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钱币大全

合集下载

北宋古币大全

北宋古币大全

北宋古币大全北宋古钱币1.宋元通宝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铸【2元-3000元】宋元通宝是宋代的第一种铸钱,铸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钱式沿袭“周元通宝”成规,为小平钱。

钱文对读,是国号加宝文的国号钱。

后宋太祖传位于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于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年铸“太平通宝”钱,钱式同“宋元通宝”。

当时四川及福建出铁钱。

福建所出铁钱,背郭清晰,铸工颇精,大受欢迎,于是又推出一种直径4.2厘米的当十大钱,书法铸工均不错,背穿上有一个圆点,可能是一种纪念钱,现存世不多。

这两种“太平通宝”都为五代风格,而铸工精整,深厚淳朴可比开元钱。

宋元通宝2.太平通宝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铸【10元-10000元】太平通宝方孔钱币,中国历代王朝多有铸造。

以其用途,可以分为行用钱和厌胜钱(俗称花钱)两类。

太平通宝为宋朝第一种对钱,南唐有篆书开元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对钱。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南宋高宗朝前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李婆备起义军,辽圣宗太平年间,明孝宗弘治年间大理国,清代天地会和小刀会起义军,等,均铸有太平通宝。

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国,历史上也铸有太平通宝。

安南顺化太祖阮璜,公元1627年铸太平通宝;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8年),民间亦私铸有太平通宝。

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公元984)铸,为宋代第一种年号钱。

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

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隶书太平通宝,存世量巨,钱文大气磅礴,古拙雄强,雄浑而飘逸,传为太宗御书,钱径25mm,穿径6mm,廓厚1mm,重4克左右。

太平通宝3.淳化元宝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始铸【5元-10000元】中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

从实物看,该钱径24mm,厚1.2mm,穿径5mm,佛像凸出浮雕 2mm。

北宋钱币大系

北宋钱币大系

太祖1种(1)宋元通宝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钱文隶书 1种 57品背多有星月文太宗3种(2) 太平通宝太宗赵光义 (976-983)钱文隶书顺读1种28品(3)淳化元宝太宗 (990年)钱文系太宗御书真、行、草3种56品另缩水隶书稀少。

(4)至道元宝太宗(995-997年)钱文太宗亲书真、行、草3种56品真宗钱币5种(5)咸平元宝真宗赵恒(998年)真书旋读1种 23品(6)景德元宝真宗(1004年)小字楷书虞世南作传御书1种 21品(7)祥符元宝真宗(1008年)小字楷书虞世南作传御书1种 27品(8)祥符通宝钱文同上 1种 14品(9)天禧通宝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钱文楷书旋读 1种 17品仁宗钱币12种(10)天圣元宝仁宗赵桢天圣元年(1023年)钱文篆隶成对2种 55品(11)明道元宝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钱文隶篆成对对2种 38品(12)景祐元宝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钱文篆真成对2种 29品(13)皇宋通宝仁宗(1039—康定)钱文篆真成对2种 117品(14)康定元宝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钱文隶书旋读1种 2品(15)庆历重宝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钱文楷书顺读、旋读二种1种 15品(16)皇祐元宝(17)至和元宝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钱文真篆成对2种 12品(18)至和通宝系小平 2种 7品(19)至和重宝钱文真书顺读、旋读系折二、折三、背文号坊1种 4品(20)嘉祐元宝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钱文篆真成对小平2种 28品(21)嘉祐通宝北宋钱币大系2种 25品英宗钱币五种(22)治平元宝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年)2种 62品(23)治平通宝2种 15品(24)凞宁元宝神宗赵顼(1068-1077)元宝为小平真、篆、行、隶4种88品(25)凞宁重宝系折二真、篆、隶3种 67品(26)凞宁通宝为折三铁钱(27)元丰通宝神宗元年(1078年)小平篆、行、隶三体双配对折二篆、行、成对3种 529品(28)元丰重宝为试样未流通哲宗钱币 4种(29)元祐通宝哲宗赵煦(1086-1093)小平折二篆、行2种221品(30)绍圣元宝哲宗元年(1094年)元宝有折二、小平 2种 95品隶书元宝、重宝未流通(31)绍圣通宝2种 3品(32)元符通宝哲宗(1098-1100年)小平、折二、篆、行、真、隶 4种 76品双配成对(33)元符重宝未铸行(34)建国通宝徽宗赵佶、元年(1101年)篆、真 2种未通用。

