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制造车间布局详解

在工业安全用色中,黄色表示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 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危 险、保安设施。车间现场,黄色常被用作安全色,因为 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常用于警示标 识,用于通道线、定置线。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P产品构成分析:
例:叉车产品分析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Q产品数量分析:先分类,才能进行数量分析。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1)产品原则布置(流水线布置) 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 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
图1 产品原则精布品课置件示意图
设备设施布局
(2)工艺布置原则(机群式) 把同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
图4 工艺原则精布品课置件示意图
设备设施布局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1)设施布置的内容
工厂总体平面布置 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 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 内外运输的连接。 车间布置 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和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的流程 及运输方式。
精品课件
设备设施布局
(2)设施布置设计的总原则
chap06 设施布置

按成组制造单元布臵(Layouts Based on Group Technology)
L 原 材 料 L
单元1 D 单元2 L 单元3 G
D
G
成 品 库
L D G 车床 钻床
磨床 G P
L
成组生产单元布臵示意图
成组技术规划的开发步骤
• 按照一般的步骤对零部件进行分组 • 确定零部件组的主要物料流动类型,以此作为工艺规划 或者调整的基础。 • 将机器和工艺分组,组成不同的工作单元。对于无法分 组的部件和设备都放在“剩余单元”中。
这里的符号表示两
者的关系绝对重要
解:第一步,列出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 (只考虑A和X) A X 1-2 1-4 1-3 3-6 2-6 3-4 3-5 4-6 5-6
第二步,根据列表编制主联系簇,如图所示。 原则是,从关系“A”出现最多的部门开始,如本例 的部门6出现3次,首先确定部门6,然后将与部门6的关系 密切程度为A的一一联系在一起。
122.7 12.7 91.7 23.6
②
①
钻床
车床
25.2 21.3 18.4 69.2
④
插床
35.1 15.8 24.8 28.0 66.0 ⑤
最后布臵方案
锯床 磨床
冲床 钻床
插床 车床
教室布置
讲台
讲台
讲台
讲台
货架布置
布置目标:普通超市有不少于3万种不同的商品,如何布
置以实现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销量? 540与1080-1620
工位器具 固定式布臵示意图
按产品布臵 (Product Layout)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臵有关机器和设备, 常见的如流水生产线或产品装配线。如图所示 。
制药工艺设计(7.1.4)--车间布置习题答案

第六章 车间布置1、填空题1车间一般由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和行政生活部分组成。
2车间布置设计的最终成果是车间布置图和布置说明。
3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特点,厂区面积、厂区地形和地质等条件考虑厂房的整体布置。
厂房组成形式有集中式和单体式。
4布置生产厂房时,原料药生产区应布置在下风侧。
5洁净区的卫生通道洁净度由外到内逐步提高,故要求愈往内送风量愈大,以便造成正压,防止污染空气倒流,带入尘粒及细菌。
6按照GMP要求,可以将制剂车间分为两个区,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
洁净区又分为四个等级: D级、 C级、 B级 和 A/B级。
7在绘制厂房时,通常沿长、宽两个方向分别标注三道尺寸。
第一道尺寸为外包尺寸,表示房屋的总厂;第二道尺寸为轴线尺寸,表示墙、柱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道尺寸为定位尺寸,表示外墙上门窗的宽度及其位置的尺寸。
8工业建筑采用的基本模数为100mm。
题4中,有些学生回答为“上风侧”,可能会认为上风侧设置利于车间的通风。
药厂总图布置时,是借助于当地常年的风玫瑰图标为依据设立的。
而上风侧会使得风向将原料药生产区产生污染物影响生活区或者辅助区。
题6中,有些学生回答为30万、10万、1万和100级。
很明显,老版GMP的洁净等级要求,需要更新。
二、判断题【√】1初步设计阶段车间布置设计是在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工艺设备设计之后进行的。
【×】2施工图设计的车间布置图只作为条件图纸提供给设备安装及其他设计工种,要编入正式设计文件。
因为:施工图设计的车间布置图只作为条件图纸提供给设备安装及其他设计工种,不编入正式设计文件。
【√】3柱网按6-2.4-6和6-3-6布置,表示宽度为三跨,分别为6米、3米或2.4米、6米,中间的数字表示内廊式宽度。
【×】4多层厂房的总宽度,由于受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限制,一般应不超过30米。
单层厂房的总宽度,一般不超过24米。
因为:多层厂房的总宽度,由于受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限制,一般应不超过24米。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步骤

以下是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步骤:
1.确定生产流程: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了解原材料
的输入、半成品的加工和成品的输出等各个环节。
2.设备选择与配置:根据生产流程和产品特性,选择适合的设备,
并确定设备的布局和配置。
设备的选择和配置要考虑到生产效率、操作安全、维护方便等因素。
