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0

合集下载

临床调剂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

临床调剂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

成 ,根 茎 呈 不 规则 柱 状 ,有 盘 节 ,长 0.5~3.5cm,有 的顶 端 带 有 残 中加入 米醋 ,使得 成 品略带醋 气 ,多为叶 片的碎 片 。小蓟 炭为 叶 、
仙 鹤 草 、艾 叶炭 和小蓟 炭 、儿 茶 和芦 荟 、人参 叶 和参 叶 ,为其 调 剂 缩 、卷 曲 ,展平后 呈 卵圆形 ,灰绿 色 ,边缘 有钝 锯齿 ,两 面皆有 白色
提供 了准 确而且 简单 有效 的鉴别 方法 ,可 以提高 调剂 人员 的鉴别 柔 毛 ,黄 色头 状花序 ,味微 苦 。墨旱 莲茎 呈 圆柱 形 ,有纵 棱 ,表面绿
摩 科植 物 徐 长 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的 干燥 根 和
二 者炮 制 方式 相 同 ,成 品外 观和颜 色 相似 ,但 由于药 用部 位
根茎 。秋 季采 挖 ,除去杂 质 ,阴干 。其饮 片经 过润透 、切段 、干燥 而 不 同和所加 辅料不 同,使 其特 征又 不相 同 。如 ,艾 叶炭在炮 制过 程
中 图分类 号 :R282.5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006—0979(2013)17—0050—02
中药饮 片是 中医 院主要 的 临床用药 品种 ,随着 临床 中医诊疗 部分 。花开 时采 割 ,晒干 。其饮 片经 润洗 、切段 干燥 而成 。呈 不规
的增加 ,中药 饮 片的使 用量也 在迅 速增 加 。在工 作 中 ,饮片 调剂是 则 的段 ,全体 被 白色 茸 毛 ,茎 呈 圆柱 形 ,有纵 棱 ,表面 绿褐 色 或墨
水 平 ,提高 调剂水 平 ,保 证 临床 的用药 安全 。
褐 色或 墨绿色 。叶片皱 缩卷 曲或破 碎 ,完 整者展 平后 呈长披 针形 ,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

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61-01中药理论是中医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中医在开处药方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具体状况、辩证内容,另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药材之间的配伍和禁忌问题,中药饮种片在中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中有几种极易混淆,如果对此没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知不但不能及时改善患者病情甚至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就当前临床几种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种片稍作介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

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1]。

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 M n l lp aD c e 的 干 燥 ‘2 饮片特征 a da a p en 4 2 1 地 撩 为不 规 则 圆形 或 椭 圆 形 厚 片 , 约 2 3mi。表面 .. 厚 ~ t t
粗 有 2 12 川未 番 为 菊 科 植物 川 术 香 Vl ihas hi( rn h ) 紫 棕 色 或棕 黑 色 , 糙 , 纵 皱纹 或 横 裂 纹 有 支 根 痕 。 切 面 棕 红 .. a t - o e F ac dnf u 色 心 形 成 不 明 显 的菊 花纹 ( 中 白色 筋脉 点 ) 昧 苦 涩 面粉 白色 。 切 ln g及 其 变种 灰 毛川 木香 V a h 6 a o h i F a c . ig i Id n ‘ u e ( r n h )Ln 叫 ia
2 木 香 与川 木 香
2 1 来 蒜 . 燥根。
‘ 1 2 赤 芍 为 毛 茛 科 植 物 芍 药 P e t aO oaP l 或 川 赤 .. a ̄i cf r a . al l 1
芍 vi h y c e c i L n h的干 燥 根 。 s i
2 l 1 木番 为 菊科 植 物 术 香 ,,
酸 嚼 之 略 粘 牙 。
黄 , 与 皮 部 黄 白 色 一 起 , 称 为 金 心 玉 栏 质 地 紧 密 而 轻 , 易 井 俗 不
断 昧 12 2 银 柴 胡 为类 圆 形 或 椭 圆 形厚 切 片 , 约 2 3m 外 表 折 断 面 有 绵 状 纤 维 感 口嚼 有 豆 腥 气 昧 微 甜 。 .. 厚 ~ n 面 黄棕 色 或徽 显 灰 棕 色 , 扭 曲 的 纵 皱 纹 及 小 圆形 突 起 , 中 央 ‘ 地 榆 与 赤 芍 有 其
Fs c u g.或 蒙 古 黄 芪 A. 删 t 相 比, 中药 饮 片 的 鉴 别存 在 着 较 大 的 难 度 。 现 将几 对 常见 的 易 混 ( i h) B ne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发布时间:2021-09-23T06:21:22.17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王宇鹏[导读] 目的:探究临床中药调剂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中药饮片,并对于其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药房中几种药品名称类似、作用位置、炮制工艺、加工方法接近的中药饮片,对于其查阅相关文献,王宇鹏河南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99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药调剂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中药饮片,并对于其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药房中几种药品名称类似、作用位置、炮制工艺、加工方法接近的中药饮片,对于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对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等种类的中药饮片进行分析鉴别,提出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结果: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中多种药材容易发生混淆,通过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以及文献报道能够比较准确地鉴别。

