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拆装实验指导书 (2)
离心泵拆卸安装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离心泵作为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市政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离心泵操作和维护的实际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离心泵拆卸安装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离心泵的结构组成和原理。
2. 熟悉离心泵的拆卸和安装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实训内容1. 离心泵的结构组成和原理2. 离心泵的拆卸步骤3. 离心泵的安装步骤4. 离心泵的调试与试运行四、实训过程1. 离心泵的结构组成和原理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离心泵的结构组成,包括泵体、叶轮、泵盖、轴、轴承、密封件等部件。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即利用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流体从吸入端吸入,并在出口端排出。
2. 离心泵的拆卸步骤(1)关闭进口、出口阀门,切断电源。
(2)拆卸防护罩,松开支架与泵体的连接螺栓。
(3)拆卸叶轮、泵盖、支架、轴承箱、机械密封等部件。
(4)清理各部件表面污物,检查磨损情况。
(5)对拆卸下的部件进行清洗、检查、修复或更换。
3. 离心泵的安装步骤(1)清洗泵体,检查各部件完好无损。
(2)将轴承、叶轮、泵盖等部件安装到泵体上。
(3)安装支架、轴承箱、机械密封等部件。
(4)检查各部件间隙,确保符合要求。
(5)连接进口、出口管道,检查密封性。
(6)检查电机旋转方向,确保与泵体一致。
4. 离心泵的调试与试运行(1)开启进口、出口阀门,检查泵的运行状态。
(2)调整泵的转速,确保泵在最佳工况下运行。
(3)检查泵的振动、噪音等参数,确保泵运行稳定。
(4)记录泵的运行数据,如流量、扬程、电流等。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离心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拆卸安装步骤以及调试与试运行方法。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离心泵的拆卸和安装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率。
2. 在拆卸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部件的磨损情况,以便及时更换或修复。
实验报告2:离心泵的拆装实验

实验报告2:离心泵的拆装实验1. 实验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进行离心泵的拆装实验来掌握离心泵的组成及拆装过程。
2. 实验原理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输送到一定高度或压力的机械设备。
其主要由叶轮、泵壳、轴、轴承等部件组成。
本实验主要包括离心泵的拆装过程,探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作用原理。
3. 实验器材和药品- 离心泵实物模型- 拆装工具- 润滑油4. 实验步骤1. 确保实验装置关闭,安全可靠。
2. 使用拆装工具拆卸离心泵的固定螺栓,将泵壳与泵座分离。
3. 将泵壳上的绝缘螺母松开,取下泵盖。
4. 从泵轴两侧拆下输液管路。
5. 用合适的工具拆卸叶轮与轴的连接。
6. 拆卸并清洗叶轮及其他部件。
7. 涂抹润滑油并重新组装离心泵:首先将叶轮与轴连接固定,然后将输液管路安装到泵壳上,最后将泵盖装回泵壳并用绝缘螺母固定。
8. 确保所有部件连接牢固并无松动。
5. 实验结果完成离心泵的拆装实验后,我们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了离心泵的组装过程,并掌握了离心泵主要部件的结构和拆卸步骤。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离心泵的叶轮与轴的连接关系和其他重要部件的作用。
6. 实验结论离心泵是一种重要的液体输送设备,通过该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离心泵的拆装步骤,并加深了对离心泵各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理解。
