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doc
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概述污泥浓缩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从而减少处理后的污泥体积,并降低处置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泥浓缩池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原理污泥浓缩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和化学的原理。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和水分分离,从而实现污泥的浓缩。
主要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料、沉淀、搅拌、排泥、出料等。
1.进料:废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并经过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
2.沉淀: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向下沉淀,形成污泥层。
3.搅拌:为了防止污泥的结块,浓缩池设计有搅拌装置,不断地搅动污泥,使其保持颗粒状。
4.排泥:水中的清洁液通过溢流口排出,而污泥则通过底部的排泥管道排出。
5.出料:经过浓缩后的污泥会被输送到后续处置设备或存储装置。
结构设计污泥浓缩池的结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池体:池体是污泥浓缩池的主体部分,一般采用圆形或矩形的结构。
池体的选材应考虑到其与废水、化学药剂等物质的耐腐蚀性。
2.壁板:池体的壁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常见的材料有玻璃钢、不锈钢等。
3.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搅动污泥,防止结块和沉渣。
搅拌器的类型和数量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4.排泥系统:排泥系统包括排泥管道和排泥泵等设备。
排泥管道应位于污泥浓缩池的底部,以便将污泥顺利排出。
5.运输设备:为了将浓缩后的污泥输送到后续处理设备或存储装置,通常需要使用输送带、螺旋输送机等运输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污泥浓缩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进料量:合理控制进料量可以保证污泥浓缩效果。
过高的进料量会导致污泥浓度不够,过低的进料量则会导致污泥浓度过高。
2.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污泥浓缩池可以防止污泥积累过多,影响浓缩效果。
清理时应注意安全,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
3.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污泥浓缩池的设备,包括搅拌装置、排泥系统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完整word版)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
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d 1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d 2Hi =0.05Dh1. 设计参数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
86m 3/d,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d )。
采用中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计算温度为35C 。
2. 浓缩池面积2870.8610362.86241QC F m G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Q-—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h),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
8-1。
22/()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
72m23. 浓缩池的直径4490.7210.75FD m ππ⨯===,本设计取11。
0m4. 浓缩池的容积3870.8616145.144244QT V m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1.6090.72V h m F ===6。
浓缩后剩余污泥量31010010099.2870.86232.23/10010097P Q Qm d P --==⨯=--7。
池底高度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
池底高度:4110.010.05522D h i m ==⨯= 8. 污泥斗容积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0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本设计取1。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污泥浓缩池设计...doc

污泥浓缩池设计...doc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污泥的处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污泥浓缩池的设计相关知识。
二、污泥浓缩池的定义和作用污泥浓缩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污泥中的水分浓缩,减小处理量,提高处理效率。
而污泥的输出则会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例如:污泥干化、消化、压滤等处理设备。
三、污泥浓缩池设计方案1. 设计基础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应按照污泥的性质、产量和特点来确定。
相关属性例如:污泥的量、浓度、液态或固态、腐蚀性及温度等都会影响到浓缩池的设计。
2. 设计参数浓缩池的设计参数主要有:(1)浓缩比例:根据浓缩池的特点和污泥性质,确定浓缩比例。
一般而言,浓缩池的浓缩比例应该大于等于1.2,同时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浓缩的速度和效率。
(2)污泥产量:根据污泥的产量和处理能力,确定浓缩池的尺寸和数量。
(3)填料材质:根据污泥的特性,选择填料材质,以便提高浓缩效率。
