴的意思,一般指蹲的动作。

例句:① 老刘圪蹴在门前石凳上听广播。

② 去门口圪蹴嘚睡吧~!
圪老:动词,指用针状或者棍状物掏或者撬
例子:1你家马桶堵了?不用叫维修的,拿个木棍圪老圪老就通咧(掏)2啥了?咱家防盗门让小偷给圪老开了?我藏得光盘没丢哇?(撬)
圪拉、圪捞捞:旮旯、角落
例子:这没你说话的份,圪捞捞里蹲的去
圪倒:“鼓捣”、谈论
例句:你在圪倒啥里?
例句:和他圪倒半天,事还是没成。

圪僚:不对劲,不正常,故意别扭,也指一些不常见的事物例句:你这个人咋这么圪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