7.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离心泵的拆装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装置清理干净,确保无残留物。
- 如有不明之处,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咨询。
8.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列表,按照规范格式编写)。
离心泵的拆装

铜片,缓慢而连续地转动手柄,旋以一定的压力,直至完全校直 为止。
转子的测量与泵轴的测量方法相同,一般叶轮密封环处 的径向跳动不超过0.03MM,轴套不超过0.04MM,两轴颈不超 过0.02MM。
图4 手动螺杆矫正机矫正泵轴
4.轴承的检查
对于滚动轴承, 检查时发现松动, 转动不灵活等缺陷或运 行时间已达到运行周期则应换新。 滚动轴承其常见故障有:滚子和滚道严重磨损, 表面腐蚀 等。一般来说轴承磨损严重, 其运转时噪声较大, 主要是因 磨损后其径向和轴向间隙变大所致。一般轴承的内径为 3050MM时, 径向间隙不大于0.035-0.045MM。 滚动轴承径向间隙的测量方法为: 将轴承平放于板上, 磁 性百分表架置于平板上, 装好百分表, 然后将百分表顶针顶在 轴承外圆柱面上(径向),一只手固定轴承内圈, 另一只手推动 轴承的外圈, 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变化量, 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即为轴承的径向间隙。
五.离心泵拆装 1.拆装应注意事项
⑴ 对一些重要部件拆卸前应做好记号, 以备装复时定位。
⑵ 拆卸的零部件应妥善安放, 以防失落。 ⑶ 对各接合面和易于碰伤的地方, 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 拆装步骤
⑴ 关闭泵浦的吸, 排截止阀; ⑵ 将电动机的接线脱开, 在联轴节处做好记号, 拆除 固定电动
机的螺栓 , 然后将电动机卸下。
中间不超过0.05MM, 两端不超过0.02MM,否则应校直。校直最简
易的方法是捻打,捻打时应将泵轴放在硬木或垫有铜皮的铁块上, 凸面朝上, 用铜锤捻打,并随时进行测量。另一方法 是用手摇螺
旋压力机来校直,如图14所示,具体方法是:在平台上放置好两块
V型铁,将泵轴置于其上,同样将弯曲的凸面朝上,然后将校直机的钩 头钩住泵轴,丝杠顶住泵轴弯曲部位的凸面,各相应的位置上应垫好
离心泵的拆装实训报告

一、前言离心泵作为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们对离心泵的拆装、维修和保养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离心泵拆装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离心泵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方法;2. 掌握离心泵的维修和保养技能;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离心泵主要由泵体、叶轮、泵轴、轴承、密封装置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叶轮在泵轴的驱动下旋转,使流体获得能量,从而实现流体输送。
流体从泵进口进入,经过叶轮加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泵出口,从而实现流体输送。
2. 离心泵拆装步骤(1)拆卸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拆装所需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锤子等;2)了解拆装步骤,熟悉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3)确保拆装环境安全,通风良好。
(2)拆卸步骤1)拆卸轴承盖,取出轴承;2)拆卸泵轴,取出叶轮;3)拆卸泵体,取出密封装置;4)拆卸进出口管道。
(3)拆卸注意事项1)拆卸时要按照拆卸顺序进行,避免损坏部件;2)注意观察部件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装配;3)对拆卸下的部件进行清洁,去除污垢和锈蚀。
3. 离心泵装配步骤(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拆卸下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损坏;2)清洗部件,去除污垢和锈蚀;3)准备好装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装配步骤1)装配密封装置,安装泵体;2)装配叶轮,连接泵轴;3)装配轴承盖,安装轴承;4)装配进出口管道。
