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C D E(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A.稀HNO3B.H2OC.浓HClD.稀HCl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A.浓H2SO4B.MnO2固体C.KmnO4固体(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
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试回答:(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1)A中的现象是___(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3)C中收集的气体是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
高一化学必修1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1实验题汇总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实验题目及简要说明:
1. 实验一:观察溶液的酸碱性质
-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溶液在酸碱指示剂作用下的颜色变化,
判断其酸碱性质。
- 实验步骤:取几种常见溶液,分别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
色的变化。
- 实验结果: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实验二: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
-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产物及反应规律。
- 实验步骤:将几种金属(如铁、铜、锌)分别与酸(如盐酸、硫酸)作用,观察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情况。
- 实验结果: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不同的气体,并生成相
应的盐。
3. 实验三:观察金属与水的反应
-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金属与水的反应特点。
- 实验步骤:将几种金属(如锂、钠、钾)分别置于水中,观察反应的情况。
- 实验结果:不同金属与水反应会产生不同的氢气,并生成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
4. 实验四:观察金属的活动性
- 实验目的:通过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活动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 实验步骤:将几种金属(如铜、铁、镁)分别放入酸中,观察反应情况。
- 实验结果: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快慢和产生的气体量,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以上为高一化学必修1实验题目的汇总,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试题1.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①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②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③加四氯化碳并振荡;④过滤;⑤分液。
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答案】C【解析】按反应顺序分析,先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取滤液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然后加入CCl4振荡,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⑤,答案选C。
【考点】考查海水提碘的工业流程。
2.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下列方法中也是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A.过滤法B.萃取法C.分液法D.蒸馏法【答案】D【解析】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因此过滤法、萃取法、分液法均不能适用于海水淡化,蒸馏法可以适用于海水淡化,答案选D。
【考点】考查海水淡化3.“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方法的优点是耗能小B.捕捉室中所用的碱溶液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比用澄清石灰水更好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A、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A项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比NaOH的溶解度小很多,所以捕捉室中所用的碱溶液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比用澄清石灰水更好,B项正确;C.在反应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C项错误;D、在“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碳捕捉技术的原理,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试题1.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漂白粉要密闭保存D.浓盐酸保存在敞口试剂瓶中即可【答案】D【解析】钠易与空气中氧气、水等反应,但与煤油不反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氯水中含有次氯酸,不稳定,应避光保存,B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易分解的次氯酸而变质,C正确;浓盐酸易挥发,应密闭保存, D错误。
【考点】化学药品的性质及保存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答案】B【解析】A、所用NaOH已经潮解,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项错误;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项正确;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则n的值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低,C项错误;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若不使用游码,对称取氢氧化钠质量无影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实际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溶液配制时的误差分析3.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答案】B【解析】A、应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A错误;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B正确;C、取固体粉末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应用药匙,C错误;D、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4.现有三组溶液:①含有水分的植物油中除去水分;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解析】①分液法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蒸馏法是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出来,碘与CCl互溶但沸点不同,用蒸馏的4方法分离;③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的是萃取的方法,答案选C。
化学高一实验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一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盐水答案:C2.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A. 酚酞B. 碘酒C. 酒精D. 石蕊答案:A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A. 元素种类不变B.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原子种类不变D. 原子数目不变答案:B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铁B. 铜C. 锌D. 银答案:B5. 实验室中,将少量的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A. 将浓硫酸倒入水中B.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 直接将浓硫酸与水混合D. 将浓硫酸与水同时倒入容器中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实验室中,用______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
答案:红色2.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______。
答案:氢氧化钠3.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I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14. 实验室中,用______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肥皂水5.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____。
答案:蓝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描述实验室中制备氧气的实验步骤。
答案:首先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通过加热试管,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2.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持生物体的生理平衡,同时也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
四、实验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描述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答案:使用酒精灯时,首先确保酒精灯内酒精充足,点燃酒精灯前需检查灯芯是否湿润,点燃后使用外焰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保持火焰稳定,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盖灭火焰。
2.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实验。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1、 (24分)把18.0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2.00mol/L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
(1)请把正确操作步骤(用1、2、3……表示)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并回答有关问题。
( )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用量筒量取_______ml的18.0mol/L的浓硫酸( )将______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_______的烧杯中(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ml的容量瓶中(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cm处(2)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造成的后果,请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表示:①未洗涤稀释过浓硫酸的小烧杯_______;②使用经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的小烧杯稀释浓硫酸_______;③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用吸管吸出_______;④配溶液用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_______;⑤定容时俯视刻度_______;⑥倒转容量瓶摇匀后,液面降至刻度线下,再加水至刻度。
_______2、如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有A溶液,滴定管内盛有B溶液,B溶液不断滴下的过程中,始终开启电源,使导电线路处于通电状态,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之混合均匀。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
(1)A、B两份溶液的可能组合是下列的______(序号)。
组合①②③④A溶液NaOH溶液熟石灰悬浊液Ba(OH)2溶液NaCl溶液B溶液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AgNO3溶液(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溶液滴下过程中,烧杯里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道)例1:-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解析:- A选项: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A正确。
-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滴管和试剂,B正确。
- C选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误。
