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1.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不同的学说,并比较它们的差异与优缺点。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
2.教学内容:1)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2)不同的起源学说,包括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3.教学步骤【Step 1】了解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生物在地球上的存在持续了数百万年。
在逝去的岁月里,许多生物物种已经消失了,但有一些生物物种的遗骸却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现代生物学家们研究生命起源的有力证据。
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学生们将通过学习化石记录,了解古生物学对于探究生命起源的重要作用。
【Step 2】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在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五种最主流的起源学说: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学生们将会学习到每种学说的特点、优劣与相互关系。
【Step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生命起源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和直观。
通过使用现代遗传学和化学方法,我们可以模拟地球早期的环境,并试图在实验室中重建生命起源的过程。
学生们会学习这些方法,并看到这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Step 4】进行实验室实践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实验室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们会进行模拟实验,创造一个类似于地球早期环境的气氛,并使用不同的物质,制造一些可以模仿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4.教学评估通过测试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们对于初二生物教学中新掌握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
5.总结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话题。
它始终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也成为了初二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以及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激发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热爱。
(2)通过生命的起源假说,体会科学的不断探索历程。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来源于太空和化学进化的假说。
(2)知道生命的表面和物质特征。
二、教学重点:生命的表面和物质特征、生命的起源假说三、教学难点:生命的物质特征四、教学方法:阅读与讲解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流程注1:提问①铁钉和树木哪个是有生命的?②为什么说树木是有生命的?③什么是“有生命的”?注2:生命的表面特征生命的一些表面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1题。
注3:生命的物质特征生命的物质特征有二: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生命物体的结构成分,生命功能的执行者,酶是一种蛋白质。
此处,引入时可结合第二章P36蛋白质分子结构展开,让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特征之一。
核酸:由许多单元连接起来的生物高分子。
组成核酸的单元是一种叫核苷酸的物质,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与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
组成核苷酸的核糖有两种,一种核糖分子中比另一种少了一个氧原子,是脱氧核糖。
根据核糖不同就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将图3-3和图3-4放大,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差别,即核糖的区别和碱基对,以让学生认识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关键是物质的结构。
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DNA的任务只是携带遗传密码,而利用密码中的信息要靠RNA。
细胞中通常有三种RNA,一种叫核糖体RNA,它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
核糖体是生物“生产”蛋白质的“车间”;另一种是信使RNA,它的任务是传递来自于DNA的遗传信息;第三种叫做转运RNA,它能“抓住”特定氨基酸,并将氨基酸送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注4:生命来自于太空通过对“里尼尔”彗星的长年观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威沃为“彗星为原始地球提供生命之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了解不同的假说和证据,并能够分析这些证据并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重要的生命起源证据;
3. 能够分析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论、创世论、化学进化论等;
2. 生命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生命起源理论的争议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起学生思考。
2. 教学: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资料搜索和讨论,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并展示结果。
4. 总结: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并帮助学生评价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生命起源理论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教学评价:
1. 学生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2. 讨论中表达思考和观点;
3. 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对生命起源理论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扩展活动:
1. 生命起源实验:模拟原生生物的实验;
2. 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生命起源证据;
3. 小组辩论:辩论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网络资源;
3. 科学实验器材。
生命起源的探究——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起源的探究——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是一个神秘而伟大的存在。
它的起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生物生命的起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既要对人类自身的起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需要从生命起源的根源出发,全面探讨人类自然和文化发展的源头。
本教案将引导初二学生集思广益、探究人类生命起源之谜。
第一课:生命起源的背景知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生命起源的理论;科学家的争论。
我们了解一下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据研究,更早期的微生物可能已经灭绝了,所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始祖至今仍是争议不断的热点话题。
我们要了解生命起源的理论。
目前,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种是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另一种是生命外来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外太空。
我们要了解科学家们的争论。
虽然科学家们都在不懈地进行着研究,但是各自的观点并不一致,因此就引出了各种模式的学说。
第二课: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生命起源的条件;Wöhler的尝试;等温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要了解生命起源的条件。
在有机化学分析上,水、氢、氨和甲烷等物质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条件在早期的地球上相当普遍。
我们要了解Wöhler的尝试。
他实验了合成尿素,成功地突破了有机与无机分子不能互相转化的观念,从而为有机分子的合成创造了条件。
我们要了解等温环境的重要性。
等温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这对我们思考生命的起源很有启示意义。
第三课:生命起源的遗传基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三域生命主宰论的体系结构和演化模型;生命起源基因的搜索。
我们要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二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备有真正的细胞核及各种各样的细胞器。
我们要了解三域生命主宰论的体系结构和演化模型。
它是一个由研制家Carl Woese创立的演化关系体系和演化模型,认为生命没有单一祖先,而是有三个独立的主要进化树,它们分别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
教案-2-生命的起源
“教案-2-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定义及特征2.生命的起源假说3.生命的演化过程4.生命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假说、生命的演化过程。
2.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假说、生命的演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2.知识讲解(1)讲解生命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和特点。
(2)讲解生命的起源假说,如化学起源说、宇宙起源说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3)讲解生命的演化过程,如生物的进化、物种的形成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
(4)讲解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3.案例分析(1)展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实例,如地球上的生物化石、生物进化树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如讨论不同起源假说的优缺点、生命的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等。
(2)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3.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起源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相关书籍、论文。
