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净化

合集下载

悲剧净化说的渊源与反思_王柯平

悲剧净化说的渊源与反思_王柯平

·外国哲学·悲剧净化说的渊源与反思王柯平在《诗学》第六章里,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怜悯与恐惧(di eleou kai phobou )使这些情感得以疏泄或净化(pathēma tōn katharsin )”。

(Aristotle ,1911,VI ,1449b27-28;参见亚里士多德,l999年,第63页)对于涉及“疏泄或净化”的katharsis 问题,他在《诗学》里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但此前在《政治学》里却有如下说明:“所谓katharsis 到底是何意思,现在只能概而言之,随后会在诗论里对其加以更为清楚的解释(eroumen saphesteron )。

”(Aristotle ,1950,Ⅷ,1341b39)这里提到的“诗论”很可能是指其后撰写的《诗学》。

但令人遗憾的是,《诗学》部分内容佚失,读者无缘看到他对katharsis 问题“更为清楚的解释”,因此不得不返回到《政治学》里搜寻相关说法。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论及音乐,按功能将其分为三类:一类适用于教育民众,另一类适用于消遣或审美(因为它可松弛人的神经或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有一类可以像药物和疗法一样,对人起到导泻与调理的功用。

每个人都难免会受到怜悯、恐惧等情感的影响,其中有些人特别容易产生这些感受。

动感强烈的音乐可以引发某些人的宗教狂热,当狂热的情感高潮像疾风暴雨般一扫而过后,人们的心情就会趋于平静,就像病人得到治疗和净化一样。

有鉴于此,通过心灵与音乐的撞击,无论是受到怜悯、恐惧或其他情感侵扰的人,还是在不同程度上受这些情感影响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轻松和愉快的感觉,都会从具有净化功能的音乐中体验到一种无害的快感。

(ibid ,1342a5-11)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在此使用了原本意指“导泻”的医学术语katharsis ,旨在表示情感的“疏泄”或“净化”效应。

另外,他还明确指出,这种伴随净化功能的体验与感受,是一种纵情音乐(orgiastic music )所引发的体验与感受。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体现在他的著作《诗学》中。

他认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通过台词、歌曲的语言媒介摹仿人物的完整行动,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的行动能够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从而达到净化的社会功用。

此外,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他的悲剧观是对悲剧第一次系统性的阐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1. 《诗学》讲了悲剧呢!你看像《哈姆雷特》就是个悲剧的经典例子呀,它那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的悲惨命运,不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的典型嘛!
2. 《诗学》对史诗也有深入探讨哦!比如说《荷马史诗》,那宏大的叙事场面,不就很好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史诗的特点嘛!难道不是吗?
3. 《诗学》提到了情节的重要性呀!就好像一部好电影,情节引人入胜才能吸引人,像《盗梦空间》那样让人看得欲罢不能,这就是情节的魅力呢,对吧!
4. 模仿在《诗学》里也很关键呢!想想那些模仿明星的人,他们不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亚里士多德说的模仿嘛,多有意思啊!
5. 《诗学》还强调了人物性格呢!像孙悟空那样鲜明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这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嘛,哈哈!
6. 还有啊,《诗学》说的净化作用!看一场感人的悲剧,让人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净化,就像大哭一场后心里会舒服很多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呀!
7. 亚里士多德对诗的种类的分析也很精彩呢!诗歌有那么多种类,每种都有独特的魅力,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各有各的好呢!
8. 诗的语言在《诗学》里也有讲究哦!优美的语言能让诗更动人,就像动听的歌声让人陶醉一样呀!我觉得《诗学》真的是很有深度和价值的著作呢,它对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读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读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读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读一、悲剧净化说的传统解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他的《诗学》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对于文艺创作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他对于悲剧的净化(又称为katharsis)说是其理论的一大亮点。

在传统的解读中,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指的是悲剧通过观众对于主角悲惨遭遇的共情和恐惧而产生的心灵净化和宣泄,使人在情感上获得慰藉和救赎。

二、现代对悲剧净化说的重新思考然而,在现代,对于悲剧净化说的理解已经有了新的解读和理解。

现代舞台上的剧作家们,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提出了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阐释。