结论:通过鉴别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可以有效避免药物错用,保证用药准确性,提升药物使用效果。

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饮片;鉴别方法近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中药饮片成为了临床治疗的常见方式。

但是,中药配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饮片是当前中医治疗领域的常用药,因为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中药材品种,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对于疾病诊疗的促进效果非常明显。

但是中药调剂会遇到形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中药饮片,从而导致调剂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如果中药调剂差错,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发生医患纠纷。

本研究分析了中药调剂中容易混淆的一些中药饮片,提出了一些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方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中药房中十分常见但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具体类别主要包括果实种子类的益智仁、砂仁;皮类的香加皮、五加皮;茎木类的沉香与降香、鸡血藤与大血藤等;根类的白头翁与漏芦等;果实类的山麦冬和麦冬等。

1.2方法对药用部位、炮制工艺、加工方法相同以及药名相似的几种中药饮片进行鉴别,总结鉴别方法。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技巧探讨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技巧探讨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技巧探讨摘要:在中药调剂操作中,中药饮片发挥着很大作用,对于临床医疗的帮助也必不可少。

但因为很多中药材在形状、颜色、材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经过炮制之后形成的中药饮片,就存在很容易混淆的特点。

如果不能准确鉴别,就很容易造成中药调剂错误,进而给中医临床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中医院需要明确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类型,并掌握科学的鉴定技巧,进行准确鉴定,才能保障中药调剂工作的有效性,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饮片;易混淆;鉴别1引言中药的存在,对于推广中医疗法和发展中医事业十分关键。

中药调剂指的是按照一定处方将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进行使用的过程,需要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中药饮片的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在实践调剂过程中,也存在将中药饮片混淆的情况,这需要中医药人员明确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技巧,可以准确进行鉴别,从而科学调配方剂,为中医治疗奠定基础。

2中药饮片概述中药饮片是按照需求和既定的处方,选择对应的中药进行炮制和加工,所获得的能够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剂型。

相对来说,其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类型涉及到经过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直接加工的原形药材饮片,还有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

目前来说,对于其的定义,认定为是:经过产地加工的药材,按照处方或者制剂配制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切制、炮炙,最终形成的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饮片的种类不断增加,并且其中很多种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3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种类及特点3.1果实种子类饮片以砂仁与益智仁为例,两者的外观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

益智仁是益智的果实,外表是橄榄形或长椭圆形,与砂仁在外表上的区别就是没有刺,但存在很多纵向突起的棱线;种子团表现为长椭圆形,可以分成三瓣,大部分没有三棱;种子则是扁圆形,表面相对暗淡,相对于砂仁来说更加平坦,而且种子背面存在轻微凹陷,种脐在腹面中央位置。

砂仁外表是近球形或长圆形,表面存在几条浅纵沟以及软刺状短突起;种子团是长圆形、类圆形,有明显的钝三棱,也可以分成三瓣;种子表面比较光滑,多数为矩形多面体,棱角分明,存在波浪状突起,同时种子背面比较平坦,没有凹陷,种脐在稍小一端的侧面。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脐 眼的痕迹 。而天南星有带肚脐 眼的片: 痕迹 。
发 深灰色 。
3 桂枝 与石 南藤
6 石楠叶与生杷 叶
桂枝 为樟 科樟属植物 桂树 的嫩枝 入药 。细枝 多呈扁
石楠叶属石楠科 为常绿灌木 ,叶供 药用 。春生新叶 ,
方 四棱 形,外表皮赤褐色 或灭褐色 。以味辛辣 为 良。断 长椭 圆形 ,有褐 色绒毛 ,色 以褐 色或深褐色 为多 ,空问
由于采集 时间 ,晾晒 不同成 品很难 区别,气味又都
有 时黄褐 色。两者很难 。应注 意 以下 2点:① 白附子切 走 窜 。主要应 在颜色上 区别 ,半皮莲略 发黄棕色 ,茎略
片后长 形多 。天 南星 圆形片多 。② 白附子切片 后没有肚 粗 …点 。而鹅 不食草全草 梢细而乱 ,而 有细柔毛且颜色
两者 经加工炮炙后 (秒制 )断端 极似相 ,外 部也很 应 在含苞待放 或初放 时采 集 。应 以花炳 、花托、花萼上
难 区别 。此 时 仅 能从气味上区别 ,枳实用辅料 子 )秒炙 加 以区别 。月季花花炳较 短 ,花萼分 5瓣 ,花托 为圆形
所 以有 子 味。而青皮用辅料醋秒 制 )所 以有醋 的酸味 。 或 圆球 形 。
1 枳 实与青皮
瘀 。
枳 实为芸香料 小乔木酸橙 、香橼 、玳玳花 或枳 的未
月季花 别名月 月红为蔷薇科 月季 的花蕾入药 。为灌
成 熟幼果入药 。外部 黑褐色或褐色 ,淡褐色或黄 褐色 。 木 ,花冠淡 红色 ,有如状之花 托。功效活血调经 、消肿 。
功 能:破气行痰 、散积消痞 。
之麻辣感刺舌 。功效 :燥 湿化痰 ,祛风 止痉、解毒散 结。 生 出长梗 ,每枝开 一淡红色或紫 红色花 ,花开甚 小,花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中药是我国的精粹之一,在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药的发展,中药从最初的原药材在市场流通逐渐转变为中药饮片在市场流通。

