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麻醉药
麻醉药_精品文档

诊断性操作
在某些诊断性操作中,如 内窥镜、心导管检查等, 麻醉药也常被用于减轻患 者的痛苦和焦虑。
疼痛治疗
麻醉药在疼痛治疗中也有 应用,如用于治疗急性疼 痛或慢性疼痛。
02
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麻醉药可以起到镇静、催眠和 镇痛的作用。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麻醉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 克。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纯度等因素有关。在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了 解有无过敏史,尽量选择与患者过敏史无关的麻醉药。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麻醉药的使用, 给予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抢救。
抑制运动传导
麻醉药可以抑制运动传导 ,使患者的肌肉松弛,方 便手术操作。
抑制自主神经系统
麻醉药可以抑制自主神经 系统,使患者的血压、心 率等生理指标保持稳定。
麻醉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呼吸系统
麻醉药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 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减少。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 者的呼吸状况,确保呼吸通畅。
麻醉效果,减少副作用。
个体化用药研究
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不同,因此需 要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的研究方向
个体化用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的实践意义
通过个体化用药,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麻醉效果,减 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麻醉药
药物化学01 麻醉药

切除乳房半分钟 膀胱取石一分钟
第一次公开麻醉手术(1946.10.16 by W.T.G.Morton and C.T.Jackson)
Morton 的墓志铭
������ 在他之前, 手术始终是死亡的痛苦, ������ 在他之时, 痛苦得到了防止和避免, ������ 在他之后, 科学制服了疼痛。
CH3 NHCOCH2N
CH3 利多卡因(Lidocaine) 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9倍,作用 时间延长1倍,穿透性、扩散性强,无 刺激性,为临床常用的局麻药。由于 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也被用作抗 心律失常药 CH3 R = -CH3 甲哌卡因 H3C
CH3 NHCCHNHC3H7 O 丙胺卡因(Prilocaine) CH3 O C2H5 NHCCHN C2H5 C3H7 依替卡因
徒托卡因(Tutocaine) 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
H2N
O O H2N O S H2N N N H N
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 O N
H2N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nde) 硫卡因(Thiocaine) 其水溶液的稳定性比普鲁卡因好。 脂溶性加大,显效快。麻醉 作用比普鲁卡因强,毒性也大。 麻醉作用仅为 普鲁卡因的1/100, 主要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可用于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
无麻醉术前的外科手术
“……在手术前夕,我就像一个被判处死刑而正 在等待执行的罪犯一样,数着钟点,竖着耳朵, 听着医生到来时四轮马车的声音,精神彻底崩溃 了 …… 无力地防抗着强制性的捆绑按压,只好把 性命交给令人畏惧的手术刀。
麻醉药发明之前的外科手术
关云长刮骨疗毒
1846 年前的外科手术
为减少病人的痛苦,医生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 内,给病人把手术做完
药物化学(第二版)第一章 局麻药-文档资料

相关链接
滥用K粉(氯胺酮)的危害
K粉是氯胺酮的俗称。 本品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吸食过量或长期吸食, 可对心、肺、神经造成致命损伤,对中枢神经的损伤 比“冰毒”还厉害。 本品如果滥用至70毫克会引起中毒 100毫克会产生幻觉 500毫克将出现濒死状态,过量可致死。 2001年5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列入二 类精神药品管制; 2003年公安部将其明确列入毒品范畴, 2004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升级为一类精 神药品实施管制。
CH3 NHCOCH2N(C2H5)2 CH3 HCl H2O
化学名: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 盐酸盐一水合物,又名赛罗卡因。
性
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麻木感; 在水、乙醇中易溶,氯仿中可溶,乙醚中不溶
盐酸利多卡因
稳定性:本品化学稳定性比普鲁卡因高。原因是: ①酰胺键比酯键较稳定; ②由于酰胺基邻位有两个甲基,形成空间 位阻作用,使其对酸、碱均较稳定,不易 发生水解。 鉴 别:本品游离碱可与一些金属离子生成有色螯 合物,如与硫酸酮试液形成蓝紫色,加氯 仿振摇后放置,氯仿层显黄色。 作 用:本品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约2倍,穿透 力强,起效快。用于各种麻醉,也用于治 疗心律失常。