3.空间规划:根据设备的大小和生产流程,规划出车间的空间布局,
包括设备的排列、通道的设置、工作区域的划分等。
空间规划要合理利用车间空间,保证生产流畅、安全、高效。
4.通风与照明设计:根据车间的工艺要求和工作环境,设计合理的
通风和照明系统,保证车间的空气流通和照明充足。
5.管道与线路布置: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布置各种管道和线路,包
括水、电、气等管道和线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供应。
6.安全与环保措施:在工艺布置中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和环保要求,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达标。
7.人员配置与管理: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特点,合理配置操作人员
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8.维护与保养计划:制定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
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9.成本预算与经济效益分析:在工艺布置过程中要进行成本预算和
经济分析,确保工艺布置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食品工厂工艺设计课件

冷却成型
水分蒸发 1096.5
可可奶糖 2500
第四节 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及选型
设备大体四个类 型:计量和贮存 设备、定型专用 设备、通用机械 设备、非标准专
业设备。
选型作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
键和体现生产水平的标准,又是 工艺布置的基础,并为动力配电、
水、汽用量计算提供依据; 依据:物料计算是选型的依据。 按每一个品种单位时间(小时或 分)产量的物料平衡情况和设备 生产能力来确定所需设备的台数。
用同样的洗涤剂和消毒剂。 b、待清洗设备的表面必须是同一种材料制成或者适用于同样的
洗涤剂和消毒剂。 C、整个回路中所有的零件,要能同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合适的材料:
不锈钢、所料等,要求不能给产品带来任何异味。
就地清洗程序:分受热设备和非受热设备。
受热设备的清洗: ①水冲洗3~5min ②75~80℃碱性洗涤液循环约20min ③用温水冲洗5~8min ④用70℃的酸液(硝酸)循环约15min ⑤用热水冲洗5min ⑥在使用前,对设备进行消毒。用热水冲洗5min,接着用90℃
(1) 直接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容器 ( 不是指一次性容器和包装 ) 的 设计与制作应保证在需要时可以进行充分的清理、消毒及养护, 以使食品免遭污染。
(2) 在设计用来烹煮、加热处理、冷却、贮存和冷冻食品的设备 时, 应从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出发, 使设计的这类设备能够在 必要时尽可能迅速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并有效地保持这种状态。
一、食品工厂选择设备的原则
二、食品工厂部分设几种主要设备性能
食品工厂选择设备的卫生方面的要求
《食品卫生通则》 (CAC/RCPI-1989,Rev.3.1997,1999 修订〉 以及《食品企业 通用卫生》规范 (GB14881-1994) 中对食品 工厂设备选择的规定, 是设备选择必须遵循的行业性法规。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

工艺设计是工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决定全局的关键。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确定生产方法、选择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生产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选取各项工艺参数及定额指标;确定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进行合理的车间工艺布置。
从工艺技术上、生产设备上、劳动组织上保证设计厂投产后能正常生产,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设计的要求。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2.合理地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3.为生产挖潜和发展留有余地4.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5.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6.要考虑其它专业设计的要求,并为其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艺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时的步骤为:l.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
2.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及主机设备。
3.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定额指标及车间工作制度。
4.物料平衡计算。
5.设备选型及计算。
6.车间工艺布置并绘制工艺布置草图。
7.计算设备的电力安装容量以及蒸汽、压缩空气和其它动力需要量,计算人员数量和运输量。
向土建等专业工种提供资料。
8.根据土建设计,绘制正式工艺布置图。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0.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施工图设计时,如设计方案无变化,则不用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而要在工艺布置图的基础上,绘制管道系统图、设备安装图和溜管、支架等非标准件图。
(一)选择工艺流程的原则选择工艺流程,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工艺流程的选择还应充分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要注意吸收类似工厂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选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时要充分调查,反复论证,认真落实。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是现代工厂发展的方向。