宋朝钱币

宋朝钱币
四、宋仁宗,赵祯(1022—1063)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均匀宋仁宗时铸。都是对钱,并有铁钱(明道钱无)。皇宋通宝不是年号钱。皇宋通宝有一种钱文为九叠篆者,颇罕见。
康定元宝小铁钱: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铸。康定元宝小平仅见铁钱。
庆历重宝:仁宗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铸,有铜、铁两种,铜铁有当十大钱。钱文有真读、旋读。又曾命河东等三州铸庆历重宝大铁钱。 北宋Leabharlann 币(公元960--1127 年)
我国封建社会从宋代开始走向衰落,除北宋前期经济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外,由于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加上外族入侵,与辽和西夏的战争连绵不断,国家经济状况日渐恶化。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至仁宗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八十多年间所铸行的钱币都是不减重的正常小平钱。庆历五年( 1045 年)铸行庆历重宝当十钱以后,从此"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的通货膨胀铸币成为经常化。
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仁宗至和年间(公元 1054 -- 1056 年)铸。均为对钱。重宝有折二、折三钱。折三钱中有的背面有"虢"字的,是宋钱中纪地最早者。折三钱又有直读、旋读之分。
嘉佑元宝、嘉佑通宝:仁宗嘉佑年间(公元 1056 -- 1063 年)铸。元宝为
宋代铸钱多而复杂。除少数外,每个帝王的每个年号差不多都铸钱,而且铸几种钱。钱币往往又分地区流通,形成了货币流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一、宋太祖,赵匡胤(960—976)
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铸。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版别甚多。又有铁钱,但主要流通于四川。

北宋钱币

北宋钱币

北宋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14000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12000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500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故传世极少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5000元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 40000元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 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 25000元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 25000元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4500元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4500元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五铁母光背6000元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50000元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4000元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 15000元元符通宝行、篆书小平光背0.5元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铸。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北宋宋元通宝右挑元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宋元通宝铁范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3太平通宝广穿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4太平通宝星月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5咸平元宝大样行元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6景德元宝楷元昂景(白铜)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7祥符元宝背星月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8祥符通宝巨星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9景祐元寶・草元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0崇宁通宝大字大宝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1崇宁通宝短丁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2崇宁通宝铁母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3崇宁重宝铁母数据:35X2。

3MM 铁母版得样钱!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4大观通宝大宝直径25、86MM,厚1、8MM,重4克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5行书大观通宝铁母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6治平元宝大字大平进治元字俯,治字更进。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7治平通宝小通肥平篆书|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8熙宁元宝进元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9政与锐与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0政与小平与真书曲冠宝阔与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1明道元宝大宝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2元豊通寶隷書大字真書符合泉志三編一钱型、文字均大,广穿,细缘,隶书体。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3元豊通寶隷書大字篆書符合泉志三編一钱型、文字均大,广穿,细缘,篆书为降丰。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4元祐通寶昴寶篆書符合泉志三編二祐字稍降,宝字昂,背似阔缘。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5元祐通寶背陝文真書符合泉志三編一中缘,狭穿,背有陕字。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6元祐通寶背陝文篆書符合泉志三編一中缘,狭穿,背有陕字。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7元祐通寶大様降祐真書符合泉志三編二元字进,佑字降,宝字俯,篆书元字进,佑字仰,降佑。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8元祐通寶大様降祐篆書符合泉志三編二。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北宋宋元通宝右挑元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宋元通宝铁范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3太平通宝广穿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4太平通宝星月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5咸平元宝大样行元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6景德元宝楷元昂景(白铜)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7祥符元宝背星月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8祥符通宝巨星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9景祐元寶・草元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0崇宁通宝大字大宝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1崇宁通宝短丁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2崇宁通宝铁母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3崇宁重宝铁母
数据:35X2。

3MM 铁母版的样钱!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4大观通宝大宝
直径25.86MM,厚1.8MM,重4克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5行书大观通宝铁母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6治平元宝大字大平进治
元字俯,治字更进。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7治平通宝小通肥平篆书|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8熙宁元宝进元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19政和锐和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0政和小平和真书曲冠宝阔和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1明道元宝大宝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2
元豊通寶隷書大字真書符合泉志三編一钱型、文字均大,广穿,细缘,隶书体。

