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铁路立交工程雨水排放系统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浅谈下穿铁路立交雨水泵站设计

1 . 引言
随着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 城 市规 模 迅速 扩大 , 在新 的路 网建 设过 程 中, 常遇 有 道 路 与既有 铁 路 相 交的 情况 , 在 此 过程 中 , 城 市道 路 穿 越 既有 铁 路 主要 有 两种 形 式 : 上跨 式 和 下 穿 式 , 上 跨式 采 用 城 市 道路 在 上 、 既 有 铁 路 在 下 的方 式, 不 涉及 雨水 泵 站 问题 ; ’ F 穿 式 一般 采用 顶 进框 架 桥 的方 式下 穿 既有 铁 路 ,
便捷 通 道 , 也是 房 山 区进入 市 区的 主要 道 路之 一 。
q 一 暴 雨强 度 s ・ h a 。 采 用 北京 地 区暴 雨强 度公 式
:
Hale Waihona Puke 南水北调巡线路下穿燕化专用线雨水泵站位 于燕化铁路旁边 , 场地地表 局部 堆 有建 筑 垃圾 , 高低起 伏 不一 。
本 场地 现 状地 下 水 位埋 深 在地 面 以下3 . 3 0 4 . 1 o e,结 合 本 地 区抗 浮 设 r 计经验, 建 议本 段 抗 浮设 防水 位 按现 有 地 面标 高 最 低处 以下 2 . O m考 虑 , 抗 渗 设 防水 位按 地 表考 虑 。 本场 地 土类 型 为 中硬场 地 土 , 场地 类 别 为 Ⅱ类 , 抗 震设 防烈 度 为 8 度, 地 震 动 峰值 加 速度0 . 2 0 g , 设计 特 征周 期分 区 为一 区 。
水泵 站排 除 积水 。
4 .泵 站规模
雨水泵站规模与暴雨强度公式 的选择 、 设计重现期的确定 、 降雨历时 的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有章法,建议收藏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有章法,建议收藏1城市道路立交排水特征分析城市道路的立交排水跟常规的道路排水设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立交道路运行复杂,高度高,与常规行人通道差异大,降水易沉积,排水难度大。
②一旦立交道路,尤其是下穿西段立交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水流下移,致使偏低路面产生积水,妨害车辆及行人交通。
③立交道路同时支撑桥梁、供排水、供电、通信、供气等系列功能,在立交道路排水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2城市道路立交排水的及排水应遵循的原则2.1城市道路立交排水的方式①重力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不需专门人员管理,不使用电力,直接充分运用道路周围的需要进行沟渠等进行排水,是最常用的输水方式。
②调蓄排水:在降雨量有大的情况下,水位高于道路最低排水点,这是可以暂时将无法排除的水流引流进入蓄水池,当水体可以自由排出时,再将其排出。
③抽升排水:在降雨量大且没有蓄水池的路段,可以利用水泵进行强制排水。
2.2城市道路立交排水时应遵循的原则①区别排水:水浸即路面高的积水直接高处供水,低处积水低处排除,同时,也可根据该路段作出是否设置有蓄水池或抽水泵进行考虑。
②从经济成本和人工损耗的情况人工充分考虑,尽量利用重力排水方式。
③在积水范围小,又重力无法成功进行重力排水的情况下,选用水泵需要进行抽水。
④预计积水重现期时三年以上,重要路段还可增加。
一般规定路法规面积水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以5-10min为最佳。
地面径流系数通常为0.8-1.0。
我国国内道路网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如表1所示,《室外灌溉系统设计标准》规定的综合评价规定径流系数取值如表2所示。
⑤间隔20-30m设置一个排水口,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加设支撑路面排水。
⑥保证城市交叉排水管道的独立性,防止排水管道之间重合,达致排水迅速可行。
3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存在的交通设施问题①城市道路建设所占比例失衡,使得地面径流系数降低。
②城市道路排水公共设施设置不均衡,使得某些公路积水严重,无法排除。
城市下穿道路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

城市下穿道路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摘要: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与铁路、高速公路、河道湖泊的交叉通常采用下穿的形式进行设计。
下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暴雨期间雨水排放,也要保证日常浇洒的废水排放,同时也要考虑隧道的消防要求。
本文以铁路立交为例对整个设计流程进行阐述,并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安全隐患和设计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排水泵站、下穿道路给排水设计一、工程背景城市概况包头市新都市区经十九路(世纪南路)铁路立交工程——排水泵站工程位于包头市新都市区。