第二节
局 部 麻 醉 药
局部麻醉药
简称局麻药,是一类通过可逆性阻 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在保持意识清醒状 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适用 于局部小手术。
结构类型
局麻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芳酸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氨基醚类 氨基酮类 氨基甲酸酯类 其中芳酸酯类和酰胺类最常见。
引 入 卤 原 子
药物化学 第四章 麻醉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
氟烷(Halothane),F3C-CHBrCl; 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CH3O-CF2-CHCl2 恩氟烷(Enflurane,安氟烷),F3HC-O-CF2-CHFCl; 异氟烷(Isoflurane),F2HC-O-CHCl-CF3; 七氟烷(sevoflurane),FH2C-O-CH(CF3)2; 地氟烷(desflurane), FH2C-O-CHF-CF3
NO2
COOCH2CH2N(C2H5)2
Fe HCl
NH2
COOCH2CH2N(C2H5)2 HCl
局部麻醉药:
作用于神经末梢或 神经干,可逆性阻断感 觉神经冲动的传导,在 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 局部痛觉暂时消失,以 便进行局部手术外科手 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
全身麻醉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 而使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消失和骨骼肌松弛。
全身麻醉药分为 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 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tics)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
(一)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小分子的气体或 易挥发的液体,又称“挥发性麻醉药”。
化学结构类型: 氧化亚氮、醚类、脂肪烃类及氟烃类。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
最早应用的静脉麻醉药是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 硫代巴比妥、N-甲基取代巴比妥。
脂溶性较大,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很快产 生麻醉作用。由于药物迅速地由脑组织分布到其他组 织,因此麻醉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只能维持数分钟, 适用于时间短的外科小手术。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合资料(全)

第一章麻醉药第一节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构效关系:1、苯环上增加共他取代基时,因增加空间位阻酯基水解减慢,局麻作用增强。
2、苯环上氨基的烃以烷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
丁卡因3、改变侧链氨基的取代基,有些作用增强。
布他卡因4、羧酸中的氧原子若以电子等排体硫原子替代(硫卡因),脂溶性增大,作用增强。
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不宜表面麻醉性质:1、加氢氧化钠有油状普鲁卡因析出。
干燥稳定,避光 PH=3—3.5最稳定。
2、酯键:水溶液水解失活:对氨基苯甲酸及二乙氨基乙醇,前者氧化变色3、叔胺结构:碘、苦味酸等呈色4、芳伯氨反应:盐酸丁卡因: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作用:用于粘膜麻醉,与普鲁卡因一起成为应用最广的局麻药。
二、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性质:酰胺键较酯键稳定,酸碱中均较稳定。
作用强,可用于表面麻醉布比卡因: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长效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第二节全身麻醉药一、吸入麻醉药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
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氧氟烷:麻醉作用和肌松作用比氟烷强,诱导期长。
恩氟烷:新型高效吸入麻醉药,麻醉肌松作用强,起效快,临床常用。
异氟烷为异构体乙醚: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盐酸氯胺酮: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已酮盐酸盐 2个旋光异构体,用外消旋体作用快、短、副作用小,诱导期短。
分离麻醉羟丁酸钠:作用弱、慢、毒性小。
--OH 1、三氯化铁红色2、硝酸铈铵橙红色第二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一、巴比妥类构效关系:1、丙二酰脲的衍生物,5位碳原子的总数在6—10,药物有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药效发挥。
麻醉用药PPT课件

1. 氯琥珀胆碱
•结构:
CH2COOCH2CH2N+(CH3)3 CH2COOCH2CH2N+(CH3)3
HCl,Na2S2O4,NaCl pH= 4.5-5.0
H2N
COOCH2CH2N
