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读步骤

合集下载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可以归纳为“读、默、译、赏、总”。

“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这里所指的读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朗读,而是需要关注诗歌的节奏、重音、韵律,大声朗读,以此培养古诗词的韵律感。

“默”是默写,不仅要求书写正确,还要求书写规范。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正确格式和内容。

“译”是翻译,包括注释、自读自译等环节。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赏”是赏析,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从练字的角度赏析那些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也可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先扬后抑,巧用典故等等。

“总”是总结,是对古诗词的总体把握。

总结中心思想时,需要从法(写作方法)、人(人物)、物(事物)、事(事件)、景(景物)、情(情感)、理(道理)等角度进行总结。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教学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古诗背景知识在教学古诗之前,首先需要为学生导入相关的古诗背景知识。

这包括介绍古诗的发展历史、不同时代的古诗特点、古代文化背景等。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础信息,使他们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在了解了古诗的背景知识之后,需要逐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这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词句、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意象等,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的诗意、美感和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步:朗读和背诵古诗在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之后,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班级朗诵比赛。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见的古诗,提高他们的古诗记忆和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和音韵之韵。

第四步:创作与古诗相关的作品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欣赏了古诗之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与古诗题材相近的现代诗,或者根据古诗创作一些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

通过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古诗的个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评价和分享古诗作品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可以组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可以邀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古诗作品,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评价和探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古诗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
教授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释题意悟诗情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1. 解释题目和背景:首先,向学生解释诗词的题目以及作者的背景信息。

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逐句解释:对每一句诗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其中的字词、语法和修辞。

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可以特别强调,并给出准确的解释。

3. 理解诗意:在逐句解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词的意思。

这包括对诗词主题、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理解。

4. 感悟诗情:这是教授古诗词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词,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也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5.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6. 拓展与运用: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等方式,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7. 教授技巧: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教授一些诗词写作技巧,如韵律、对仗、修辞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教授古诗词,引导学生释题意、悟诗情。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古诗词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口诀:拆、看、读、懂、赏。

学习古诗常用的五种步骤:
一、拆题目。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到蜀州任职的友人杜少府的。

由题目我们可以对诗歌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二、看作者及背景。

知人才能论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作风格才能对其诗歌有高度的共情,同时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知道诗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

三、读诗歌明诗意。

首先我们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诗句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悟诗情。

四、懂主旨和情感。

通过诗句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诗人想要写作对象或读者传达什么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手法作赏析。

不同的诗它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情达意,将其用于找出并逐步赏析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句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三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古诗讲解的6步法

古诗讲解的6步法

古诗讲解的6步法古诗讲解的6步法是一种系统化的讲解古诗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以下是6步法的具体步骤:一、知诗人,晓背景了解诗人和古诗的创作背景是理解古诗的重要前提。

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主要作品和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解诗题,初感知理解古诗的题目和内容是进入古诗的第一步。

通过了解题目,可以初步感知古诗的整体意境和主题。

在讲解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与古诗内容的关系,以及题目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诵诗文,强语感朗读古诗文是感受古诗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韵和语感。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以及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四、明诗意,通难句理解古诗的意思和难点语句是深入理解古诗的关键。

通过讲解和解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和含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汇、修辞手法等语言特点,以及古诗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五、入诗境,细咀嚼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重要步骤。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和意境。

在进入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以及古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六、悟诗情,品人生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理解古诗的最高层次。

通过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在领悟情感和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人生哲理、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等元素,以及古诗所传达的人类情感和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古诗讲解的6步法是一种系统化的讲解方法,通过六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要读懂古诗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古诗词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形式,了解其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含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经典以及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来加深理解。

第二步: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往往凝缩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与诗人产生共鸣,体验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领略其艺术韵味。

第三步:解读古诗词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并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句的具体意义和隐含含义。

第四步: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诗词的音律和格调。

可以学习古诗词的词牌和韵律模式,了解其中的规则和变化,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古诗词的美感。

第五步:拓展阅读,增加诗词素材
要深入了解古诗词,需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充诗词的知识储备。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集,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进行系统的阅读和学习。

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从而拓展自己的诗词视野。

通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好地读懂其中的内涵和韵味,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五步教学法

古诗五步教学法

古诗五步教学法
统编教材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高年级每册教材都选编了至少六首古诗词,可见其重要。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1读诗文。

不带任何预设的把古诗词读三五遍,对于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这时,他们至少可以理解个一到两层含义了。

2知背景。

既要了解诗人的大致经历,更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这个是理解诗文的重要步骤。

我国历史上部分朝代动荡较大,大多数诗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又曲折,所以了解其创作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理解诗文。

3解诗题。

许多古诗的诗题带有地名,这些地名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或者换了新的名称。

另外,诗题通常也是一首诗的主题,所以理清诗题,诗歌的内容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了。

4明诗意。

古诗词里有许多表示意象的词以及生僻难解的词,需要逐句解释说明。

再把一句句诗文的含义梳理成一段小短文,此时,这首诗基本已经完成大半了。

5悟诗情。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铺垫,最后的悟诗情并不难,其实在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之后基本就可以把握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这里的悟诗情也是对诗人创作手法的一个总结,体会诗人是如何用巧妙地创作手法把他的感情传达给读者的。

掌握了这五步法,古诗词教学不用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定语的位置。 诗词曲中的定语的位置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 所修饰的中心词挪前挪后。定语挪前, 如王昌龄《从军行》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就是“玉门关”,是“玉门关”的 同位性定语,现在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就很容 易让人在诗意的理解上出现偏差。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怀古伤今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本为句首的时 间状语,诗人为了押韵,把定语“月”放于句末。
六、抓住诗眼