选择流程时应从工厂规模、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
如有条件,还应考虑自动化,暂无条件时也应充分考虑到今后技术改进和发展的可能性。
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工艺流程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建厂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经济合理。
第6章_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种类
生产设施布置 服务设施布置
工厂总 体布置
车间内 部布置
服务设施 总体布置
服务设施 内部布置
包装
空盒
缝纫
空盒
裁减
布匹
?现有布局是否合理
布匹
裁剪
缝纫
包装
空盒
第6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6.1 6.2 6.3 6.4 设备/设施布置决策 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 装配线平衡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6.2.3 新设备的布置问题
在众多老设备中增放一台新设备,使得其与所有老设 备的距离最短。 设:原有设备在坐标图中的位置为(a1,b2)…(an,bn), 则目标是求x,y,使得:
最小。
6.2.4 线性规划法 (自学)
第三节 装配线平衡
装配线平衡的概念
所谓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装配流 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 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数最少的方案。 装配线问题还可以表述为:对于特定的产品,给定工 作地数量,求出使流水线节拍最小的配置方案。
大量大批生产类型
6.1.3 影响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
(一)设施布置的目标
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 设施占用空间缩小 总运输费用最少 生产系统柔性强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性 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二)影响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
厂房的布置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以避免互相交 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生产联系和协作联系密切的单位应相互靠近布置 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 在考虑防火和卫生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 地面积最小 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车间

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车间1. 引言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建设项目中,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的过程。
生产车间作为施工项目的核心部分,其组织设计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车间的相关内容。
2. 生产车间布局设计生产车间布局设计是指根据生产车间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和安排各种生产设施和生产设备的空间位置。
良好的生产车间布局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过程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2.1. 工作空间生产车间的工作空间应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工作区域充分利用,且满足工人的工作需求。
工作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原理,保证工人的工作舒适度和劳动效率。
2.2. 材料存储区生产车间应设置合适的材料存储区,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类摆放,便于生产过程中的取用和管理。
材料存储区的设计应考虑到材料种类、数量和实际操作需求等因素,确保材料的安全储存和快速调取。
2.3. 设备布局生产车间的设备布局应遵循工艺流程和安全要求,确保设备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在设备布局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求,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运行和维修。
3. 施工流程设计施工流程设计是指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协调配合。
3.1. 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时间计划和工序安排。
施工计划应考虑到施工车间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调配,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 施工工序施工工序是施工流程设计的关键步骤,需要根据项目的施工要求和工艺流程,确定每个工序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施工工序的设计应考虑到工人的操作能力和安全要求,确保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3.3. 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组织和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1.每一个设备都要考虑一定地位,包括设备本身 所占地位,设备附属装置所占地位,设备检修拆 卸地位、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建筑物间的安全距 离等;