(3)装配注意事项1)装配时要按照装配顺序进行,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2)注意各部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安装错误;3)装配过程中,注意检查部件的间隙和紧固程度。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离心泵拆装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方法;2. 掌握了离心泵的维修和保养技能;3.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离心泵单体拆装指导书

离心泵单体拆装指导书1 实训目标了解单级离心水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各部件的名称,作用,掌握单级单吸离心式水泵的拆装操作工艺,测量,调整方法。
2 能力培养通过对泵的拆装,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各类离心泵结构、用途、工作性质。
掌握各类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拆装的操作工艺,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并学会检修的工艺技能,培养学生的生产素质,建立掌握操作技能的概念,为今后参加本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训方式及教具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工艺讲解,实操示范指导。
教具:IS单级离心水泵实物。
4 实训内容及要求4.1 实训要求4.1.1 了解单级离心泵结构,熟悉各部件的名称、作用;4.1.2 掌握单级离心泵拆装的工艺方法,操作技能;4.1.3 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4.2 实训内容(1) 拆装前的准备(2) 离心泵的拆卸(3) 离心泵零部件的检查与测量(4) 离心泵的装配(5)填写检测单5 拆检程序及内容5.1 工具的选取使用,正确得当。
5.2 拆装前准备(1) 工具的正确选择;(2) 材料的准备;包括技术资料和使用材料如垫片、棉纱、煤油及易损件等。
(3) 放净轴承箱内润滑油、放净泵内残余介质。
5.3拆卸步骤5.3.1 电机拆卸拧下电机与底座螺栓,将电机与泵联轴器脱离,移开电机。
5.3.2泵端联轴器的拆卸用专用工具拔轮器(拉马)把泵端联轴器从轴端慢慢地拉出。
操作时拔轮器的丝杠一定要顶正泵轴中心,并使联轴器两侧受力均匀,不可用手锤猛敲,以免造成泵轴、轴承和联轴器损坏。
如果拆不下来,可以用棉纱蘸上煤油,沿着联轴器四周燃烧,使其均匀热膨胀,这样便会容易拆下。
但为了防止轴与联轴器一起受热膨胀,应用湿布把泵轴包好。
从泵轴的键槽中取出键,保存好。
5.3.3泵盖和悬架轴承部件与泵体的拆卸:拆前泵盖与泵体联结处应做好记号,拧下支架与底座的连接螺母,拧下泵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母,即可将泵盖连同悬架轴承部件拆下,如过紧可利用顶丝将泵盖顶离泵体后取下。
泵的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泵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泵(例如:齿轮泵、离心泵等)2. 拆装工具(扳手、螺丝刀、锤子等)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塞尺等)4. 润滑油、密封剂等辅助材料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仔细阅读泵的说明书,了解泵的结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检查泵的外观,确保无损坏。
(3)准备好拆装工具和辅助材料。
2. 拆卸步骤(1)拆卸泵的进出口管道,释放泵内的压力。
(2)松开泵的固定螺钉,拆卸泵的法兰盘。
(3)拆卸泵的轴封、轴承等部件。
(4)拆卸泵的叶轮、泵体等主要部件。
(5)清洗拆卸下来的部件,检查磨损情况。
3. 装配步骤(1)检查拆卸下来的部件,确认无损坏。
(2)涂抹润滑油、密封剂等辅助材料。
(3)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依次装配泵的叶轮、泵体等部件。
(4)装配轴封、轴承等部件。
(5)安装泵的法兰盘,拧紧固定螺钉。
(6)安装泵的进出口管道,连接系统。
4. 实验观察(1)观察泵的拆卸、装配过程,记录操作步骤。
(2)观察泵的部件磨损情况,分析原因。
