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基础练习题

合集下载

《出师表》练习题含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含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文字内容:
吕布(172年-198年),字奉先,三国时期著名将领。

他曾仕奉汉献帝,曾于193年至195年间在长安任冀州牧,他拥有雄才伟略和勇猛的武力。

吕布在世时被视为主公之下的第二人,武力被誉为当时冠绝天下。

《出使表》是杨修为吕布所作的一篇表文,主要是为了推荐自己可以出使新任的京东太守卢英,而在《表》文中向乡人推荐自己的功德。

内容道出了吕布在冀州为民众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君主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坦然面对。

问题:
1. 吕布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将领?
2. 《出使表》是由谁为吕布所作?
3. 谁是新任的京东太守?
答案:
1.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将领。

2. 《出使表》是杨修为吕布所作的。

3. 新任的京东太守是卢英。

第二部分:问答题
问题:
1. 《出使表》的作者是谁?
2. 吕布因为什么而被称为当时冠绝天下?
3. 《出使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吕布在《出使表》中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态度?答案:
1. 《出使表》的作者是杨修。

2. 吕布因为拥有雄才伟略和勇猛的武力而被称为当时冠绝天下。

3. 《出使表》的主要内容是推荐自己可以出使新任的京东太守
卢英,同时表述吕布在冀州为民众做出的贡献。

4. 在《出使表》中,吕布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坦然
面对的思想和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出使表》练习题的答案。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
时提问。

出师表练习题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答案

答案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 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 主刘禅上书的一篇奏章,主要 内容包括对先帝创业过程的回 顾,对后主的劝勉以及对北伐 中原的决心和理由的阐述。
简答题2答案
《出师表》中表达了诸葛亮怎 样的情感?
答案
《出师表》中表达了诸葛亮对 先帝的感激和忠心,对后主的 期望和劝勉,以及对国家大事 的忧虑和决心。
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战略眼光
出师表所展现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启示。企业需要制 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并具备全局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管理
诸葛亮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合理使用,对企业经营也有很大的启示。企业应重视 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
对社会治理的启示
出师表的现代启示
对个人成长神,对 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启示。它教导我们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 念和责任感,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勤奋与努力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强调的勤奋和努力 ,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 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自 己的能力和素质。
历史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文人墨客都对《出师表》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认为它是忠臣之典范,情感真挚,文笔优美。
争议与批评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出师表》持批评态度,认为其过于强 调忠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有人 认为《出师表》在文学技巧上存在瑕疵,过于直白和简单。
05
02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 下三分益州疲弊、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每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分别讲述了先帝的功绩、 当前的形势以及作者的担忧和决心。

出师表重点及练习题

出师表重点及练习题

《出师表》重点知识及中考题一、重点字词(一)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今指店铺开业)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

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3、陟罚臧否(否:恶,坏。

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4、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

今常用义为:语言表达通顺明白)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意是:……的原因。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俗。

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7、猥自枉屈(猥:辱。

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常用义为:卑鄙,下流)8、由是感激(是:此,这。

今常用作判断词。

感激:感动。

今义是指激动感谢)9、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

今常用义为:众多)10、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义为:用来……的)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的意思。

今义是秋季。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2、形容词作动词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则责攸之。

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3、名词作动词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

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4、使动用法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一)、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川。

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3.(1) D (2) B (3)C4.C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7.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9.10.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练习题

出师表练习题

出师表1.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中师意思的军队,出师指的是率军队北上伐魏一事。

杜甫这样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这样赞叹【出师表】文质兼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勘伯仲间。

此文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中的名言有: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崩殂死。

崩指皇帝的死。

殂,死亡疲弊困乏贫弱诚确实秋时殊遇优待厚遇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光,恢弘发扬扩大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臧否善恶有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理治遗给予淑均善,平。

贞良坚贞可靠死节以死报国布衣平民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辱,降低身份。

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尔来那时以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自谦简拔: 选拔悉以咨之询问慢怠慢,疏忽。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咨陬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攘除排除,铲除损益除去,兴办,增加。

彰表明,显扬。

善道好道理。

雅言正言。

涕零流泪。

3 按要求填写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 最能表现先帝求贤若渴的成语三顾茅庐2. 最能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成语不知所言【云】4. 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5.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本文起笔凝重,蕴含丰富,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即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竟的感情,也蕴含着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刘禅的深思6. 文章起笔凝重,从蜀国地不利因素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后主形势危急,应修明内政为后文提出三点建议作铺垫。

【强调有利因素,为后主树立信心。

也是出世伐魏的条件之一】7. 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三条建议:广开言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年写的,是一篇______文。

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布衣”指的是______。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其中的“三顾”指的是______。

4.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5.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刘备B. 诸葛亮D. 孙权2. “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原意是指:A. 身份低微B. 品质低下C. 地位低下D. 行为不端3. “受任于败军之际”中的“败军”指的是:A. 军队失败B. 军队胜利C. 军队解散D. 军队重组4. “临表涕零”的“涕零”指的是:A. 眼泪B. 鼻涕C. 汗水D. 雨水5.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不知所言”的意思是:A. 知道要说什么B. 不知道要说什么C. 想说的话很多D. 没有话要说三、判断题:1. 《出师表》是一篇记叙文。