2.凡同种设备或性质相似操作有关联的设备,应 尽可能布置在一起。这样可以集中管理,统一操 作,节约劳动力;
3.设备要排列整齐,避免过挤、过松,设备间的 距离要充分考虑工人操作的要求和交通的便利;
11
有关的技术
1.厂房的整体布置
主要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厂区面积及
厂区地形、地质等条件而定。一般采用集中式或
分离式。
集中式是指将车间各工段及辅助房间间各工段联
系频繁,厂区面积较小,厂区地势较平坦,在符
合建筑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的前提下,
可适当采用集中式。例如酒精工厂,可以将蒸煮
4.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换使用的可能性与 方便性,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尽 量集中,以方便操作。
22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四)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1.根据设备的大小和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 及拆卸所需的空间和面积; 2.考虑设备如何运入和搬出车间。设大门和留安 装洞; 3.通过楼层的设备,在楼面上要设置吊装孔; 4.必须考虑设备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物料的起重 运输装置;
图3-1 同样大小与同样数量的设备的不同布置形式
17
18
19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
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 美观。
为使车间布置设计能符合上述基本要 求,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20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一)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
24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六)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1.凡是可露天布置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室外; 2.厂房非高层化是近代工厂设计的特点; 3.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动力设施靠近负荷中心,以
减少能耗,节约投资; 4.尽量采用一般的土建结构。
25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七)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防腐的要求 1. 车间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卫生条件,防止交叉
33
34
六、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车间布置设计一般先从平面布置着手。车间布置 设计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布置草图和布置图。
1.车间布置草图
(1)工艺人员初步确定车间面积及建筑结构形 式;
(2)用坐标纸按车间的建筑设计的要求,绘制 车间建筑平面轮廓草图(比例1:100)。
(3)把所有车间设备按1:100的比例用硬纸剪
大型复杂车间的布置,具有直观、更切合实际的
工段和酒母发酵工段安排在一个厂房内,不同工
段用墙分隔。
12
分离式是指将车间各工段及辅助房间分散在单独 的厂房内。凡是生产规模大,各工段的生产特点 有显著差异(如防火等级等),厂区面积较大, 山区等情况下,可适当考虑分离式。例如昌黎啤 酒厂的布置。
厂房整体布置的另体个重要问题是设备露天化问 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部分设备布置在露天, 这对节约建设投资,加快建设进度,方便今后改 建和扩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6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概念和任务
(一)概念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就是对厂房内设 备排列的安排和配置作出合理的安排,并 以车间设备布置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
7
(二)任务 生产车间平面设计,主要是把车间的全部设
备(包括工作台等),在一定的建筑面积内作出 合理安排。平面布置图,就是生产车间内,设备 布置的俯视图。在平面图中,必须表示清楚各种 设备的安装位置。下水道、门窗、各工序及车间 生活设施的位置,进出口及防蝇、防虫措施等。 除平面图外,有时还必须画出生产车间剖面图, 剖面图又叫“立剖面图”。它是解决平面图中不
2
车间布置设计是食品工厂设计中一个 重要的环节,它是在工艺流程图(初步) 设计、化工计算、设备计算和选型完成后 工艺设计的又一重大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
是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 理的安排。
3
➢车间布置设计的意义:
车间布置设计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车间的命运。 即使有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正确的 设备选型和设计,而没有合理的车间布 置设计相配合,生产也难以正常、顺利 地进行,将会影响整个生产管理。
污染; 2. 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布置设
备时尽可能做到工人背光操作,高大设备避免 靠窗布置,以免影响采光; 3. 易燃易爆车间要考虑工人疏散和防火措施; 4.凡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要采取防护措施。
26
四、车间布置设计需要的资料
(一)车间外部资料,包括: 1.设计计划任务书; 2.设计基础资料; 3.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等之 间的相互关系; 4.工厂总平面图和厂内交通运输。