他们认为,悲剧不仅仅是通过观众对于主角命运的体验,而是通过对于人类本性、社会现实、道德伦理等更广泛的议题的探讨,从而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和震撼。

这种净化并非仅仅停留在情感上的抒发,更重要的是对于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深度洗礼和重构。

三、结合现代社会语境的悲剧净化在当今社会,悲剧的净化可能会更多地与现实生活、社会伦理以及道德价值等诸多议题联系起来。

在大量的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悲剧的主题都与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不公、道德的沦丧等问题息息相关。

这些作品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呈现,引发观众对于自身、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从而达到一种更为宏观而深刻的净化效果。

四、对于悲剧净化的个人理解与观点在我看来,悲剧的净化是一种超越情感的精神洗礼,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于道德的批判。

通过观赏悲剧,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在情感上得到宣泄,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改变。

悲剧中所呈现的人生冲突和道德选择,成为我们审视自身与社会的镜子,从而引导我们在道德和价值观念上做出深刻的反思和选择。

五、总结与回顾在大量现代文艺作品中,悲剧净化的意义和效果得到了深刻的展现和证明。

这种超越情感的精神洗礼,使得悲剧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情感共鸣层面,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对人性和现实的深度挖掘和思索。

悲剧中的净化说与心理治疗

悲剧中的净化说与心理治疗

悲剧中的净化说与心理治疗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悲剧快感与净化理论千百年来受到了无数研究者的关注,后世的许多悲剧理论家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悲剧对心灵的净化作用在心理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但是缓解压力,宣泄情感的一种途经,它还能激发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字:悲剧净化说心理治疗1、悲剧“净化说”及其发展(1)悲剧“净化说”的起源悲剧(古希腊语叫Tragoidia) , 最初意思是“山羊之歌”。

古代人们为了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会选定过了壮年的公羊,然后他们以合唱队的形式围绕着即将用来祭祀的山羊而唱歌。

在歌颂仪式结束后,公山羊要被杀死进行酒神祭祀。

由于当时的人们对生命和神明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敬畏, 因此这种祭祀就被看成既是必需又是令人敬畏的事情。

而这祭祀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表演狄俄尼索斯的死而复活。

在这种死与复活的表演中,人们不难理解这种对于用来祭祀的山羊的哀歌可以转化成对于一个死去的英雄的哀歌,由此,古希腊悲剧雏形产生。

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他们创作了最初的悲剧作品,这时的悲剧理论虽不成体系,但却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后的理论家所继承和发展。

柏拉图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贬低“模仿的诗”——史诗、悲剧和喜剧。

在他看来, 文艺对于理想公民而言几乎一无用处, 比如悲剧会助长国民脆弱的性格, 使人们习惯于戏中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坚强面对挫折, 这正是悲剧的不良影响。

他曾经说过:“如有哪位懂诗的学者能够证明诗不仅可以给人快感, 而且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合格的政府和有利于公民的身心健康,我将洗耳恭听他的高论。

”③因此, 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也成了柏拉图理所当然的决定。

其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反对他的基础上建立了悲剧的“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个为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王天华]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王天华]

艺术教育98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 王天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雅典的学院讲课时,写成了《诗学》这部著作。

《诗学》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亚里士多德不仅论述了戏剧的起源,而且第一次给它们下了准确的定义并指出艺术是人类智慧活动的产物,而不是发疯人的作为,是可以控制的,这是为了制造艺术创作的一定的净化,使情节按照这些章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戏剧的效果。

他所提出来的悲剧的手法、规律、规则和特点,对欧洲的文艺思想和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讨论悲剧的时候,亚里士多德首先对它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这个定义涉及到了悲剧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他又进一步指出:“情节是行动的模仿,性格是品质的决定因素,思想证明论点或讲述真理的话。

”他的主张很明确:悲剧中的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

因此,悲剧的艺术目的在于组织情节(亦即布局)……行动和性格作为戏剧的要素,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但是,行动比性格更为重要。

行动是戏剧的基础:“情节为悲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

”这与以性格为主的现代戏剧是不相同的。

在论述悲剧的结构特点时,他认为“最完美的悲剧的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

这种复杂即是通过突转(指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与发现(从不知到知的转变)而达到结局的行动。