C2H5 C2H5
.HCl
2. 盐酸丁卡因
•结构式:
H H9C4
N
COOCH2CH2N
CH3 CH3
.HCl
•化学名: 对-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 又名地卡因。
•合成:以苯佐卡因为原料
H2N
COOC2H5
(1)盐酸普鲁卡因,即:对-氨基苯甲酸-β-二乙氨基乙酯盐 酸盐 (2)甲哌卡因,即:N-(2,6-二甲苯基)-1-甲基-2-哌啶甲酰胺 盐酸盐
(3)肌安松,即:内消旋3,4-双(对二甲氨基苯基)己烷双碘甲 烷盐
CF2Cl CFCl2 Zn,CH3OH CF2=CFCl HBr CF2Br CHFCl
AlCl3 CF3 CHBrCl
50℃/重排
3. 甲氧氟烷 •结构:CH3 O CF2CHCl2 •化学名:2,2-二氯-1,1-二氟乙基甲醚
CFCl2CFCl2 5% AlCl3
CF2ClCCl3
Zn,CH3OH
二、非吸入全麻药
•非吸入全麻药又称静脉麻醉药。用于小手术、诱 导全麻和基础麻醉。
1. 盐酸氯胺酮
•结构:
【医疗药品管理】第一章麻醉药

药物化学单元测验第一章麻醉药一最佳选择题下列长效局麻药是____A.盐酸普鲁卡因B.盐酸布比卡因C.盐酸丁卡因D.盐酸利多卡因E.羟丁酸钠二配伍选择题1.A.Cl2CHCF2OCH3OCH3OCH2NNSB.C.ClNHCH3OD.3N4H9Cl OH2CH3(CH2)3NHCOOCH2CH2N CH3 CH3E.1.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的是____2.属于苯甲酸酯局麻药的是____3.属于镇痛药类局麻药的是____4.吸入麻醉药是____5.静脉注射麻醉药是____2、盐酸氯胺酮的化学结构为ONHCH3ClNHCH3ClClONHCH3四多项选择题以下为麻醉药的是___ .A.舒必利B.硫喷妥钠C.盐酸布比卡因D.泰尔登E.羟丁酸钠第二章镇静催眠、抗癫与抗精神失常药一最佳选择题1.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____OHNNClO HA.奥沙西泮B.氯硝西泮C.硝西泮D.艾司唑仑E.地西泮2.苯妥英钠属于哪种结构的抗癫药 .A.二苯并氮卓B.巴比妥C.丁二酰亚胺D.苯二氮卓E.乙内酰脲类3.抗精神失常药物从化学结构分类主要为 .A.吩噻嗪.硫杂蒽与丁酰苯B 巴比妥,硫氢杂卓与哌啶醇C.吩噻嗪,巴比妥与氨甲酸酯D.吩噻嗪,巴比妥与哌啶醇E.1,2-苯二氮卓类,硫杂蒽与丁酰苯类二 配伍选择题A .硫喷妥钠B .甲丙氨酯C .奋乃静D .艾司唑仑E .氟哌啶醇1.氨苯甲酸酯类镇静催眠药物是__。
2.丁酰类抗精神失常药物是 。
3.1,4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是__。
4.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物是 。
5.短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是 。
[1—5]A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B. 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C.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D. 碳酸酐酶抑制剂E. 羟甲戊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1.异烟肼是2.氟西汀是3.阿米替林是4.舒噻美是5.辛伐他汀是[6—10]A 、阿米替林B 、三氟拉嗪C 、硫必利D 、替沃噻吨E 、三氟哌多6.硫杂蒽类的抗精神失常药7.丁酰苯类的抗精神失常药8.吩噻嗪类的抗精神失常药9.二苯并庚二烯类的抗精神失常药10.苯酰胺类的抗精神失常四多项选择以下为1,4-苯二氮卓的药物是__A.卡马西平B.硝西泮C.阿普唑仑D.艾司唑仑E.地西泮五、合成1.选择一条合适的生产路线合成氨甲丙二酯2.以邻硝基甲苯和间氯苯胺为原料合成氯丙嗪。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配剂、糖浆剂等不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 过7天。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 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经县以上医疗单位诊断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止痛的危重病人,可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凭医疗 诊断书和户籍薄核发《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凭专用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由于持《麻醉药品专 用卡》的病人用药增加,医疗单位每季度供应限量不足时,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 可增加供应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输途中如有丢失,承运单位必须认真查找,并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卫生行政部门查处。
第五章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麻醉药品的进出口业务由对外经济贸易部指定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外贸的规定办理,其他部门一律不得办理 麻醉药品的进出口业务。麻醉药品进出口的年度计划应当报卫生部审批:
因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进口麻醉药品的,应报卫生部审查批准,发给《麻醉药品进口准许证》后,方 可申请办理进口手续。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20xx年11月28日起施行文件
01 目录
03 第二章 05 第四章
目录
02 第一章 04 第三章 06 第五章
07 第六章
09 第八章
目录
08 第七章 010 品种表
