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测试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

下列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

A.导入内容偏离了课文主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B.运用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导入形式单一且没有互动,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D.导入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答案】 B2、阅读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导入的作用在于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B.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时间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D.把握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案】 A3、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适合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了。

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C.老大爷,您外边遛遛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儿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绝不会叫我提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答案】 D4、教师在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

下列教学不恰当的是()A.梳理全文的说明结构和特点B.学习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C.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D.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答案】 C5、阅读下面某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大赛上的教学设计(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以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为切入点分析人物性格,符合教学要求B.着眼于学生的宏观阅读及分析能力的培养C.课堂的设计重点突出提纲式教学D.没有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氛围、学习方式等【答案】 D6、李密在《陈情表》中开头就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有学生说李密写错了,这个地方的“孩”字应改成“臣”字,应该与前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保持一致。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出师表测试题

出师表测试题

出师表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

解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A. 刘备B. 刘表C. 刘协D. 刘焉答案:A。

解析:这里的先帝就是蜀汉的先主刘备。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的原因是()A. 欲报之于陛下也B.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 先帝不以臣卑鄙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B。

解析:这些臣子和志士这么做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举例论证B. 对比论证C. 道理论证D. 比喻论证答案:B。

解析:将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进行对比,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结果。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D.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留)答案:D。

解析:这里的“遗”是给予的意思。

6.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的意思是()A. 报答B. 报复C. 报告D. 报纸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这里是报答先帝的意思。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是()A. 诸葛亮自己的经历B. 赵云的经历C. 张飞的经历D. 关羽的经历答案:A。

解析:诸葛亮在刘备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时刻奉命行事。

8. 下列对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文章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后主的忠诚。

C. 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开言路。

D. 文章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往事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望。

5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

5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

1. 问:官渡之战中谁最终获得了胜利?答:曹操利用奇袭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2. 问:赤壁之战中,谁用火攻计击败了曹操?答:黄盖假降,周瑜指挥东吴军队,采用火攻策略,大败曹军。

3. 问:“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答:刘备、关羽、张飞在虎牢关与吕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4. 问: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将未竟的事业交给了谁?答:诸葛亮将兵权和遗命传给了姜维,希望其继续北伐。

5. 问:《三国演义》中,谁因贪图美色而忽略了刘备的逃亡,导致失去擒获的机会?答:曹操因欣赏赵云的勇猛,在长坂坡未能下狠手,放走了赵云和刘备的家眷。

6. 问:定军山之战,谁斩杀了夏侯渊?答: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夏侯渊,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7. 问:宛城之战,谁被张绣军所杀?答:曹操的子侄曹昂在宛城之战中被张绣军所杀,曹操也险些丧命。

8. 问: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答:在街亭之战中,许褚与马超激战,不分胜负,后来许褚裸衣再战,仍不分高下。

9. 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寻找谁?答:关羽为了寻找失散的兄长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

10. 问:诸葛亮在何处三气周瑜,并最终导致周瑜吐血而亡?答: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三次用计策气周瑜,周瑜气愤之下,最终吐血而亡。

11. 问: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答:曹操在宛城之战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典韦为保护曹操力战至死。

12. 问:《三国演义》中,谁被尊为“凤雏”?答:庞统因其才智出众,被称为“凤雏”,在落凤坡不幸被射杀。

13. 问:关羽卖绿豆,用的是哪一招?答:关羽在解县杀人后逃亡到涿郡,卖绿豆时用的是“用水浸”的方法。

14. 问:刘备在哪个地方登基成为蜀汉皇帝?答:刘备在成都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自称皇帝。

15. 问:卧龙是谁的别称?答:“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因隐居隆中,被世人誉为卧龙先生。

16. 问: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多少?答:关羽的爱刀——青龙偃月刀,据说重达八十二斤,是关羽的标志性武器。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及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及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本书作者是。

2.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这部书中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4.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舌战群儒, 。

5.“出师表”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_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 ,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__ ___,。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稷是因为_______一事.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_______战役;涉及到________两个主要人物.10.《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______。

11.《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_、七擒______、六出______、空城计智退______、挥泪斩______等。