他在悲剧稍次的结构——即简单的情节与行动中,认定以穿插式为劣。

所谓穿插式的情节,是指“穿插的承接见不出必然的联系……把情节拉得过长,超过了布局的负担,以致各部分的联系也必然被扭断”。

这是对情节统一性的生动叙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了社会道德在悲剧鉴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悲剧要“满足我们的道德感”,否则将会成为败笔而“引起反感”。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著作《诗学》中谈到了悲剧的审美功用,欣赏悲剧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一论断一直以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

首先,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净化”最初是作为一个宗教术语出现的;其次,出于对柏拉图文艺有害论的反驳,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净化”这个词引入悲剧审美分析;最后,悲剧的净化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相比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悲剧净化的审美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该如何衡量,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审美;现代意义一、“净化”的起源悲剧“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回应与柏拉图分歧的一个重要观点,柏拉图认为应该将诗人从理想国赶出去,因为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无论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 都会对公民形成坏的影响,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亚里士多德却反其道而行之:“欣赏诗歌可以让人产生快感,帮助人们塑造更健康的心灵,有助于建设一个运作良好的国度。

”那么悲剧从何而起?亚里士多德说:“悲剧起初只是一种即兴表演,喜剧也是如此。

悲剧始于酒神颂歌的领唱者。

[1]”自图腾崇拜时期,人们用图腾划分不同的氏族部落,图腾的原型多为动植物,并以此确立了不同的动物神和植物神,因为人们每日所需的食物都是由动植物而来,是人们的生存保障。

自然万物的更迭繁衍都呈季节性变化。

春回大地时,象征新生的神祇是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每到回春之季和秋收之时,人们会举办宴会,大家一起开心宴饮祭祀酒神,酒神颂歌就是“一种集体性的唱跳活动狂欢,大家根据个人的喜好做装扮,戴上不同的面具,隐藏自身的个性特征。

跟着合唱的音乐节奏跳舞,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亢奋,是让人们情感趋同合一的重要基础”。

通过歌唱和舞蹈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感情,这是由原始图腾崇拜时期延续过来的。

在祭祀酒神的狂欢仪式中,狂热的欢歌热舞将一个个独立的人融合成一个集体,个人的情感在集体舞蹈中被激发,进一步演变成集体的激情,最后达到迷狂的程度[2]。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真相或不 自愿的情况下 , 了错误 , 了过失 , 犯 有 遭受 了不应 遭受的厄运 , 的这种“ 他 祸不完全 由 自取” 使我们产生 了怜
悯。例如 ,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 王由于“ 无知” 而弑 父娶母 , 故挖 目自贬 以赎罪。他越 是想摆脱弑父娶母 的厄
良的人因犯 了过失而陷入厄运 ,但灾祸不是罪有应得 , 就
就净化的 内容、 方式及效果进行 具体 分析。
关键词 : 亚里士 多德
悲剧
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 哲学家 , 主要 著作
应写好人 由顺境转入逆境 ,不应写坏人 由逆境转 I境 , 顷 也不应写极恶 的人 由顺境转入逆境 , 因为这些 情节都 不能
有《 物理学 》《 、形而上学 》《 、政治学 》《 、伦理学》 , 等 这些著
引起怜悯与恐惧 。 悲剧应该描写“ 与我们相似” 的人 , “ 他 不
十分善 良, 也不十分公正 ” 即不是好到极点的人 , , 不过 , 这 种人甚至宁可更靠近好人 , 不要更靠近一般人 。 而他之所 “
以陷入 厄运 ,不是 由于他为非作恶 ,而是由于他犯 了过
失 。” 见悲剧 的结局是悲剧主人公 自身 的过失造成 的, 呵
怜悯。 如果是恶人得福 , 只会引起观众 的反感。 悲剧主人 但 公又不十分善 良, 如果 十分善 良, 毫无错误而遭 大难 , 那或 者是意外 的惨尉 , 者是受害而 引起 的义愤 。所 以一个善 或
取) 和恐惧 ( 须小过失引起大灾祸 ) 因此 , , 才能说 明亚里士
多德所 了解 的悲剧。 H 剧主人公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道 ”惑 德楷模 , 而仍然是和我们相似的 、 然 有道德的人。 他在不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
2期
安徽文学
A N H U I W E N X U E
关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净化
向妮娅
数百年来,净化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以什么为净化的对象,有很多关于这些的研究和讨论,至今研究者们都未能达成一致。