(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了泵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4. 发现泵的磨损情况与使用时间、工况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论1. 泵的拆装实验有助于加深对泵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正确的拆装方法可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检查和保养泵,可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
2. 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离心泵拆装实验指导书分析

离心泵拆装与检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级离心泵的结构,熟悉各零件的名称、形状、用途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2、通过对离心泵总体结构认识,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掌握离心泵的拆装顺序以及在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4、培养对离心泵主要零件尺寸及外观质量的检查和测量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单级离心泵2台。
图1离心泵的结构1—泵体, 2—泵盖, 3—叶轮,4—轴,5—密封环,6—叶轮螺母,7—轴套,8—填料压盖,9—填料环,10—填料,11—悬架轴承部件2、实验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钢板尺、水平仪、活动搬手、呆搬子、铜锤、螺丝刀、专用扳手、拉力器、平板、V型铁、千分表及磁力表座等。
三、拆装步骤1、拆装应注意事项⑴对一些重要部件拆卸前应做好记号, 以备复装时定位。
⑵拆卸的零部件应妥善安放, 以防失落。
⑶对各接合面和易于碰伤的地方, 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拆卸顺序A、机座螺栓的拆卸B、泵壳的拆卸①拆卸泵壳,首先将泵盖与泵壳的连接螺栓松开拆除,将泵盖拆下。
②用专用扳手卡住叶轮前端的轴头螺母,沿离心泵叶轮的旋转方向拆除螺母,并用双手将叶轮从轴上拉出。
③拆除泵壳与泵体的连接螺栓,将泵壳沿轴向与泵体分离。
泵壳在拆除过程中,应将其后端的填料压盖松开,拆出填料,以免拆下泵壳时增加滑动阻力。
C、泵轴的拆卸①拆下泵轴后端的大螺帽,用拉力器将离心泵的半联轴节拉下来,并且用通芯螺丝刀或錾子将平键冲下来。
②使用拉力器卸联轴节, 具体方法是: 将轴固定好, 先拆下固定联轴节的锁紧帽, 再用拉力器的拉勾钩住联轴节,而其丝杆顶正泵轴中心, 慢慢转动手柄, 即可将联轴节在钩拉过程中, 可用铜锤或铜棒轻击联轴节, 如果拆不下来, 可用棉纱蘸上煤油, 沿着联轴器四周燃烧,使其均匀热膨胀, 这样便会容易拆下,但为了防止轴与联轴器一起受热膨胀, 应用湿布把泵轴包好。
③拆卸轴承压盖螺栓,并把轴承压盖拆除。
④用手将叶轮端的轴头螺母拧紧在轴上,并用手锤敲击螺母,使轴组沿轴向向后端退出泵体。
离心泵拆装实验指导书

离心泵拆装与检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级离心泵的结构,熟悉各零件的名称、形状、用途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2、通过对离心泵总体结构认识,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掌握离心泵的拆装顺序以及在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4、培养对离心泵主要零件尺寸及外观质量的检查和测量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单级离心泵2台。
图1离心泵的结构1—泵体, 2—泵盖, 3—叶轮,4—轴,5—密封环,6—叶轮螺母,7—轴套,8—填料压盖,9—填料环,10—填料,11—悬架轴承部件2、实验工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钢板尺、水平仪、活动搬手、呆搬子、铜锤、螺丝刀、专用扳手、拉力器、平板、V型铁、千分表及磁力表座等。
三、拆装步骤1、拆装应注意事项⑴对一些重要部件拆卸前应做好记号, 以备复装时定位。
⑵拆卸的零部件应妥善安放, 以防失落。
⑶对各接合面和易于碰伤的地方, 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拆卸顺序A、机座螺栓的拆卸B、泵壳的拆卸①拆卸泵壳,首先将泵盖与泵壳的连接螺栓松开拆除,将泵盖拆下。
②用专用扳手卡住叶轮前端的轴头螺母,沿离心泵叶轮的旋转方向拆除螺母,并用双手将叶轮从轴上拉出。
③拆除泵壳与泵体的连接螺栓,将泵壳沿轴向与泵体分离。
泵壳在拆除过程中,应将其后端的填料压盖松开,拆出填料,以免拆下泵壳时增加滑动阻力。
