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设计规范
城市景观座椅设计规范要求的人体工程学原则

城市景观座椅设计规范要求的人体工程学原则一、引言城市景观座椅设计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
为了确保座椅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本文将介绍城市景观座椅设计规范要求的相关原则。
二、舒适度和支持性1. 舒适度舒适度是城市座椅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座椅应该具有合适的弧度和曲线,以确保人体在长时间坐着时不会感到不适。
座位表面应当采用柔软但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如橡胶等,以增加坐着时的舒适感。
2. 支持性城市座椅的支持性是确保人体在坐姿正确的前提下,获得足够的支撑。
座椅背部应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支持脊椎的自然曲线。
座椅高度应该适中,以保证坐者能够将双脚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既能放松双腿,又能保持平衡。
三、安全性和可持续性1. 安全性城市景观座椅设计应注重安全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座椅材料应具备防滑和防过敏等特性,以防止用户滑落或因过敏反应而产生不适。
此外,座椅表面的温度也应适中,避免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对用户的伤害。
2. 可持续性城市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材料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并减少环境负担。
此外,通过设计座椅的结构,如创新的组装方式或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维修和更换零部件,延长座椅的使用寿命。
四、多功能性和适应性1. 多功能性城市座椅设计应具备多功能性,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
例如,座椅可以设置储物空间,供市民放置个人物品。
座椅的扶手上也可以设计杯架或手机充电接口等功能,使市民在休憩的同时还能满足其他需求。
2. 适应性城市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例如,座椅的高度和宽度应适应不同年龄段和身材的人群。
座椅的高度宜可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市民使用。
此外,座椅的材料应耐久且易于清洁,以应对城市环境中的日常使用和污染。
五、与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性1. 与环境的协调性城市景观座椅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
座椅的造型、颜色和材料应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相统一,以产生视觉上的一致性和舒适感。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XX-03-15发布 20XX-03-15实施XX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根据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国家强制法规的要求,对汽车座椅及乘客就座空间、座椅安全带配置、座椅强度、汽车等级评定中有关座椅及座椅布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
1 范围本标准对汽车座椅设计、座椅布置、座椅安全带配置、座椅强度、汽车等级评定中有关座椅及座椅布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2,M3,N1类汽车,其他类型的车辆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CJ/T162 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JT/T 325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QC/T633 客车座椅GB 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13053 客车车内尺寸3 术语和定义3.1 R点GB11551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其在座椅上的位置用三维H点装置测得;3.2 R′点R点在座垫上表面的垂直投影点。
3.3座椅高在座椅中心平面上,座垫上表面最高点至安装水平面的高度3.4座椅深在座椅中心平面上,座垫前缘的垂直切级至G点的距离3.5座垫宽在通过R′点且与座椅中心平面垂直的垂直面上,座垫的最大宽度。
4.要求4.1乘客座椅的尺寸如表1所示表1乘客座椅尺寸4.2座间距同向座椅:在座垫上表面最高点所处平面与地板上方620mm高度范围内水平测量,座椅靠背的前面与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间的距离H,应不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如表2,图1所示)。
座椅设计规范

座椅设计规范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 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3.5 头枕 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 R” 点“ R pointGB1155 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 —— 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 / 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 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 30mm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 3.4 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书桌和椅子建筑设计规范

1.双人书桌的尺寸规格是75cm*200cm,考虑到腿在桌子下面的活动
区域。
桌下净高不小于580mm。
椅子应与书桌配套,高低适中,柔软舒适,有条件的,最好能购买转椅,以方便人的活动需求。
2.单人书桌台高710-750mm。
台面至柜屉底不可超过125mm,否则,
起身时会撞脚。
3.教室第一排课桌正面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教室蕞后
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4.前侧座位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5.座椅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师范学校、幼儿园教师不应
