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污水厂污泥处理计算

污水厂污泥处理计算

湿污泥量为△X/(N R/1000)=2209m3/d设计流速v0=剩余污泥含水率:99﹪v1=n=2单池流量Q1=1104.5m3/d0.012784m3/s中心进泥管面积f=0.426119m²d0=0.736581m取0.74m进泥管管径DN取管内流速v=0.406913506m/s d1=0.999m中心进泥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0.20366m浓缩后污水量q=0.008522377m3/s污水浓缩池上升流速v=0.0001浓缩池水流部分面积F=85.22376543m²浓缩池直径D=10.4428358m取10.5m浓缩时间t取10h有效水深h2= 3.6m浓缩后剩余污泥量=0.004261188m3/s浓缩池污泥斗容积污泥斗高度h5=7.140740034m污泥斗容积V=216.3878385m3污泥在污泥斗停留时间=14.10586181h浓缩池总高度=11.54440045m溢流堰b=0.15m h=0.05m水流速v3= 1.136317m/s溢流堰周长c=31.86465845m三角堰宽0.16m深0.08三角堰个数n1=199.1541153取200三角堰流量q0= 4.26119E-05m3/s三角堰水深h'=0.012500009m三角堰后自由跌落0.10m,则出水堰水头损失为0.1125m溢流管管径取DN150溢流管流速v=0.482267859m/s排泥管每天排泥2次,每次排泥时间0.5h管径取DN200q=432.7757取433m3/h=0.120278m3/sv= 3.828561m/s800.03m/s0.012784 2.5432090.02m/s进泥管管径DN取200mmm/sm。

吨每天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吨每天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粗格栅1.设计流量Q=20000m 3/d ,选取流量系数K z =则: 最大流量Q max =×20000m 3/d=30000m 3/d =0.347m 3/s2.栅条的间隙数(n )设:栅前水深h=0.4m,过栅流速v=0.9m/s,格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85.449.04.002.060sin 347.0sin 21=⨯⨯︒==bhv Q n α(取n=45)3.栅槽宽度(B)设:栅条宽度s=0.01m则:B=s (n-1)+bn=×(45-1)+×45=1.34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设:进水渠宽B 1=0.90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进水渠道前的流速为0.6m/s ) 则:m B B L 60.020tan 290.034.1tan 2111=︒-=-=α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L L 30.0260.0212===6.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设:栅条断面为矩形断面,所以k 取3则:m g v k kh h 102.060sin 81.929.0)02.001.0(4.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为3 h 0--计算水头损失,m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形状系数β=将β值代入β与ε关系式即可得到阻力系数ε的值7.栅后槽总高度(H)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802m 8.格栅总长度(L)L=L 1+L 2+++ H 1/tan α=++++tan60°= 9. 每日栅渣量(W)设:单位栅渣量W 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则:W=Q W 1=05.0105.130000100031max ⨯⨯=⨯⨯-Z K W Q =1.0m 3/d 因为W>0.2 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α1αα图1-1 粗格栅计算草图二、集水池设计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6m,根据设计规范,集水池的容积应大于污水泵5 min的出水量,即:V>0.347m3/s×5×60=104.1m3,可将其设计为矩形,其尺寸为3 m×5m,池高为7m,则池容为105m3。

《排水工程》第71讲:污水厂污泥浓缩脱水相关计算

《排水工程》第71讲:污水厂污泥浓缩脱水相关计算

《排⽔⼯程》第71讲:污⽔⼚污泥浓缩脱⽔相关计算【《排⽔⼯程》第71讲】重要指数:★★★★上⼀节主要讲解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与⽅案选择以及污泥运输等内容,详见污泥运输的4种⽅式,都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你都会了吗。

本节主要讲解污泥浓缩部分内容。

01 污泥所含⽔分分类污泥浓缩的含义就是把含⽔率⾼的污⽔中的空隙⽔份脱除出来,以此达到减少污泥体积的⽬的。

对于污泥中的⽔份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种:空隙⽔、⽑细⽔、吸附⽔和内部⽔,每⼀种⽔份的占⽐及适合应⽤什么⼯艺脱除,分别见如下分析。

1.空隙⽔:占⽐达到65%~85%,是污泥浓缩阶段主要脱除的⽬标;2.⽑细⽔:占⽐达到10%~25%,可以采⽤⾃然⼲化和机械脱⽔脱除;3.吸附⽔+内部⽔:这两部分⽔份占⽐仅有10%,可以通过⼲燥和焚烧⼯艺脱除⼀部分,完全脱除⾮常困难。

污泥⽔份⽰意图不同浓缩⼯艺的污泥浓缩能耗⽐较▲间歇式污泥浓缩池4.有效⽔深宜为4m;5.采⽤栅条浓缩机时,其外缘线速度⼀般宜为1~2m/min,池底坡向泥⽃的坡度不宜⼩于0.05。

对于⼆沉池的设计来说,⼀种⽅法是固体负荷法,⼀种⽅法是表⾯⽔⼒负荷法,之前讲解的⽣物反应池后⾯的⼆沉池来说,⽤表⾯⽔⼒负荷法设计,⽤固体通量法校核,⽽对于污泥浓缩池来说,应⽤固体通量法设计,⽤表⾯⽔⼒负荷法校核,这两者有着这样的区别。