医院为此也不再自己进行加工,而是由中药材药厂统一提供,但是近几年来,假冒伪劣中药含片屡屡出现,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用药安全。

另外,中药切片后,很多中药饮片外形相似,疗效却有很大的不同,一旦用错药,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

当前我国还没有能够精确区分不同中药饮片的仪器,当前中药饮片的鉴别、区分主要还是依据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区分。

为了更好的鉴别中药饮片,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要点一、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一是通过中药饮片的外皮特征来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额表皮、颜色、形状、断面来进行鉴别和区分中药饮片。

不同种类的药材饮片虽然很相似,但是由于其用药部位不同,其表面实际有很大的差别,还有的中药材其具有特定的表面特征,这些都是来鉴别和区分中药饮片的重点。

例如皮质类的药材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中药饮片多是呈现为卷筒状。

再者就是依据颜色进行区分,可以利用中药材的表面颜色和断面颜色来鉴别和区分不同的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主要是通过经验对其进行鉴别,有经验的专家在区分和鉴别中药饮片时还可以通过药材的软硬程度、轻重程度等来具体的区分,但是这种手感鉴别方法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例如荆三棱用手掂起来就比较坚实体重,而与其相似的泡三菱则体轻。

另外,中药药材鉴别还可以通过水火来测试不同之处,很多的中药材在遇水和遇火之后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和现象。

这也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1】二、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下面就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形状鉴别要点进行介绍。

1、根茎类中草药饮片1.1半夏、水半夏饮片依据统计调查半夏和水半夏是经常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半夏和水半夏名称相似,仅仅只相差一字,但是其药性却千差万别,需要仔细的区分辨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约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

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 的干燥全草切节。

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

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

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 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 的干燥鳞茎。

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

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 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

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

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 根茎的切片。

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 nthesKirilowii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 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
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

质坚,细腻、味微苦。

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 的根切片。

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

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

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 nu srhy nchophllaHa nee 、白蜡树
Frax inu sch inen sisRoxb. 、尖叶白蜡树
Frax inu sszaboa naLin gelsh. 或宿柱白蜡树
Fraxi nu sstyllosaLi ngelsh. 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切丝。

秦皮枝皮外表
面具灰白色点状皮孔,干皮常龟裂形成纵向沟纹。

秦皮含香豆精成分,水浸液在自然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皮Albiziajulibrissi nDurazz 的树皮切丝或块。

合欢皮外表裂纹少,
皮孔红棕色。

水浸液在自然光下不显荧光。

(5)地骨皮与香加皮
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 nen se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切片。

断面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

香加皮: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切片。

断面黄白色,有特异香气。

(6)桔梗与南沙参
桔梗:桔梗科桔梗Platycodo ngra ndiflorum(Jacq.)A.DC. 根的切片。

切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习称“金井玉兰” ,可见淡棕色的环纹及裂隙。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 nophoraTeraphylla(Thu nbJFish.
或杏叶沙参Ade nophorastrictamiq.根的切片,切面黄白色,多裂隙,体轻质松。

(7)白附子(禹白附)与关白附
白附子(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块茎的切片。

切面黄色,略呈角质样。


硬。

气微,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为单子叶植物,表面较光华,环节处常有须根痕。

关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
Aeon itumcorea nu m(Levl.)Raipaics 块根的切片。

切面淡黄色至黑褐色,略呈角质状,常具放射状裂隙,外围有6~ 10个麻点。

质硬。

气微,微有麻舌感。

关白附为双子叶植物,表面有皱纹,切面具放射状裂隙,麻点由数个小维管束环列形成。

(8)龙眼肉与荔枝肉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o nga n( Lour.)的假种皮。

棕褐色,半透明,外面皱缩不平,内面较光亮有细密纵皱纹。

质柔软。

气微香,具特殊的甜味。

荔枝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 nen sisSo nn 的假种皮。

黑褐色,不透明,外面皱缩不平,内面较光亮且有较宽细密纵皱纹。

柔软感差。

气微香,味较甜而微酸。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2] 中药混伪品经验鉴别罗绪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
[3] 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