小于850mm。
6.走道宽度:垂直和水平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靠墙同时有
中间和竖向走道时,靠墙竖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550mm。
7.座椅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8.教室桌椅要固定,椅子要翻转椅。
9.第3.9.5条计算斜坡地面或台阶地面的视线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
设置在黑板底边,视线标高值应为120mm前后座要错开。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XXXXXXX有限公司座椅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实施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3)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3)3.定义 (3)4.设计指南内容 (4)座椅系统设计指南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座椅专业术语,对座椅系统及下属零件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参数选择、设计校核、性能要求及试验大纲等进行了描述。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3.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3.1座椅骨架平台指前排座椅基础骨架本体,包含功能件,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前排座椅骨架进行高度、宽度的适应性修改后使用3.2 泡沫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指根据动态、静态主观评价结果,用于座椅泡沫造型舒适性参考的标杆座椅。
3.3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指根据模态、振动衰减性能测试结果,选取的用于座椅模态和振动衰减性能参考的目标座椅。
4.设计指南内容4.1 座椅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4.1.1座椅系统主要结构:座椅系统从外到内,主要由座椅面套、座椅泡沫、座椅骨架、装饰塑料件、附属功能件及线束等几大部分组成;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配置需求,座椅系统装有满足配置功能要求的附属功能件。
如从舒适性考虑,常见的有腰托、按摩装置、腿托、扶手、加热、通风装置等配置;从安全性考虑,有安全带、侧气囊、乘客重量传感器等配置;从储物功能考虑,有小桌板、杯托、抽屉、地图袋等配置。
饭堂桌椅设计规范要求

饭堂桌椅设计规范要求1. 引言在饭堂环境中,桌椅的设计规范对于提供良好的用餐体验和舒适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饭堂桌椅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以确保饭堂提供符合人体工学的合适桌椅,从而提高用餐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
2. 椅子设计规范要求2.1 椅子尺寸饭堂椅子的尺寸应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顾客。
一般来说,椅子的高度应使顾客的脚能够完全放在地面上,膝盖呈90度弯曲。
座椅的深度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以保证用餐时的舒适度。
椅子的宽度应能够容纳顾客的臀部,以提供良好的座位稳定性。
2.2 椅子材质饭堂椅子的材质要求易于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卫生和持久的使用。
一般来说,椅子背面和座位应使用耐磨损的材料,如塑料或皮革。
椅子的脚部应采用防滑设计,以防止意外滑倒。
2.3 椅背设计椅子的背部设计应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以减轻顾客长时间坐着的不适感。
背部设计可以采用曲线形状,以适应不同的背部曲线。
2.4 椅子稳定性饭堂椅子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防止意外翻倒或滑动。
椅子的脚部可以增加防滑垫,以提高稳定性。
此外,椅子的重量应适中,以便顾客可以轻松地移动椅子。
3. 桌子设计规范要求3.1 桌子高度饭堂桌子的高度应与椅子的高度相匹配,在提供良好的姿势和舒适度的同时,使顾客能够轻松地伸展双臂。
一般来说,桌子的高度应使顾客在用餐时能够将手放在桌子上,保持舒适的用餐姿势。
3.2 桌面面积饭堂桌面的面积应根据用餐的需求来确定。
桌面的尺寸应足够容纳食物和餐具,并允许顾客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增加用餐的舒适度。
3.3 桌子材质饭堂桌子的材质需要耐用、易于清洁,并且能够抵抗食物和餐具的摩擦。
常用的桌面材料包括木材和塑料材料,这些材料既坚固又易于清洁。
3.4 桌子边缘设计桌子的边缘设计应考虑到顾客的安全。
边缘可以采用圆角设计,以减少碰撞和刮伤的风险。
此外,桌子的边缘也可以采用防滑设计,以防止食物和餐具从桌子上滑落。
4. 其他考虑因素4.1 通道和空间饭堂桌椅的布局应合理,以确保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有足够的通道空间。
学生课桌椅设计规范

学生课桌椅设计规范一、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学生课桌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课桌椅的高度应当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让学生在坐姿良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自然的身体曲线。
课桌高度应当使学生肩部保持放松状态,手臂可以自然放置在桌面上,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不适。
二、保证适当的桌面大小学生课桌的桌面大小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桌面大小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摆放书籍、文具和电子设备等学习用品。
同时,桌面也应当适中,既不过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过小让学生感到拥挤。
适当的桌面大小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开学习活动,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三、舒适的座椅设计学生座椅的设计也应当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提供舒适的坐姿。
座椅的高度应当能够保证学生的双脚可以平稳放置在地面上,不会悬空或踮脚。