重⼒浓缩池总⾯积⽤以下公式计算:▲秘五公式17-21·A——重⼒浓缩池总⾯积,m2;·Q——湿污泥量,m3/d;·C——污泥固体浓度,g/L,C=1000×(1-Pw);·Pw——污泥含⽔率;·M——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2▪d)。

浓缩后的污泥量按如下公式计算:▲秘五公式17-26·V2——浓缩后污泥量,m3/d;·Q——原污泥量,m3/d;·P1——进泥含⽔率;·P2——出泥含⽔率。

04 ⽓浮浓缩⽓浮浓缩适合于处理易于上浮的疏⽔性污泥,或悬浮液很难沉降且易于凝聚的场合。

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

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
(1)浓缩池直径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中立沉淀池,浓缩物你固体通量M取
27kg/(m²·d)。

浓缩池面积:A=(QC)/M
式中 Q——污泥量,m³/d;
C——污泥固体浓度,g/L;
M——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
kg/(m²·d)。

注,与沉淀池的形式有关。

浓缩池直径:利用D2=4A/,求解。

(注,先确定浓缩池个数,分化面积后再计算直径)。

(2)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h1:
区污泥浓缩时间T=16h(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则h1=(TQ)/(24A)。

(3)超高h2:一般取~。

(4)缓冲高度h3:一般取~。

(5)污泥浓缩池总高度H
注:非特殊情况下,h2、h3一般区。

H=h1+h2+h3
(6)污泥浓缩后体积
V2=Q(1-p1)/(1-P2)
以辐流式浓缩池计算为例:
设:Q=1700m3/d;含水率p1=%,污泥浓度C1=L;浓缩后污泥浓度C2=30gL,含水率P2=97%。

则:A=1700×6÷24= m²,分设两座,则单座直径D=;
取T=16h,则h1=,取h2=h3=,则H=;
V2=1700×()÷()=340m³/d。

附图:
源自:《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
气浮浓缩池及离心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书

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书

处理3700m 3/d 污水量得竖流式污泥浓缩池计算d m 3310031.0d m 268.42Q ==量为进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200141.m f f d V Q f 浓缩池中心进管面积式中π中心进泥管面积---== ()()()m m h m d d sm V d d m d s m s m V mh d V Q h s m D Q V mmDN m d m d m f s mV m d s m V s m V s m Q 10.0099.050.002.00031.050.035.102.035.1.0.03-0.02..218.015.014.30031.044150,37.036.014.310.0410.0003.00031.003.003.03011011131113221002000031≈=⨯⨯=====---------==⨯⨯====⨯====---≤------π设计中取一般采用喇叭口直径一般采用度反射板之间缝隙流出速污泥从中心管喇叭口与射板之间的板缝高度中心进泥管喇叭口与反式中π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中心进泥管喇叭口与反π管内流速每池的进泥管采用设计中取设计中取中心进泥管直径一般采用中心进泥管流速中心进泥管设计流量()()()()()()3.6m 3600100.0001t h 10ht 16h~10h t cm t h .6 6.4.32.610.03144.531000067.00021.0000067.00001.0~00005.0,.40021.09710097990031.010097%P 99%100.32222230003300=⨯⨯=⨯==⨯==+=+=====------==--⨯=-⨯⨯=--------------⨯=V h V m m f F D m F sm V s m V s m V m F Vq F s m P P P Q q P s m Q s m q P P P Q q 设计中取),一般采用浓缩时间(—)浓缩池有效水深(—式中有效水深设计中取为ππ浓缩池直径设计中取一般采用速污水在浓缩池内上升流浓缩池水流面积式中浓缩池水流部分面积般采用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一般采用浓缩前污泥含水率,一进入浓缩池的污泥量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水量式中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水量浓缩后剩余污泥量d m s m P P Q Q /86/0010.097100991000031.010********==--⨯=--=浓缩池污泥斗容积污泥斗设在浓缩池的底部,采用重力排泥h 5=tan α(R-r )h 5——污泥斗高度mα——污泥斗倾角,圆型池水底污泥斗倾角≧55。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计算:(1)浓缩池直径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中立沉淀池,浓缩物你固体通量M取27kg/(m2·d)。

浓缩池面积:A=(QC)/M
式中Q——污泥量,m3/d;
C——污泥固体浓度,g/L;
M——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2·d)。

注,与沉淀池的形式有关。

浓缩池直径:利用D2=4A/,求解。

(注,先确定浓缩池个数,分化面积后再计算直径)。

(2)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h1:
区污泥浓缩时间T=16h(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则h1=(TQ)/(24A)。

(3)超高h2:一般取~。

(4)缓冲高度h3:一般取~。

(5)污泥浓缩池总高度H
注:非特殊情况下,h2、h3一般区。

H=h1+h2+h3
(6)污泥浓缩后体积
V2=Q(1-p1)/(1-P2)
以辐流式浓缩池计算为例:
设:Q=1700m3/d;含水率p1=%,污泥浓度C1=L;浓缩后污泥浓度C2=30gL,含水率P2=97%。

则:A=1700×6÷24= m2,分设两座,则单座直径D=;
取T=16h,则h1=,取h2=h3=,则H=;
V2=1700×()÷()=340m3/d。

附图:
源自:《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
气浮浓缩池及离心浓缩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