1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和使______的关羽。

出师表测试卷

出师表测试卷

《出师表》测试题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B. 引喻..(评论人物好坏)..失义(称引、譬喻)涉罚臧否C. 裨补阙.漏(空缺)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D.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必能使行阵..和睦(队列)2.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优劣..得所(才能高和才能低)临.表涕零(面对)B.攘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奸凶(排除)先帝不以臣卑鄙C.夙.夜忧叹(早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以死报国)D.以彰.其咎(表扬)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憎恨)3.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称之.曰能C.试用于.昔日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D.以彰其.咎以付有司论其.刑赏4.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光先帝遗德”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 以.塞忠谏之路也C.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D.咨臣以.当世之事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 B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小人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7.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中诸葛亮给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核心。

B. 全文以议论为主,又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自测题(一)一、译句,梳理内容: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出师表自测题(二)一、译句,梳理内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测试题

《出师表》课时练年级:九册次:下单元:六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性行.(xíng)臧否.(fǒu)崩殂.(cú)裨.补阙漏(bì)B.陛.下(bì)咨诹.(zōu)夙.夜(sù)费祎.(wěi)C.菲.薄(fěi)长.史(zhǎng)陟.罚(zhì)猥.自枉屈(wěi)D.攘.除(rǎng)忠谏.(jiàn)驽.钝(nú)以遗.陛下(yí)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诚宜开张..圣听C.未尝不叹息痛恨..性命于乱世..于桓、灵也 D.苟全3.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A.以.告先帝之灵B.以.伤先帝之明C.愚以.为宫中之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文章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中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二、语用能力提升6、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当奖.帅三军 3.后值倾覆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夙夜
..奸凶 9.以彰.其咎
..忧叹 8.攘除
10.咨诹
.. 12.平明之理.
..善道 11.察纳雅言
二.选择题。

(10分)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亲贤臣,远.小人/敬而远.之
C.臣本.布衣/本.性难移 D.咨.臣以当世之事/法律咨.询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A.奉命于危难之间./挑拨离间. B.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坚持不懈.
C.以光先帝遗.德/路不拾遗. D.可计.日而待也/千方百计.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奖罚分明”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B.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的思想情感。

C.《出师表》中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提出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是报先帝,忠陛下;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法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分明的建议。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2分)
1.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相呼应。

2.诸葛亮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原因是“”,出师战略目标的是“
”。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是:“”。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③“”。

7.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二是“
”。

8.作者受命以后,因为“”而“夙夜忧叹”。

9.诸葛亮拿“”和“”一正一反两种历史局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希望后主能吸取历史教训,做到“”。

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具体指“”“”
“”。

11.诸葛亮非常感激“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所以他“”。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

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先帝”在“临崩”之际“”。

四.重点句子翻译。

(1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7.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五.内容理解。

(8分)
1.本文是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奏疏,在文章中他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三国演义》有关情节,说说诸葛亮选择刘备作为自己主公的原因是什么?
3.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先帝”是怎样一位君主?
4.《后汉书·诸葛亮》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结合
本文,谈谈这几句评价说明了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兵败
..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后值倾覆
4.引喻失义.适当,恰当 5.陟.罚臧否奖 6.论其刑.赏罚
7.夙夜
..奸凶排除、铲除 9.以彰.其咎表明
..忧叹早晚 8.攘除
10.咨诹
..正言 12.平明之理.治理
..善道询问 11.察纳雅言
二.选择题。

(10分)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亲贤臣,远.小人/敬而远.之
C.臣本.布衣/本.性难移 D.咨.臣以当世之事/法律咨.询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B )
A.奉命于危难之间./挑拨离间. B.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坚持不懈.
C.以光先帝遗.德/路不拾遗. D.可计.日而待也/千方百计.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奖罚分明”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B.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的思想情感。

C.《出师表》中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提出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是报先帝,忠陛下;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法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分明的建议。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2分)
1
2,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是:。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6
同”
7.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二是。

8。

9。

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
四.重点句子翻译。

(14分)
1
2
3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了命令
5
6
7
五.内容理解。

(8分)
1.本文是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奏疏,在文章中他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三国演义》有关情节,说说诸葛亮选择刘备作为自己主公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能够礼贤下士,尊重诸葛亮。

3.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先帝”是怎样一位君主?
胸怀宽广,气度恢弘,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并能亲贤远佞的仁君贤主。

4.《后汉书·诸葛亮》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结合
本文,谈谈这几句评价说明了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开诚布公,公正无私,赏罚严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