同时,座椅的宽度和深度也应当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调整坐姿,避免长时间静坐造成的不适。
四、考虑儿童发展特点学生课桌椅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儿童的发展特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所变化,因此课桌椅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可调节的桌面高度和座椅高度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保持合适的坐姿,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学习。
五、注重空间利用和储物功能学生课桌椅的设计还应当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储物功能。
丰富的储物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书籍和文具,保持桌面整洁。
此外,在小空间内合理布局储物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利用率,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发挥学习效果。
六、合理的材质选择学生课桌椅的材质选择也非常重要。
材质应当符合卫生要求,不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应当选择材质坚固耐用、易于清洁的素材,以保证学生长时间使用时的舒适和安全。
七、安全性的考虑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必须注重安全性。
座椅和桌面应当稳固可靠,不会因为学生的行动而倾斜或摇晃。
尖锐的边角应当做圆处理,避免学生因碰撞受伤。
全面版:体育场看台座椅的设计、安装及施工规范

全面版:体育场看台座椅的设计、安装及施工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体育场看台座椅设计、安装及施工的全面规范。
为确保座椅的质量、安全性和舒适度,必须遵循以下规范。
2. 设计规范- 座椅尺寸:座椅宽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确保观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材料选择:座椅材料应选择经久耐用、易于清洁和防火的材料,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 稳定性:座椅的稳定性是设计的关键,必须考虑荷载、抗震和抗风能力。
- 视野角度:座椅的设计应确保观众具有良好的视野角度,以便观赛体验更佳。
3. 安装规范- 安全固定:座椅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采用适当的固定装置,以防座椅松动或脱落。
- 疏散通道:座椅的布局应考虑观众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 防火措施:座椅安装过程中应遵循相关防火规范,确保座椅不易燃烧或传播火灾。
- 无障碍设施:座椅的安装应考虑无障碍设施,以满足残障观众的特殊需求。
4. 施工规范- 施工计划:在进行座椅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材料采购和施工顺序等。
- 施工团队: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查座椅的安装质量和细节。
-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环境保护要求,妥善处理废弃材料和污染物。
5. 结论以上是体育场看台座椅的设计、安装及施工规范的全面版内容。
在设计、安装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座椅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观众更好的观赛体验,并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座椅设计规范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
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8)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为后排座椅坐垫),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50㎜;9)在震动和乘员进行座椅特性操作的过程中,不得有摩擦声音和尖刻声音等异响。
3.2外形尺寸要点1)座面: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0°-5°;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
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h1最小应为40mm,起拱半径R1最小为40mm,最大为120mm。
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α1=4°-5°,后部倾角α2=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2/3处;纵向高度差h2不得大于40mm。
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
2)腰靠: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
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1400mm。
3)头枕: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0°-20°夹角。
根据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既头枕最小宽170mm);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
4)扶手: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500mm;扶手长度为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90-170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0°-5°,可调式为0°-20°。
5) 靠背:靠背的基准角度与水平面成105°-115°;前排座椅靠背高度不低于800mm;后排高度不低于700mm。
3.3座椅外观3.3.1座椅总成蒙皮装配后,造型应挺括、饱满,不允许有破损、污损、皱折等疵病;3.3.2座椅总成蒙皮整体缝合应牢固。
缝制针距明线5-8针/30mm,且应均匀、清晰、平直,无漏针、脱线、跳沙等现象。
座椅总成坐垫缝制线条与靠背缝制线条应对齐,相差不大于±5 mm;每条线缝的两端应回针,不应有大于10mm的多余线头。
3.3.3座椅总成各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总成不应有焊接错位、气孔、虚焊等缺陷,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运动部分应涂润滑油。
3.3.4座椅头枕应无局部凸起、尖棱等触感。