- D选项: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液体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D 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
例2:-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析:- A选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并眨眼睛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正确。
- B选项: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中和碱,B正确。
- C选项: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C正确。
- D选项: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例3:-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A选项: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
- B选项: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B正确。
(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化学实验1、做焰色反响实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A.用滤纸擦干净后才能使用B.用水多洗几次C.用稀盐酸洗涤后,再灼烧到无颜色时为止D.先用稀盐酸洗涤,后用水洗涤2、以下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A.别离碘酒中B.实验室C.除去ClD.排水集气2的碘和酒精制氨气中的HCl法收集NO3、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六项中的〔〕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洁的食盐水:①参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参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参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5、现有三组溶液:①含有水份的植物油中除去水份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
别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6、以下实验操作或仪器的使用图示中正确的选项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水A.滴加液体B.移走加热的C.液体药品的D.稀释浓硫酸蒸发皿取用7、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molL·1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倒转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________.(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以下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③容量瓶不枯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8、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以下空白:(1)步骤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C D E(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A.稀HNO3B.H2OC.浓HClD.稀HCl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A.浓H2SO4B.MnO2固体C.KmnO4固体(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
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试回答:(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1)A中的现象是___(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3)C中收集的气体是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
请完成下列填空。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中选用的试剂是。
(3)D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E中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择:KOH溶液、纯水、KMnO4溶液、稀盐酸、浓硫酸,饱和石灰水,你认为应选择的试剂是,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8. 右图是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的实验装置图。
(1)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试管中不再出现气泡时,停止实验的正确操作是(3)证明试验中碳酸氢钠已完全分解的方法是(4)实验结束时发现烧杯中又重新变成透明澄清的溶液,写出烧杯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9. 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化学规律。
(1)为了探究钠跟非金属的反应,课本中设计了实验2-2:观察用刀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现象,获得多种结论,从钠的化学性质角度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钠跟水的反应,高一化学教材中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2-3: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黄豆大的一块钠投入小烧杯中。
实验2-4: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剌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待试管中气体集满时,小心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生成的气体。
根据实验2-3现象可判断,钠跟水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2-4现象判断,钠跟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起来可得出钠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10. 某食盐样品中混有NaBr杂质,为了测定该食盐样品的纯度,可设计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图1阅读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填空:(1)请你从图2中选用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完成向溶液A中通人过量Cl2的实验,将所选装置的选项字母填人方框,并在括号中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A)(B)(C)(D)图2C()(饱和食盐水)(溶液A)()(2)为了证明溶液D中几乎不存在Br-,可选用的试剂为()(A)碘水(B)淀粉碘化钾溶液(C)新制氯水(D)食盐水(3)依据图1在萃取操作中应选取的有机溶剂为()(A)酒精(B)苯(C)四氯化碳(D)汽油(4)加热蒸发溶液D时,除需带有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和火柴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11. 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50mL1mol•L-1稀硫酸,请按要求填空:(1)下列各步实验操作顺序不对,正确顺序应为(写序号)______________。
①取用约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_______次,洗涤液沿_________注入________中,并振荡。
②将量取得的浓硫酸沿____________慢慢注入盛有约50mL的水的_________里,并不断搅拌。
③将已冷却的硫酸溶液沿_________注入________mL的_________中。
④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⑤改用__________加入蒸馏水,使溶液凹池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⑥继续往________中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________cm处。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引起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向容量瓶中倾倒溶液,有少量溶液流到瓶外②没有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③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进行读取④俯视观察容量瓶刻度线12. 在实验中用MnO2与浓盐酸制取干燥纯净的Cl2。
某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 中为浓H2SO4,C中为水(或饱和食盐水)(1)指出此装置图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可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或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盛有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判断Cl2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CO2反应),设计用下图的仪器来制取O2,并测量O2的体积。
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中放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在学生已经知道氯水的成分后,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趣味实验: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红玫瑰很快变成“白”玫瑰。
学生对此进行了猜测。
猜测一: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红玫瑰褪色猜测二:氯气与玫瑰上的水分作用,产生的盐酸使红玫瑰褪色(1)(2分)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2) (4分)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观点.提供的实验用品有:带露的玫瑰、风干的玫瑰、:盐酸、干燥的氯气、氯水、蒸馏水,仪器自选。
实验方案:15. 过氧乙酸(cH3C000H)是预防“非典”常用的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工业品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5%、密度为1.15g/cm3,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通常先用水稀释工业品过氧乙酸,然后用喷雾法对空气与地面进行消毒。
(1)工业品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如果你想在家配制500mLO.05mol/L的过氧乙酸溶液,你想向实验室申请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及▲ 、▲。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导致结果偏高的是A.溶解后所用玻璃棒未洗净 B.定容时俯视液面C.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4)过氧乙酸易分解,要避光保存。
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半小时内会完全分解成乙酸(CH3COOH)及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500mLO.5mol/L的过氧乙酸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16. 据报载,广州一家庭主妇在家中打扫卫生,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把洁厕灵与漂白粉等洗涤用品混用,结果导致氯气中毒死亡。
洁厕剂是用盐酸勾兑成的。
(1)如果你不慎把浩厕剂与漂白粉等混用,你判断密氯气逸出的理由是:▲。
如果你不逃离现场,、那么你打算采取的措施是。
(假设室内有NaHC03溶液、肥皂水、水、NaBr 溶液、NaOH溶液等) ▲(2)请写出洁厕剂与漂白粉混合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用化学式表示),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1.204×l023,则被氧化的HCI的质量是▲ g17. 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右下图)中,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脱脂棉剧烈燃烧。
(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从脱脂棉的燃烧可以推出Na202与C02反应的结论是a、.b、(3)Na202与C02反应的方程式是。
还原剂是18.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收集纯净的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
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1)仪器A的名称是▲。
(2)水槽中应盛放的液体是▲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3)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简述操作过程:(刚产生氯气)在收集氯气之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