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作为包头市的几何中心,也是包头市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将打造成为集行政办公、体育休闲、文化娱乐、高端居住、商业配套和生态绿化于一体的新包头市中心区。
项目概况本次地道泵站坐落在泵站坐落于经十九路(世纪南路)以西,包哈公路以南,四道沙河以东。
泵站收水范围为:道路驼峰桩号K1+220至K2+150范围内,长度约为930米,单幅人行道宽3.5米,共分为四个箱体下穿京包铁路,地道最低点高程为1019.085m。
总收水范围约7.5ha,重现期25年,泵站规模约为1.476m3/s。
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西侧的四道沙河。
地质资料(1)拟建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①素填土层、②粉砂层(路基承载力特征值140kPa)、③砾砂层(路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
①素填土层(Q4ml):杂色,稍湿,松散状态,岩土成分主要为粉土和粉砂,属于新近堆填,土质疏松多孔,性质不均。
层底埋深0.4~0.5米,层厚0.4~0.5米。
②粉砂层(Q4al+pl):黄褐色,稍湿,稍密状态,分选性中等,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层底埋深1.0~2.6米,厚度1.0~2.2米。
③砾砂层(Q4al+pl):黄褐色,稍湿~饱和,中密~密实状态,级配中等,粒径2mm~3mm颗粒含量约占30~40%,卵石含量小于15%,最大粒径约60mm,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和长石。
下穿既有铁路线立交桥雨水泵站设计

刘 猛 , 月赞 , 增 辉 陶 郭
(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 与水利工程学院 , 合肥 200 ) 30 9
LI M e g, O Yue z n, UO Ze - ui U n TA -a G ng h
(co lf ii n ier gHeeU iesy f e lg , fi 3 0 9 C ia Sh oo Cvl gnei , fi nv rtoTet oy Hee2 0 0 , hn) E n i mo
【 关键 词】 下穿铁路线 ; 雨水泵站; 自动控制 ; 排水接纳水体
【 e w rs cos g xsn ri a;u a o ;u ma co t l cetd aeda a e K y od ]rsi e iiga w yp mp ttn at t nr ; cpe t ri g n t l si o ic o a w r n 【 中图分类号】 U9 2 5 T 9. 2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 号】 0 79 6 (0 10 .1 1 4 10 —4 7 2 1) 30 l. 0
2 项 目背 景
河 北省磁 县磁州路 西延 下穿京 广铁路拟 建框架 立交
桥, 位于铁 路里程 K 6+ 3 . ̄K 6 + 7 . , 4 0 542 4 0 5 12处 交通 便利 。
侧规划有高铁线路等, 上跨公路桥会影响到远期铁路的建
设 , 以实际 工作 中多采用 下穿既 有铁路 线的形 式 。 所 由于下 穿铁 路框 架涵两 侧引道纵 坡一般 都很 大 , 降雨
Hale Waihona Puke 时, 水流 速度快 , 时间 内雨水很 快汇集 , 短 若不及时 排 出积
1 引言
随 着经济 的快速发 展 , 城市 向周边 地区不 断的扩 展 , 城市 道路也随 之不 断的完善 和延 伸 , 在此过 程 中 , 市道 城 路 往往要穿 越既有铁 路线 , 穿越形式主 要有 两种 : 上跨 式 和下穿式 , 上跨式 即采用 公路桥在 上 , 既有 铁路 线在其 下 方 穿过 ; 穿式即 既有铁路 线位置 不变 , 下 公路 采用 顶进框 架立交桥 从既有 铁路线 底下经过 。上 跨公路桥 不存在 雨水 处 理问题 , 是 由于既有铁 路线存 在改 造扩建 、 有线 两 但 既
开平杨柏公路两处下穿铁路引道雨水泵站方案简介

开平杨柏公路两处下穿铁路引道雨水泵站方案简介杨柏公路是开平西部辖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其中102国道-205国道段有两处下穿铁路立交桥,由于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桥下雨季积水严重,对车辆、行人通行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完善桥下排水设施以解决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本文概述开平杨柏公路两处下穿铁路引道雨水泵站设计方案。
标签:楊柏公路;铁路立交桥;排水设施1 项目概述杨柏公路是开平西部辖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其中102国道-205国道段有两处下穿铁路立交桥,由于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桥下雨季积水严重,对车辆、行人通行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完善桥下排水设施以解决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2 现状桥下排水设施介绍2.1 杨柏线下穿铁路七滦线立交桥下排水设施简介此处在杨柏公路东侧有一处始建于2005年的集水池,用于收集下穿铁路桥的积水;由于集水池底仅比道路路面低1.5米,且集水池收水容量太小,难以排除路面积水。
加之路面边缘与集水池的连通管现已堵塞,此集水池已无收集道路积水的功能,处于废弃状态。