(对/错)2. “先帝”在文中指的是刘备。

(对/错)3. “三顾茅庐”中的“三顾”是指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

(对/错)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诸葛亮对自己忠诚的表达。

(对/错)5. “临表涕零”中的“涕零”是指诸葛亮在写表时感动得流泪。

(对/错)四、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请简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的忠诚和责任感。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和“陛下”分别指的是谁?五、翻译题:1. 请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一、填空题:1. 227年,辞2. 身份低微3. 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4. 刘备5. 诸葛亮的忠诚和尽职二、选择题:1. C2. A3. A4. A5. B三、判断题:1. 错2. 对3. 对4. 对5. 对四、简答题:1. 诸葛亮写《出师表》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同时请求刘禅批准他北伐的计划。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诸葛亮C. 孔明D. 曹丕答案:B. 诸葛亮2. 《出师表》是在哪个时期写的?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隋朝D. 唐朝答案:B. 三国时期3.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谁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吕布答案:B. 刘备4. 《出师表》中,诸葛亮主要表达了什么心情?B. 忧虑C. 感慨D. 感谢答案:C. 感慨5. 《出师表》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什么请求?A. 请求立刻出征B. 请求延缓出征C. 请求加强军备D. 请求加强对敌情报的收集答案:B. 请求延缓出征二、判断题1. 《出师表》是一封表白信。

A. 对B. 错答案:B. 错2.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备表达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A. 对B. 错答案:B. 错3.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的。

A. 对答案:A. 对4.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多个请求。

A. 对B. 错答案:A. 对5.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劝告得到了刘备的认可。

A. 对B. 错答案:A. 对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刘备提出延缓出征的请求?答案:《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延缓出征的请求,是因为他深知刘备的军队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而且敌人的实力也非常强大。

他希望能够在军队充分准备之后再出征,以增加胜利的机会。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表达自己的忠诚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忠诚。

例如,他用了反问句来强调自己对刘备的忠诚:“臣亮言之不预,谁敢论之?”他还使用了排比句,将自己的忠诚表达得更加生动有力:“唯愿陛下矜听。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3.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劝告有哪些?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了几点劝告。

首先,他劝告刘备不要轻易出征,要等待军队准备充分的时机。

(完整版)《出师表》基础练习题

(完整版)《出师表》基础练习题

《出师表》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zhì臧否zàng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bì阙漏quē性行xíng 淑均shū行阵háng倾颓qīngtuí苟全gǒu 猥自枉屈wěi 夙夜忧叹sù庶竭shùjié驽钝nǔdùn 斟酌zhēnzhuó以彰其咎zhāngjiù咨诹zōu遗诏zhào二、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条法令优劣....也…的原因;衰败,覆没..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此后汉所以倾颓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操劳后值倾覆..兵败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指荒凉的地方庶竭驽钝....铲除;奸邪凶恶的人...竭尽;喻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临表涕零..志士之气扩大,发扬..落下眼泪恢弘不宜妄自菲薄....称引譬喻;不恰当....随意;小看,轻视引喻失义陟罚臧否....补救;缺点;疏漏....奖惩功过,好坏必能裨补阙漏晓畅..平民..军事通晓臣本布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给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其咎.表明;过失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正言三、解释多义词。

1、道中道崩殂:道路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咨诹善道:办法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4、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每与臣论此事:议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5、为俱为一体:是6、行然后施行:实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行性行淑均:行为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今:疼,憎恨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卑野今:(品质、言行)恶劣、下流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感动,激励今:深刻的感谢五、翻译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zhì臧否zàng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裨补bì阙漏quē性行xíng 淑均shū行阵háng
倾颓qīngtuí苟全gǒu 猥自枉屈wěi 夙夜忧叹sù庶竭shùjié
驽钝nǔdùn 斟酌zhēnzhuó以彰其咎zhāngjiù咨诹zōu遗诏zhào
二、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
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条法令
优劣
....也…的原因;衰败,覆没..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此后汉所以倾颓
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操劳
后值倾覆
..兵败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指荒凉的地方
庶竭驽钝
....铲除;奸邪凶恶的人...竭尽;喻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
临表涕零
..志士之气扩大,发扬
..落下眼泪恢弘
不宜妄自菲薄
....称引譬喻;不恰当....随意;小看,轻视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补救;缺点;疏漏
....奖惩功过,好坏必能裨补阙漏
晓畅
..平民
..军事通晓臣本布衣
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给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过失以咨诹
..善道察纳雅言
..询问;正言
三、解释多义词。

1、道中道崩殂:道路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咨诹善道:办法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4、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5、为俱为一体:是
6、行然后施行:实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行性行淑均:行为
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今:疼,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卑野今:(品质、言行)恶劣、下流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感动,激励今:深刻的感谢
五、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胜受恩感激。

六、填空。

1、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课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个字:报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亲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诸侯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危难之间
6、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7、文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计日可待、斟酌损益、亲贤远佞、引喻失义等。

8、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等。

七、阅读理解。

(一)第1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侍卫之臣……欲报之于陛下也”。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

3、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
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

4、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

5、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后果又是什么?
成语:妄自菲薄。

意思:过分地看轻自己。

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

(二)第2段
1、这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严明赏罚。

2、具体做法是什么?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第3-5段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3、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

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

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四)第6段
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

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1)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告戒刘禅创业艰难,守业不易。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三顾茅庐。

意思: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第7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目的: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白帝城托孤。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1)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第8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表达了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

“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ure丨灬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