2.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互联网资源,如科普网站、学术论文库等。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历史,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掌握生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的起源学说,认识到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结合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教学方法】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2)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命的起源》,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过渡)通过收集资料,你知道东方和西方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阐述所知观点,教师给予鼓励。
具体介绍学生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几种观点,课件展示:1.神创论:神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原始生命神创论也叫特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世界上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质疑:若是神创造了世界万物,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神?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年级:初中
教案标题: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教学难点:
1. 探讨生命的起源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
1. 准备PPT演示文稿。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分享观点(15分钟)
1. 讨论生命的起源的几种理论,如生命泡说、原核生命说、共生说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看法,并就不同理论进行讨论。
三、PPT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演示,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及其证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起源。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生命的起源在今后的生物研究中的意义。
2. 可探讨生命起源的新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心,也激发了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初中生物的由来教案
初中生物的由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
2. 掌握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
2. 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生命的起源概念;
2. 思考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生命会存在于地球上;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命的起源。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命的起源理论和不同的观点;
2. 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三、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汇报讨论结果,共同反思。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提醒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探索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关于生命起源的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引入生命的起源这一主题,让学生对生命的奥秘产生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深入探讨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希望学生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授课时间:1课时一,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让解释生命起源的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雷迪的施压及其改进过程巴斯特的实验生命的起源巴斯特的实验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化学进化是可能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的实验2、本节的教学重点:①雷迪实验和巴斯特实验②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3、本节教学难点: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1、由提问和讲故事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吗?(很多很多年以前,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
他在大鸡蛋里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过来。
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
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狠狠用力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大鸡蛋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当中还有些地方粘连不断,盘古又去找了一把凿子,左手执凿,右手拿斧,或用板斧砍,或拿凿子凿。
盘古就这么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地在那里一斧一凿辛勤地工作着,不久就把天和地完全划分开来。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人有推算,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
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天做着这种辛苦的工作。
不知道又经过了多少年代,天和地的构造已经相当巩固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了,终于,他和我们人类一样,倒下来死去了。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总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了他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人们都十分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在想生命是怎么样来的!只是那时候人们的知识有限所以才编出这样的神话故事!你已经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
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
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2、讨论题:(1)。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2)。
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你还了解哪些观点?3、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1)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解释生命起源的: (2)雷迪和巴斯特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雷迪实验的假设是什么?实验的变量时什么?实验组是什么?对照组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3、化学进化论是可能的(1)巴斯特的实验并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根本问题(巴斯特实验控制的变量是什么?)(2)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是:原始生命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由有机小分子长期演变形成的。
(3)米勒和其他学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分子形成的实验。
4、总结区别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1)自然发生论:上古时期人们根据现象做出生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结论。
代表思想就是“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等。
(2)生生论:当然闷知道蛆是由蝇而来,巴斯特以后,人们就认为生命有亲代和孢子产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的产生。
(3)宇宙生命论: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者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并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4)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在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
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作业:1、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概括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2、1976年,我国的吉林地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的表面发现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板书: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生命的起源1 生命神创论 3宇宙生命轮2 生生轮 4化学进化论第2节生物的进化主备人:曹智,授课人:曹智、杨正菊一.教学目标: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
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通过生物进化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二、《一》、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贺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二》、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小结: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
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
三、《一》、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
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阅读教材)【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教师活动】:设问(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导出】:自然选择理论【教师小结】: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
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
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
五.练习作业:(1)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不合理的是()a、单细胞→多细胞 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c、结构由简单→复杂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d、越古老的地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