在道路西侧有一处去年修建的尚未完工集水池,但无自动收水泵站,雨季靠人工设泵收水,由于不能及时收水,造成雨季积水严重。
2.2 杨柏线下穿铁路卑水线立交桥下排水设施简介此处在杨柏公路东侧有一处建于2011年的简易雨水泵站和一座无砌护的集水池。
但集水池容量太小,造成雨季泵站排出的雨水在集水池蓄满后又流向道路。
3 排水泵站设计方案3.1 杨柏线下穿铁路七滦线立交桥排水泵站设计方案按10年排水重现期计算,在道路西侧新建雨水泵站,由于此处附近现状地表无天然沟渠,考虑将道路西侧尚未竣工的集水池进行改、扩建以收集泵站排除的雨水。
工程用地:本方案泵站及集水池需占用土地4.5亩。
(含现状集水池用地面积)3.2 杨柏线下穿铁路卑水线立交桥排水泵站设计方案此处排水泵站根据现场情况按两个方案设计。
方案一:利用现有简易泵站,由于道路东侧也无天然沟渠,考虑在道路东侧新建有砌护的集水池以收集泵站排除的雨水。
铁路立交排水实例

铁路立交排水实例[摘要]: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立交增多,需要随立交相应建设排水设施,缓解并解决立交区雨水排除问题。
[关键词]:立交雨水泵站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increase as interchange,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facilities need to be with the interchange, alleviat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change district urban waterlogging.Key words: Rainwater pumping station一.概况:本工程位于丰台区石榴庄地区,该地区现况工厂、单位及民居均需拆迁。
规划:天坛南路为城市次干路,红线40 米。
其雨水属于凉水河流域,新建雨水管线下游排入凉水河。
污水属于凉水河北岸污水截流干线流域,下游排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管线下游排入凉水河污水截流干线。
重点问题:天坛南路与石榴庄二号路相交处,有一条现况铁路。
方案一:天坛南路在现况铁路处设置立交,立交形式为分离式,天坛南路下穿现况铁路。
立交结构型式为双孔箱涵。
立交区内雨水无法采用重力流排除,须设泵站。
石榴庄二号路雨污水管线待铁路拆除实现规划道路时再接入天坛南路设计雨污水管线。
此方案存在交通、占地、安全、投资、工期等问题.方案二:协调相关部门取消铁路,实现规划石榴庄二号路,天坛南路与石榴庄二号路平交,雨水采用重力流排出,不设泵站,石榴庄二号路雨污水管线也可同期实现。
通过比较,推荐方案二。
四.结语:工业用地应因势利导地进行搬迁、改造工作,紧密配合新建小区的建设,使城市更加安全、合理、方便、舒适、美观。
第一章绪论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大,原市区内的工厂、城中村等地区,已渐渐发展为新兴的居民区。
探讨下穿式道路立交的排水系统应用

探讨下穿式道路立交的排水系统应用摘要:本文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某立交排水分析。
至这例优化立交雨水排除系统,探讨其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
可供城市立交排水系统的借鉴。
关键词:排水特点下穿式立交积水成因Abstract: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verpass drainage analysis. This example to optimize the overpass rain ruled out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reasonable values. Available for city overpass drainage system for reference.Keywords: 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in type water causes under the overpass 城市下穿式立交是以3个不同地段中下穿道路的路面高程低于设计路面高程2~8m,在极易最低处形成积深度积水,因为,笔者通过工程实例进行探讨,使得到相应的有效措施。
下穿式立交系统排水特点及系统参数选取立交泵站及立交系统排水水量计算(见表1)表1立交系统各部位排水的特点及参数取值2立交泵站及立交系统排水水量计算立交雨水泵站排水系统由下穿道路段排水管道系统、立交泵站、泵站尾水压力管段及泵站下游自排管段4个部分组成。
在此就下穿道路的雨水径流计算,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讨论。
2.1 雨水量的计算方法我国历年排水规范规定的雨水量计算方法采用空隙容积利用法,沿用的是前苏联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考虑到雨水管网中的管道容积在暴雨峰值流量到达之前的调蓄能力而对最大径流量法进行了修正。
下穿式铁路立交引道排水设计

道 范 围 内地 下 水 和 雨 水 的 收集 排 放 。 由于 下 穿 铁 路 , 道 路 面 标 高 较 低 , 下 水 和雨 水 收集 后 , 引 地 管 道 排放 口位 于河 道 常 水 位 以下 , 法 自流排 放 , 无 故 设 置雨 水 泵 站 , 经水 泵 提升 后 排 放 ( 图 1 。 见 )
。 — —
— —
维普资讯
20 年 9 07 月第 9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后 向北 排 人 河 道 。
24 泵 站 设 计 .