C、泵轴的拆卸①拆下泵轴后端的大螺帽,用拉力器将离心泵的半联轴节拉下来,并且用通芯螺丝刀或錾子将平键冲下来。
②使用拉力器卸联轴节, 具体方法是: 将轴固定好, 先拆下固定联轴节的锁紧帽, 再用拉力器的拉勾钩住联轴节,而其丝杆顶正泵轴中心, 慢慢转动手柄, 即可将联轴节在钩拉过程中, 可用铜锤或铜棒轻击联轴节, 如果拆不下来, 可用棉纱蘸上煤油, 沿着联轴器四周燃烧,使其均匀热膨胀, 这样便会容易拆下,但为了防止轴与联轴器一起受热膨胀, 应用湿布把泵轴包好。
③拆卸轴承压盖螺栓,并把轴承压盖拆除。
④用手将叶轮端的轴头螺母拧紧在轴上,并用手锤敲击螺母,使轴组沿轴向向后端退出泵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泵拆装实验指导书 (2)
离心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级离心泵的结构,熟悉各零件的名称、形状、用途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2、通过对离心泵总体结构的认识,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掌握离心泵的拆装顺序以及在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4、培养对离心泵主要零件尺寸及外观质量的检查和测量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实验设备:单级离心泵2台
图1离心泵的结构
1—泵体, 2—泵盖, 3—叶轮,4—轴,5—
密封环,6—叶轮螺母,
7—轴套,8—填料压盖,9—填料环,10—填料,
11—悬架轴承部件
2、实验工具:
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钢板尺、水平仪、活动搬手、呆搬子、铜锤、螺丝刀、专用扳手、拉力器、平板、V型铁、千分表及磁力表座等。
三、拆装步骤
1、拆装应注意事项
⑴对一些重要部件拆卸前应做好记号, 以备装复时定位。
⑵拆卸的零部件应妥善安放, 以防失落。
⑶对各接合面和易于碰伤的地方, 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拆卸顺序
A、机座螺栓的拆卸
B、泵壳的拆卸
①拆卸泵壳,首先将泵盖与泵壳的连接螺栓松开拆除,将泵盖拆下。
②用专用扳手卡住叶轮前端的轴头螺母,沿离心泵叶轮的旋转方向拆除螺母,并用双手将叶轮从轴上拉出。
③拆除泵壳与泵体的连接螺栓,将泵壳沿轴向与泵体分离。
泵壳在拆除过程中,应将其后端的填料压盖松开,拆出填料,以免拆下泵壳时增加滑动阻力。
C、泵轴的拆卸
①拆下泵轴后端的大螺帽,用拉力器将离心泵的半联轴节拉下来,并且用通芯螺丝刀或錾子将平键冲下来。
②使用拉力器卸联轴节, 具体方法是: 将轴固定好, 先拆下固定联轴节的锁紧帽, 再用拉力器的拉勾钩住联轴节,而其丝杆顶正
泵轴中心, 慢慢转动手柄, 即可将联轴节在钩拉过程中, 可用铜锤或铜棒轻击联轴节, 如果拆不下来, 可用棉纱蘸上煤油, 沿着联轴器四周燃烧,使其均匀热膨胀, 这样便会容易拆下,但为了防止轴与联轴器一起受热膨胀, 应用湿布把泵轴包好。
③拆卸轴承压盖螺栓,并把轴承压盖拆除。
④用手将叶轮端的轴头螺母拧紧在轴上,并用手锤敲击螺母,使轴组沿轴向向后端退出泵体。
⑤拆除防松垫片的锁紧装置,用锁紧扳手拆卸滚动轴承的圆形螺母,并取下防松垫片。
⑥用拉力器或压力机将滚动轴承从泵轴上拆卸下来。
离心泵拆卸完毕后, 应用轻柴油或煤油将拆卸的零部件清洗干净, 按顺序放好, 以备检查和测量。
四、离心泵的检查
1、叶轮的检查
叶轮遇有下列缺陷之一时, 应予记录。
⑴表面出现较深的裂纹或开式叶轮的叶瓣断裂。
⑵表面因腐蚀而出现较多的砂眼或穿孔。
⑶轮壁因腐蚀而显著变薄, 影响了机械
强度。
⑷叶轮进口处有较严重的磨损而又难以
修复。
⑸叶轮已经变形。
2、泵壳的检查
泵壳在工作中,往往因机械应力或热应力
的作用出现裂纹。
检查时可用手锤轻轻敲泵壳,如出现破哑声, 则表明泵壳已有裂纹, 必要时可用放大镜查找。
裂纹找到后,可先在裂纹处浇以煤油, 擦干表面,并涂上一层白粉, 然后用
手锤轻敲泵壳, 使裂纹内的煤油因受振动而渗出, 浸湿白粉, 从而显示出一条清晰的黑线,借此可判明裂纹的走向和长度。
如果泵壳有缺陷,应予以记录。
3、转子的检查
泵轴拆洗后外观检查,并对下列情况予以记录。
(1) 泵轴已产生裂纹。
(2) 表面严重磨损或腐蚀而出现较大的沟痕,以至影响轴的机械强度。
(3) 键槽扭裂扩张严重。
泵轴要求笔直,不得弯曲变形,拆洗后可在平
板上检查泵轴弯曲量。
检查时,在平板上放置好两块V型铁, 将泵轴两端置于其上, 将百分表架放在平板上, 装好百分表,将百分表顶针顶在泵轴中间的外圆柱面上, 用手慢慢转动泵轴,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变化,记录下最大值和最小
值及轴面上的位置,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一半即为轴的弯曲量。
上述测量实际上是测量的轴的径向跳动量,一般轴的径向跳动量,中间不超过0.05mm, 两端不超过0.02mm,否则应校直。