成设备外形俯视图模型,然后将其放在画有建筑
平面轮廓草图的坐标纸上,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布
置原则,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作多个方案,
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得出最佳方案来。然后,交
建筑人员设计建筑图。
35
六、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工艺人员在取得建筑设计图后,即可在布置 草图的基础上绘制正式的车间平、立面布置图。
(2)设备外形尺寸俯视图和流程号; (3)设备定位尺寸和尺寸线; (4)操作平台等辅助设施示意图和主要尺寸; (5)地坑的位置和尺寸; (6)辅助房间和行政—福利室内的设备、器具 等的示意图和尺寸。
30
车间立体图 31
车间平面图 32
2.立剖面图 (1)厂房建筑 面图,包括厂房边线、窗 户位置、门位置、楼梯位置、柱网间距和 编号、各层相对标高、地坑等; (2)设备外形尺寸侧视图和流程号; (3)设备高度定位尺寸和尺寸线; (4)操作平台等示意图和主要尺寸。
15
(二)设备的排列和布置
1.设备外形的几何轮廓,顺序编号(流程 号); 2.设备的定位尺寸,设备离墙纵横间距, 定出设备中心位置。一般定位标准是以建 筑物中心作为定位基准线的。 3.操作台位置及标高。
16
车间内设备布置要与主要生产流程(原料或 半成品流程)顺序相一致,使生产线路呈链状排 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力求管线最短。然而,在 实际设计中,不同的设计人员,对同样大小与同 样数量的设备在同一车间内布置,可以得出多种 不同的布置结果。
能 反映的重要设备和建筑物立面之间的关系,以及 画出设备高度、门窗高度等在平面图中无法反映 的尽寸。
8
1.完成厂房的轮廓外形及结构尺寸的设 计和确定
2.设备在车间内的排列和布置 (1)平面布置图 (2)剖面布置图
9
• 平面布置图:是一幢房屋的水平剖切视图,即 假想用一水平面,经过门窗洞口把房屋切开, 移去上面部分,向下观看所得到的水平投影。
27
(二)车间外部资料,包括:
1.生产工艺流程图; 2.物料衡算资料,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数
量和性质,副产品、废水废物等的数量和性质;
3.设备设计资料,包括设备简图(形状和尺寸) 及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动力(水、电、汽 等)的消耗资料;
4.工艺设计部分的说明书或工艺操作规程; 5.土建资料:如地耐力、地下水位等资料; 6.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资料; 7.车间人员表; 8.其它资料。
14
3.厂房的立体布置
食品工厂建筑物按厂房的层数分,可分为单 层厂房、多层厂房和单层、多层相结合的厂房三 类形式。主要由生产工艺特点和工艺设备布置要 求所决定,同时应满足建筑上通风、采光等方面 的要求。
厂房立面也同平面一样,应力求简单,要充 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遵守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 的原则。
厂房的每层高低取决于设备的高低,安装的 位置和安全等条件。一般车间每层高度采用4~6 米,最低不宜低于3.2米,净空高度不宜低于2.6 米。
第六节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概述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概念和任务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四、车间布置设计需要的资料 五、车间布置图的内容 六、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
食品工厂生产车间布置是工艺设计的重要部 分,不仅对建成投产后的生产实践有很大关系, 而且影响到工厂整体。车间布置一经施工就不易 改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工艺 设计必须与土建,给排水、供电、供汽、通风采 暖、制冷以及安全卫生等方面取得统一和协调。
4
如: 1.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带来困难; 2.造成人流、货流的紊乱; 3.使车间动力介质造成不正当的损失; 4.增加输送物料的能耗; 5.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 6.易造成交叉污染等。
5
它的牵涉面大,影响到整个车间或几个 车间。因此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 复杂而细致、重要的设计内容。它不仅要 求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操作、设备维修和 具有一定的安装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 土建、电力、自控仪表、安全、卫生等其 它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布置时要做到深思 熟虑、仔细推敲,提出不同方案进行比较, 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23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五)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1. 凡是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尽
可能布置在厂房的底层,以减少厂房楼面的载荷 和振动; 2. 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和基础不得与建筑 物的柱、墙连在一起,以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3. 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物的柱子和主梁; 4. 厂房内所有操作台必须统一考虑避免平台支柱零 乱重复; 5. 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的原则下,尽量将较高设 备集中布置;
在平面图中,必须表示清楚各设备的安装位置,下水道、门窗、 各工序及各车间生活设施的位置,进出口及防蝇、防虫措施等。
• 剖面布置图:又叫立剖面图是假设用一个平面 把房屋在门窗洞口处垂直方向切开,移去一边, 向另一边观看所得到的投影图。又叫立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