3.3.5座椅总成的金属件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层均匀,无气泡、划伤、堆积和流痕等现象;所有金属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及漆膜脱落现象,符合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标准要求,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3.3.6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均匀,泡沫、骨架、C型钉无外露;3.3.7装饰塑料件色泽均匀一致,无凹凸、飞边;塑料装饰件料厚要求≥2.5mm。
3.4泡沫指标要求3.5面套要求3.5.1座椅面料(单层)物理机械性能指标3.5.2座椅面料(复合)3.5.3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线缝应对齐,其偏差应在±5mm以内,面料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接头、脱线、断线,应无明显疵点现象;面料中的阻燃剂和其他处理剂不得产生影响乘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
3.5.4 座椅面料试验方法3.5.4.1面料的定负荷引张伸长率及残余变形率测定:取长度为200mm,拉去边纱后宽度为50mm的试样,把它夹在试验机的夹钳上,在初始测量长度L0(通常为lOOmm)上施加125N负荷,历时30min,测量原初始长度上的尺寸L1,按下式计算定负荷伸长率:(L1-L0)/L0×100;卸载30min后测量恢复后的长度L2,并按下式计算残余变形率:(L2-L0)/L0×1003.5.4.2 复合面料的剥离强度测定:取170mm×50mm试样,在一端剥离50mm(如用机械方法不能剥离,可用试剂进行剥离)后将剥开的泡沫和布料端分别夹于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中,以lOOmm/min的速度拉伸试样,测量剥离力。
3.5.4.3缝纫接缝强度的测定:将lOOmm×lOOmm的试样两块面对面地放好,按照座椅面套的实际缝合状况(搭边、针距、缝纫线、回针等都要与实际使用的相一致)将其缝合在一起,然后将缝合好的试样两端放在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上,以1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测量缝纫处的断裂强力。
3.6座椅滑轨机构3.6.1 滑轨参数3.6.2 滑轨技术要求a、解锁手柄操作力15-55N,解锁调节灵活、无异响。
b、总成滑动阻力(在承受75kg向下载荷时)为30-225N,且滑动过程中无异响、全行程无涩点、滑动顺畅,同步锁止、同步解锁。
c、耐久性能:在座椅上加载80KG载荷,前后往复滑动滑轨15000次以上,不允许有滚柱、滚珠脱落,零件变形、机构失效等缺陷。
d、其余要求按照QC T805-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执行3.6.3外观及装配要求a、滑轨配合面应涂敷润滑脂,滑轨表面电泳涂装,漆层应符合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b、滑轨在调节范围内应调节自如,分段限位明显可靠,运动机构无异响,无卡滞现象。
c、滑轨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无毛刺,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3.7 座椅调角器机构3.7.1 调角器的参数(靠背的反转角度根据驾驶室空间,及靠背翻转须达到的功能而设定)a、座椅靠背设计基准位置为:105°-115°b、前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
c、后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
3.7.2 调角器技术要求a、调角器结构:厂家根据成熟调角器且满足法规和碰撞实验强度和性能要求,前排调角器单边锁止强度≥1000Nmb、调角器调整杆操作力矩小于1.0-3.5N.M。
c、其余技术要求按照JT/T460-2001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执行。
3.7.3 后排锁止机构限位器的技术指标要求a、单边锁止强度≥12500N以上。
b、解锁力≤30N。
c、耐久性能:开、关锁≥15000次试验后,各零件不应有变形、破损现象,且能正常工作。
d、沿靠背顶端垂直于靠背基准线方向施加40±5N的力,靠背晃动间隙≤10mm。
e、后排调节范围0°-110°(110°是靠背基准位置的角度)3.7.4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a、运动部位应涂润滑脂;b、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
c、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3.8座椅锁机构3.8.1 4/6分座椅和3人座联体座椅—乘客三人座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25000N,座椅在完成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
b、解锁力≤50N3.8.2 其它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15000N,座椅在完成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
b、解锁力≤30N3.9所有座椅需满足规定的H点、臀部空间等要求。
H点公差:BL±12.5mm,TL±12.5mm,WL±12.5mm,躯干角±2°。
3.10金属骨架结构3.10.1金属骨架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
3.10.2金属骨架的焊接应符合JB/T 5943《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焊接方式采用点焊、弧焊、气体保护焊。
零件表面不得有焊渣、飞刺。
3.10.3金属骨架进行除锈、防锈处理,表面电泳涂漆,漆层应符合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3.10.4金属骨架与其他零部件装配为总成后,强度应符合GB 1508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及《TBD-681201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规定。
3.11各塑料件结构3.11.1各塑料件应无变形、破损、飞边、毛刺、划痕及污物,色泽一致,皮纹清晰, 并符合色标、皮纹样本,不应有异样斑点,不能变色,表面质量应一致,不能有折皱,与座椅总成风格要相匹配。
3.11.2各塑料件装配要牢固可靠,不能有松动现象,更不能有异响。
3.11.3各塑料件经过常规耐热性能、耐寒性能、冷热交变性后,产品的形状、外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试验项目评价项目耐热性(90℃/16h)耐寒性(-40℃/16h)冷热交变性(90℃/3h→室温/1h→-40℃/3h→室温/1h)循环三次形状尺寸变化<0.59%外观不允许有明显的气孔、熔接痕、银纹、龟裂、变形、光泽不均等影响外观的缺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