转子的测量与泵轴的测量方法相同,一般叶轮密封环处的径向跳动不超过0.03mm,轴套
不超过0.04mm,两轴颈不超过0.02mm。
4、轴承的检查
对于滚动轴承, 检查时发现松动, 转动不灵活等缺陷则应予以记录。
滚动轴承其常见故障有:滚子和滚道严重
磨损, 表面腐蚀等。
一般来说轴承磨损严重, 其运转时噪声较大, 主要是因磨损后其径向和轴向间隙变大所致。
一般轴承的内径为 30~
50mm时, 径向间隙不大于0.035~ 0.045mm。
滚动轴承径向间隙的测量方法为: 将轴承平放于板上, 磁性百分表架置于平板上, 装好百分表, 然后将百分表顶针顶在轴承外圆柱面
上(径向),一只手固定轴承内圈, 另一只手推动轴承的外圈, 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变化量,
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轴承的径向间隙。
滚动轴承轴向间隙的测量方法为: 在平板
上放好两高度相同的垫块, 将轴承外圈放在垫
板上, 使内圈悬空, 然后将磁性表座置于平
板上, 装好百分表, 将百分表顶于内圈上平面, 然后一只手压住外圈, 另一只手托起内圈. 观
察百分表指针的变化量, 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即为轴承的轴向间隙。
5、检查叶轮密封环间隙是否合适
测量叶轮密封环间隙:通过测量叶轮吸入
口外圆和密封环内圆上下、左右两个位置的直径, 分别取平均值,其差值的一半为其间隙,记录这个间隙值。
五、离心泵的安装
离心泵零部件检查后即可以进行装配。
1.整个转子除叶轮外,其余全部组装完毕,这包括轴套、滚动轴承、定位套、联轴器侧轴
承端盖、小套、联轴器及螺母等的安装。
2.转子从联轴器侧穿入泵内,注意填料压
盖不要忘记装,轴承端盖上紧后,必须保证:
⑴轴承端盖应压住滚动轴承外圈。
⑵轴承端盖对外圈的压紧力不要过大,轴承的轴向间隙不能消失。
然后用手盘动转子,应灵活轻便。
⑶把叶轮及其键、螺母等装在轴上,装上泵盖,盘动转子,看叶轮与密封环是否出现相应磨擦现象。
⑷轴封的装配。
该泵采用填料密封,打开填料压盖,依泵原旧填料的根数,然后一根一根的将旧填料压入,压入时每根接口应180º错开,最后装上压盖,但不拧紧螺丝,等到泵工作时,再慢慢拧紧螺丝,直到不漏为止。
⑸将泵放到泵座并将其固定。
六、思考题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离心泵在运转中泵壳发热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3、离心泵的密封装置一般有那几类?如何正确更换填料密封中的盘根?
4、离心泵防内漏是靠什么起作用的?拆装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5、离心泵的叶轮、轴承、联轴节都是怎样实现轴、周向定位的?
离心泵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拆装步骤与实验内容
三、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表1 离心泵各零部件缺陷检查零
部
件名称项目现象
结
论
叶轮是否表面出现较深的裂纹或开式叶轮的叶瓣断裂
是否表面因腐蚀而出现较多的砂眼或穿孔
是否轮壁因腐蚀而显著变薄, 影响了机械强度
是否叶轮进口处有较严重的磨损而又难以修复
是否叶轮已经变形泵
壳
泵壳裂纹
泵轴泵轴裂纹
泵轴表面磨损或腐蚀而出现的沟痕
键槽扭裂扩张
轴承滚子和滚道磨损表面腐蚀
填料密封
填料压盖裂纹
压盖螺栓质量
填料变形
表2 离心泵各零部件尺寸及间隙测量
零部
件名称项目数据
结
论
叶轮外径
吸入口处外径
密封环内径
计算口环间隙
叶轮出口径向跳动叶轮入口径向跳动
泵壳内径
叶轮与泵壳最小间隙
泵轴泵轴两个位置的直径
泵轴圆柱度
泵轴一个截面上的两个直径
泵轴圆度
泵轴两个位置的圆跳动
泵轴的最大弯曲量及位置
键槽宽度
键槽深度
轴承轴向间隙径向间隙
填料填料压盖内径轴或轴套的外径
密封压盖与轴或轴套的间隙
四、思考题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离心泵在运转中泵壳发热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3、离心泵的密封装置一般有那几类?如何正确更换填料密封中的盘根?
4、离心泵防内漏是靠什么起作用的?拆装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5、离心泵的叶轮、轴承、联轴节都是怎样实现轴、周向定位的?
五、心得体会
化工设备检修与维护实验指导书
苏兴冶
沈阳工业大学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
三、拆装步骤 (2)
四、离心泵的检查 (2)
五、离心泵的安装 (3)
六、思考题 (4)
七、离心泵拆装实验报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