防洪排水
5 l
Q= K[ B
.
2 工 程 设 计
下 穿 式 立 交 排 水 与 一 般 的 道 路 排 水 有 所 不 同 , 要有 以下 特 点 : 主 ( ) 水 汇流时 间短 , 量 大 , 造成 积水 , 1雨 水 易 交通影响大。
+ q]m3 ) ,( / s
厶』L
() 1
2 1 地 下水 收 集 .
由于 下 穿 式立 交 比周 围地 面 低 , 成 盆 地 , 形 且
工 程 范 围所 在 的江 南 地 区 , 下 水 位较 高 , 造 成 地 易 路基 翻浆 ,路 面 塌 陷 。在 冬 季 ,由 于地 下 水 的 外
渗 ,路 面易结冰 ,给道路通行带来极大 的安全隐 患 。 因此 , 保证 道 路 安 全 畅 通 , 做 好 地 下 水 收 为 需 集 排放 工 作 。 对 工 程 , 入 管 道 的地 下水 量 估 算 , 采 用 下 进 拟 列公 式 计 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穿铁路立交工程雨水排放系统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摘要:阐述了下穿铁路立交雨水排放系统的特点及布置方式,分析了立交排水
系统设计参数,介绍了立交泵站的设计要点,并结合故黄河旅游道路下穿陇海铁
路立交工程排水设计实例进行介绍,为今后城市下穿铁路立交排水工程设计提供
了借鉴。
关键词:下穿式铁路立交;排水泵站;工程实例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不断提速,平改立项目及新建道路穿越铁
路的项目不断增多。
城市道路穿越铁路主要两种形式:上跨式和下穿式。
下穿铁
路立交桥主路往往较低,无法自然排水,易积水,若排水不及时,容易威胁行车
行人安全,因此做好下穿铁路立交的排水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排水系统的特点
1.1地势低易积水
下穿立交节点大多位于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下穿式立交道路的最低点往往
比附近地面高程低2-8m,道路纵坡可达到6%以上,易形成洼地,降雨时聚水较快,排水不畅极易造成严重内涝,故立交排水设计标准要求高于常规排水设计。
1.2排水设计难度大
立交的存在阻隔了一个地区原有的区域排水系统,立交雨水和原区域雨水需
要各成系统独立排除且互不干扰,增加了设计难度;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统筹
考虑整个立交范围的地面径流,设计过程较复杂;下穿铁路立交由道路(铁路)、桥梁、排水等多种专业在一起共同完成的综合性设计[1],需相互配合协调。
2.平面布置分析
下穿铁路立交的排水系统主要有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泵站系统。
雨水收集系
统主要是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引入到雨水泵站中,主要组成有排水沟、雨水口、
雨水管道等。
雨水泵站系统主要将引道内收集汇入的雨水通过泵提升排入到附近
雨水系统中,主要组成有闸槽井、格栅(粉碎型格栅机)、集水井(泵井)、提
升泵、出水井等。
下穿铁路立交排水应有独立的排水系统,保证出水口畅通无阻,尽量不要利
用其他排水沟渠排出,并应本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2]的原则,合理确定立体交
叉道路排水系统的汇水面积。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设置合适的反坡点、挡墙等方
式减少汇水面积,避免不必要的雨水汇入。
3.下穿铁路立交排水参数设计分析
3.1雨水流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由《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所提供的公式确定。
Q=qΨF
式中:
Q一雨水的设计流量(L/s);
q一设计降雨强度[L/(s·hm2)];
Ψ一径流系数;
F一汇水区域面积(hm2)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167A1(1+C lg P)(t+b)
式中:
q一一设计暴雨强度L/(s·hm2);
P一一设计重现期(年);
t一一降雨历时(min);
A1,C,b,n一一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中的规定,立交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位于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设计重现期应
为20年~30年。
建议设计前征求建设单位意见后再定。
规范规定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道路坡长、坡度和路面粗糙度等计算确定,宜
2min~10min。
有些下穿立交大多引道较短,坡度较大,集水较快,计算结果大多
达不到2min。
3.2雨水收集系统
由于下立交快车道引道坡度较大,雨水地面径流流速较大,所以一般采取在