提领全诗、精炼传神


动词
修饰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 位置:诗题、诗中
七、弄清主题
(情感类别)
八、欣赏手法 1、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的解读步骤
一、知人论世
1、作者(思想倾向、写作风格)
2、时代(政治、经济、文化)
二、读懂诗题
例:《泊岳阳楼下》

《送邹明府游灵武》 《江外思乡》
推测:写作缘起、内容、类别、
情感
三、区分类别


内容类别
1、山水田园诗 2、送别思乡诗 3、羁旅边塞诗 4、咏史怀古诗 5、宫(闺)怨诗 6、咏物诗
四、细读注释
背景、作者、关键或难懂词语
《咏素蝶诗》
风格类别
1、现实主义(细腻描写、真实反映)
浪漫主义(想像夸张、热情奔放) 2、诗类风格 边塞:雄浑豪放 送别:凄婉清冷 咏史:沉郁悲壮 田园:恬淡闲逸 山水:清新优美

五、找出意象
景、物、人、事

(找出意象---------勾勒画面-------体会意境)
-----《念奴娇· 赤壁怀古》《蜀相》
内容类别

5、宫(闺)怨诗


孤独寂寞、冷落思弃、恩宠无望
思念游人 ----《声声慢·寻寻觅觅》《菩萨蛮》(温庭筠)
内容类别

6、咏物诗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有 所寄寓 托物言志(梅、菊、莲、竹、松、柳、 雪、雁……)

----《石灰吟》《咏梅》
柳营 黍离 猿猴 劳劳亭
莼羹鲈脍
(1)送别类意象:
(2)思乡类意象: (3)愁苦类意象: (4)气节类意象: (5)爱情类意象:
(1)送别类意象:杨柳长亭南浦芳草劳劳亭流 水酒 (2)思乡类意象: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 酒
(3)愁苦类意象:落日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 黍离寒蝉鹧鸪酒
(4)气节类意象:菊花梅花松柏冰雪莲 (5)爱情类意象:红豆莲连理枝鸿雁 (6)战争类意象:羌笛楼兰投笔柳营请缨吴钩 酒

内容类别 3、羁旅边塞诗:

歌颂边塞之雄浑壮美,赞颂将士英勇作战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极写边塞之荒凉艰苦,控诉战争痛苦
反对战争,忧国忧民
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盼归

----《使至塞上》《出塞》
内容类别

4、咏史怀古诗


借古讽今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追慕英雄豪杰 评价人物事件 慨叹世事变迁、历史沧桑、物是人非、 江山依旧 抒发黍离之悲
“冷”:寒冷、阴暗、孤独、寂寞、荒凉、破败、萧条、
“热”:温暖、明亮、热闹、欢聚、成功、升迁、繁荣、
兴盛---福、欣慰、满足
“忧”:悲伤、愁苦、孤独、
“乐”:喜悦、欣喜、兴奋、欢快、轻松、自在、幸
情感类别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别恨离愁
建功报国
怀才不遇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问、反问、用典、互文等)
2、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 3、角度:


听、嗅、视、触
色彩、姿态 远近、高下、内外

4、艺术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用典、白描、铺垫、细节
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情景关系(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衬 哀情、触景生情、以景移情)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

李清照缠绵悱恻 陆游悲壮爱国
答 题 步 骤

一、点准(用术语指出画面、情感、所 用手法)
二、说清(结合原句具体描述或说清如 何运用----翻译诗句) 三、分析(说出此句、法的好处作用) 四、靠旨(指出此诗句表达出诗人何种 思想情感)



辨“冷热”,知“忧喜”
离散、病亡、失败、贬谪、失意----惆怅、悲愤、无奈、愤懑、感慨、绝望、忧虑

(辨“冷热”,知“忧喜” )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 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请你将下列常用 意象归类。

杨柳 鸿雁
松柏 梧桐 楼兰 吴钩 莲 月亮 投笔 寒蝉
芭蕉
羌笛 菊花 南浦
长亭
连理枝 梅花 酒
杜鹃
双鲤 捣衣 芳草
落日
冰雪 红豆 流水 鹧鸪
请缨
六、注意诗句语序的颠倒

诗有自己的一套言说方式。由于受字数限 制,诗歌每个语词都承载着最大的意义负荷, 某次词语的词性或顺序常常改变。因而诗歌 语言呈现出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等特点。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日色冷青松”、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 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 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 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 使动用法,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正常的语序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
、 变 “ 性 ” — — 改 变 词 性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诗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 作动词,且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 变 序 — — 改 变 词 序 句 序 古诗句中常常出现一些成分错位的 情况,阅读时需要还原正常的语序,我 们 才 能 理 解 诗 歌 意 境 。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正常的语序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 鹦鹉洲芳草萋萋”,意即“晴朗的原野 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烘托(衬托—正、反)


动静关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化静为 动)、
5、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物志)

托物言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6、语言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 王维诗画一体
内容类别

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热爱自然 不满社会 淡泊名利 归隐山林 皈依佛门 不同流合污 超凡脱俗 独善其身 ----《望庐山瀑布》《山居秋暝》



内容类别

2、送别思乡诗:
离情别恨 激励劝勉 惆怅失落 同病相怜 相见无日 表达深情厚谊 抒发别离之愁 ---《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

(3)主宾换位。 白居易《长恨歌》里的 “姊妹兄弟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卢纶《塞下曲》中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应为“林暗风惊草”。 叶梦得《贺新郎》中的“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