(4)气体:浓缩池应配置适当的气体。
例如:氧气、氧化气体、氮气等,以减少氧气不足或过多的问题。
(5)温度:浓缩池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但对于低温或高温污泥,应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当的温度。
3. 设计要点设计浓缩池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容积:浓缩池的容积应根据污泥的产量和处理能力、处理周期、浓缩比例等因素来确定。
(2)填料:填料的材料、形状、密度等都会影响浓缩效果,应根据污泥特性进行选用。
(3)雾化:浓缩池应配置适当的雾化系统,以帮助污泥水分快速蒸发。
(4)排水:浓缩池普遍会有废水出口,出口应保持通畅,排放废水前应进行处理。
(5)运维:浓缩池是一个长期运行的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对设备进行检修、清理和维修等工作。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污泥浓缩池的定义和设计方案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
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方案应不断优化,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需求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二)出水堰计算 浓缩池上清液采用三角堰单边出水,上清液经过出水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 入出水管(上清液管)排出单个浓缩池出水槽上清液流量为 q= ,取出水槽宽, 出水堰周长:
式中:b—出水槽宽,m 出水堰采用单侧 90 角形出水堰,三角形顶宽,堰顶之间的间距为,每个浓 缩池有三角堰: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为:
设超高
,缓冲层高度
,浓缩池设机械刮泥设备,池底坡
度 =1/20,污泥斗上底直径
,下底直径
,则池底坡度造成的
深度 为:
污泥斗高度 为:
则浓缩池深度为:
(四)排泥管 剩余污泥量为 DN200mm ,连续地将污泥排入贮泥池里。
,泥量很小,采用最小管径
2
图 污泥浓缩池计算图
三、设备选型
池径
,水深为,选用 SNZ 型中心传动浓缩机,参数如下:
第一节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要求: (一)连续式重力浓缩池可采用沉淀池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
(二)浓缩时间一般采用 10 16h 进行核算,不宜过长,活性污泥含水率一
般为 ;
(三)污泥固体负荷采用 20 30kg/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达 97 左右; (四)浓缩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 4m 左右; (五)浮渣挡板高出水面 ,淹没深度为 二、设计参数 采用连续式重力浓缩池,进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量为
,污泥初始含水率为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
,污泥固体
通量采用
。Hale Waihona Puke 三、设计计算 (一)浓缩池面积
式中:Q—污泥量, ; —污泥固体浓度, ;
G—污泥固体通量, (二)浓缩池之径 D 设计采用 2 座圆形辐流池,单池面积为:
浓缩池直径 D: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1.设计流程量:根据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流量确定设计流程量,一般根据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流程量确定,或者根据每天平均产污量确定。
2.污泥浓缩比:浓缩比是指浓缩前后污泥固含量的比值,影响污泥浓缩效果。
一般来说,浓缩比越高,浓缩效果越好,但是随之而来的能耗和设备投资也相应增加。
浓缩比一般可以根据处理效果和经济考虑进行确定。
3.污泥浓缩时间:浓缩池的停留时间是指污泥在浓缩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浓缩效果。
停留时间一般根据污泥的特性确定,如浓度、稳定性等。
通常情况下,停留时间为1-4小时。
4.污泥浓缩池的尺寸:根据设计流程量确定污泥浓缩池的尺寸,确保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足够,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浓缩效果。
污泥浓缩池的尺寸一般设计为长方形或圆形,需要考虑到进出水口的位置,以及各种设备的布置。
5.污泥浓缩池的深度:污泥浓缩池的深度一般根据污泥的浓度和稳定性确定。
浓缩池的深度一般为2-4米,较深的深度可以增加浓缩效果,但也增加了挖掘和施工的难度。
6.污泥浓缩设备的选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污泥浓缩设备,常见的有压力式脱水机、离心机、带式脱水机等。
设备的选型需要考虑到处理能力、能耗、运行维护成本等因素。
7.污泥浓缩池的布置:根据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要求,合理布置进出水口、排气装置、污泥输送设备等,确保操作便利、安全可靠。
除了上述设计规定,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质、地形、环境和安全等因素,以及根据当地相关法规进行设计。
具体设计参数和数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包括污泥的特性、运行要求、技术要求等。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工艺试验和模拟计算,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完整版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
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
d 1
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
d 2
H
i =0.0
5
D
h
1. 设计参数
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86m 3
/d
,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 ,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
·d)。
采用中
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o
,计算温度为35C o。
2. 浓缩池面积