北宋钱币珍罕名誉品-23
元豊通寶隷書大字篆書符合泉志三編一钱型、文字均大,广穿,细缘,篆书为降丰。

宋朝钱币大全

宋朝钱币大全

宋朝钱币大全一、北宋钱币我国封建社会从宋代开始走向衰落,除北宋前期经济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外,由于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加上外族入侵,与辽和西夏的战争连绵不断,国家经济状况日渐恶化。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至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 年),八十多年间所铸行的钱币都是不减重的正常小平钱。

庆历五年(1045 年)铸行庆历重宝当十钱以后,从此“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的通货膨胀铸币成为经常化宋代铸钱多而复杂。

除少数外,每个帝王的每个年号差不多都铸钱,而且铸几种钱。

钱币往往又分地区流通,形成了货币流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铸。

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

版别甚多。

又有铁钱,但主要流通于四川。

太平通宝: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976 年)年铸。

有铜、铁两种,仅有小平、铁钱兼有大钱。

此钱是北宋第一种年号钱。

淳化元宝三体钱: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 年)铸。

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据说是太宗赵光义亲笔所书,即所谓的“御书钱”。

至道元宝三体钱: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 —— 997 年)铸。

亦为宋太宗的“御书钱”。

咸平元宝小平、折二、折三:真宗咸平年间(公元1004 ——1021 年)铸。

只有真书一种,并有铁钱。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均匀宋仁宗时铸。

都是对钱,并有铁钱(明道钱无)。

皇宋通宝不是年号钱。

皇宋通宝有一种钱文为九叠篆者,颇罕见。

康定元宝小铁钱: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 年)铸。

康定元宝小平仅见铁钱。

庆历重宝: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 年)铸,有铜、铁两种,铜铁有当十大钱。

钱文有真读、旋读。

又曾命河东等三州铸庆历重宝大铁钱。

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 —— 1056 年)铸。

均为对钱。

重宝有折二、折三钱。

折三钱中有的背面有“虢”字的,是宋钱中纪地最早者。

折三钱又有直读、旋读之分。

北宋钱币年号

北宋钱币年号
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
帝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998~1022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通宝)、天僖通宝
帝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1126~·年号:靖康发行钱币及备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康元宝、靖康通宝
帝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1068~1085年号:熙宁、元丰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1086~1101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帝王:英宗,在位时间:1064-1067年号:治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钱币大全北宋1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8元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捡赵匡胤于今陈桥(河南开封县东北40里)兵变,黄袍加身,代后周称帝,定都东京(开封)建元建隆,是为宋太祖,废周帝为郑王。

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也是历史上国力最弱的朝代,终宋一代(960-1279)无一位明君能治国安邦平天下。

宋元通宝即铸行建隆元年,乃宋代开朝钱,钱文仿唐开元钱,隶书直读。

径2.5厘米。

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纹,有铜铁两种,传世以广穿铁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6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2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

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

旋读光背,径2.4厘米。

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

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

径2.4厘米。

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300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

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250元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18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

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

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50元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10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

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

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

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18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25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3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200元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

其时斗米十钱。

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

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

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仁宗道元年(1032)铸。

钱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道明。

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2.5-2.6厘米,重4.3克,铁钱折二径2.85厘米,重7.5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元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铸,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

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4克,版别较多。

铁钱有小平,折二径3.2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宝元二年(1039)始铸,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2.8厘米,重6.4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

小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14000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12000元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500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故传世极少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100元仁宝庆历年间(1041--104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重宝之始。

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3.2折十径3--3.2厘米,重6.6-7克,当十铜钱初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300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7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15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

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350元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250元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30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5000元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

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元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30元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2.5厘米,重4克,未见折二,折三钱。

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

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对钱;旋读,径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读罕见。

通宝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2.5厘米,折三,径3--3.4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30元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元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元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0.5元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1元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10元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元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5克。

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背穿上仰、俯月为贵。

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200元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40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5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4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1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1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50元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

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2克。

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铸,钱文有篆,行二体。

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3.2--3.4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

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8元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180元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25000元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25000元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0.8元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0.8元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4500元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4500元北宋3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