下立交最低处设置多篦集水井收集雨水,就近进入泵站集水井。
快车道雨水多采
用路边带篦排水沟形式收集,慢车道一般引道坡度较小,常规做法是在路边间距25~50m设置一组雨水口,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间距可以大于50m,坡
段较短(一般在300m以内)时,往往在道路最低点处集中收集,更为经济合理。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计算
确定。
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流量应考虑1.5~3倍的堵塞系数。
3.3泵站平面布置
排水泵站宜设置为单独的建筑物,泵站地面标高要防止泵站淹水。
泵站室外
地坪标高应按城镇防洪标准确定,并符合规划部门要求。
泵房室内地坪应比室外
地坪高0.2~0.3m。
易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泵站,其入口处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
水位高0.5m以上。
泵站总平面布置要会同建筑、结构、电力专业共同确定,值班人员工作、休息、生活设施如何设置要征求建设单位意见,简易泵站可不设值班人员。
要因地
制宜,既要节省用地,又要考虑建设单位要求。
消防道路和绿化也要有所考虑。
3.4泵站集水井容积
对潜污泵站而言,集水井即泵室,集水井尺寸决定泵站大小和工程造价。
集
水井有效容积一般按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泵30S的出水流量计算。
有效容积计算水
位为第一台泵启泵水位,同时去掉井内各种障碍物以及停泵水位下的水量。
3.5水泵的控制与安装
下立交雨水系统泵站宜采用潜污泵,多采用自控和手控两用。
水泵宜选用同
一型号,数量应不少于2台,不宜大于8台。
立交雨水泵站视泵房重要性设置备
用泵。
水泵控制采用报警水位多泵启动方式控制,即高水位(小雨)时启动1台水泵,超高水位(大雨)时再启动1台或多台水泵。
一般情况下,第一台泵启泵水
位为进水管中线位置,最后一台泵启泵水位低于快车道最低点路面0.2m左右。
潜污泵时最低水位(即停泵水位)不应低于厂家提供的最低液位。
目前,小型雨水泵站中潜水泵多采用轨道式自动耦合安装,安装、检修时不
需进入集水井,便于维护管理。
4.实例分析-故黄河旅游道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工程排水设计
4.1工程概况
故黄河旅游道路下穿越陇海铁路立交位于陇海线,道路中心线与陇海铁路交
点的铁路里程为K233+902,下穿铁路采用1-9.0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箱身净
宽9.0m,箱身总长度48.58m,两侧返坡点道路全长570m。
下穿道路的最低点为37.175m,低于附近故黄河洪水位标高39.53m,考虑下穿道路设置排水边沟收集
雨水,通过雨水泵站排除。
4.2排水流量计算
采用徐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q=2670(1+0.72lgP)/(t+17.217)0.7069
其中暴雨重现期:p=20年;地面集水时间t=5.1min;综合径流系数:Ψ=0.9;汇水面积为0.5125 ha。
计算雨水量为953m3/h,设计总排水能力为1100m3/h。
4.3泵井尺寸及设备选型
①泵井规格:圆形钢筋混凝土泵井φ×H=7.0m×6.4m,选用3台
300WQZ550-8-22自冲搅拌型潜污泵,二用一备作为工作泵;选用1台80WQZ50-10-3自冲搅拌型潜污泵作为排空泵;选用1台FSJ800*300粉碎型格栅除污机;选用2台CD1 2-12D型电动葫芦用于提升水泵及格栅除污机的检修。
②闸槽井规格:L×B×H=3.6m×1.8m×5.5m,配备SYZ型镶铜铸铁闸门
(DN800mm)和QDA-60型手电两用启闭机一套。
③出水井规格:L×B×H=5.0m×4.0m×2.8m。
④泵站管道:进水管采用d800mm钢筋混凝土管,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坞
膀加固;出水管采用DN800mm钢筋混凝土管。
4.4雨水出路
雨水经排水泵站提升后排入西侧黄河故道。
5.结语
下穿铁路立交工程雨水排放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交通功能,并接合地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合理确定参数取值、管道路线、泵站布置,确
保下穿立交排水工程设计技术可靠,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建伟.下穿式立交桥雨水系统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1):65-66.
[2]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3]黎维林.下穿式立交排水工程设计分析及工程实例[J].工程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