2870.8610362.86241
QC F m G ⨯=
==⨯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
Q ——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h ),
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8-1.22
/()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72m 2
3. 浓缩池的直径
4490.72
10.75F
D m ππ
⨯=
=
=,本设计取11.0m
4. 浓缩池的容积 3870.8616
145.144244
QT V m ⨯=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 1.6090.72
V h m F ===
6.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1010010099.2
870.86232.23/10010097
P Q Q
m d P --==⨯=--
7. 池底高度
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
池底高度:
411
0.010.05522
D h i m =
=⨯= 8. 污泥斗容积
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
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
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 );本设计取1.25m ;
b — 污泥斗底部半径(m),本设计取0.25m 。
污泥斗的容积:
222231511
() 1.43(1.25 1.250.250.25) 2.933V h a ab b m ππ=++=⨯⨯+⨯+=
9. 浓缩池总高度
本设计取浓缩池超高h 1 = 0.30 m ,缓冲层高度h 3 = 0.30 m , 23450.3 1.60.30.055 1.43 3.685H h h h h h m =++++=++++= 10.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
剩余含水率P 1为99.2%,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P 2为96%,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3
12
(1)870.86(199.2%)
174.17/1196%
Q P V m d P -⨯-=
=
=--
11.排泥管
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150mm ,间歇将污泥排出贮泥池。
3.1.8 污泥浓缩池 (1)设计说明
采用两座幅流式圆形重力连续式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剩余污泥泵房将污泥送至浓缩池。
两座轮流使用(一座备用)。
(2)设计参数
①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沉淀池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当为混合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8%~99.5%。
由于本设计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为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混合污泥,因此进泥含水率P 1取99.0%。
②浓缩后污泥含水率: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本设计P 2取97%。
③污泥固体负荷:当为混合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为25~80kgSS/(m 2 · d ),本设计取
s q =25kgSS/(m 2 · d )。
④污泥浓缩时间: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 ,但也不要超过24h ,以防止污泥厌氧腐化,本设计取浓缩时间T=17h 。
⑤贮泥时间:定期排泥时,贮泥时间t=4h 。
⑥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有污泥斗,其污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5ο。
本设计采用刮泥机,池底坡度取i=0.06。
⑦进泥浓度取c=10g/L 。
⑧浓缩池固体通量M 为0.5~10kg/(m 2 · h ),本设计取1.0 kg/(m 2 · h ),即24 kg/(m 2 · d )
[14]。
(3)设计计算 ①浓缩池池体计算
浓缩池污泥量为混凝沉淀池和二沉池的污泥量之和,由前面计算可知,混凝沉淀池的产泥量为1w Q =64m 3/d ,二沉池的产泥量为2w Q =12.5m 3/d ,则浓缩池污泥总流量为:
126412.576.5w w w Q Q Q =+=+=m 3/d =3.19 m 3/h
②浓缩池总面积 76.510
31.8824w Q c A M ⨯=
==m 2 ③单池面积 131.88
15.942
A A n ==
=m 2 ④ 浓缩池直径
4.51D =
=
=m 取D=4.6m
⑤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 111776.5
3.4242415.94
w TQ h A ⨯=
==⨯m ⑥排泥量与存泥容积
浓缩后排出含水率P 2=97.0%的污泥,则
'w Q =
12100-P 10099
76.525.5100-P 10097
w Q -=⨯=-m 3/d=1.06 m 3/h
按4h 贮泥时间计泥量,则贮泥区所需容积
2V =4 '
w Q =4⨯1.06=4.24m 3
泥斗容积 )(3
2
221214
3r r r r h V ++=π
=
8.2)6.06.01.11.1(3
2
.114.322=+⨯+⨯⨯m 3 式中:h 4——泥斗的垂直高度,取1.2m r 1——泥斗的上口半径,取1.1m r 2——泥斗的下口半径,取0.6m [14]
设池底坡度为0.06,池底坡降 5h =
0.06(4.6 2.2)
0.0722
-=m
故池底可贮泥容积 )(3
2
111215
4r r R R h V ++=π
=
223.140.072
(2.3 2.3 1.1 1.1)0.683
⨯⨯+⨯+=m 3
因此,总贮泥容积
34 2.80.68 3.48w V V V =+=+=m 3 2 4.24V ≈=m 3(满足要求)
⑦浓缩池总高度
浓缩池的超高h 2取0.30m ,缓冲层高度h 3取0.30m ,则浓缩池的总高度H 为 54321h h h h h H ++++=
=3.4+0.30+0.30+1.2+0.072=5.272m
⑧浓缩池排水量
'3
w Q=Q -Q =3.19-1.06=2.13m /h w
⑨浓缩池计算草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浓缩池计算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