国务院1987年11月28日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于1987年11月28日起施行。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修订)第八十九条内容: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同时 废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氨基酮类药物 氨基酮类药物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Volatile Anesthetics Generic Name Desflurane Enflurane Halothane Isoflurane
Methoxyfluran
Structure CHF2CHFCF3
CHF2OCF2CHFCL
2.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1)性状
(2)水解性 )
O
(3)还原性 )
O H 2N
N
.HCl
(4)鉴别反应
(1)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 mp. 154~157℃ 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 其0.1M水溶液pH=6.0,呈中性反应
(2)水解性 )
酸、碱和体内酯酶均能促使水解 和体内酯酶
1,结构与命名 , 2,理化性质 , 3,作用和代谢 , 4,同类药物 , 5,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 6,合成 ,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应符合下列要求
麻醉作用强,吸收快; 无明显毒性,安全范围大; 能透过粘膜并在组织中扩散,穿透神经组织 能力强; 性质稳定,可制成水溶液等。
异丙酚(Propofol)
OH
盐酸氯胺酮(Ketamine Hydrochloride)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易溶于水, 水溶液 水溶液pH为 易溶于水,1%水溶液 为4.0-5.5 •结构:手性碳原子,右旋体 >左旋体, 结构: 左旋体, 结构 手性碳原子, 左旋体 药用其外消旋体 药用其外消旋体 •属于精神药品:红处方 属于精神药品 属于精神药品: •作用:短效静脉麻醉药,亦可肌肉注射。 作用: 作用 短效静脉麻醉药,亦可肌肉注射。
1 2
F
化学名: 氯 , , 三氟乙基二氟 三氟乙基二氟甲醚 化学名:2-氯-1,1,2-三氟乙基二氟甲醚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特点
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 的液体。 使用时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随呼吸进入 肺部,借分子的弥漫作用分布至神经组 织,发挥全身麻醉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
BoilingPoint (0C) 23.5 56.5 50.2 48.5 104.7 58.5
Chemically Stable Yes Yes No Yes No No
CF3CHBrCl CHF2OCHClCF3 CH3OCF2CHCl2 (CF3)2CHOCH2F
Sevoflurane
典型药物
+
碱水解
(3)还原性 ) 在空气中稳定 存 芳伯氨基
对光线敏感,宜避光贮 对光线敏感
(4)鉴别反应 ) Procaine显芳伯胺的反应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 –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颜料
3.Procaine 临床应用
至今仍为广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 –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低,无成瘾性 –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和 局部封闭疗法
O O
丁卡因
N
C4H9
HN
2)侧链碳链的变化
碳链上引入甲基,麻醉作用延长 –因立体障碍使酯键不易水解
O O N
二甲卡因
H2N
O O H 2N N
布他卡因
3)氨基侧链的变化
(二)代表药物:盐酸普鲁卡因
1.结构与命名 结构与命名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结构特点 构成酯的两部分 苯甲酸 苯甲酸 氨基醇 氨基醇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 ( , 二甲苯基) (二乙氨基) 二甲苯基 盐酸盐一水合物
胺
2.理化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理化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理化性质
与普鲁卡因的比较
•
酰胺键较酯键稳定 酰胺键较酯键稳定 甲基, • 两个邻位均有甲基,具空间位阻 两个邻位均有甲基 –使Lidocaine的酸或碱性溶液均不易水解 使 的酸或碱性溶液均不易水解 –体内酶解的速度比较慢 体内酶解的速度比较慢
化学名: 化学名: 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 ( 氯苯基) (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 氯苯基
2’ 1’ 1
Cl
O
CH3NH
2
羟丁酸钠
HO
O ONa
课后题:
写出盐酸氯胺酮的结构及化学名 名词解释:1.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2.结构特异性药物 3.脂水分配系数 4.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重点药物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 麻醉药 (Anesthetic Agents)