本文主要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解为基础,探讨《诗学》中有关净化的解释。

一、《诗学》中提到悲剧和净化的地方
在第一章中说诗作是模仿,在第二章中说诗作中悲剧把韵律、歌曲、语言作为媒介使用。

悲剧的对象是优秀的好人。

悲剧起源于狄苏朗勃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此种活动至今仍流传于许多城市(第4章),以格律文的形式模仿严肃的人物,尽量把它的跨度限制在“太阳的一周”内,这是悲剧和史诗的不同(第5章)。

悲剧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宣泄。

继这处之
后,情节起因于行动者的性格和思想,这个性格在第
15章、思想在第19章中被提出来考察。

情节的长度以能容纳足够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篇幅为宜(第7章),情节应该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第8章),既能使
人惊异又能表现因果关系的事件最能引发怜悯和恐惧(第9章)。

复杂的情节里伴随突转、发现和苦难(第
10、11章),悲剧由开场白、场、退场及合唱等组成(第12章)。

但是,第13章中关于优秀的情节应该表现有缺点或犯了某种后果严重的错误的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的论述,给了一个有用的启示。

可以认为说明了与净化有关的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宣泄。

关于“怜悯和恐惧”在第14、15章中有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净化的解释
如上所述,书中提及净化的地方较少,特别是几乎没什么进一步的说明。

净化这个词在原文中写作卡塔西斯,而它的意义也是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卡塔西斯这个词在希腊语中大致有三个意思:(1)医学用语,是“宣泄”的意思;(2)宗教用语,是“涤罪”的意思;(3)道德用语,则是“净化”的意义。

一直以来,西方文艺史上对于卡塔西斯在悲剧中的作用有两种解释,首先是净化说,第二种是“宣泄说”。

回想一下自身的情感经验,在面对可怕或有威胁的景象、事物时,我
们是否意识到自我的安全对崇高感或美感产生的至关重要性。

当我们站在屋内隔着玻璃看到电闪雷鸣中远处的一棵大树被闪电劈断时,与当我们身处暴风骤雨中看到身边的一棵大树刚被闪电劈断时的感受是否一样呢?显然不同。

一般来说,前者的感受会是感叹自然之伟大,而后者则是赶快逃离以保安全,至于审美或是感叹的情绪,则并不重要。

当然,并不能说此时就没有惊讶或崇敬,只是它们的存在几乎被危险完全掩盖,只有在找到了容身之所后再来抒发了。

也就是说悲剧是引发怜悯和恐惧之情使之高涨,把这样郁积的感情发泄出来。

三、净化在悲剧观里的运用
悲剧的作用在于根据出色的梗概,引发恰当的怜悯和恐惧之情的净化。

所谓恰当可以解释为“有节度”、“把过度的感情中庸化”。

在被《诗学》称赞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因如神所预言杀父娶母,便自残双眼,流浪国外。

知道这个传说的观众,神谕和自己杀人都不考虑一边诅咒先王杀人犯一边诅咒自己,激烈地谴责说事实的预言者忒瑞西阿斯,看到这个感到恐惧和怜悯。

俄狄浦斯王的行为不是恶劣的行为,不过也不能说他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亚里士多德认为“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因此,他认为悲剧主人公第一不应该是极好的人,因为好人遭厄运令人反感;第二不应是极恶的人,因为极恶的人遭厄运是应该的,既不令人怜悯也不令人恐惧;第三也不应与一般人太相似,因为这样的人无足轻重。

而最好的悲剧主人公应该是比极好的人坏而又比一般人好,这样的人因自身的某些过失或弱点而遭受厄运。

悲剧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感来净化人的情感。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9:63.
②朱立元,袁晓琳.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
读[J].天津社会科学,2008(2).
③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8.(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