麻醉药按作用部位不同可分为 全身麻醉药(全麻药) (General An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 (Local Anesthetics)、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受到可逆 性抑制,从而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及神经干,阻滞 , 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的感觉消失。 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均能使痛觉消 失,在肌肉松驰剂的帮助下,达到适于外科 手术的要求 。
可卡因的结构简化
CH3 O N O O
可卡因
CH3 O O O
NH2
苯佐卡因
O O H2N N
普鲁卡因
各种普鲁卡因的衍生物
苯环 碳链 氨基侧链
O O H 2N N
O
1)苯环上的变化 苯环上的变化
•增大空间位阻 空间位阻 –酯基的水解减慢 –局部麻醉作用增强
H2N Cl
O
N
氯普鲁卡因
O O H2N OH N
4.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局麻作用强,维持时间长,起效快 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局麻作用强,维持时间长, 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Lidocaine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作用时间短暂,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治疗剂量 作用时间短暂, 作用时间短暂 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下血压不降低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Anesthetics)
分类 吸入麻醉药 (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 静脉麻醉药 (巴比妥和非巴比妥类) 吸 入 性 麻 醉 药 又 称 为 挥 发 性 麻 醉 药 (Volatile Anesthetics)为易挥发的液体或气体,与一定比例的 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随吸气进入肺泡,扩散进入血液, 分布至神经组织,发挥麻醉作用。 静脉麻醉药通常为静脉注射给药(也有时从直肠给 药),麻醉作用发生快,对呼吸道无刺激,不良反应较少。
1.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普鲁卡因
•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酰胺键代替酯键 酰胺键代替酯键 –氨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 氨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 使氮原子连接在芳环 上,羰基为侧链一部分 电子等排原理: 电子等排原理:
利多卡因
2.其他酰胺类药物
丙胺卡因
甲哌卡因
布比卡因
(二)代表药物:盐酸利多卡因
1.结构与命名 结构与命名
5.代谢途径
Lidocaine在体内大部分由肝脏代谢 在体内大部分由肝脏代谢 在体内大部分由
6.合成
Ⅰ+Ⅱ+Ⅲ Ⅱ Ⅲ
三、其他类
• 用其它连接基代替酯键或酰胺键,有些也具 用其它连接基代替酯键或酰胺键, 有局麻活性 –氨基酮类 氨基酮类 –氨基醚类 氨基醚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脒类 脒类
超短时的巴比妥类 :海索比妥、硫喷妥钠、 美索比妥钠 依托咪酯(Etomidate) 异丙酚(Propofol) 盐酸氯胺酮(Ketamine Hydrochloride) 羟丁酸钠(Sodium Hydroxybutyrate )
依托咪酯(Etomidate)
O O N
C6H5
N 结构: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仅右旋体有效。 临床应用:诱导麻醉。 作用特点:起效快(20s即产生作用),作用时间短,
三价: 三价:-CH= -N=
-P= -As=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一些原子或原子团尽管不符 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合电子等排体的定义, 合电子等排体的定义,但在相互替代时同样产生相似或拮 抗的活性。 抗的活性。
二、酰胺类
(一)酰胺类药物的发展
芳酸酯类局部麻醉药较易水解,因此对其进行结构改造, 芳酸酯类局部麻醉药较易水解, 因此对其进行结构改造 , 利用电子等排原理,用酰胺基替代酯基, 利用电子等排原理 ,用酰胺基替代酯基,并将氨基与羰基 位置互换,构成了酰胺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位置互换,构成了酰胺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1943年从中发现利多卡因 年从中发现利多卡因 年从中发现利多卡因(Lidocaine)其局麻作用比普鲁卡 其局麻作用比普鲁卡 因强两倍,具有中等脂溶性 穿透力较强,作用快 时效长,适用 具有中等脂溶性,穿透力较强 作用快,时效长 因强两倍 具有中等脂溶性 穿透力较强 作用快 时效长 适用 于各种局部麻醉。 于各种局部麻醉。 利多卡因的成功开辟了酰苯胺类局部麻醉药研究的新领域, 利多卡因的成功开辟了酰苯胺类局部麻醉药研究的新领域 先后又有三甲卡因(Trimecaine),丙胺卡因 丙胺卡因(Prilocaine),甲 甲 先后又有三甲卡因 丙胺卡因 哌卡因(Mepivacaine),布比卡因 丁哌卡因 布比卡因(丁哌卡因 哌卡因 布比卡因 丁哌卡因Bupivacaine)等 等 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它们除具有类似利多卡因的局部麻 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它们除具有类似利多卡因的局部麻 醉作用外,在作用强度 在作用强度、 醉作用外 在作用强度、持续时间上各自不同
4.体内代谢 体内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